[提要] 做好校园建设工作,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双碳”目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根本落脚点。高校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载体,如何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双碳”目标的落实及校园建设影响重大。本文以高校固体废弃物标准化处理为研究对象,针对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及基本措施,为绿色校园、“双碳”目标的落实提供实际经验与价值。
关键词:双碳;绿色校园;标准化;高校
基金项目:铜陵学院2020年度省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绿动未来’校园爱心公益站”(编号:s202010383313x);铜陵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绿色校园背景下校园废弃物处理标准化体系的探讨”(编号:2021tlxydxs074)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8月31日
促进绿色与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内容。绿色校园建设是一种绿色行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在行为层面上让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绿色环保的社会公益主题活动中,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一、废弃物处理技术及高校废弃物处理现存问题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固体废弃物(简称“固废”),是指人们在生产、消费、生活以及其他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半固态垃圾物料,依据固体垃圾的主要种类,固废处理行业大致包括以下六大分类范畴:生活垃圾行业、农林废弃物处置行业、餐厨垃圾行业、工程固废处置行业、工业污水处置行业、生活危废处置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固体废物产生量呈增长趋势。以2015~2020年为例,2020年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37.5亿吨,较2015年增长约12.4%。2021年,我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约为38亿吨,虽然增长幅度减缓,但仍维持总量增加的趋势,见图1。(图1)
固体废物的产生对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存在严重的威胁,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出台了一系列固体废物的管理办法和法律法规,以处理缓解固体废弃物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中,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清扫、收集、运输、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但总体而言,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诉求和规制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之固体废弃物形态多种,成分构成复杂,处理过程、方法和手段非常困难。目前,我国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式包括粉碎、碾压、烧毁填埋等。
(二)高校固体废弃物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在校师生基数较大,学校不具备自行处理各类废弃物的场所和条件。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招标的方式与社会上的物业公司合作来处理校园所产生的废弃物。但物业公司饰演着“废弃物搬运工”的角色,即把校园内产生的废弃物收集起来,统一装车运往垃圾处理站,在此过程中并没有达到节约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在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节约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某些高校师生的资源节约、忧患意识越来越淡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已成为常态,如浪费粮食、浪费纸张、随意丢弃旧衣服及快递包装等行为屡见不鲜。
2、高校的现行管理机制不健全。高校不断扩招,后勤管理部门囿于管理人员的限制和管理制度的相对滞后,固态废弃物管理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重视程度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废弃物随意丢弃、缺乏合理的分类途径,在源头上实现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的概率大大降低,使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管理。
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当。当前很多高校试验室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有效治理,再者师生的环保意识缺乏,责任心不强,导致试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往往很随意,试验室随意倾倒废液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有些试验室虽然设置了废弃物收集桶,但是分类不够细化,处理也不够准时,常年放在试验室变成摆设。
二、绿色校园固体废弃物处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相关标准发展历程。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研究政策对于技术成果转化意义重大,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提升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而言,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即认识阶段。政策法规集中在对固体废弃物的检测认知,然后建立危险固体废弃物的贮存、填埋、运输等过程管理和处置标准的制定环节。例如,2001年出台《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该阶段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仅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的观点论述及体系构建。
2、成长阶段,即管控阶段。首次颁布部分危险废物管理办法与指南,出台生活垃圾及污泥管理等相应的防治和管理意见,例如2010年出台《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相关标准日益完善。
3、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治理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完善了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防治制度,对危险废物的经营、固体废物的进口标准等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例如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黄金行业氰渣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等,建立起填埋场所、运输管理场所和相对应的处理政策和标准,最终使得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有了新的进展。在我国,张建松等人在研究中以危害因子识别法作为评价体系和指标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固体废弃的安全评定构建了一套应用标准和体系。张建松在研究中对塑料资源化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了固体废弃物在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塑料资源废弃物发展中给环境体系建设提供了数据参考和技术标准。第二阶段,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控制阶段。这个阶段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的制定,通过出台相关的污染处理办法,为生活垃圾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三阶段,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治理工作。在这个阶段,我国对于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和防治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对于废弃物的管理和经验有了深刻的认识。关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鉴别导则》《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除此之外,还针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口废物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文件及标准规范,如GB 18484-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总的来说,经过我国固体废弃处理政策的发展,固体废弃物处理标准也越来越符合规范,对于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校绿色校园固体废弃物处理标准化流程
1、高校绿色校园固体废弃物处理基本原则
(1)无害化原则。校园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是指将校园内产生的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置,达到不伤害人体健康也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标。目前,固废“无害化”处置技巧有:垃圾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粪便的厌氧发酵、有害废物的热处置和解毒处置等特殊处理。
(2)资源化原则。校园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是指对已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循环利用或其他再利用等,即通常所称的废物综合利用,使废物经过综合利用后直接变成为产品或转化为可供再利用的二次原料,实现资源化,既减轻了固废的危害,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获得经济效益。
(3)减量化原则。校园固体废弃物“减量化”处理是指通过合适的方法减少固体废物的数目和容积。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二是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置应用。首先从废物发生的源头斟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三大问题,人们必须重视资源的合理、综合应用,包含采取经济合理的综合应用工艺和技巧,制定科学的资源消费定额等。另外,对固体废物采取压实、破碎、焚烧等处置办法,也可以到达减量和便于运输、处置的目标。
2、高校绿色校园固体废弃物处理标准化流程,具体如图2所示。(图2)
(三)高校校园绿色校园建设实践及价值
1、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实践。参照我国有关废弃物处理的标准如:GB/T
28739-2012餐饮业餐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设备、GB/T 30102-2013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GB/T 27686-2011 电子废弃物中金属废料废件、GB/T 31755-2015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置和应用技术规程等、GB 19218-2003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相关行业标准有SB/T
10814-2012超市废弃物处理指南、SN/T 3592-2013实验室化学药品和样品废弃物处理的标准指南、YS/T 765-2011电子废弃物的运输安全规范、GH/T 1355-2021包装废弃物回收、贮存与运输技术规范等,对高校校园固废进行分类,并进行分类处理与回收、销毁。
学生餐厅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包括师生的剩饭剩菜和后厨的食材废物依据GB/T 28739-2012 2013-6-1餐饮业餐厨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设备中的“5.技术要求”和“8.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进行固废分类与处理。
校园内产生的各种塑料废弃物,如饮料瓶、塑料袋和其他各种生活塑料废弃物遵循GB/T 30102-2013
2014-11-01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循环指南中的“附录A:一些塑料回收方式”及相关要求进行处置。
高校实验室内供师生实验的各种电子废弃物,如电路板、废电子元件等,还有由学生实验实训产生的金属废料的处理方式严格遵循GB/T 27686-2011 2012-10-1电子废弃物中金属废料废件。校园内产生的其他固体废弃物参考国家、行业废弃物标准化的相关标准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使废弃物的处理做到有标可寻。具体实施流程见图3。(图3)
2、高校绿色校园标准化流程的生态价值与贡献
(1)助推“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进程。按照标准流程处理高校校园内产生的废弃物,使各种废弃物得到最妥善的处理,能够最大限度地重新利用资源,有利于提高广大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有利于使校园环境大为改观。同时,可使校工清理的垃圾量大为减少,最终达到减量化的目标。通过建设绿色校园,使高校在基础建设、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注重节能、环保,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服务社会,同时也推动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最终实现“双碳”目标。
(2)有利于培养绿色人才。通过建设绿色校园,对学生进行绿色文化教育,使废弃物的标准化处理方式深入人心;同时可引导学生组织如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塑造学生最基本的人格、道德,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校园建筑面积和教学设施设备等都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智能化建筑不断增多,对水、电、气、原材料等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上升。学校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应用,对学校的能耗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校园能源监管平台、完善能源监管体系,组建节能监管中心,通过科学、先进的处理手段促进高校节能减排,大幅度降低学校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目前,全国高校校园内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为使资源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创建绿色校园不仅需要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技术的帮助,通过构建绿色校园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美丽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幸福感,最终提高学习效率。本次研究成果首先将在本校试行推广;主要从技术上解决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化处理流程,进一步提高处置效率;该处理方案在本校实施效果良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此方案推广到全市其他高校,并建立相应的处理模式。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能够做好高校的节能工作,最终形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qstheory.cn,2020-09-2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7-10-28(001).
[3]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20-10-30(001).
[4]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N].安徽日报,2020-08-2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