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我国就业政策思考
第704期 作者:□文/王宏婕 时间:2023/5/1 15:17:20 浏览:310次

[提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最大的民生。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就业政策经历一系列的变迁,但是如何稳就业仍然困扰着党和人民。本文基于渐进决策思想,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就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为进一步推动“稳就业”背景下我国就业政策的制定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就业;公共政策;渐进决策;制定;思想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823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领域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今年稳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应继续把就业摆在“六稳” “六保”首要位置,扎实推进《“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施,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持续改善民生,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可见,就业事关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的未来,我国一直重视就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数据显示,我国202111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推动百姓们的就业,使得就业人数不断增加。

然而,在“稳就业”背景之下,一些就业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比如,就业政策制定过于宏观,导致部分地区就业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就业政策的制定作为缓解就业问题只是权宜之计。此外,据有关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高达1076万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457万人。足以可见,我国“稳就业”任重道远,亟须制定出更具实用性的就业政策。因此,如何在“稳就业”背景下更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就业政策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一、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从根本上来说,就业政策的选择和实施关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对于就业政策的研究成果较多。

综合来看,国外比较重视就业理论研究、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老年人就业政策、“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在就业理论方面,国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研究方面,学者发现基本上都是以市场配置型就业为背景,遵循的是完全由市场调节劳动力人才供求的原则。研究老年就业政策的国际知名专家、英国学者Philip Taylor在他的著作《趋向老龄化的劳动力:期待与愿景》中提出,青年员工和老年员工混合的模式是有商业利益的,年老员工积累的隐性知识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行业中最棒的队伍并不一定是最年轻的。国外学者对于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灵活保障”的概念,丹麦与荷兰两国灵活保障政策的发展,以及其他成员国的就业政策措施等方面。比如,有学者从宏观方面将“灵活保障”,定义为“一种政策策略”。

我国理论界对于就业政策制定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其研究成果有限。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的文献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政策制定中的几对关系、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以及再就业政策制定这三个方面。

首先,就业政策制定中的几对关系方面。学者们认为就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关系,以及时对就业政策制定的重点作出清晰的判断。例如,沈熙认为就业政策领域必须理顺几对主要矛盾关系才能加深对积极就业政策的理解,才能制定出更具实际性的就业政策。总的来说,在研究就业政策制定中的几对关系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制定就业政策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关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去制定就业政策。

其次,在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方面。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中的政府功能。例如,王琳玲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定中,政府应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功能定位。总的来说,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研究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时一定要关注影响就业政策制定的因素,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的因素也在时刻变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影响因素适时制定出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最后,在再就业政策制定方面。学者们认为政府在制定再就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对再就业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效果进行分析。例如,董冲、黎宇宁认为政府在制定再就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保护下岗职工的利益,注重再就业政策制定的依据和效果分析,政府在制定再就业政策的时候,是可以在信息服务、公共工程建设、人力资本培训、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总的来说,学者们普遍都支持政府在制定再就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有依据,审时度势,及时进行有效评估。

上述研究讨论了就业政策制定中的几对关系、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以及再就业政策制定。但是,这些研究大多基于以前的时代背景,关于当前“稳就业”背景下如何进行就业政策制定的研究缺乏相关研究。本文试图弥补上述研究空白,结合渐进决策思想,通过介绍我国就业政策改革的现状、分析就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为在“稳就业”背景下制定新的就业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结合渐进决策思想分析我国就业政策制定中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我国就业政策一直处于改革之中。总体上来看,我国就业政策的改革蕴含了渐进决策思想。就业政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在就业政策制定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政策制定的内容过于宏观。我国新的就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策文件的内容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与调整,并且政策内容往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宏观性等特征,所以就业政策制定的内容往往容易被误读。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发布了“先上岗,再考证”这一规定。这一规定出台后,一些人对政策出现了误读,认为证书含金量变低了,任何职位都可以先上岗再考证。然而,这一政策的实际目的是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难,仅对部分职位实行这一政策,并且面向的是近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可见,在制定新的就业政策的同时,需要不断具体化变更的内容。

(二)就业政策制定的培训内容呈现保守态势。就业培训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就业者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重要举措。我国就业政策渐进改革的过程中,就业政策的培训内容也因时而变,但是培训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以及更具有针对性。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就业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渐进的,难免出现保守之举,就业政策制定的培训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保守态势,未能最大限度地且具有针对性地丰富培训内容。当下处于数字时代,各地就业政策中的培训内容未能有效应对这一背景作出调整与改变。比如,人工智能技能培训、职工再就业培训与指导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就业政策的就业培训内容呈现保守态势不仅不利于在岗职工的自身发展而且也会造成职工对工作满意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就业持续向好发展。

(三)就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就业政策是由制定者制定而来的,根据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认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任何人都是富有情感的高级动物。正如西蒙所说,人的理性有限性,在决策过程中仅仅会选择一个或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因此以这种方式寻求最优化的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就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制定者难免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他们会受到自身文化背景、性格、自我认知等影响,非理性因素不知不觉地被渗透到政策制定以及方案地选择之中,导致制定者的主观有限理性会削弱政策决策中的理性程度。此外,公共决策咨询机构有待建立健全,一些政策制定者还未认识到咨询工作的重要性,过分依赖以往经验,未能有效降低决策的有限理性。

三、“稳就业”背景下我国就业政策制定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就业政策一直在渐进改革,并且始终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的思想。但是,就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只有及时处理与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有效地推进就业政策的创新发展,为世界各国解决就业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本文结合渐进决策思想,为我国就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就业政策制定的内容更加循序渐进和具体化。就业政策的内容是就业政策施行的蓝本,但是就业政策制定的内容往往过于宏观,为就业政策施行带来极大困扰。因此,在当前“稳就业”背景下,在注意就业政策内容的渐进性的同时,也要细化具体内容。“稳就业”的重要着力点在于提振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制定民营企业的就业政策内容的时候要细化相关规定。比如,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政策申报“看得见,拿不到”的门槛。对于这个问题,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加强双向沟通与及时反馈,从而不断改善这一问题。此外,在就业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者要时刻注意对于内容的斟酌,循序渐进,讲究质量。

(二)丰富与扩充就业政策中的培训内容。当下处于数字时代,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就业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将“稳就业”和数字经济相结合。“稳就业”强调就业岗位的扩大、就业形态的丰富,尤其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与数字经济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扩充数字相关的新兴岗位的同时,需要丰富与扩充这些岗位的就业培训,比如加强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数字技术培训等。因为数字化时代核心是数字技术,所以数字就业培训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需要针对社会中不同就业群体的需求,对就业培训的内容进行针对性扩充。所以,在制定就业政策的培训内容的时候,应该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科学地制定,以期推动我国就业不断向好发展。

(三)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引入多元参与的决策模式。要想克服政策制定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过多干扰,就需要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引入多元参与的决策模式,积极推进决策模式由“内输入”向“多元化”决策模式的转变。在“稳就业”背景下就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求职者的参与,多听取广大求职者的新就业理念以及对新型就业形态的态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公共决策咨询机构,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形成决策思想上的碰撞,从而减少决策上的非理性成分。引入多元参与的决策模式使得就业政策制定的内容更加贴合百姓们的实际需求以及更贴近现实。

综上,就业政策一直以来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方面。在当前“稳就业”背景下,我国把“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视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动力的冲击这一现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就业政策,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劳动力资源。总体上来看,渐进决策思想注重前后衔接、注重量的积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就业政策的初心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在渐进改革的同时一直保障人民的利益。未来,就业政策的改革仍然是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幸福生活为总方针。政府部门在制定新的就业政策的时候,应进一步结合时代背景和就业者现阶段的就业需求,丰富就业培训内容,再对国外良好的就业方针政策加以借鉴,科学地制定出符合未来发展的就业政策。此外,相关主体应做好改革后的就业政策宣传与解读工作以及政策执行的监控评估工作,推动就业政策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沈熙.就业政策制定中的矛盾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1015.

2]王琳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06.

3]董冲,黎宇宁.对再就业政策的制定分析[J.改革与战略,199804.

4]李国权.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路径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

5]赵成根.论渐进决策模式的有效性[J.社会科学,199805.

6]刘晖,王飞,李欣先.新冠疫情下稳就业政策效应及其创新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390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