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快,广州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日益严峻。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是养老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本文指出广州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议
基金项目:广州华商学院2021年青年学术科研项目:“广州养老服务供应链服务质量及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21HSQX11)
中图分类号:D669.6;C96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8月18日
引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比2010年增加 5.44 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2020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显示,2016~2020年,广州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保持增长趋势,从154.61万人增长至179.95万人,增长率分别为4.80%、4.68%、4.59%、3.69%和2.53%,平均增长率为3.87%,比重维持在17%~19%范围。此外,数据手册显示2016年以来,备案登记的在穗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有所增长,2016~2020年在穗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数分别为232,818人、241,548人、345,827人、373,435人和392,012人。由此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快,广州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日益严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归属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广州也正在建设温馨温暖的老年友好型城市,而养老服务人员作为养老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关联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广州养老服务概况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情况,《2020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显示,广州初步建立了全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截至2020年,广州市共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4,006个,服务人次866.31万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助餐配餐点1,036个,养老机构230个,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9个,民办养老机构171个。共有养老服务总床位72,72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数为25,177人,老年服务机构职工总数为19,630人,其中管理人员3,434人,护理人员9,599人,医生479人,护士1,456人,专业社会工作者798人,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点)数10个。2020年,广州全市有老年大学23所,学员15.56万人;老年学校93所,学员9.72万人;老年教学点676个,学员3.38万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老年教育服务机构数4.40家、每万名老人拥有老年文艺娱乐团队14.29个、每万名老年人拥有老年活动室15.17家。
二、广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现状
(一)专业人才数量不足。养老护理服务人员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主体力量。依据《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可知,养老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是依据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其中,对于服务对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8;需要半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 1∶5;需要全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 1∶3。因此,若按照“9064”的养老模式,假设全市2,191,512位老年人都是生活能自理计算,全市将有87,660位老年人需要入住机构养老,全市将需要10,957.5名养老护理人员,而事实是,很多老年人生活已处于失能或者半失能状态,现有的9,599名护理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高学历、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目前,高职院校中开设养老护理专业的比较多,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设置此专业的还比较少见。碍于专业水平提升、职称晋升途径、收入、职业成就感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与其他职业的差距,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很少会选择从事养老服务行业,造成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中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较少。在养老护理人员方面,广州市养老护理服务人才队伍主要以学历层次较低的人员为主,且有年龄偏大的特点。这部分人员从事养老服务,虽然可以解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不能很好地满足养老服务中个性化、多元化,比如基本护理、慢病管理、预防保健、精神慰藉、康复训练等方面的需求。
(三)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养老护理员,他们是主要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服务的人员,给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随着广州市老龄化加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养老理念的输入,人们开始重视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性,认为一个专业的养老护理员,除了要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还要通过专业的陪护,来延缓老人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衰老,维护老人的机能。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民政部组织制定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养老护理员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目前,广州市对养老护理员并无强制持证上岗的要求,虽然不少养老机构和家政公司都以加薪升职等方式,鼓励员工参加培训,考取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但由于工作强度等原因,持证上岗人员还是有限。此外,从养老护理的服务内容来看,还是以简单生活护理为主,在医疗和精神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上还有所欠缺。由此可见,广州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人才队伍不稳定。广州2021年的年平均工资是78,045元,月平均工资是6,504元,同比增长9.5%。根据职友集的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养老护理员工资收入平均工资为5,400元/月,工资为3,000~4,500元的人数最多,且2021年工资不及2020年,较2020年下降了8%。受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强度大且时间长、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影响,导致养老服务人员流失。据广州市民政局一项面向全市养老机构的人才数据统计显示,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一般在40%左右,个别民办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流失率高达80%。由此可见,广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不稳定。
(五)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广州市现有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点)数10个,但是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十分雄厚,可供参考使用的优质教材选择不多。养老机构较少重视技能提升培训,更多的是关注考取资格证书培训,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因岗位人手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缺少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时间、精力和动力,致使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有点流于形式。
三、广州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针对广州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高学历、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短缺,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才队伍不稳定和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潜在和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1、继续推进潜在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广州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主要以学历层次较低的人员为主,且有年龄偏大、年轻护理人员偏少的现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急需更多的男性、年轻人参与,为缓解这一情况,目前广州越来越多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这样既保障了培训机构学员的就业,也有利于养老机构引进养老护理人才,实现双赢局面,让养老护理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广州养老服务培训应继续推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此外,可以从国内大专院校引进专业人才,促进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最后,家庭成员、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引导远方亲戚、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对他们进行培训并支付薪酬,这既有利于解决养老服务人数不够的问题,同时也转移了剩余劳动力。
2、加强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推动广州养老事业的发展,弥补养老服务人员的缺口,必须重视现有养老机构从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可以在现有养老机构中挑选热爱养老事业,吃苦耐劳、有上进心的养老服务人员,到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缓解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定期聘请管理专家及养老服务专家进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授课,帮助现有从业人员弥补老年养护知识、技能和管理综合素质的不足。鼓励现有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的资格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老年养护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引导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职业技能竞赛是最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人才培养培训方式,可以“以赛促学”,推动基层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继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肖云认为,养老服务队伍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管理和经营养老机构的人才;二是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心理以及营养等方面服务的一线护理人员;三是对养老服务事业充满热情的志愿者。志愿者是养老机构服务的重要资源,对于养老机构来说,除了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还要认真构建一支受过正规培训、数量庞大、素质较高的志愿者队伍。可以加强志愿者队伍技能培训,倡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组织动员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长期、及时、必要的帮助。可以引导广大义工组成相关群体或协会,为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服务。广州市老人院与广州市义工联合开展社工义工联动服务的经验就值得推广。
(三)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老龄化时代,养老服务其实是一个朝阳行业,想要吸引人加入,首先应提高工资待遇,让其看到未来的职业生涯晋升空间。一方面政府可以扩大财政投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区分不同岗位的性质、特点及技术要求,设置差别化的工资标准,实行“按岗取酬”。对获得不同职业资格等级的从业人员,设定相应的薪资标准,使高素质、高等级从业人员获得相应的报酬。根据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发放专项补贴,鼓励“多劳多得”。另一方面对护理人员除了实施物质奖励外,还可以设置职称认定、奖金补贴、带薪休假等待遇激励,尤其要对相关竞赛和活动中获得优秀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或者公开表彰,以增强护理人员的上进心和满足感,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于养老服务事业建设中。最后针对养老服务队伍中的外来人员,政府应积极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解决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以稳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针对养老服务行业高风险的特点,积极推广和实施从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工作人员的生活水平,分散实际工作中的风险。对本地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养老承诺”作为奖励,在服务期满一定年限或退休后,由所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养老服务。
(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降低长期护理人员的离职率,也可以激励护理人员尽力做好护理工作。根据国外经验,除了改善工资和福利待遇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提高长期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比如可以鼓励员工参与护理计划相关的决策,增加职业发展机会和规划,使组织文化、职业阶梯与员工满意度紧密相连起来。其次,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身份认同感,增加职业荣誉感,调动老年长期护理服务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政府应定期开展老年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养老机构也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鼓励养老服务人员参与比赛,选拔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全国民政行业(
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激发员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对获得名次的技术能手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章、奖牌、奖金和证书,并直接晋升高一级职业资格,例如:2021年全国养老护理技能大赛广州市选拔赛就值得推广。此外,可以通过适当的奖励,吸引更多人员加入长期护理行业。
(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规范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年限积累制度。建立市级、区(市)级养老机构行业协会,规范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规避行业风险,加大对各类养老机构的管理力度。建立市一级养老服务工作培训基地,通过定期免费岗前培训、轮训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推进持证上岗、以岗定责、定薪金的实施。此外,要大力开展尊老、爱老、养老、助老宣传教育,营造尊重和支持养老服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树立为老服务光荣的理念,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广州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面临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高学历、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短缺、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才队伍不稳定和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因而,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加大潜在和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与引进力度、继续加强义工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去努力,全面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质量,满足高层次、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及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作者单位:1.广州华商学院;2.蒙古研究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盈华,闫江.中国养老服务现状、问题与公共政策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01).
[2]冯佩珊,许星莹,罗嘉盈,等.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供需现状及其分析[J].经济师,2015(07).
[3]肖云,杨光辉.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结构优化研究——以564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例[J].西北人口,2013(06).
[4]游雪滕,蔡德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实困境及对策探析[J].大学教育,2021(09).
[5]聂倩.社区养老发展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人才,2020(07).
[6]郭丽君,鲍勇,黄春玉,张瑾,王海燕.中国养老人才队伍培养体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4).
[7]温海红,高静,张蓉.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J].中国民政,2019(03).
[8]尚爻,焦光源,李义庭.安宁疗护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北京市为例[J].医学与哲学,2022.43(01).
[9]张岩松.加强我国老年养护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
[10]闫勇,赵彦丽.发达国家老年长期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与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