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利用新疆奇台县365位农户调研数据,借助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标准化中农户采纳新技术内外部因素,结合脱贫时间,探究异质性农户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家庭总收入、接触农业科技知识的频率与科技意识水平等因素对2019年脱贫户的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兼业情况、新技术易用性、技术服务、劳动力等因素对2020年脱贫户的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土地总面积、大众媒体的利用等因素对一般户的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异质性农户
中图分类号:S-05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8月23日
在农业实施标准化过程中进行技术推广服务,国内外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科教推联合模式”。由Ariel Dinner提出的“政府建立专门的机构实行农业科技推广,并配合专业政策提高其效率”。二是“政府主导模式”。由Huffman提出的“政府与专业协会互相协调,以提升农业种植户的生产热情”。三是“农业协会调节模式”。由Davis提出的“通过农业协会自我调节,主导农业生产”。四是“自发性组织协调模式”。Swanson认为在农业科技服务中自发性组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国内关于农业标准化中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高启杰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归纳为:技物结合型、技术承包型、技术转让型、项目推广型、项目辐射型、实体服务型、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型、“公司+农户”型、“民间组织+农户”型。孙联辉和于水提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型、龙头企业型、涉农企业型、科研单位型和农业科技园示范型组织相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模式等。但是,这些推广模式提供的技术需求,农户的采纳行为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21年7月向新疆奇台县及其周边县域的农户展开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受访者基本特征、家庭特征、技术感知和科技服务满意度四个层面,共计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65份,问卷有效率达91.25%。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农户是否愿意接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为二元离散变量,即存在“是”或“否”两种分布,并用1表示为“是”和0表示“否”。
2、核心解释变量:技术感知与科技服务满意度。结合技术接受理论(TAM)和现有研究,选取农户环境感知、接触农业科技知识的频率、现有灌溉技术、新技术易用性、技术服务、经济服务、成本感知与科技意识程度、大众传媒利用、学习新农技的资金投入作为该维度的主要变量。
3、控制变量:结合现有研究,选择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兼业情况、土地规模与劳动力数量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的含义及赋值,如表1所示。(表1)
(三)研究方法。结合研究目的,研究在全样本模型I的基础上,分别选取2019年脱贫户、2020年脱贫户以及一般户样本,依次探究在农业标准化中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接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可能因素。本文选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开展参数回归分析,其中农户对是否愿意接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概率为p,则:
y=ln(■)=β0x0+β1x1+β2x2+…+βixi+μ
式中,μ为随机干扰项;xi为农户是否愿意接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可能影响解释变量;β为相应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i为相应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
二、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根据表2模型Ⅰ-Ⅳ的X2统计值均为P<0.01情况下的统计结果,分别为5.047、22.057、37.957、36.352,说明模型解释变量设定整体对于被解释变量——农户产生技术需求意愿的概率具有合理性。除此之外,根据模型对应的R2值(0.610、0.118、0.1456、0.193),可以认为各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具有统计意义上的逻辑关系。同时,采用STATA 16.0软件,将365个样本的10个影响因素变量带入到二元Logistic模型中,对全样本以及不同类型农户数据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2)
(一)农户基本特征检验结果分析。年龄变量中,对于全部样本而言,农户接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农户年龄的不断增加,想要接受新农业技术知识的农户数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2019年脱贫户、2020年脱贫户还是一般户,30~49岁之间的农户对新农技有着最强需求;30岁以下的青年次之;50岁以上的老年农户最差。可能存在的解释是:农业标准化背景下,农户的年龄对新农业技术的采纳及接受程度有一定影响,中年农户和青年农户往往在家庭中扮演着支柱性角色,需要安排农业生产和项目选择,且由于中青年农户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对农业的发展有着更加长远的眼光,更易于接受和开展标准化农业生产并且有信心、有能力去学习新技术。所以,中年农户和青年农户接受农业标准化中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概率更大。老年农户受自身知识水平与年龄限制,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使得其接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难度更高,概率更小。
受教育程度变量中,对于全部样本而言,在农业标准化背景下,农户接受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意愿与受教育程度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一般情况而言,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国家农业标准化的政策和导向了解得越多,对标准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需求越大。即大专以上的农户对农业标准化下新技术的需求意愿要显著强于受教育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农户。从样本概况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户的文化水平居于初中教育阶段,而2020年脱贫户的受教育水平在四组中居于最后,即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人相对较少,从而导致这些农户相对比较闭塞,且在对国家农业标准化政策的解读上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对于农业标准化下新技术的推广不能预见其所带来的长远利好,只能看到当前新技术在学习和实施过程中的短暂困难,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学习及实施新技术的决策。
(二)农户家庭特征检验结果分析。家庭总收入变量中,对于全部样本呈显著正向影响,且2019年脱贫户影响最为显著。也就是说,2019年脱贫户的家庭收入越高,产生对新农技的需求越大,一般户次之,2020年脱贫户最后。其可能原因是:2019年脱贫户摆脱贫困时间比2020年脱贫户摆脱贫困时间长。相较于2020年脱贫户而言,一般户和2019年脱贫户了解和接触农业标准化的时间更早,较高的家庭总收入能更好地应对农业标准化新技术学习及实施初期对成本的要求。
兼业情况的变量中,对于全部样本输出结果呈显著正向影响。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19年脱贫户样本组存在着最高的兼业比例,其次为一般户组,最后为2020年脱贫户组。这说明兼业情况会随着农户属性中相对贫困程度的不断增加而存在减少的趋势。可能存在的解释是:兼业会影响到农户时间分配和劳动力的分配,2020年脱贫户现阶段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劳动力进行兼业活动。而一般户与2019年贫困户有更充足的时间与剩余的劳动力去进行兼业活动,兼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户生产朝着农业标准化中农业机械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更有利于农业标准化中与农机相关的新技术的推行、实施以及农户对农业标准化中新技术的接受,使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到非农产业区。
土地总面积变量对全体样本组没有显著影响。即土地总面积越大,农机具、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投入较高则生产成本相对越高;对于农户属性而言,一般户的土地总面积越大,则意味着劳动力投入越大,特别是在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劳动强度会增加。因而,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也会增加。但是,土地总面积越大需要农户的资产、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土地总面积对技术需求造成的影响还有待确定。
(三)农户技术感知检验结果分析。农业标准化背景下,农户接触标准化农业科技知识的频率与科技意识水平变量对农户采用新农技的需求、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统计结果分析,2019年脱贫户接触农业科技知识的频率和科技意识水平最高,其次是2020年脱贫户,最后是一般户。就一般情况而言,接触农业科技知识的频率越高,产生的科技意识水平越高,科技意识水平高,从而产生的新农技需求更大。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农业标准化,加大对农业标准化中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由于2019年脱贫户脱贫时间较早,相对于2020年脱贫户而言,接触和了解农业标准化中新技术的时间较早,农业标准化新技术的施行带来的利好使这两类农户对于农业科技认可度更高、对新技术应用情况预期更乐观、接受新农技的应用更容易。
农业标准化中,现有灌溉技术变量对于全部样本中显著不太明显,但呈正向相关。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一般户的现有灌溉技术相对最先进,接下来是2019年脱贫户,最后是2020年脱贫户,这说明农户现有灌溉技术随着农户属性的相对贫困性的增大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一般户家庭收入更高、科技水平意识较强、对农业标准化中灌溉技术的有利因素有更好的了解,使得农户对新技术需求更大。
农业标准化中,新技术易用性变量对2019年脱贫户、2020年脱贫户、一般性农户都呈正向影响。其中,新技术易用性对2019年脱贫户的影响最为显著。可能存在的原因是:2019年脱贫户脱贫时间相对较早,对近两年国家推行的农业标准化政策比较了解,对于农业标准化中新农技易用性的关注程度更高,对新农技产生的需求更多。农户对新农技的采用与新农技的易用性有紧密联系,新技术易用性对一般户采用新农技的影响较为显著,对于2019年脱贫户的影响相对最低。
(四)科技服务满意度检验结果分析。农业标准化背景下,新技术资金投入与成本感知变量对全部样本影响不显著。根据样本统计分析不难发现,新农技的资金投入和成本感知对2020年脱贫户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2019年脱贫户,最后是一般户。一般而言,推行及实施农业标准化中采用农业标准化新农技需要支出更多的资金。因此,在生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对农户的经营盈利情况和农户属性有重要影响。可能的解释是:政府为了帮助农户脱贫,对农户进行补助,而2019年脱贫户由于脱贫时间比较长,政府补贴较少或没有补贴,导致其支出花费情况自由变动性大,而农业标准化中采用新农技后,预期投入的资金及带来的利润可能超出其现有经济水平,因此2019年脱贫户对预期资金投入与成本感知更弱。
经济效益对样本组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效益感知每增加一个层次,处在各农户属性的2019年脱贫户、2020年脱贫户、一般户及全部样本组对新农技采用意愿会有所降低。可能原因是:农业标准化中新农技实施对于传统农业技术而言,成本相对较高,且由于农作物、产物生长周期较长,农业标准化中新技术实施带来的利好显现较慢,产生明显经济收益的周期相对较长,不能立竿见影。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质增效,从长远的角度看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但不符合传统农户投入小、回报快的心理预期。而在农业标准化背景下,增产增收仍是农户采纳农业技术的首要考虑因素,将农户视作理性决策者,在面对是否采用先进科技的问题时,理性决策者会采用利益最大化原则,这是指一项新兴农业科技如果可以给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人们会选择用新技术替代现有技术,说明如果想要实现技术更新换代,更新的技术务必具备更加的技术经济性。
三、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新疆奇台县365位农户调研数据,在农业标准化背景下,借助二元Logisitic回归模型,挖掘影响农业标准化中农业科技推广的主客观及内外部因素,结合脱贫时间,探究异质性农户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第一,家庭总收入、接触农业科技知识的频率与科技意识水平等因素对2019年脱贫户具有显著影响;第二,兼业情况、新技术易用性、技术服务、劳动力等因素对2020年脱贫户具有显著影响;第三,土地总面积、大众媒体的利用等因素对一般户具有显著影响。
针对以上结论,应加大农业标准化科技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提升农户对农业标准化中新农技的科技意识水平;同时,在能够正确实施农业标准化新技术前提下,尽量简化新技术实施流程,增加新技术的易用性,与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情况相适应;化零为整,提高农户农业规模化,更有利于农户接纳农业标准化中新农技的推广。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霍瑜.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农业科技需求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8.
[2]Ariel Dinar,Gabriel Keynan.The Cost and Performance of Paid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The Cas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nsfer in Nicaragua[J].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8.
[3]Huffman,W.E.Just,The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21).
[4]Birner R,Davis K,Pender J.From Best Practice to Best
Fit: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pluralistic agricultural
advisory services[J].Worldwide,1995.
[5]Swanson B E.Agricultural
extension:a reference manual[M].Rome:FAO Agricultural Service Bulletin,1984.
[6]高启杰,朱希刚,陈良玉.我国当前农技推广的模式[J].经济研究参考,1996(Z6).
[7]孙联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8]于水.中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
[9]潘生亮,夏文浩,霍瑜,等.南疆地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8).
[10]沈璐璐,霍瑜.兵团职工采纳绿色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11).
[11]朱哲,夏文浩.大学生参与社团与兼职活动的满意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9).
[12]夏文浩,张崎琳.“扶志扶智扶学”视角下教育精准扶贫的经验与启示——基于南疆深度贫困区的个案分析[J].时代金融,20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