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辽宁省温泉康养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704期 作者:□文/金 丽 时间:2023/5/1 15:38:31 浏览:376次

[提要]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温泉康养旅游将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和主流。为丰富辽宁温泉康养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提高康养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康养旅游业健康发展,本文在剖析现存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温泉康养;旅游开发;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95

康养旅游是康养与旅游活动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旅游形式,温泉康养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业态,其迅速发展标志着旅游业从观光休闲向健康养生的升级转化。辽宁省温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为康养旅游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一、辽宁省温泉康养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康养基础设施短缺,现代技术尚未普遍应用。目前,辽宁温泉基础设施设备的数量比较多,但与康养相关的医疗、休养、健康检测等高端设施设备数量不多,且专业化程度不高,因此设施设备方面尚存在改进与提升空间。同时,现代技术尚未在温泉康养服务过程中普遍应用,智慧景区、“互联网+”等信息系统尚未完全构建。旅游者从居住地出发到温泉康养目的地为止,将涉及到旅游者关心的各种问题,如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最短的游览路线、最合适的康养时间、最佳的康养功效,还有一些具体细节,如景区排队人数、停车位空闲数量、温泉洗浴拥堵情况、康养设施设备占用情况、快速导游系统、电子票务系统等,传统人工面对面的简单服务已经很难满足旅游者的这些需求,可利用现代技术构建康养小管家服务,充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康养需求。

(二)特色不鲜明,缺乏文化内涵。辽宁温泉资源基础禀赋好、开发历史悠久,但存在康养文化内涵缺乏、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部分景区把温泉视为泳池、浴池、澡堂子,没有融入康养元素、理疗元素、体验元素及休闲元素,对温泉康养文化、温泉康养功能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缺乏创新,产品雷同,没有针对不同目标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旅游者很难体验到温泉康养功效和温泉文化底蕴。

(三)人才资源匮乏,康养服务不规范。辽宁温泉康养旅游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人才资源匮乏和康养服务不规范的问题,缺少健康养生、康复理疗、营养食疗、SPA养生等专业人才。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员工素质偏低、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规范,尚未形成分工明确的温泉康养专业化团队。

温泉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同样存在淡旺季特征。旺季时,缺少足够员工;淡季时,员工又面临裁员问题,造成员工流动频繁、工资偏低等问题,从而使得旅游企业有时面临招工难及养人难的困境,很难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很难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温泉康养旅游企业的基层员工大多数是与旅游者直接接触的一线员工,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影响旅游者对温泉康养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部分温泉康养旅游企业只关注温泉康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服务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不重视员工培训,尤其是基层员工培训。温泉康养旅游企业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就业门槛低,多数是当地居民,有些年纪较大,受教育程度低,只通过短期岗前培训就步入工作岗位,在岗期间也未接受过正式培训,各种临时培训也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造成员工服务标准低、康养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四)相关法规滞后,运营管理水平低。随着康养旅游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关康养旅游的支持性政策和法规。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出台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将康养旅游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随后又出台了《国家温泉康养旅游项目类型划分与等级评定》。这些指导性、前瞻性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温泉康养旅游开发的需要,但这些制度法规及评定标准在具体应用时还需要不断磨合,具体管理办法和措施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温泉水温、水质、服务质量、卫生检测、强制推销等问题,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违法违规事件,如恶性竞争、虚假网评等。

部分温泉旅游企业未能根据市场需求来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使得其产品和服务很难满足现代温泉康养旅游的需要。有时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尽快回收投资成本,未对接待量进行控制管理,出现客流量饱和或超载现象,尤其是节假日等旺季时,旅游者人数激增,服务需求量加大,因员工数量不足等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温泉水质下降、温泉水温降低、浴巾供不应求、服务用品更换速度和更换频率降低、停车场没有车位、餐厅满员等,降低了旅游者的满意度,影响了温泉康养目的地的声誉,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温泉康养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应提前做好预测和各种准备工作,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保障温泉康养服务质量,实现温泉康养目的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片面追求规模效应,环境被污染破坏。随着温泉康养旅游的不断开发,部分温泉康养旅游企业过度关注规模效应,片面追求奢华高端的装修、宏伟高大的建筑,只重视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置,而忽视温泉康养资源的文化、历史等内涵,使旅游者对温泉康养资源的珍贵性、稀缺性缺乏认知。

在温泉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建筑商或房地产开发商在施工中容易对周边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造成破坏,产生的建筑垃圾有时处理不得当,影响了温泉康养目的地周边的生态环境。

(六)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细分不明确。辽宁温泉资源储量大,目前省内14个市均有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已探明的可利用温泉资源多数分布在辽中、辽南、辽东地区,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温泉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由于缺乏具体明确的市场细分,温泉康养旅游者群体比较单一,主要以本地居民为主,虽然在周末或小长假期间有周边相邻城市的旅游者前来,但大多数是老年旅游者且人数不多,省外旅游者更少。

二、辽宁省温泉康养旅游开发对策

(一)建立文化自信,培育并创新温泉康养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旅游开发的主旋律。绚丽多姿、多元独特的中华文化为温泉康养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温泉康养旅游开发应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之上,培育并创新温泉康养文化。

在辽宁温泉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除了关注温泉资源本身的养生性、体验性、特色性之外,还应关注文化性,建立文化自信,以文化为媒介,充分结合地域文化,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产业与温泉康养旅游业不断融合,开发当地特色文化与温泉康养功能兼备的融合型旅游产品,树立辽宁温泉康养文化体系。可以将辽宁特有的满韵文化、海滨文化、红山文化、山海文化、古城文化等融入温泉康养旅游开发中,开发以温泉为载体的各种温泉文化产品,如温泉景观文化、休闲文化、保健文化、民俗文化等,打造个性化的精品温泉文化。省内很多温泉康养目的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唐朝李世民皇帝、清朝乾隆皇帝、末代皇帝溥仪及皇后婉容曾在辽宁温泉地沐浴,另外许多知名人士也曾来辽宁温泉地疗养,在这些温泉地,可建设温泉博物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展示温泉地泉源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康养文化等,增强温泉企业、当地居民及旅游者的文化认同感,树立温泉康养文化名片。还可与国内外文化品牌进行合作,联合建立温泉康复协会或温泉康复中心,取长补短,文化互补,延续地域历史文化根脉的同时,培育并创新温泉康养文化,塑造温泉康养文化形象,促进辽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二)注重环保,完善温泉康养基础服务设施。温泉康养目的地作为一个康养、度假、休闲、娱乐空间,应满足旅游者修养身心、治疗疾病、减轻压力、回归自然的康养目的,因此应不断完善各种温泉康养基础服务设施,来满足旅游者的康养需要,如旅游交通工具、旅游标识系统、旅游休闲设施、旅游娱乐设施、导游服务、游客中心等,还应建设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如商贸、康养培训、健康教育等,以及公用工程设施,如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从而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促进旅游者的可重复性温泉康养旅游。

在辽宁康养温泉旅游开发过程中,各种服务设施设备选用时应注重环保,以减少对温泉康养目的地及周边环境的污染。第一,温泉康养设施设备方面,应根据旅游者的温泉康养需求,配置先进的康养设施设备,从而提高温泉康养效果。第二,交通设施方面,可采用生态交通工具,为旅游者提供一个环保、快捷、舒适、方便的交通方式。辽宁省内温泉康养目的地多数与火车站、客运站距离较远,可提供巴士负责往返接送,温泉康养目的地与酒店之间可提供免费观光车。第三,住宿设施方面,应注重个性化、多样化,改变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刻板建筑形式,居住功能应体现康养元素。如,建设一些朴素的建筑,外观与周围恬静的生态环境相适合,源于自然、融于自然,与自然相和谐。第四,娱乐设施方面,由于单纯泡温泉很难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娱乐是不可缺少的休闲方式,可建设垂钓渔场、运动健身场、休闲广场、音乐厅,以及供学习和观赏的温泉资料馆等,娱乐设施的建设也可以减轻温泉地的康养及洗浴压力。第五,康养饮食方面,可利用农村村落的功能,开发当地特色农家菜和绿色生态菜,建设不同风格和价位的农家饭庄、特色餐厅,使旅游者能够品味具有农村风味的系列菜肴,感受饮食康养之道。

(三)招商引资,增加温泉康养政策支持力度。从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可以看出政府在支持旅游开发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在辽宁温泉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采用政府统筹规划和引导、企业作为开发运营主体的市场化机制。首先,政府负责统筹安排温泉康养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产业培训、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工作,可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综合协调,激发各类资本投入温泉康养旅游开发中,建立各种温泉康养旅游项目,促进温泉康养功能不断升级。其次,可成立温泉康养旅游管理公司,由政府控股,在行政上和经济上对温泉康养旅游管理公司进行规制,行使监管权。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医疗保险政策支持力度,如温泉康养医疗保险,对参保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四)建立人才库,提高温泉康养服务水平。在辽宁温泉康养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温泉康养人才库,促进温泉康养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管理能力、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树立温泉康养旅游品牌、提高温泉康养旅游服务质量奠定有力基础。一方面依托省内大中专旅游院校资源,设置康养课程培训体系,开发温泉康养课程及教学资源,定向培养温泉康养旅游专业人才,保障专业人才供给。同时,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及实习基地,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培育创新型、领军型、服务型的温泉康养人才。另一方面注重人才的引进,从政策上支持温泉康养旅游企业引进既有医学专业背景又具备康养从业经验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组建高层次的医疗团队,执行国际标准,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康养指导、康养咨询、康养评估等服务,打造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品牌。同时,温泉康养旅游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针对温泉康养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员工,定期进行在岗培训或开展各类服务技能比赛,不断提高康养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及服务意识,提高温泉康养服务水平,促进温泉康养旅游可持续开发。

综上,温泉康养旅游是以中西医理念为指导,以温泉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温泉资源的康体保健功能以及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并结合相应的康养配套设施和康养专业服务,从而满足旅游者康养需求的一种旅游活动。辽宁温泉资源将构建温泉康养旅游与温泉观光娱乐并重的全新发展格局,健康养生将成为辽宁温泉资源的核心功能。以健康养生、预防保健、康复疗养为目的的温泉康养旅游,既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追求,将成为旅游业的新模式。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09.

2]杨振之.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与健康、养生[J.旅游学刊,2016.3111.

3]王立红.基于扎根理论的温泉康养旅游体验价值评价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4]骆高远.温泉小镇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武义县温泉小镇为[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

5]李成红,轩福华.基于文本分析的温泉康养目的地形象感知[J.现代商业,20211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40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