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数字农业研究现状及展望
第704期 作者:□文/张慧琴 唐和敬 时间:2023/5/1 15:40:16 浏览:391次

[提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数字化农业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中的热门话题。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高级形式,发展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产品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的重要抓手,对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农业;农业现代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编号:GJB1422184 );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DSGB202203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度“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编号:CXRC2017019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819

数字经济是一种以信息化为基础,有效地使用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2016G20峰会上提出),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农业,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农业农村数据的应用。目前,数字农业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数字农业的高品质发展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啃骨头”的工作需要深入细致地去破解。

一、数字农业的内涵及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农业还没有形成统一定义。数字农业是将RSGISGPS、计算机、通讯、网络、自动化等高新技术与生物学、农学、地理学等基础科学相融合,以达到数字表达、监测、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常见类型包括信息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数字化农业需要农业各个构成因素(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加工业等)和各个过程(生物、环境、技术、经济)全面数字化,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业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务等)的全面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数字农业是在信息化、大数据的前提上,强调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的重要作用。发展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数字农业通过减少人工劳动数量和劳动强度缓解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良田撂荒、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困难。数字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依赖,用现代化技术取代了以往的经验,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和高效分配,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发展数字农业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创新。数字农业通过采集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各项数据,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品种的数据汇总、计算和分析,以此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加强培育新品种,革新生产方式,最大化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产品供给。

二、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研究现状

(一)我国数字农业发展模块。数字农业不仅可以为农业高品质发展提供强大的生产信息技术支持,还可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改革农业发展模式和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以网络技术发展先进农产品,是实现高品质发展的关键。目前数字农业发展模块研究,除了以往注重生产环节的技术运用,还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建设、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信息驱动产业的整合以及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等几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在农业电子商务的构建上,国内学者集中于解决农业发展困境,建立一个能够保证农业供需的信息化系统。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些学者根据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发展数字农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信息化,从而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在农业物流系统的构建上,国内学者大多致力于通过网络技术促进农业的跨境整合,提倡通过网络技术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信息推动的工业整合上,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要把工业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农村的发展中去。在技术驱动的农业供应领域,我国学者认为农业信息化对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全要素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数字农业创新发展与发展机制研究

1、创新发展研究。关于数字农业创新发展的分析研究中,国内学者分别从我国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农业内在机理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在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方面,国内学者主要研究如何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推动科技成果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发展,建立数字农民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数字农业人才的有效供给,建立健全数字农业政策评估体系。

2、发展机制研究。关于数字农业的内部机制和技术效能测量方面的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加速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数字农业的发展、数字农业的发展水平、完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数字农业的创新能力、完善治理体系等。在农村的构建与智慧农业中,国内的许多学者认为,要构建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智慧农业推广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农业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方位探索“产学研”转化机制,全面提升智慧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加强数字生产力建设,持续释放数据要素红利,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数据要素治理,确保数据安全。

(三)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随着互联网、5G、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时代变革的必然趋势,但受限于农村实际,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仍必须精准把脉、科学施策。数字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1、产业数字化进程较慢,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在GDP中所占比重为36.2%,对GDP增长的贡献高达67.7%。当前,我国的农业数字转化还处于基础建设和单向应用阶段。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限制,乡村网络带宽不足、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网络向农村、农户延伸的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数字化体系标准缺失,数字化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农业涉及产品种类繁多、工艺需求不一,国家及行业又没有建立相关体系标准,各硬件设备厂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进行开发,质量、标准参差不齐,软件商家再根据不同场景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多个独立的应用平台,造成平台之间数据无法共享,功能冗杂浪费,整体投入较高;同时,大多数字化服务供应商主要采用系统分包采购、产品技术引进等方式提供服务,其系统集成成熟度不够、技术服务水平不高,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实际效能一般,导致参与数字化转型积极性不高。

3、数字技能培育不足,数字产业人才缺失。农民数字技能匮乏、数字产业人才缺失是制约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农业劳动强度大,职业社会认可度低,工作区域大多远离中心城市,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更难留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没有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专家,更缺乏数字化转型相关知识理念,对农业从业者的数字技能培育严重不足。

三、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建议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国内学者认为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向好发展但上升动力仍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性呈现不同典型特征、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存在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主体异质性。对此,国内学者从数字农业发展的各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从中国数字农业发展的角度、发展环境入手,在数字农业发展环境上,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数字农业信息化环境上,强化基础设施。数字农业发展要多方面推进实施。

(一)全方位推进数字农业的发展深度。一是加速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逐步开展“新基建”升级项目,并逐步完善城乡电子基础设施。二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实际应用领域的深入结合,完善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等全链条的建设。三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 “共享”格局,通过市场化运营、贷款贴息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投入到数字农业的发展中。

(二)不断完善标准化、高效的数字业务系统。一是加快电子技术标准化、追溯化,并构建追溯体系和信息收集体系;二是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帮助各大公司突破瓶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批具有战略性的数字化技术储备。

(三)大力培养具有针对性和专业化的数字化专业人员。一是制定“数字化人才”规范化培训方案,聘请专家学者开展知识普及讲座,提高“三农”人员和广大农户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运用和经营能力;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培育一批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二是要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采取奖励措施,引导一大群优秀青年人才下基层、回乡村,为农村创造持续的人才资源。

四、数字农业发展评价与展望

(一)数字农业对社会的贡献

1、数字农业为产业振兴注入新的生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坚实的基础,而数字农业则是以产业的发展历程为依托,让产业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第一,数字农业最突出的作用是利用大数据建立起信息通道,实现高效的供求匹配,从而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有效地制定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计划。第二,数字农业使农业作业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第三,数字农业促进了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广、无人机保值的提升,从而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链的发展。

2、数字农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数字农业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数据,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促使农民改变散乱的低效率生产状态,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数字农业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内进行独特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解决了传统农户应对自然风险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有效保障了农民的收入稳定。

3、数字农业综合效应。第一,发展数字农业可以降低化学物质的投入量,从而增加农业的生产率和效益,为增加经济效益提供新的市场机遇;第二,可以促进交流和融合,从而产生社会和文化效益。

(二)数字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软件服务设备成本过高。目前,农民收入不足,无法购买信息化设备和服务,限制了信息设备和技术进入市场、形成规模。

2、农民知识文化水平限制数字农业的推广。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数字设备和科技产品了解不够,并且部分农民对于信息设备抱有抵触情绪,进而限制数字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3、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前提,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影响数字工业发展的程度,并且信息技术是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的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数字农业发展道路上,农业生产系统、农村经济、社区和自然资源的治理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例如:农业专用传感器、智能农业测控终端、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农业产业大数据云平台构建,建设智慧农(牧、渔、林)场,构建主要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系统等。了解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是当前及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小刚.数字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J.农业经济,202009.

2]甘阳英,夏宁.中国各省市数字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

3]赵艳丽,张子伟,魏丽红,罗帅.全产业链数字农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J.云南农业,202203.

4]曹宏鑫,赵锁劳,葛道阔,张文宇,刘永霞,刘岩,陈昱利,宣守丽,孙金英,岳延滨,张智优,沙依然,张伟欣.农业模型与数字农业发展探讨[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05.

5]汪旭晖,赵博,王新.数字农业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网易味央猪的案例[J.农业经济问题,202008.

6]楚明钦.数字经济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2008.

7]王炳春.数字经济赋能黑龙江省农业的研究初探[J.农场经济管理,202201.

8]梁斌,吕新,王冬海,王林,侯彤瑜.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创新实践和问题探讨——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2511.

9]谭秋成,张红.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2202.

10]殷浩栋,霍鹏,肖荣美,高雨晨.智慧农业发展的底层逻辑、现实约束与突破路径[J.改革,202111.

11]郭廓.吉林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之考量[J.行政与法,202202.

12]罗剑朝.做好涉农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J.西部大开发,201901.

13]王小兵,康春鹏,董春岩.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再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2018.10.

14]张太宇,王燕红.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支持机制[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2.

15]李海艳.数字农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与实施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205.

16]郭芸芸,杨久栋,曹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特点、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910.

17]曹冰雪,李瑾.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户付费信息服务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1.4102.

18]焦鸿斌.网格技术在吉林数字农业信息网站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19]万俊毅,曾丽军,周文良.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03.

20]刘海启.加快数字农业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2.

21]赵春江.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4206.

22]史益玮.数字经济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1.

23]慕娟,马立平.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测度与区域差异[J.华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2004.

24]钟桂珍.数字农业内在机理及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25]陈国军,王国恩.“盒马村”的“流空间”透视:数字农业经济驱动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重构[J.农业经济问题,202202.

26]殷浩栋,霍鹏,肖荣美,高雨晨.智慧农业发展的底层逻辑、现实约束与突破路径[J.改革,202111.

27]郭振海.数字农业发展及金融实践[J.中国金融,202108.

28]钟真,刘育权.数据生产要素何以赋能农业现代化[J.教学与研究,202112.

29]崔宁波.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挑战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2205.

30]张鸿,王浩然,李哲.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基于2015-2019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的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21.5003.

31]迟也行.吉林省数字农业建设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815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