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上市公司营商市场,盈余管理是公司为达到“保壳”所常用的方式。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修订退市制度,要有效防止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净化股市市场劣势股,提高我国股市的质量水平。本文以百花医药为案例公司,重点分析其盈余管理动因和手段,并归纳上市公司防范盈余管理相关建议,希望为企业治理盈余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百花医药;盈余管理;动机分析;手段分析;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7月10日
企业管理层为了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常常使用盈余管理手段,在会计准则的约束内人为调整会计收益、非会计收益。在资本市场中,上市企业在面临经营困难、退市警告时常常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进行自救,其中有很多企业通过该方式实现扭亏为盈。对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通过盈余管理手段美化企业“外表”引进投资及融资来提高企业发展效率;对处于经济下行的企业而言,盈余管理可以一定程度缓解企业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以及融资贷款的压力,也可以有效提高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扭转局势,摘掉ST 的标签。
近年来,一些企业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逐渐试探会计准则的边界,管理层刻意美化企业会计信息例如财务报告、交易事项等,无疑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盈余管理会造成企业内部人员与外部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了解不对称,导致外部信息使用者投资收益低于预期收益,形成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不合理的问题。盈余管理只是解决短期困境,未营造实质性收益,未来可能还会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情况。因此,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盈余管理对企业发展、社会资源配置、上市企业质量的负面影响。
一、上市亏损企业应用盈余管理的必要性
盈余管理现已在企业管理中发展成熟,众多上市亏损企业通过该途径实现扭亏为盈。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在企业遭遇财务危机并面临退市警告时,企业采用盈余管理能够消化内在或外在的不良因素,在短期内以高效率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财务危机,避免被执行退市制度。以百花医药为例,2019年企业营业收入为2.62亿元,较同期下降37.5%,2020年营业收入为8,453万元,减幅67.75%,净利润为-3.198亿元,触及2022年退市新规财务类规定——年报扣非前后净利润取低者小于0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终止上市警告。企业经过调节商誉减值、财务费用、坏账损失降低成本,利用债务重组,以低于债务的价值清偿债款,并获得债务重组利得4,755.66万元,企业通过以上盈余管理手段,使得2021年净利润实现正增长,企业摘掉了*ST标签。
二、百花医药盈余管理的动因
百花医药由于2020年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净利润亏损3.198亿元触及退市新规,被实施退市风险的企业股票日涨跌幅限制为5%,融资贷款效力减弱,因此需要企业使用盈余管理在短期内扭转经营局势。
(一)避免退市。现在我国资本市场处于上市监管严格、退市制度拉紧的状态,这提高了上市企业的质量水平,退市企业为了保住“上市壳”通常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百花医药2020年被实施退市警示,为了防止被执行退市,百花医药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满足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使得其保住了上市资格。
(二)筹集资金。上市公司面临企业经营困境时往往希望得到大量投资者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财务危机,但仅内部筹资远不能满足长线发展的需求,需借助外部融资。企业被贴上ST的标签后,会传递出企业存在经营危机、盈利能力下降的信号,金融机构也会缩紧贷款渠道,投资者会调查和权衡被投资企业财务数据择优进行投资,上市企业没有外来投资救济,企业的困境会愈加险峻。根据公司年报数据显示,百花医药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滑,净利润断崖式下跌,同时股价跌幅较大,股价最高点为6.86元,最低点为2.82元。公司为了稳定股市价格,需要应用盈余管理手段筹集资金。
(三)降低成本。对于上市亏损公司来说,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之一在于降低营业成本以获取企业利益最大化,营业成本中期间费用的确认时间以及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分都存在可操控的空间。百花医药在2020年营业成本3.115亿元,相对于本年营业收入8,453万元来讲确实成本过高,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调节营业成本或其他经营收益的盈余管理手段降低成本。
三、百花医药盈余管理的手段
(一)调节财务费用。通过分析百花医药年度财务报告可以发现,2020年财务费用的支出出现明显异常。2020年财务费用为1,700.37万元,2019年财务费用为57.50万元,直接增加1,642.87万元。对于财务费用如此大幅增加,百花医药2020年9月与西部绿洲签订债务重组协议,部分股权转让款1,500万元以计划现金支付,剩余价款以12个月内完成百花商管公司股权转让款的支付。由此产生未确认融资费用,公司将计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1,641.14万元按期结转后的余额1,533.26万元全部转入财务费用。根据会计准则,转让股权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财务报表中以“长期应付款”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形式体现,而百花医药将其计入财务费用,致使财务费用大幅增加。2021年又以减少应付股权转让款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为由直接减少财务费用1,711.04万元,相应净利润也随着上升为5,987万元。这足以引人怀疑企业存在利用财务费用进行盈余管理,实现企业扭亏为盈。(表1)
(二)利用债务重组。债务重组操作性较强,能够最有效率地帮助企业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并且法律基于双方制定、签署、履行合约过程的平等、自愿以及互利原则,对公司债务重组的干预程度较低,使得债务重组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表2百花医药2019~2020年其他收益数据可知,2019~2020年公司都未进行过债务重组经济活动,而在2020年面临退市警告之后,企业开始采用债务重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百花医药与西部绿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4,350万元转让百花村海世界30%的股权,用于支付受让百花商管股权转让对价以及欠西部绿洲及其下属子公司、分公司或关联公司的债务款共5,206万元。在此经济活动中,百花医药以低于债务款项的价值清偿了与债务人的欠款。通过一系列的重组操作,2021年百花医药通过债务重组获益4,755.66万元,为企业实现转亏为盈的目标所用手段之一。(表2)
(三)降低商誉减值。根据2016~2021年年报可知,百花医药2016年以资产置换以及现金购买的方式收购了华威医药100%的股份,收购后受鼓励创新投入政策影响,行业投资热点转变,项目供给及需求市场状况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企业自收购后第二年就开始巨额计提商誉减值。2017年度公司计提商誉减值62,270.52万元,2018年度计提商誉减值90,817.70万元,2019年度计提商誉减值1,755.04 万元,2020年计提14,415.49万元,2021年商誉减值损失突降为0。此前由于行业竞争以及市场、政策变化计提巨额商誉损失,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经济环境低沉时期,华威医药市场价值上升也会有缓冲期,而2021年企业毫无征兆地计提商誉减值为0,同期净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5,987万元。由此可见,企业通过巨额降低商誉减值损失使得净利润增加,也是进行盈余管理保住上市资格的手段。
(四)降低坏账损失。计提或者转回坏账准备是企业惯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坏账准备的计提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法、销货百分比法,而计提比例是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结果,会计人员受管理层影响未必能按照正常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这就使得管理层可以利用坏账的计提比例对企业利润进行暗箱操作。百花医药2018年信用资产损失为0,2019年坏账损失为19,38.26万元,企业如此大额计提坏账损失存在“大洗澡”行为,为2020年、2021年企业大额降低坏账损失做铺垫。2020年信用减值损失为330.99万元,较上年减少1,607.27万元,减幅为82.92%;2021年信用减值损失143.98万元,较上年同期330.99万元减少187.01万元,减幅56.50%。减值损失的大幅降低也确实照应了企业一次性计提坏账的做法,2021年公司净利润达到盈利状态,企业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存在利用计提坏账损失进行盈余管理进而调整利润的嫌疑。(表3)
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建议
(一)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已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形势。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财务共享中心等现代技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经营模式和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和优化。有学者研究表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此外企业数字化转型规范了企业日常经营行为,并降低财务人员对信息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对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和披露内部信息透明度两方面都有良好效果,因此也能够改善企业管理层对盈余管理的依赖。综上所述,企业应当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合理应用数字经济的价值,享受数字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改善盈余管理体系,营造透明、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二)加强管理层综合素养。盈余管理一定程度上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主观性。在企业内部信息披露方面,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存在信息偏差,管理层会萌生利用信息偏差进行盈余管理进而修饰报表的想法,导致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下降且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需要通过从内加强管理层综合素养。我国当前会计准则、会计法规逐渐完善,数字经济、智能化财务进入企业,公司需提高外部招聘标准、改善内部晋升机制,同时优化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及评选标准,为企业选拔专业素质强且符合战略发展需求的管理者。另外,还需加强管理者职业道德建设,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符合公司职业道德的标准评价体系,并定期对管理层的管理行为进行检查与审核,提高企业对职业道德的重视程度。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资本监管市场逐渐加快完善上市企业退市规定的脚步,其意图在于增加上市企业的发展质量,强化上市企业面临经济危机的韧性,同时也督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使企业专注核心经营业务的稳健发展。以百花医药为例,企业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而后进行盈余管理保住上市资格,但盈余管理方法终不能获取长期利益,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投资者识别盈余管理的成本越来越低,企业终归要注重长期利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百花医药而言,伴随着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医疗开支上升,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2019年中国CRO市场规模约68亿美元,预计2024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达到222亿美元,百花医药应该着力抓住国内缺口的机遇,提前部署,占据市场份额,从中获取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上市企业盈余管理的治理依赖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外部审计与政府部门的监管。企业要想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第一,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文化环境基础,充分了解公司内部经济业务运行程序以及各环节间的联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深厚的根基;第二,必须做好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发展环境制定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后续根据环境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及时删除、修改或新增内部控制条例;第三,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实施,企业须严格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与监督制度,制定惩罚机制并严格遵守。对于外部监督来说,首先应当确保会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给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其次要细化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界限,最大限度缩小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最后对于企业财务舞弊、信息造假、盈余管理过度的行为以及审计单位因与企业存在利益往来出具不客观的审计意见,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两个单位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
综上,本文以百花医药为例对其盈余管理动因和手段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上市亏损企业盈余管理的必要性,盈余管理虽能够帮助企业扭亏为盈避免退市,但也可能会加剧企业经营困境,影响市场资产配置有效性。百花医药自2020年陷入退市风险,为了避免退市、筹集资金、降低成本进行盈余管理挽救企业上市资格,并通过财务费用、债务重组、商誉减值、坏账损失等手段顺利帮助企业度过风险,2021年摘到了*ST的帽子。针对盈余管理治理问题,企业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管理层综合素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注重自身发展的韧性,提高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从内到外控制盈余管理的环境,营造高质量和往创新方向驱动进行有效配置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郑石桥,柯遵妍.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基于盈余管理中介效应的检验[J].财会月刊,2022(19).
[2]齐延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研究[J].会计师,2019(20).
[3]蒋纪红.探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J].中国商论,2019(17).
[4]程富,孙世敏,张佳叶.退市制度变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4).
[5]白玺艳.ST公司异常扭亏、商誉减值与审计风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J].财会通讯,2021(13).
[6]刘东,王竞达.政策预期、盈余管理动机与商誉减值——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2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