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分析及对策
第705期 作者:□文/李丽娥 朱晓玲 时间:2023/5/16 16:54:18 浏览:590次

[提要] 大豆安全事关粮食安全,对于国内养殖业饲料供给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依存度极高。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与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大豆贸易不确定性加剧,大豆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根据我国大豆供需与消费情况得出我国大豆依存度高的现状,进而分析大豆依存度高的原因及在外生冲击下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优化大豆种植技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与贯彻落实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等建议,保障我国大豆产业平稳发展。

关键词:大豆产业;外生冲击;进口依存度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97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历史悠久。大豆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以提供食用蛋白,还可以满足人们所必需的油脂需求,同时豆粕还可以用于加工养殖业饲料。我国对于大豆的需求较大,但国内大豆的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大豆需求。因此,我国需要向国外大量进口大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的扩散,使得大豆贸易的不确定性加剧。本文首先分析大豆供需状况,重点探讨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的原因及外生冲击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进一步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一、大豆供需现状分析

(一)大豆生产情况分析

1、大豆产量。由图1可知,2015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处于上升状态,20012015年处于波动下降状态。2015年,产量达到最低点,产值为1236.74万吨。在2020年,产值达到最高点,产值为1960.18万吨。从大豆产量变化趋势来看,产量总体上升空间不足,20012020年间产量增长比例仅为27.24%。我国大豆产量增长速度与日益增长的大豆消费水平极为不匹配,这也是我国成为大豆第一进口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图1

2、大豆播种面积。由图2可知,大豆播种面积变化趋势与大豆产量变化基本吻合。当大豆播种面积达到最高点时,当年产值最高。2015年,大豆播种面积达到最低点,产量最低。2020年,大豆播种面积达到最高点时,产量最高。20132015年,大豆播种面积达到历史低点,主要因为国内大豆市场受到进口冲击严重,国内大豆无竞争优势,销售价格处于较低水平。高额成本与低水平利润使得农户种植大豆意愿不强烈,大豆产量与种植面积逐年递减。将2020年大豆播种面积与2001年进行对比后可得,大豆播种面积变化不大,两年间播种面积差额仅为400800公顷。主要原因是大豆生长的适宜区域基本集中于我国东北地区,但是耕地面积有限,大部分耕地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大豆种植面积增长受限。与大豆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我国大豆种植技术有较为明显的增长。20012009年,大豆播种面积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种植效益不显著,产量处于较低的水平。而随着近年来大豆播种面积的迅速增加,大豆产量增长速度较为显著。我国耕地面积相对有限,且适宜大豆种植的区域有限,无法通过大量增加大豆播种面积来实现大豆产量的突破性增长。(图2

3、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根据图3,将大豆单产情况分为三个阶段:20012002年单位面积产量急速上升阶段,20022007年单产波动下降阶段,20072020年平缓上升阶段。2007年大豆单产最低,2020年单产最高。20042007年,大豆单产的下降源于美国大豆风波。在此次危机事件后,我国大豆产业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大豆企业大面积亏损,种植户也深受其害,停止大豆种植。大量资金撤出,经验丰富的大豆种植者改变种植作物,使得大豆单产水平持续下降。同时,2007年遭遇大旱自然灾害,使得黑龙江中部、北部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大豆几乎绝产,大豆主产区产量下降,使得2007年大豆单产达到近20年最低点。而随着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的出台以及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大豆种植户种植积极性提高,导致大豆单位面积产量逐渐上升。2020年大豆单产水平创造最高点,达到1983.48公斤/公顷,振兴计划成效较为显著。但是与美国、巴西等大豆出口国相比,单产水平仍有较高的提升大豆空间。(图3

(二)大豆进口情况分析。由表1可知,大豆进口数量与进口金额呈现迅速增长趋势,且增幅较大。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规模达到10031.45万吨,达到历史新高,进口金额为39545.57百万美元,20年间仅次于2014年。2014年进口金额最高,主要原因为2013年美国发布虚假大豆减产信息,使得我国大豆企业花费数倍的价格购买大豆,大豆企业发生巨额亏损,严重阻碍了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20012020年,大豆进口数量增幅为619.62%,大豆进口金额增幅达到1307.56%。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变化对我国大豆供给情况影响较为严重,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双重背景下,我国在大豆贸易方面的脆弱性愈发凸显。(表1

鉴于2020年大豆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数据尚未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本文通过移动平均法补全2020年数据。大豆出口数量与金额总体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变化趋势。2008年,出口数量与金额达到最高点,出口数量达到47万吨,出口金额达到351.46百万美元。在近几年,出口数量基本维持在11万吨,出口金额基本维持在100百万美元左右。我国大豆出口于韩国等严格限制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出口国家有限,无法大范围出口至其他国家。加之国外大豆价格较低,出油率较高,所以我国大豆出口更无竞争优势。将大豆出口数量、金额与进口数量、金额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大豆出口数量与金额占据十分小的比例。大豆出口数量占比从1.79%下降到0.12%,金额占比从2.75%下降到0.24%。总体上来看,出口规模与金额远远小于进口规模与金额,大豆消费需求主要靠进口大豆来满足。

二、中国大豆消费情况及进口依存度

本文以大豆进口数量-出口数量+大豆产量来表示当年大豆消费需求。大豆消费需求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仅在2002年、2011年与2018年出现下滑状态。近几年,我国大豆消费体量达到亿吨,2020年大豆消费需求达到历史最高点,为11979.52万吨。20年间大豆消费量增长9069.96万吨,增长比例为311.73%。主要原因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消费结构得以改善,对于豆制品与食用油的需求逐年提高;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豆粕作为饲料原材料之一,需求量大大增加。(表2

本文以进口数量/消费需求来代表大豆进口依存度。我国大豆依存度整体呈现增长变化趋势。20122020年,大豆依存度在80%以上,仅20012002年进口依存度低于50%2015年、2016年一度达到86%的高度。大豆的需求满足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来实现,依存度极高。大豆依存度的不断提升,进口风险提升,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对大豆产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对于大豆进口影响极大,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外部冲击下,大豆进口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强。过于依赖进口,对于大豆产业的安全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三、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原因分析

(一)国内大豆种植成本高,利润不足,大豆种植户种豆积极性低。美国属于我国重要的大豆进口国,因此将中美两国每亩大豆种植成本与利润进行对比分析。由图4可得,每亩大豆种植成本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20012010年我国种植成本低于美国,20102020年我国种植成本高于美国,2020年两者成本相差152.37元,差距较大。20012020年,我国每亩生产成本增长502.94元,增幅为231%;而美国每亩成本增长207.93元,增幅为58%。相较于美国,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较高,成本增速较快。我国大豆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种植方式,相较于美国机械为主的种植方式,人工成本过高,拉升了每亩总成本。(图4

利润的变化情况与成本变化基本吻合。过高的成本将会极大地压缩大豆的利润空间。成本的不断增加将会导致利润的不断下降。20012010年我国大豆利润高于美国,而在20102020年美国大豆利润高于我国。且从2014年以来,我国大豆利润一直为负值。而美国自2014年以来,仅有三年利润为负值,且当年亏损数值均低于我国。

面对大豆种植成本逐渐增加、利润不断下降的状况,大豆种植户无法通过种植大豆获取收益,甚至面临亏损的情况,种豆积极性降低。种豆意愿下降,将会导致大豆播种面积与产量下降。本土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大豆需求,只能依靠进口。

(二)国内大豆产量低、价格高,缺乏竞争优势。将中国产值与美国产值放置于主坐标轴上,中国产量与美国产量放置于次坐标轴上。由图5可得,20012020年间中国产量始终低于美国产量,说明在同等播种面积下,我国大豆产量低于美国。2020年,每亩产量相差103.06公斤,产量差距极大。在成本投入较高的基础上,产量较低,极大地影响了种植收益。产值之间两者变化趋同,且差距较小。结合产量进行分析后可得,中国大豆售价高于美国。售价较高的中国大豆将会丧失价格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榨油方面,美国大豆出油率明显高于我国大豆。产量低、价格高、品质较差等特点,使得我国大豆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位置。对比价格、产量与品质,榨油企业更倾向于进口大豆,进一步提升进口依存度。(图5

四、外生冲击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局势影响大豆进口布局。我国对于国外大豆依赖性极高,大豆安全极易受到国际贸易局势的影响。当国际局势紧张,我国大豆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在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前,我国的大豆进口有相当高的比例来源于美国,对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影响力巨大。但是,当国际关系恶化后,将会影响大豆供给,为大豆产业的发展带来隐患。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我国大豆供给受到影响。我国对美106项商品加征关税,同时加大对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进口,保持国内大豆供需平衡。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我国对美国做出反制措施,逐年降低美国进口大豆占比,引进其他大豆出口国家来满足大豆消费需求。虽然伴随着中美第一协议的签订,美国大豆进口配比稍有所增加,但是远不及贸易摩擦前的份额。同时,国际局势的动荡也会导致贸易环境动荡,进而影响大豆进口。

(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豆进口不确定性增强。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贸易市场与大豆生产均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疫情,大豆生产活动受到限制,国外大豆产量充满不确定性。巴西作为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此次疫情中大豆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无法充分保证大豆供给。同时,在疫情下,运输成本上涨,贸易渠道阻塞,大豆可获得性减小,进口成本大大增加。大豆供给与运输均在疫情影响下受到较大的影响,将会导致大豆价格波动较大。

五、大豆产业优化建议

(一)优化大豆种植技术,提高大豆综合产能,降低生产成本。要想真正地实现大豆振兴计划,需要逐步摆脱对国外大豆的依赖,实现国内大豆供给满足消费需求的目标。我国适宜大豆生产的地区有限,并且我国土地资源也有限,因此依靠持续扩张大豆播种面积来提升大豆产量是不切实际的,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增产与降成本才是正确途径。加大对大豆优良品种的培育,努力探索大豆先进栽培技术,通过提升大豆单产水平来实现大豆产量的突破。加强对先进种植技术与优良品种的推广,根据不同大豆产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普及。大力推动大豆生产机械化发展,极大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大豆生产成本。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大豆补贴。自2014年以来,大豆利润低于零,大豆种植者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国家应该完善补贴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合理应用“绿箱”与“黄箱”政策,加大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进而提高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对于不同大豆产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补贴政策。根据当年市场价格,进一步判定补贴额度、标准,使得补贴力度足以弥补当年亏损。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监督,使得政策实施可以落在实处。

(三)贯彻落实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优化大豆进口渠道。美国、巴西、阿根廷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伴随着国际贸易局势的变化,美国大豆进口占比逐渐下降,巴西成为我国大豆的最大供应国家。我国对于国外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始终较高,且存在对单一国家依赖性较强的问题。因此,我国应继续落实大豆进口多元化战略,优化进口渠道,与其他大豆生产国积极开展合作,减少单一国家进口占比,努力提高进口来源的可替代性与互补性。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潘雪婷,穆月英.国际关系对中国大豆进口来源的影响[J.世界农业,202207.

2]杨辉,林嘉柏,林佳.外生冲击下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现状、挑战与机遇[J.大豆科学,2022.4103.

3]蔡丽.中国大豆进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业文化,202204.

4]魏艳骄,张慧艳,朱晶.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大豆进口依赖性风险及市场布局优化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112.

5]刘嗣明,胡伟博,涂玮.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格局演变的影响[J.宁夏社会科学,202102.

6]白杨.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901.

7]周静,谷强平,杜吉到.中国大豆进口依赖性及其对大豆进口安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5.3403.

8]郭浩鹏.全面落实大豆振兴计划 促进大豆生产高质量发展[J.北方经济,202104.

9]石楠,郭恬,卢俊玮.大豆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2009.

10]周建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及其对大豆品质的要求[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04.

11]肖卫东,杜志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J.全球化,201905.

12]张岩.中国大豆发展现状分析[J.天津农林科技,201806.

13]谢铁军,李俊宇.大豆产业振兴发展的希望之路[J.奋斗,201821.

14]石慧,王思明.相对优势地位的转变:中美大豆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农史,2018.3705.

15]刘美,刘鹤莹,杨圣舒,张可心,李京京,代英杰.黑龙江省大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07.

16]王翠雅,王中云,南储芳.中国大豆产业的困境与发展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6.362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2128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