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金融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
第705期 作者:□文/刘志强 王 聪 王慧晴 王中伟 时间:2023/5/16 16:58:06 浏览:338次

[提要] 基于我国近6年微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外部金融集聚对当地企业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金融集聚总体上显著强化当地企业韧性,而且此正向效应呈现金融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异质性,相较于证券业,保险业与银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大;相较于国有企业,金融集聚更有助于非国有企业增强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金融集聚与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金融集聚对企业韧性的正向效应会随企业规模的扩张而增强。

关键词:企业韧性;金融集聚;企业规模;门槛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710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引致国际经济停滞且断崖式下行风险增强。疫情期间的生产停滞,叠加洪灾、美国制裁等让我国企业遭遇剧烈的外部冲击,其生存和发展面临雪上加霜的恶劣环境。清华大学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超八成中小企业现金流无法维持3个月,而36%的企业现金流无法支撑1个月。值得思考的是,为何不同企业在遭受外部冲击之后,其适应和应对能力具有明显异质性?除企业禀赋外,改善外部经营环境也是帮助企业提高应对突发危机和不确定风险能力的重要途经。

金融资源作为企业发展必备的基础性资源,能够为企业应对突发危机提供有效外部支持。而金融集聚作为现代金融产业的新型组织模式,其差异性也会培养企业的危机化解能力。另外,在宏观政策上,我国当前也适时提出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更多元的融资渠道,以促进科技、产业和资本的一体化发展,增强疫情影响下企业经济的恢复能力。因此,从金融集聚视角分析我国企业韧性问题,对新形势下准确有效救助中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说

金融集聚主要通过规模经济、外溢效应、创新竞争和自我强化等为企业融资、投资、创新和转型等创造良好条件,为企业抵御外部冲击给予有力支持。

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影响整个区域资金融通效率。金融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节约资金周转时间和成本、提高市场流动性,为突发风险下衰退期生产的企业及时有效地提供大量低成本资金支持,使生产过程得以持续,强化企业韧性。此外,金融集聚还推动信用评估与资产评估等其他相关辅助性产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评估成本与投资风险,帮助其进行投资结构适应性调整,以尽快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集聚区,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丰富的信息交流渠道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效率,快速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能使企业较好感知市场态势,及时制定可行的应对策略并尽早争取政府或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集聚区内也吸引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入驻,从而创造潜在的多元化投入品市场,使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配套供应链,有助于其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韧性。

金融集聚势必引起金融机构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从而推动金融服务向专业化和高端化迈进,为处于困难期的企业进行创新和转型提供高效资金支持。不仅如此,金融系统的风险分散功能在一定程度解决创新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减弱跨期风险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冲击。除此之外,集聚区还吸引大量高端科技和高水平人才,知识的相通性使其快速通过相似知识或技术交叉组合进行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沉没成本,为企业复苏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金融集聚区域的逐步扩大和金融集聚程度的日益加深,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间的联系和互动更加密切,不断吸引外部企业入驻金融集聚区,从而扩大市场规模。同时,金融服务更加专业化,高端科技和高水平人才助力企业高效开展创新活动。金融集聚的规模经济、外溢效应和创新竞争效应更加显著,使更多企业受惠,企业韧性不断强化。由此提出假说:

假说:外部金融集聚助力增强当地企业韧性

二、模型、变量与数据

为检验金融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基于前文理论分析以及借鉴徐圆、郭将、杜志威、孙晶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ETijt=α0+α1FAijt+αkCijt+εijt1

模型中,ijt分别代表省份、企业、时间;ET表示企业韧性,采用公式(2)测度;FA表示金融集聚,包括保险业集聚(IA)、银行业集聚(BA)和证券业集聚(SA),分别用公式(3)、公式(4)、公式(5)衡量;C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人力资本、政府补贴、对外开放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用所在年减成立年加1、企业平均从业人数的对数值、固定资产总值与平均从业人数的比值、补贴收入与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近似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衡量,同时控制时间和省份变量以减弱某些难以观测的遗漏变量引致的结果偏差;ε为随机扰动项。

ET=[(PtC-Pt-1C/Pt-1C-PtR-Pt-1R/Pt-1R)]/|PtR-Pt-1R/Pt-1R|2

IA=Ii/Pi/I/P) (3

BA=Bi/Pi/B/P) (4

SA=Si/Pi/S/P) (5

其中,PCPR分别为单个企业和某四位数行业中所有企业从业人数;t-1为基期,t为末期;PiIiBiSi分别表示i地区人口数、地区保费收入、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发行A股总股本数,PIBS分别表示全国总人数、全国保费收入总额、全国银行储蓄总额、全国发行A股股本总数。

本文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金融年鉴数据进行匹配。但由于部分企业提供的信息缺失或不准确,致使原始数据库中产生异常样本。为保证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性,在合并数据的基础上参照余淼杰的研究方法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1)删除出口交货值、补贴收入存在缺漏或负值的样本;(2)删除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总值、企业年龄和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等任何一项存在缺漏值、零值或负值的样本;(3)删除企业成立于1949年以前的样本。由于2011年以后应付职工工资等重要数据缺失,故最终采用20062011年的样本。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固定效应估计。因Hausman检验结果显著(P<0.01),故模型(1)适用于固定效应估计,呈现在表1中(1)~(3)列的结果显示,保险业、银行业和证券业集聚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证实前文假设。(表1

(二)稳健性检验。借鉴王世平对城市经济韧性的衡量方法,采用企业每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与2008年的实际工业总产值增加率的差值作为企业韧性的代理变量重新进行固定效应估计,同时作指数化处理以解决差值异号问题。表1中(4)~(6)列系数方向与前文一致,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三)分产权性质检验。考虑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资本有机构成、行业分布和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会使它们对外部冲击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因此,将样本按产权性质划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两类,分别进行回归。

2为区分产权性质后的估计结果,根据列(2)和列(5),银行业集聚对国有企业韧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增强非国有企业韧性。对比列(1)和列(4)、列(3)和列(6),虽然保险业和证券业集聚系数显著为正,但其对非国有企业韧性增强的促进作用是国有企业的两倍多。原因可能是,基于产权的信贷歧视使银行对非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更严苛,借款期限结构明显短于国有企业。此外,我国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险制度建立时以国有企业职工为覆盖对象,我国证券市场创立的初衷也是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于是绝大部分非国有企业较难从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直接融资。而金融集聚极大地拓宽非国有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不仅如此,集聚区企业还能及时且全面掌握金融交易信息,金融机构间激烈的竞争迅速推进金融产品创新,这为企业实现持续性生产提供有力保障。(表2

(四)企业规模对金融集聚影响企业韧性的门槛效应检验。理论上讲,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存在规模门槛,并且大规模企业更容易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成本比较优势。故进一步选取企业规模(ES)作为门槛变量,构建如下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考察在企业规模不同区间内金融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

ETijt=β0+β1FAijt×IESijt≤γ1+β2FAijt×I(γ1<ESijt≤γ2+β3FAijt×IESijt≥γ3+βkCijt+εijt6

3的门槛检验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对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集聚的单一和双重门槛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结合门槛估计值和置信区间,最终基于双重门槛进行估计。列(1)和列(2)中保险业和银行业集聚系数显著为正,且回归系数依次增加,说明随着企业规模扩张,银行业和保险业集聚对增强企业韧性的作用不断加大。原因是大规模企业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往往更强,所以金融集聚对促进大规模企业韧性的作用更显著。列(3)中证券业集聚系数虽然为负,但由系数变化可以看出,企业规模的增大可以减弱证券业集聚对增强企业韧性的负向影响。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证券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足,证券市场自身的不稳定性以及现有体制的诸多弊端阻碍企业融资和研发;二是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偏差,证券市场的高风险会加大企业自身不确定性,一旦股价大幅波动或股市崩盘,企业就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而大企业拥有高资本存量,在遭遇生产效率冲击时市场存活几率更大。(表3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从金融集聚视角出发,探究其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总体来看,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企业韧性的增强。具体而言,保险业和银行业集聚对增强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大,由于我国证券业体制等方面存在弊端,当前阶段的证券业集聚对增强企业韧性有抑制作用;由于我国存在针对产权和政策保护的金融歧视,所以相较于国有企业,金融集聚更有助于增强非国有企业韧性。进一步发现,金融集聚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因企业规模差异呈现明显的区间效应,金融集聚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随企业规模的扩张而逐渐增强。

本文就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应对突发危机,增强企业韧性,谨慎提出建议:(1)强化集聚区金融机构间的深度合作,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整合,使企业能够在集聚区获得稳定的金融支持,适当放宽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打造多层次、范围广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同时,辐射并带动周边企业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稳健性。(2)政府应当坚定不移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减轻征税、监管、行政审批等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干预和金融歧视,营造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平等的融资和竞争环境。(3)加大在市场准入、金融信贷和政府补贴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妥善处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突发危机应对时在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中的独特优势。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修,赵楚龙.应急管理背景下中小企业组织韧性建设探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

2]徐圆,张林玲.中国城市的经济韧性及由来:产业结构多样化视角[J.财贸经济,201907.

3]郭将,许泽庆.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研究[J.海南金融,201906.

4]杜志威,金利霞,刘秋华.产业多样化、创新与经济韧性——基于后危机时期珠三角的实证[J.热带地理,201902.

5]孙晶,李涵硕.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003-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03.

6]余淼杰.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012.

7]王世平,赵春燕.城市集聚影响城市出口贸易的机制与效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12.

8]陈耿,刘星,辛清泉.信贷歧视、金融发展与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期限结构[J.会计研究,201504.

9]文东伟,冼国明.企业异质性、融资约束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J.金融研究,2014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8033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