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劳动/就业
人工智能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第706期 作者:□文/李 柔 时间:2023/6/1 17:59:13 浏览:371次

[提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该背景下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一些规范化的、流程化的、重复性高的低附加值业务岗位展现出一定的替代效应。基于人工智能对就业替代和创造的影响机制,本文从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机交互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的视角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为人工智能时代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财经专业;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编号:2019XJGY52);202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情研究视角下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建设”(编号:2020JGA16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84

近年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2019年,美国总统签署了《美国人工智能倡议》;2018年,英国出台《英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计划、能力和志向》和《产业战略:人工智能领域行动》;同年,德国制定《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要点》和《联邦政府人工智能战略》;2017年,日本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化路线图》;同年,中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相关数据显示,世界对AI风险投资的启动从2013年到2016年增长了40%,世界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供应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6万台到2017382万台,增加了63倍,世界最大的上市公司的AI使用都较高或者处于上升趋势,如苹果、亚马逊、腾讯和阿里巴巴等。那么,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培养人才呢?

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重视推进人工智能与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社会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建设,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当下,以智能家居、智能客服、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等为代表的 “智能+X” 已成为潮流。

一、人工智能对财经专业人才的影响

现有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对劳动市场产生较大冲击。BorjasFreeman2019)发现行业中增加1个智能机器人,大约会降低23个劳动者的就业、34个劳动者的工资,未来随着智能机器人的指数增长,劳动市场将会紊乱。AcemogluRestrepo2018)发现从理论上,当生产不同工序上机器人与人类竞争时,机器人会降低就业和工资,美国数据的估计显示,机器人对劳动和工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就财经专业的就业而言,发现人工智能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受到的冲击不可忽视,其中人工智能取代银行信审零售岗位的情况较为典型,见图1。图1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投资金额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但纵观五大行从业人员的数量,发现20092015年五大行从业人员总数呈上升趋势,但从2016年开始,五大行从业人员总数开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6年底的172.2万人缩减至2018年底的166.9万人,比2015年的174万人减少了约7.1万人。(图1

除银行业外,人工智能对保险行业的冲击也较为显著。以日本寿险巨头富国生命保险为例,20161月富国生命保险引入Watson AI系统,该系统的使用可节约30%的劳动,这将为其每年节省约1.4亿日元。财务机器人的运用还威胁到底层的会计人员,预计70%的基层会计人员将被替代,尤其是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凭证粘贴的工作。此外,对于金融交易、服务信息审查监管,人工智能可以较好地约束交易活动中潜在的违法行为,因此传统人工金融风控人员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以上事例表明,人工智能对一些规范化的、流程化的、重复性高的低附加值业务岗位展现出一定的替代效应。

二、财经专业人才“四位一体”培养方案

基于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如AcemogluRestrepo2018)对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渠道进行梳理,发现自动化、AI和机器人的使用会在部分任务中代替部分劳动,这就是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然而,也有几个相反的传导渠道,使得人工智能的使用增加劳动的需求。第一,以廉价的机器代替劳动创造生产率效应,因为当自动化生产成本下降,就会扩大和增加对非自动化任务劳动的需求。第二,增加自动化引发的资本积累也会增加对劳动的需求。第三,自动化不仅在广延边际产生影响——代替之前劳工做的任务,也在集约边际上产生影响,即提高自动化机器在任务中的生产率。这个现象叫深度自动化,倾向于创造一个生产率效应,而不是替代,进而增加劳动的需求。第四,具有增加劳动需求和劳动在国民收入份额中的作用,即创造新的任务、功能和活动使得劳动更具比较优势。相较于替代效应,创造新的任务就是恢复效应。AcemogluRestrepo2018)提出,通过历史变迁我们看到,正如在19世纪和20世纪纺织、钢铁、农业和其他行业任务中实现自动化,一系列工厂工作中的任务、工程、修缮、后勤工作、管理和金融提供岗位。创造新的任务不是按已定速率的自动过程,而是由企业、工人和其他社会因素决定的,并且新的自动化技术使得新任务创造的速度加速。第一,自动化通过替代劳动创造一个更大的劳动池为新任务提供就业;第二,当前的自动化技术,如AI,作为平台在很多新的服务行业创造新的任务。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技术平台,能通过自动化任务代替人力劳动或者能创造新的任务提供就业,但当前技术的改变偏向于自动化,而对创造新的任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注不够,这会导致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降低国家收入的劳动份额,增加不平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以上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对劳动不仅有替代效应,还有工作岗位的创造效应,并且越是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如AI,越使得新任务创造的速度加速。此外,人工智能任务的创造效应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然而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仅侧重于自动化,则进行劳动的替代时将不利于实现收入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仅关注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替代作用是不够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新任务的创造,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应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对此,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和就业的相关理论对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基于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本文提出从综合素质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人机交互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的视角培养财经专业人才,通过“四位一体”的培养方式,提高财经专业人才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力,以及对新任务的创造力,实现财经专业人才的价值,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一)综合素质的培养。英国广播公司系统总结了365项职业所需的工作技能,发现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能力,同情心以及真心帮助他人,创意和审美能力这三种技能的工作最不易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些能力体现个人较高的综合素质。罗妤等(2018)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在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方面永远无法企及。那么,人工智能背景下,素质应包括哪些呢?罗妤等(2018)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素质教育应做到智识、情感、意志三者的有机统一及和谐发展。基于财经专业的背景,还需具备基于经济学背景思考、判断、设计的素养,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的素养,以及洞察国际变幻、关注天下财富的素养等。

(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人工智能冲击下,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在攀升,求职者需要注重培养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其他AI无法替代的能力。BOSS直聘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企业对“品牌、公关、营销内容相关”和“管理和组织发展相关”技能的需求分别增长了62.1%52.2%。当下,单纯构建技术壁垒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对此,各地高校也进行了诸多尝试,如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的交叉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管理与传播的交叉学科。徐勤等(2019)从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行业的冲击入手,提出定制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趋势不可阻挡,在人工智能劳动替代的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竞争力更大。

(三)人机交互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更倾向于提升机器学习算法性能,而人机交互则注重如何将现有的算法用于实际应用。通过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发现,二者的关系从过去的此起彼伏逐渐变成了当下的相互促进,如应用相关系统软件作为脑血管神经疾病的常规检测工具;基于AI辅助诊断技术帮助医生诊断帕金森病。财经领域对人工交互技术的应用,如日本富国生命保险公司引入人工智能处理医疗保险理赔评估业务。当下,在财经学科中这一方面的应用还有待发展,学生人机交互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显现。人机交互能力的培养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提高财经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创造出更多的新任务创造了可能。

(四)创新思维的培养。根据牛津大学“人工智能对未来职业的可替代率”的预测,只有那些强调“创新、沟通和深入思考”的工作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AcemogluRestrepo2019)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技术平台能通过自动化任务代替人力劳动,或者能创造新的任务提供就业,但当前技术的改变偏向于自动化,对创造新的任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注不够,这会导致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降低国家收入的劳动份额,增加不平等,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见新任务的重要性。但由于这种新的任务来源于人类的创新,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四位一体”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阶段财经人才培养的重要挑战。如何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在加强专业理论、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四位一体”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呢?这需要各学校专业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特点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三、财经专业人才“四位一体”培养可行性讨论

本文对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研究,发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人机交互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除了专业技术培养之外,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进一步讨论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良性循环的关系,佐证本文人才培养方案的现实可行性。如图2所示,基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直接有利于财经专业人才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替代效应,间接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任务的创造。而人机交互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应对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替代,更直接作用于新任务的创造,对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提高产生正向的影响。通过对财经专业人才“四位一体”的培养,为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供应高质量人才,通过降低替代效应,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造效应,增加就业和新任务,促进公平和福利的提升,最终促进我国人工智能的顺利开展,促进人才培养、人才价值的实现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良性循环。(图2

综上,当下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基于人工智能背景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一些规范化的、流程化的、重复性高的低附加值业务岗位的替代效应显现,如银行业、保险、会计、金融风险等行业。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和就业相关的文献,对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渠道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劳动不仅有替代效应,还有工作岗位的创造效应,并且越是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如AI,越使得新任务创造的速度加速。新任务的创造效应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然而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仅侧重于自动化,进行劳动的替代时将不利于实现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人机交互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培养财经专业人才,这是未来财经专业人才与人工智能竞争的重要优势。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Borjas G JFreeman R B.From Immigrants to RobotsThe Changing Locus of Substitutes for WorkersR.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9.

2AcemogluDaron and Pascual Restrepo.Robots and Jobs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R.NBER Working Paper2018.

3]郑军,冯舒杰.人工智能背景下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

4]罗妤,黄平林,余先德.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6.

5]徐勤,雷星晖,施骞,等.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教育评论,201906.

6]陶建华,王静.基于人工智能的多通道智能人机交互[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711.

7AcemogluDaron and Pascual Restrepo.Automation and New TasksHow Technology Changes Labor Demand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forthcoming201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9954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