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夏津县休闲农业发展探索
第706期 作者:□文/王德斌 吴文婕 时间:2023/6/2 10:26:48 浏览:243次

[提要] 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要途径,产业融合发展是有效促进产业振兴的手段。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业态,是较为典型的融合形式。本文以夏津县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当地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及挑战,总结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夏津;产业融合;休闲农业;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和田地区脱贫巩固与乡村产业融合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EDU2021SY014)。通讯作者:吴文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89

党中央在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强调发展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是乡村振兴必经之路。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休闲农业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业态。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和旅游业相结合,经由产业链延伸及农业功能拓展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的一种形式。本文仅参考学者对于休闲农业内涵、模式路径的研究。对于内涵,学者们多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依托资源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业态,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了个体的发展和与自然的和谐,也提高人们在农业和农村的体验。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路径,学者们分别从城镇化、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背景来概括总结。休闲农业的研究和产业融合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关于产业融合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究竟能为农村农业农民带来什么好处,学者们分别从农民增收、破解资源束缚、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农业转型升级等角度进行了阐释。近几年学者们将研究重点着眼于三产融合发展程度评价上,运用德尔菲法,构建层次指标体系,亦或从“城乡融合,产出业态服务生态城乡一体化,产业延伸”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产业融合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实力有着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国内众多学者注重于综合性研究,很少从具体路径着手研究。本文从休闲农业这一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着手,分析在具体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研究区概述

(一)研究区社会经济概述。夏津县,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地处鲁西北平原、鲁冀两省交界处,北依德州,南靠聊城,西临京杭大运河。截至2020年,夏津县共有10镇、2乡、2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70个行政村和18个城市社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耕地90万亩。截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98.7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70元。2020年,夏津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2.9%43.7%43%,当前的产业类型为“二三一”模式,但是第三产业的增幅较快,在逐渐向更健康合理的“三二一模式”演变。

(二)研究区旅游业及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夏津县是山东省旅游强县,该县目前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4A级旅游景区2处,即德百温泉度假村、黄河故道森林公园;3A级旅游景区1处,即德百旅游小镇;2A级旅游景区1处,即龙湖公园;省级旅游强乡镇1个,旅游特色村6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精品采摘园2处,如图1所示。夏津县2018年旅游总人数26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2.5%;旅游总收入16亿元,较上年增长13.5%2019年旅游业接待总人数293.28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收入18.07亿元,较上年增长12.9%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总人数降低为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亿元,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如果不受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总体是呈现向上的趋势,在近两年的产业结构比重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2%43.4%,也呈现上升趋势。(图1、图2,数据来源于2020年夏津县统计年鉴)

二、夏津县发展休闲农业SWOT分析(表1

(一)优势分析。从区位优势看,夏津县位于鲁西北平原,北依德州,南靠聊城,距离省会济南市也仅只有120公里,以上城市都属于发展休闲农业的潜在消费群体。从交通优势看,德上高速、青银高速、国道308、省道254315纵横交错,贯穿全境,将夏津县与周边县市相联。从资源优势来看,夏津县境内拥有黄河故道生态森林资源,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古桑树群,以及源远流长的各种人文资源。从政策优势看,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同时也在规划中提出注重三产融合发展,将旅游业与特色农业相结合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劣势分析。首先,夏津县是传统的农业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缺乏;其次,夏津县旅游景观较为单一,只有单纯的森林资源,产品种类不多;最后,夏津县作为一个县城,县城知名度不高,辐射发展范围仅限于周边县市地区,辐射范围有限。

(三)机遇分析。首先,当前正值乡村振兴时期,国家政策大力提倡发展农村旅游业,倡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是产业交叉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典范。农业提供旅游业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旅游业为农业带来新思想、新服务,而且夏津县成功入选山东省2021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其次,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发展休闲农业适应了市场需求,夏津县的休闲农业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源,产品吸引力大。最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挑战分析。首先,发展休闲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资源造成一种破坏。过度的开发利用、大量游客的涌入,考验着环境的自我承受和净化能力。其次,发展休闲农业受宏观大环境影响较大,譬如近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迟缓,各方面限制比较严重。再次,发展休闲农业势必要和周边农村进行合作,涉及到土地的占用、资金的赔偿等各种问题,容易造成利益纠纷。最后,夏津县的休闲农业发展内涵单一,非常容易被其他地区进行模仿,造成恶性竞争。

(五)夏津县SWOT组合策略分析。夏津县要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区位、交通等优势,打造旅游专线,抢先占领市场;县政府也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给予较大的政策优惠,吸引企业投资。凡事有利有弊,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兼顾生态平衡,园区要合理统筹入园人数,科学规划自然资源景区分布;同时,也要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团队。因为夏津县自身的不足,导致发展休闲农业存在诸多劣势。基于此,要把握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沿线风景;积极建设产业基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基于劣势下的挑战,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大力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全方位、多平台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

三、夏津县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基于SWOT分析表格总结得出,夏津县目前可发展的休闲农业产业融合模式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跨二连三模式”、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由三接一模式”。“跨二连三模式”,是指以农业生产为基础,把农业功能从直接联系延伸到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新产业形态和消费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由三接一模式”,是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流通、餐饮等非农服务性的行业,以农产品需求为主,推行订单农业,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发展,打造形成完整产业链。

(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跨二连三”模式。夏津县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区域内独有的百年老树为基础打造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同时,县政府积极招商引资,通过德百集团的投资,双方围绕着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打造出包括“德百温泉度假村”、养生别墅区、景观公园、垂钓中心、室内外温泉、水上娱乐、生态餐厅等在内的休闲娱乐景区。在运营模式上,形成“政府+村集体+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由政府牵头主导、公司资金撬动、农民获得土地租金等形式,明确了村集体、企业、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使得农民可以获得持续性收入。

“跨二连三模式”,夏津县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业态将其呈现。上文所讲类型也可归属于休闲农业的“连片开发模式”,即:政府主导,通过政府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当地资源效益引导农民共同参与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该模式以当地自然景观为主,结合周边田园景观及民俗文化,打造一些休闲娱乐项目,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等服务。

(二)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由三接一”模式。夏津县开展以前屯村为代表的旅游特色村项目。前屯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文化内涵,其依靠自身生态资源捧起了致富的“金饭碗”。前屯村在山东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的帮扶下,在村集体的带动下,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精品民宿,发展庭院经济。同时,壮大椹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在旅游淡季,利用网络等渠道销售本地区特色农产品。在经营运作上,前屯村成立了椹王古村旅游合作社,并与夏津县会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由村委统一租用闲置庭院,公司负责设计装修、项目招商,指导村民自营特色旅游项目,统一标准、统一定价、统一管理。以旅游带动振兴,以产业带动发展,真正实现了让农民增收。

四、发展建议

夏津县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但是这两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同一地区,都是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依托,对夏津县的其他地区辐射作用有限。发展休闲农业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作用。针对夏津县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现状,为更好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农业具有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夏津区目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仅利用农业的生态功能,以优美的景观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农业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代代相传的农业文明中。休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夏津县可以设立农业博物馆、农业体验馆和农业采摘园,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农业文明,了解景观。农业的社会功能体现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保障了就业。然而,大量劳动力的流失将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夏津县也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农业生产充分结合起来,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证劳动力供给。

(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以第一产业的发展带动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跨二连三”的发展。夏津县的棉花产业历史悠久,素有“银夏津”的美称,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规模化种植,在种植地附近建设小型加工厂,兴办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相应地建设棉文化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提升棉花的价值,也给游客提供一个集观光、采摘、纪念品购买、文化了解于一体的旅游服务。现有的休闲农业模式,森林公园盛产桑葚果,可以建设采摘园,供游客游览采摘等。在棉花生产季节过去之后,也可以根据所种植的农作物的不同,开展不同季节的不同观光等。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夏津县作为一个小城市知名度并不高,主要的客源市场来源于济南市、德州市、聊城市。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宣传,充分抓住每一个热点来进行宣传。现如今,直播带货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可以充分利用抖音等小视频软件,来推广本地的旅游景点,售卖特色产品,一定程度上也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

(四)树立品牌意识,增加文化内涵。每个地区的特色资源不同,所发展的偏向度也是不同的,但是依旧存在着同质化问题。夏津县应当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农耕文化,增加文化内涵。譬如棉产业,要打造设计属于夏津县的独特标志,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游客满意度。不论发展什么类型的休闲农业,都要尽可能地注重品牌效应,打上属于自己的标签。

(五)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休闲农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主要区域都在农村地区,主要的从业人员也多为农民。农民以前多从事种植业,对服务业是比较陌生的,这就容易造成服务效率的低下、服务意识的缺失。无论是政府还是投资商,不仅要注重于聘请专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更要注重对基本服务人员的培训。这是一个休闲农业景观最为直观的表现。要从细微入手,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五、结论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业态,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夏津县以休闲农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夏津县发展休闲农业,为区域内农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其收入来源,带动农民增收;夏津县发展休闲农业,对改善区域内人居环境、促进区域内生态资源合理利用、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产业融合下的休闲农业有助于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一)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强。发展休闲农业不仅仅是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在巩固第一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促进二三产业的相衔接,更注重于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加工企业、乡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夏津县前屯村,村内建设多个加工企业,对区域内独特的农副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与之相应的是各种配套企业的诞生,这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也改变了以前以农为生的生产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农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农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富。对于夏津县发展休闲农业区域内的农民来说,由于旅游景观前期修筑以及后期的经营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首先增加的是工资性收入,使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多获得一份收入;其次,由于建设的需要会占用农民大量的耕地,这就为农民带来了财产性收入。另外,由于耕地的占用,被占用耕地的农民闲暇时间便会增多,不缺乏经营智慧的农民便会选择在景区周边进行一些个体经营,这也为其增加了一份经营性收入。总体来说,发展休闲农业对于周边农民的增收是极其有益的。

(三)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美。夏津县发展休闲农业,首先带动了景区周边基础设施的建设,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周边的村庄依据各自特色进行建设,独具风采,展示了乡村美景;其次主要的消费群体为城市居民,城乡互动增强,使景区周边农民会受到先进城市文明的影响,农民的社会化程度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登斌.试论农村多元经济融合[J.经济问题,199408.

2]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502.

3]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

4]李国祥.农业产业化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探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702.

5]汤洪俊,朱宗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708.

6]梁伟军.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11.2904.

7]张勇.提高认识找准定位 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702.

8]赵趁.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及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1911.

9]郝华勇.特色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湖北恩施州硒产业为例[J.江淮论坛,201804.

10]孙学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及其路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01.

11]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6.

12]张占耕.休闲农业的对象、本质和特征[J.中国农村经济,200603.

13]齐琳.文化生态视域下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研究——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J/OL.中国蔬菜,2021-11-02.

14]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J.东南学术,201102.

15]成升魁,徐增让,李琛,吴月湖.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旅游学刊,200505.

16]颜文华.休闲农业旅游绿色发展路径——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7.

17]秦俊丽.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山西为例[J.经济问题,201902.

18]李贤杰.山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9.

19]田聪华,韩笑,苗红萍,徐忠,田立文.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新疆农业科学,2019.5603.

20]陈池波,李硕,田云.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与省际比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02.

21]李治,王一杰,胡志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1.

22]余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评价及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2011.

23]王传雄.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产业融合[J.新农村,202108.

24]贾新平,唐玲,梅雪莹,罗海蓉,贾俊丽,易能,刘华周.基于SWOT-PEST分析的江苏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12.

25]姜长云.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及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704.

26]邹小杰.基于城镇化视角下休闲农业发展路径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54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