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源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考
第706期 作者:□文/黄 丽 时间:2023/6/2 10:39:20 浏览:534次

[提要]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战略举措,乡村旅游成为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基于SWOT分析明确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而分析河源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并提出河源市乡村旅游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关键词:河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战略抉择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2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标志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随着乡村旅游地位的提升,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促进乡村旅游步入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显得十分必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大背景,分析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广东省河源市为案例,运用SWOT方法分析河源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为河源市乡村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十四五”新时期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研究区概况

河源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位于东江河中上游,东靠梅州,西连韶关、惠州,汕尾以北,江西赣州以南。其范围是东经114°14′~115°36′,北纬23°10′~24°47′。全市占地1.564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9.39万人,行政区域有一区五县,分别是源城区、和平县、紫金县、龙川县、连平县和东源县。(图1

河源地区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以及适宜的气候受到广泛欢迎。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晚但迅速,近年来发现并开发众多地方乡村旅游项目。但随着乡村旅游开发的不断加深,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地区的发展是其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

二、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明显。从地理位置看,河源市距离深圳大约177千米,距离广州200千米左右,与香港直线距离218千米,是广东省东北部唯一一个紧密接受这三个国际城市辐射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且河源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最近的承载地,河源正在积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交通中心,加快建成“水陆空铁”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2021年,时速350公里的赣深高铁开通之后,河源进入了“深圳半小时都市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旅游资源丰富。从资源上看,河源市气候条件优越,自然资源品质优良,尤其是水资源,河源万绿湖风景区(新丰江水库)荣获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远近闻名,十分适宜居住、旅游,河源市拥有一流水质、一流森林、一流空气,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和“公园城市、万绿水域”。河源市文化底蕴丰厚,客家祖先在岭南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是河源,且东江流域大部分客家人居住于此,并逐渐形成客家文明。河源是中国革命政治的源头之一,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区之一。因此,河源市历史文物古迹、近现代历史遗迹众多,民间艺术特色突出。如客家山歌、龙川杂技、紫金花朝戏等,其中紫金花朝戏更是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强力支撑。近年来,河源市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加,虽然增加速度有所减慢,但总产值依旧呈增长态势,2021年地区生产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持续增长将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劣势(Weakness

1、缺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地方政府和乡村旅游经营者对当地资源的分析不足以及乡村旅游规划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从而导致旅游项目布局缺乏合理性。另外,河源市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像服务休息区、医疗卫生、安保和网络等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

2、产品单一,精品旅游发展落后。河源市的乡村旅游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主要是农家体验和农业景观参观,内容传统单一,竞争能力明显不足。在项目设计与开发方面缺乏文化品味和深度加工,旅游产品种类少。服务旅游业的娱乐和游客参与等深入发展工作还不够,游客的参与程度很低,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3、宣传意识淡薄,缺乏知名度。地方政府和乡村旅游经营者宣传意识有待加强,加上资金问题,缺乏有效的宣传和促销,造成河源市乡村旅游知名度较低,甚至流失一部分游客,长期以来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明显后劲不足。

4、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发展旅游有利也有弊,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如以农家乐为主的经营主体在经营的过程中多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而且环保意识不强,没有把保持生态环境良好性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游客大量涌入产生的垃圾污染和项目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机会(Opportunity

1、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热点。随着人们收入和消费的增加,支付能力大大提高,很多人压力也逐渐加大,从而导致旅游休闲度假需求大幅增加,回归自然的旅游休闲时尚,促进了乡村旅游市场的兴盛。包括体验乡村生活、学习民俗文化、亲切感受大自然等在内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热点,使河源市(城市旅游基础建设待完善类型)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2、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战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使乡村旅游发展得到了很多支持(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进而让河源市的乡村旅游质量和规模更好更快地提升。广东省也非常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将其作为促进粤东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出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四)威胁(Threat

1、资金投入不足。河源市的大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离中心城区很远,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河源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输入大量资金建设乡村旅游相关项目。但由于财力和资金有限,很多乡村旅游地区仍然开发落后甚至是未开发,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河源市众多景区的厕所、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河源市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周边地区同质旅游竞争激烈。从外部来看,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地带且面向珠三角,从周围来看,各市镇的乡村旅游资源同样丰富,如惠州的罗浮山景区、韶关丹霞山景区、梅州雁南飞风景区等,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竞争非常激烈。河源市以主打客家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势必与周边同为客家人聚居的惠州、梅州、韶关、赣南的乡村旅游存在同质化发展而极有可能陷入恶性竞争。

(五) SWOT分析矩阵的构建。在对河源地区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总结了(构建)其乡村旅游发展分析的SWOT矩阵。(表1

河源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选战略包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的SO战略;科学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营销策略,增强知名度,服务内容深加工,发展精品旅游的WO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品牌的ST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共享周边旅游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WT战略。首先,河源市要优先实施WO战略,在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创新营销渠道,以强化客家文化特色、打造特色品牌为重点,坚持逐步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其次,逐步实施ST战略,以现有资源打造“旅游+”发展模式。最后,要以WT战略为主,SO战略为辅,相辅相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河源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科学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区政府和旅游经营者应通过制定和完善乡村旅游法规及相关政策,同时考虑到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生态环境、人文风俗、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来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河源市地处粤北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并不像广州、深圳等经济强市那样完善。因此,在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和景区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开发方面需要加大投资,以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比如加强苏家围乡村旅游景区的饭店、厕所、服务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区的交通等。

(二)打造特色品牌,发展精品旅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不断扩大,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也在变化。旅游周边地区的同质竞争是河源市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挑战,传统旅游项目已难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加强品牌特色建设才能吸引游客,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因此,应注重品牌打造,旅游产品应以游客观光休闲需求为基础,不断创新产品和延长产业链,且品牌应突出乡村性和客家文化的独特内涵,打造优势品牌。河源市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天赋,要想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必须进行产品深加工,打造精品。依靠“客家古邑” “万绿河源” “温泉之都” “恐龙故乡”等五大品牌,打造更加有吸引力的精品旅游路线。

(三)积极发展“旅游+”,做到持续发展。就河源市来说,乡村旅游内容较为传统单一,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环节薄弱,导致游客的旅游体验较差。河源应该结合体验经济理论与产业融合理论,积极发展“旅游+扶贫” “旅游+文化” “旅游+新媒体”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引导乡村旅游深度发展,将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不论选择“旅游+”哪种模式,游客都可以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因此“旅游+”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四)注重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近年来,河源市乡村旅游迅速崛起,获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发展窘境,如生态恶化、旅游地环境容量缩小和传统文化的破坏等。对此,应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即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遵循因地制宜、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实现乡村旅游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例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努力保持古典建筑风格,最大限度地减少破坏;景区经营时多用绿色能源,开发无污染产品如太阳能观光车、太阳能路灯等,同时加强宣传有关生态的知识,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如客家山茶饼、霍山矿泉水等,建立循环可持续发展。

(五)创新营销方式,拓宽旅游市场。近年来,乡村旅游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注重旅游品牌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市场营销宣传。营销方法追求多样化,不仅要依靠发宣传单、名片或通过口碑宣传等传统方法,还应该利用如微信、微博等广受年轻一代欢迎的大众媒体,借助多种力量,形成多元化营销渠道,不断拓宽旅游市场。

(六)创新资源开发,丰富旅游产品。利用河源市作为粤东北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区位条件、舒适的气候、良好的生态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优势,创新资源开发形式,如引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AR旅游目的地和VR主题公园等。此外,要突出乡村文化内涵,综合运用文化、游乐等要素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游客需求。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克信,杨红,马作珍莫.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种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809.

2]银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5.

3]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程久苗,杨兴柱,杨钊,姚国荣.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01.

4]王素洁,刘海英.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702.

5]何景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301.

6]向利君,杨秋玲,杨龙.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15.

7]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

8]张行发,徐虹.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评述与展望(2005-2020年)——基于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J.林业经济,2021.4301.

9]魏玲丽,蒋和平.“十四五”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举措[J.中州学刊,202202.

10]俞彤.河源市发展温泉旅游产业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82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