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微观基础之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传统农业经营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农业发展现代化、集约化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农业大省山东省为例,探讨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困境的融资路径新方法——“农担贷”,在山东省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担贷;融资路径
基金项目:2021年度潍坊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潍坊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RKX067)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9月22日
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区别于传统农民,主要包括兼具文化科学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的职业农民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村农业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力量。李江一、秦范(2022)实证检验得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能通过自身经营的用地需求直接拉动一些小农户出租土地,还能通过自身的经营效率产生的示范效应间接带动小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前者可促进农村土地从小农户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后者又将促进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这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直接拉动效应与提供非农就业机会间接带动农户出租土地,且更容易在平原地区大规模推广发展。
目前国家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来促进新型农业的快速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抵质押物、经营资质较弱、经营风险较高等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融资方面一直存在诸多困难,当前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已经难以满足乡村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的融资需求,资金的短缺制约了新型农业的经营发展。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现状分析
(一)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层面分析。大量研究认为,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其生产效率的重要障碍是现有农村土地制度等因素引起的融资困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不同,其融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营风险较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然以经营农业为主(含农林牧渔业),其生产活动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且经营绩效受天气、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属于周期性行业,再加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规模较普通农户更大,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承担更高的经营风险。第二,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除头部企业外,大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没有成熟的融资模式,缺少经营性现金流,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较少。第三,所需资金量大,经营周期长,收益见效慢。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追求规模效益,必然会加大生产要素及生产资料的投入,急需注入大量的生产资金。新型农业主体融资需求大额化、融资期限需求长期化,融资经营用途多样化。然而,投入产出、品牌培育都需要较长的周期,需要遵循必要的客观规律,短期内收益甚微。第四,缺乏有效抵押品。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有无能够用来作为抵押品的有效抵押物成为了新型农业主体能否获取银行授信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一些经营主体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或承包权,土地厂房亦没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属证明,无法有效抵押给银行金融机构。除此之外,乡村房产地产的流转及处置等变现难度较大,从而加大了融资担保及抵押的难度。
(二)从金融机构层面分析。首先,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较低。金融机构的设立要经过严格的投入产出效益测算,具有逐利性,该特性限制了金融机构无法大规模在农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导致网点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而且许多商业银行在县城开设的也仅仅是分支机构,不具备自主决策的审批权、经营的融资担保权利。其次,缺乏专属的信贷融资产品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现有的信贷产品的贷款金额和期限只能满足小农户的生产流动资金需要,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资金需求,并且缺少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传统金融机构养成了坐收利息的惰性,忽视了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阻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正常融资需求。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创新路径——“农担贷”
(一)农担贷介绍。政府干预的农村金融模式是指政府参与农业信贷过程,为农村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具体参与模式有“农担贷”,是指由当地政府出资设立金融担保公司,在农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担保后,银行再核准发放贷款,政府提供保费补贴、贴息补贴和风险补偿支持。
为切实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及融资便利性,2017年12月14日,山东省财政厅发起成立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即为新型农业主体提供贷款担保。自2019年5月起,该公司对政策性农业信贷提供贷款担保并实施财政贴息政策,财政贴息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规模适度的农业经营主体。山东农担公司的贷款担保范围不仅包括粮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传统农业,还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农资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相应的配套服务产业。
(二)农担贷业务审批流程及运作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农担贷的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其具体流程步骤为:第一,需要填写申请材料,并向银行提交贷款申请。第二,等待银行审核,如在审核中有需要补充的资料或整改的内容,按要求进行修改后再次提交银行。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如确实无法提供相关资料的,农担公司与银行协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必须提供。第三,签订合同、收取担保费,并将合同照片和借款人签订合同的现场照片传送至审查岗,特别注意担保费单据备注栏需明确客户姓名,委托担保合同签订按照农担公司编号编写,所有合同内容填写完整并在骑缝签字、摁手印。第四,等待农担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农担公司出具“同意担保函”,等待银行发放贷款。第五,按时结清贷款后三个月内申请财政贴息。(图1)
(三)农担贷实施情况。山东农担公司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增政策性担保业务,适度减收担保费。年度担保业务结束后,省财政厅根据疫情防控期间新增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规模,及时将贴息资金和减收的担保费兑现给山东农担公司,从而破局新型农业主体融资“难、贵、烦”。截至2021年12月底,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全省各地区涉农贷款担保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从表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农担贷已经渗透进省内大部分区域,支持领域主要以重点特色农产品流通、种植、畜牧业为主。山东农担公司进一步发挥政策性担保的作用,会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梳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制定出核心企业供应链产品、区域特色集群、全省产业集群等三类模板,先后推出了366个以产业为经、区域为纬、主体为点的产品方案,服务覆盖了全省绝大部分农业行业。
数据打底,“政银担”多方联动促发展,山东农担公司一方面采集产业行业规划、农业经营主体基础信息、经营者经营信息;另一方面对接省大数据局政务数据、人民银行二代征信数据、多家银行贷后数据,通过第三方数据排查失信人,对风险数据进行精准把控。结合产业链自动生成的数据,形成功能强大的数据中台。目前,数据库共收录涉农主体关联数据5,640万条,为预审系统、画像系统、保后大数据风险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三、“农担贷”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适用性分析
农担贷源于政府干预农业主体贷款模式,是政府财政贴息的延伸,经过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审核、担保、贴息体系。农担贷对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过程中抵押物缺失、无有效担保企业等具有较强的风险缓释作用。农担贷模式一方面通过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物压力提高其贷款审批率;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了财政杠杆作用,实现了贷款主体、政府、银行等的风险共担,从而调动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山东农担公司不但为银行分担风险,还通过互信机制优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带动业务量增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必然会加大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考核力度,基于省农担的介入,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机构开展涉农贷款业务的积极性。未来,将有更多的新型农业主体,在“政银担”的支持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综上所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自身经营风险较大且担保抵押不足等特点,面临着诸多融资困境。鉴于此,政府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灵活调整贷款额度和期限,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担贷”模式,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融资效率,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稳定有序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邦宏.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农民“两新融合”机制构建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2(01).
[2]李江一,秦范.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J].管理世界,2022.38(02).
[3]刘婷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困境与金融支农改革路径[J].农村经济,2016(03).
[4]刘立军,王健,秦伟.金融发展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影响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31省份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7(04).
[5]许秀川,高远东,梁义娟.借贷能力、风险收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效率[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