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郑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分析
第707期 作者:□文/吴清萍1,2 娄钰婷1 时间:2023/6/16 14:49:47 浏览:239次

[提要] 国际消费中心是现代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核心功能,是我国国内各大城市争先竞争的新目标。培育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还可以提升城市能级,是新时代的大势所趋。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基于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创建国际消费中心的竞争力,分析其优势和不足,最后,从开发特色产业优势、加强国际吸引力和知名度、提升国际消费便利程度和完善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郑州;钻石模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

本文受河北经贸大学现代商贸服务业研究中心资助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916

当前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培育和建设世界消费中心,对活跃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钻石模型理论探讨郑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献综述

(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关研究。《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意见》)第一次提到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概念,《意见》提出在未来5年内,指导那些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程度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形成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近几年来,已经有学者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展开了研究,但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关的文献相对较少。一些学者研究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影响因素,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此外,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社会投资、文旅与对外贸易也能刺激消费需求,进而促进国际消费中心的建设。汪婧制定了“ICCI”指数对36个城市进行测评,认为国内城市竞争力存在突出的空间异质性和梯度差距,且东部城市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魏颖则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来考察我国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分为四个梯队,其中处于第一梯队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竞争力最为突出且已经具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但是与纽约、巴黎这样的全球性国际消费中心相比,依然存在着整体经济实力有待提高、缺少全球知名商业中心、对国外消费缺乏吸引力等诸多问题。为了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学者提出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也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消费文化、挖掘新消费业态、促进经济转型。

(二)钻石模型的演进。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钻石模型”。波特指出,模型是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行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以及政府和机会这两个外部因素共同构成。波特认为这六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可以对此分析它们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一种现代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发展情况,本文对原模型作了一些修改。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或是根据行业背景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国内外学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钻石模型,从而对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力进行有效的分析。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或是根据不同的行业背景分析产业竞争力时,国内外学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修正钻石模型,以便对产业竞争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如,Rugman等在分析加拿大国家竞争优势时,为使其适应本土市场特点将模型修改为“双钻石模型”;Dong-SungCho认为波特钻石模型解释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时是有限的,考虑到韩国的发展经验,构建了“九要素模型”;Moon等将“跨国经营”纳入钻石模型,修正为适合小型经济体的“一般化的钻石模型”;芮明杰结合中国产业发展,将“知识吸纳和创造能力”纳入到原来的模式中;朱宗乾等则考虑把生产要素条件修正为资源整合能力,并建立了无人经济产业钻石模型。

参考以上学者在研究不同产业时优化模型,做到“因地制宜”,本文也对原有的模型做出不同方面的优化,并在优化的钻石模型基础上分析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当前鲜有文献基于钻石模型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力问题。在原有模型基础不变的前提下,本文根据郑州市实际发展现状和调查结果,将企业战略修改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发展规划,具体修改后的模型如图1所示。(图1

二、郑州市发展概况

郑州位于中原腹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作为河南省会,郑州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近年来,郑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2021年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额5389.2亿元,同比增长6.2%,依然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近年来,为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省委政府多次提出改进方向,既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平台建设、促进文旅融合等,还要进一步提升郑州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开放力度,努力打造国际开放高地。在政策的加持下,建设郑州大都市圈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目前,郑州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通体系、口岸体系、产业体系和商贸体系,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了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基于钻石模型的郑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条件。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口优势。郑州作为国家新一线中心城市,拥有1260万人,且依然持续保持增速增长。从郑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构成来看,014岁人口约占19.05%1559岁人口占68.11%,而60岁及以上人口占12.84%,可见,年轻人数相对较多,所以郑州拥有坚实的消费基础,强大的消费群体,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二是区位优势。郑州市拥有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中国最大的集装箱运输中心,是“双十字”的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的核心,同时也将成为全国“米字型”的重要枢纽,新郑空港的区位优势使郑州形成了“铁、公、机”三网联动、区港联动、“空铁陆海”一体化的现代化运输与物流系统,带动国际化消费的提升。三是文化优势。郑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是炎黄文化、华夏文明的始源地,在创建本土商业圈地标、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唐宫夜宴》《只有河南》现象级文化产品出圈,说明国民文化自信在不断增强,这也是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推动郑州走向世界的契机,进一步提升郑州国际知名度。

(二)需求条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有强烈的需求在推动。一方面随着郑州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追求的生活越来越精致,不断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此外,郑州人口基数大、客群年轻化,消费气氛浓厚,郑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上基本保持稳步增长,其中2021年高达5389.2亿元,消费潜力非常大。另一方面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亟须一个领头人带动全省产业结构升级,构建国际消费中心有利于聚集全球客商,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内外需求,惠及中原人民。

此外,整体来看,郑州是全国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可以借助区位优势集聚产业,辐射周边,引领全域经济发展,带动中部地区经济日渐崛起。

(三)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发展规划。郑州市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建立了对标的指导思想和指标体系,并制定了《方案》。《方案》强调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以郑州本地市场为核心、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全国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汇聚力量。《方案》还明确实施九大重点工程,分别是国际活动提升工程、口岸经济引领工程、特色服务消费提升工程、郑州制造出海工程、国际消费集聚工程、国际消费基础强化工程、国际组织引进工程、国际消费融合创新工程和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工程。除此之外,明确了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具体突破项目指标和详尽的发展规划。

(四)相关支持产业。二七商业中心是郑州市传统商贸集聚区,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名牌商业街为核心,其他消费为补充,以规模商超、商业综合体为引领的多中心、广集聚、网络状的商业体系。德化步行街也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着力打造特色美食街、消费集聚区等。产业集聚是培育竞争力的关键,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也必定伴随着相关支持产业的崛起。比如物流运输行业,物流是国际化消费的基础,郑州依托区位优势并设立航空港和国际陆港,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三网联合的物流体系,于2021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21.2亿吨公里,增速高达16%;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商就是典型代表,郑州市跨境电商借助枢纽口岸优势发展迅猛,连续五年业务量翻番式增长,极大地推动了消费全球化;金融保险类行业是推动国际化消费的支撑,加大信贷支持,吸引外资,发展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政府。郑州出台了《郑州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为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航空港试验区成效十分显著,充分发挥其交通优势,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不仅在郑州新郑保税区培育发展了进出口服装业务,跨境电商发展也势如破竹,业绩连续5年倍速增长,2021年业务量货值更是达到146亿元,同比增长28%。除此之外,“引进来”同步发展,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商品选择,促进消费国际化。《方案》还提出,2025年郑州市力争实现更多突破,比如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外汇收入等。对标多项指标体系,还明确提出了实施九项重点工程,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六)机遇。市场机遇方面,数字经济是新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经济弯道超车的最佳机会。国家统计局于20215月发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据显示,郑州市已经成功地进入了“数字经济”的前列,具备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2021818日,中国经信社联合其他机构共同出版了《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1)》,从数字治理指数角度考察城市发展水平,郑州借助数字经济东风,实现弯道超车,凭借数字化能力成为一匹“黑马”,排名高居第七位。另外,郑州市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275元,比上一年增长3.7%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511元,比上一年增长6%。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下,郑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保持正向增长,充分表明郑州抓住了疫情后这轮数字机遇,采用新治理方式,双线并进,实现“硬核”防疫和复工复产,强势拉动经济增长。

四、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钻石模型六要素分析郑州的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发现郑州的竞争力还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但是与第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试点城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郑州市要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弥补不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步伐。

(一)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郑州有丰富的文旅资源,但在新的旅游业态中,文旅融合的新消费形式还处在萌芽状态,缺乏吸引力,需要深入挖掘和挖掘。一是整合郑州市文化资源,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创新郑州特色文化产业,鼓励文化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化跨界合作,强化文旅带动产业升级。二是发挥数字优势,开发具有文旅和数字属性的特色消费品,打造消费新业态,运用数字工具融合传统产业与文化消费场景,开发数字场景消费体验区,依托历史文旅资源和现代数字经济,推动特色产业的孵化和发展。

(二)国际吸引力和知名度有待加强。郑州的知名度不足,国际吸引力需持续加强,虽然近些年郑州依托文旅创作的作品火爆全网,但是辐射国际效果甚微,影响力远远不够。需要大幅提升国际活动数量和质量,举办国际性会展,提升郑州国际会展知名度,打造国际会展中心。积极申请举办世界高水平体育赛事,乘借东风走向国际,打造国际体育赛事名城。积极引进国际性文旅活动,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打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三)国际化消费便利程度仍需要提升。一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发挥郑州航空港区口岸体系齐全的优势,加强郑州交通枢纽国际化建设,丰富国际品质进口商品供给;二是完善消费促进机制,加快实施入境旅客144个小时免签政策,提升入境消费便利程度,强力发展“免税、退税经济”,提升城市国际消费竞争力;三是落实“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发挥国际陆港优势,建设国际跨境商品集聚中心,吸引知名品牌的入驻,鼓励和支持中外企业在郑州发展“首店” “首发” “首秀”经济,提升郑州国际影响力;四是健全国际化城市环境,打造以英语为主的多语言服务标识,建立外语咨询体系,提升外籍人员的消费便利程度。

(四)营商环境需进一步完善。郑州市营商环境呈稳步上升态势,企业满意度也稳步提升,但是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首先,着力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外资引进与服务机制,全面实施外资相关政策,完善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力支持中小外贸企业,推动降低营商成本,清理规范口岸收费,吸引优质跨国企业集聚。其次,促进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市场监督,对假冒商品进行严厉打击,推动市场公平竞争。不断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和配套的解决机制,提高消费投诉处理效率,畅通线上线下境内外消费者维权通道。加快建立健全服务评价体系,以此作为企业评级的环节之一,监督企业优化营商环境,让郑州市成为放心投资、安心消费的国际大都市。

(作者单位:1.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2.河北经贸大学现代商贸服务业研究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司可,路洪卫,彭玮.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模式及启示——基于24个世界一线城市的比较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2105.

2]汪婧.基于熵权法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

3]魏颖.新时代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2001.

4]曹静,冉净斐.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瓶颈与经验借鉴[J.区域经济评论,202202.

5]周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念、规律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114.

6Alan M RJoseph R D.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Canadian ExperienceJ.MIR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199333.

7Dong-Sung C.A Dynam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Case of KoreaJ.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1994.0101.

8H.C MAlan M RAlain V.A generalized double diamond approach to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 and Singapore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1998.0702.

9]芮明杰.产业竞争力的“新钻石模型”[J.社会科学,200604.

10]朱宗乾,耿海鹏,石可.基于钻石模型的无人经济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24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