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企业研发是新时代重要的科技创新形式之一,发挥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作用。从企业研发所面临的新挑战、包含的新意蕴、拥有的新地位可以看出,企业研发是新时代科技创新中的一枝独秀;从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研发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正相关;明确企业研发中的指导原则、建立企业研发的激励机制、形成企业研发的动力机制、以企业研发带动协同发展是企业研发发挥“牛鼻子”作用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企业研发;经济发展;牛鼻子;牵动作用
基金项目:202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理念的传播效果与提升路径研究”(编号:L20AKS00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2月9日
事实证明,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企业研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牛鼻子”作用不可小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研发与经济效益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企业研发如何发挥“牛鼻子”作用?影响企业研发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克服制约因素以助力企业研发,推动经济持续不断地向上向好发展?笔者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投入与产出相关性原理,考察具有研发实力的科技型企业,借助经济领域实证分析的方法,力图揭示企业研发在引领经济发展中的“牛鼻子”作用。
一、新时代科技创新领域中的一枝独秀
(一)企业研发面临的新挑战。首先,从世界经济环境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加速演变。一方面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发展态势向好;另一方面美国加紧对中国发展的遏制,企图限制中国经济增长,中美关系愈发紧张。其次,从中国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发展动力转向创新驱动。在世界形势动荡不安与百年变局交互叠加的情况下,企业研发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
(二)企业研发包含的新意蕴。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看,企业研发主要包括研究与发展两个方面,研究就是针对某个方面进行系统、反复的探索;发展则是对某一原理做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物质形态。本文对企业研发的理解,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而不再是单纯经济学概念,即研究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所作出的规律性探索,是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动力效能。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视角看,当前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企业研发都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
(三)企业研发拥有的新地位。企业研发是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创造“新”,即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还表现在改造“旧”,即改变以往经济发展模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走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企业研发的引领,企业研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可以进一步说,企业研发是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研发提升发展质量实证分析
首先进行研究设计,选取28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样本,将营业性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将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将股权资金集中度和资产负债率、政府补贴作为控制变量,对企业研发与发展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做出研究假设和模型建构,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理论分析,揭示企业研发的“牛鼻子”作用。
(一)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在各种因素中,研发投入、政府资金补助、股权集中程度、资产负债率等都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研发投入的影响最为显著。我国上市企业的相关信息比较好查找,因此笔者选择了其中近六年来发展势头较强,发展前景良好,产业活动比较活跃的28家企业的数据。为了更加精准分析各个相关因素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对于财政补贴、股权集中程度和资产负债率等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使用eviews7.2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变量选取与定义(表1)
(1)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企业的绩效,企业的营业收入是企业绩效最直观的表现,营业收入通常是从事公司的主营业务或者其他业务而取得的收入。李玲在《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表明,企业当年研发技术投入的劳动强度与企业当年营业收入之间有着显著的关联。从理论上说,企业研发技术投入对推动企业经营绩效的不断提高起着重要推动力的作用。
(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为研发活动投入,研发投入是指一个企业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费用支出,是衡量一个企业科研能力的重要相关指标。通过对研发活动投入的研究,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出我国各个上市企业的研发规模,更能清晰地体现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笔者特别选用了企业年度研发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占一个企业上一年度实际营业收入的比例值来作为具体评价某个企业研发活动实际费用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主要测量指标。
(3)控制变量。本文所需要描述的控制变量分别定义为:公司股权资金集中度的程度、资产负债率、政府补贴。股权集中度反映一个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资产负债率反映了我国企业所有资产对全部债务的主动偿付能力;政府补贴是政府向企业提供的补助中用于科研投入的比例。为了精确其他因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将企业股权集中程度(TOP)、资产负债率(LEV)和政府补贴(ZFBZ)等选择作为控制变量。
3、研究假设。企业作为市场上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主体,要想占据市场主动权,就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具可行性的途径就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这种自主创新又需要企业的研发投入费用的支撑。根据以上统计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在我国上市企业研发投入费用不断增加的条件下,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营业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4、模型建构
估计模型:BI=C+RD+TOP+LEV+ZFBZ
令Y=BI,X1=RD,X2=TOP,X3=LEV,X4=ZFBZ
Y=C+C1X1+C2X2+C3X3+C4X4
其中,C为常数项,C1、C2、C3、C4为待估计参数。变量RD的系数如果显著大于0,则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反之,则不利于提高企业绩效;若RD的系数不显著,则说明企业的研发和技术投入力度的提高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二)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
(1)被解释变量。通过表2统计结果进行分析,2015~2020年间28家上市企业的最大值为29600,最小值21.70,二者差异较为显著,这说明我国上市企业发展良好,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企业绩效逐年增加。
(2)解释变量。通过表2统计结果的分析,从样本总体来看,2015~2020年这28家上市企业平均值为58.58,相对于最大值237.21来说,两者差异不十分显著,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近六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变化较大。
(3)控制变量。通过表2的统计结果分析,股权集中度最小值6.26,最大值86.01,差距较大,平均值为40.35,也小于最大值,这说明我国企业股权集中度有所增加。资产负债率最小值0.09,最大值0.81,差异并不显著,平均值0.57与最大值0.81的差异不显著,负债总额占企业资产净值总额的百分比并不大,资金对于债务的有效性和保障水平较高。政府补助最小值0.01,最大值129.56,二者差异显著,平均值8.92远远低于最大值129.56,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支出逐年增加。
2、回归分析(表3)
统计推断检验:首先进行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设估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i=C+C1X1i+C2X2i+C3X3i+β+C4X4i+ei;通过可决系数R2进行判定。从回归结果R2和R-的平方的结果来看,0<R2=0.551927<1,说明该模型可行性较大,拟合度好。校正可决系数0<R-2<R2<1,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度好。
其次进行模型的显著性检验,提出假设:H0:C1=C2=C3=β=Ck=0,即模型线性关系不成立;备择假设为:H1:C1、C2、C3、β、Ck不全为零;经计算,F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4,136)的F分布。选定在5%的显著水平下,根据F分布表可知,得到其临界值5.65<Fɑ(k,n-k-1)<5.66,而所计算的F=7.08325>5.66,则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H0,即该模型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模型通过了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最后进行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检验,设计原假设H0:Ci=0;备择假设:Ci≠0;经计算,T值的绝对值>2,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来的假设H0,即Ci显著地不为0,也就是说变量Xi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显著。通过检验,说明此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研发投入”
“股权集中度” “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影响显著,“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明显。
并且根据表3可得:
Yi=358.2757+47.40814X1i+8901.548X2i-6824.5101X3i-134.2844X4i+ei
t=(5.030864)(4.362204)(2.837072)(4.919085)(0.241636)
R2=0.551927,n=28
在解释变量方面,研发投入每增加一个单位,营业收入就增加47.40814个单位,为显著的正相关,营业收入受研发投入的影响明显。这就表明,研发投入的增多能够直接促进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在控制变量的选择方面,X2、X4的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加,这说明股权集中度、政府补助与企业营业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总结以上分析,得出结论:第一,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营业收入显著相关,可以构成显著影响;第二,股权集中度、资产负债率及政府补助对企业营业收入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总之,企业研发能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发挥企业研发“牛鼻子”作用现实路径
(一)明确企业研发指导原则。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向共同富裕目标稳步迈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要发展,首先就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这里的消费者就是指人民群众,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以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企业研发导向,促进经济发展;其次,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改善提出更高要求,企业研发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战略指引,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二,进行市场化准则的全面矫正。基本生活用品、住房、教育、医疗是人民生存的根本保障,也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市场经济发展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不受到损害,这样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从而扩大内需。企业研发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生存需求”,生存产品去市场化、生活产品市场化才是正确原则。
(二)建立企业研发激励机制。第一,加大企业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要增加对企业的补贴程度,尤其是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建立健全资金支持体系。政府部门不仅是在资金方面,在制度方面也要有所作为。比如,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研发的税率,社会贷款融资扶持,解决企业资金流动困难等等。第二,简化制度和审批服务,形成有利于企业研发的软环境。简化繁重的审批制度,精简企业审批流程,使制度与审批成为企业研发的动力,而不是阻力。第三,人才引进,加强研发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研发除了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人才支持。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打破地域界限,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作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通过配套政策广泛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三)形成企业研发动力机制。第一,放松垄断,放低市场准入门槛。对一些垄断行业进行改革,放松管制,加大开放力度,使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更多地走向世界市场。第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新兴产业要想在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把握住市场主动权,必须占据创新的制高点,通过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使企业保持自身的竞争力。第三,加强区域合作,协同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创业活力。发展的整体性和平衡性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企业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个企业的优势,调动企业积极性,使各个企业都能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来,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力,从而形成创新的巨大合力。
(四)以企业研发带动协同发展。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我们这里所说的协同发展强调平衡而不是平均,以先行发展带动滞后发展,增强区域协调均衡。企业研发通过促进资本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开辟了新的路径。头部企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龙头企业,是企业研发的典型,这类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强大的创新能力、光明的发展前景,对于其他企业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发挥头部企业在产业链布局上的优势、研发中的带头作用,给各类中小企业树立自主创新的榜样并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发展,从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玲,李明,彭西红.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视角[J].中国市场,2017(11).
[2]王海荣.核心技术“领衔”头部企业“领跑”[N].深圳商报,2022-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