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第716期 作者:□文/陈珍珍 时间:2023/11/1 10:16:01 浏览:296次

[提要] 本文选取西部12个省区20102020年面板数据,使用熵权法构建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面板数据回归探究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均受教育年限、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正;人口增长率、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负。并根据相应影响,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熵权法;面板数据回归;教育;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22

我国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相对于东中部较为落后,教育一直被视为强国战略的一部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剧,教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西部地区教育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管是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亦或者国家的开放发展战略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熵权法确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权重,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面板数据回归研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构建

1、数据来源。本样本数据涉及西部12个省区的20102020年十年间的数据,数据均来自“瑞思数据库” “国家统计局”。

2、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沿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来衡量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1)创新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能够摆脱经济发展受限制的处境。本研究创新发展的衡量选用技术市场成交额比GDPR&D全时当量、人均申请专利授权量、单位GDPR&D经费支出。

2)协调发展。本研究主要选取城乡协调、产业协调、经济协调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情况。其中,城乡协调的衡量选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以及消费支出比;经济协调的衡量使用城市登记失业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比全国人均生产总值;产业协调的衡量使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国内生产总值。

3)绿色发展。本研究主要选取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绿化建设三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其中,用单位GDPSO2排放量、单位GDP污水排放量、单位GDP电力消费量来衡量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用污水处理率来衡量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情况;用人均水资源量、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来衡量西部地区绿化建设情况。

4)开放发展。在客观条件下,越是开放则经济越是发展。但由于数据可获得性限制,本研究我们选用经营单位所在地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西部12省区的开放发展情况。

5)共享发展。本研究主要选用公共服务及设施来衡量西部地区的共享发展情况。涉及的指标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馆藏量、社会保障与就业与一般公共支出的比值。

3、研究变量选取与说明

1)被解释变量。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数据预处理阶段计算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EDI)。

2)解释变量。本研究从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衡量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涉及地区财政教育支出(FEE)、平均受教育年限(AYS)两个变量。

地区财政教育支出(FEE):地区财政教育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教育投入情况,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经济以及教育基础设施水平。在实证分析部分,需对该指标取对数再进行回归。

平均受教育年限(AYS):该项指标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教育发展成果。其计算公式为:

AYS=■ (1

其中,AYS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N表示某地区在研究年份6岁以上总人口,Ti为相应人口的受教育年限,i代表不同教育阶段。

3)控制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用以下指标为控制变量,增加模型的解释力,即:人口自然增长率(RPI),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劳动力水平,老龄化以及近年来“二孩” “三孩”政策的放开,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口对经济的影响;政府干预(GI),地方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地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能力。地区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市场间接干预。

(二)数据预处理。本研究选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对20112020年西部12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予以测度,并计算西部12省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其计算过程如下:

1、为消除量纲影响,标准化各指标:

正指标:■ikj=■ (2

负指标:■ikj=■ (3

2、计算各指标的占比yikj

ykij=■ (4

3、计算各指标信息熵值ej

ej=-k■■{ykij×lnykij)} (5

其中,k>0ej>0k=1/lnrm)。

4、计算各指标变异系数dj

dj=1-ej6

5、计算各指标权重:

wj=■ (7

6、计算西部12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hik=■(wj×■ikj) (8

(三)各指标权重及综合得分

1、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指标权重。根据数据预处理阶段的计算,可得到各指标权重表,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权重排名前三的指标分别是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GDP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人均专利申请授权量,其比重分别为0.53200.11610.0829。上述三个指标对应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中的指标。这说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对西部12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程度。

2、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经过数据预处理部分的熵值法计算得到如2表所示的西部12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表2

总体上看,西部12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研究年份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除西藏、内蒙、甘肃三省区在202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为0.72650.84840.8636,低于0.9以外,西部地区其余9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2020年均处于0.9的较高水平,在这9个省区中,广西、贵州、四川三省区分别从2011年的0.25070.24080.2779增加到2020年的0.98010.96890.9942,较2011年增幅分别为2.913.0232.578倍,增长幅度稳居前三;西藏、新疆、青海分别以1.5251.5891.731倍的增速位列最末。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为研究西部12省区2011年到2020年的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选取通过数据预处理阶段计算的经济高质量指数(EDT)作为因变量,地方财政教育支出(FEE)和平均受教育年限(AYS)作为自变量,人口增长率(RPI)、政府干预(GI)两个指标作为协变量。由于数据涉及横截面数据,本研究我们选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研究年份和省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模型做如下设定:

EDTit=β0+β1AYSit+β2logFEEit+β3GIit+β4RPIit+εit9

式中,下标ii=12,…12)、tt=12,…10)分别表示西部12省区和研究时间;EDTit为数据预处理步骤计算的特定地区特定年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AYSit为上述对应地区和年份的平均受教育水平;FEEit表示对应地区和年份的财政教育支出;GIit表示对应的政府干预情况;RPIit为对应地区和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εit为随机扰动项;βjj=012,…5)为相应的截距项和变量的系数估计值。

(二)实证研究。混合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是常见的三种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之前,我们先利用F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模型进行选择,其原假设分别为混合和固定效应模型差异不显著,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差异不显著,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

两个检验结果在0.01显著水平上均显著,所以不接受原假设,采用固定效用模型是最佳选择。上述回归拟合的R方为0.79495,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故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性。(表4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由表4可知,F统计量的p值小于2.22e-16可以看出模型显著。R方为0.795,即选择的模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的解释接近80%,说明这些因素在考虑不同省份间关系后,对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均受教育年限(AYS)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它的系数为正,表明西部地区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正向的,即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教育财政支出(FEE)在显著性水平0.01下显著,系数是0.524074,说明该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这说明一定的财政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很有好处;人口增长率(RPI)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其系数为负值,表明在现有的自然增长率水平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没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GI)系数为负,表明西部地区政府若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干预力度,并不会使经济有更高质量的发展。然而,适度的干预对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有一定的影响。

(二)建议。基于上述分析,对于西部地区的教育与经济发展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从意识抓起,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人均受教育时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正向的。因此,让百姓知道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百姓受教育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从百姓的意识抓起,这无疑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

2、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教育财政支出。从实证分析可知,财政支出的适当提高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正向的影响,教育财政支出越高便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提高教师待遇、购买教育资源以及建设学校,从而吸引更优秀的教师加入,而越优秀的教师越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以带动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

3、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以及政府干预。通过结论部分的分析,人口增长率和政府干预的提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非是促进作用。由于人口关系着劳动力市场,在现有人口增长率的基础上,人口增长率并不是越低越好,过高的人口增长率又会加重社会负担,因此应通过政策调控,尽可能让人口增长率稳定在适当水平。市场本就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政府的过多干预并不见得会刺激经济的发展,有时反而是阻碍,因此政府干预的力度也应把握在合适的范围内。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婉,范志鹏,秦艺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2.3803.

2]苏丽敏,马翔文.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22.3802.

3]张侠,许启发.新时代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分析[J.经济问题,202103.

4]邓创,曹子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区域异质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02.

5]张扬,解柠羽,韩清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2.3801.

6]郝晓伟,闵维方.各级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05.

7]张同功,张隆,赵得志,初桂民.公共教育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20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14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