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非线性影响
第717期 作者:□文/欧阳榕襄 时间:2023/11/16 10:55:10 浏览:347次

[提要] 加快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行为能够弥补绿色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双重外部性”缺陷。根据20102022A股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利用多重因果中介模型(CMA)进行作用渠道检验。结果发现:研发补助与企业绿色创新间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投入与融资约束在研发补助与企业绿色创新间存在中介效应,且融资约束发挥“遮掩效应”。

关键词:研发补助;绿色创新;倒“U型”曲线;因果中介效应;边际效应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21ND0284);陕西省油气资源基地重点项目(16JZ052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615

随着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观的不断深入以及“双碳”目标的设立,企业创新需兼顾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新政策为中国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然而政府创新政策能否发挥应有效果以及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深入探索政府创新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渠道,对提高政府创新政策的有效性与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研发补助与企业绿色创新。现有研究中学者们认为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存在“激励作用”或“挤出效应”的线性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有着激励作用,如尚洪涛等(2018)认为研发补助能缓解企业因创新而产生的资金压力、降低研发成本与风险,激发企业创新意愿;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存在抑制作用,如李青原等(2022)认为企业会将研发补助资金挪为他用,投入到低风险或收益高的其他项目、产生补贴依赖,进而抑制企业创新发展。当同一问题的线性关系存在不同或矛盾的实证结果时,说明两者间存在的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曲线关系。

基于边际效应理论,邢璐等(2018)认为积极因素的投入并非越多越好,有时也会造成“过犹不及”效应。政府研发补助对于企业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不仅直接弥补了企业因创新而造成的融资约束,而且通过“信号传递”为企业释放积极信号吸引投资,对企业创新形成“资源积累”,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政府研发补助对符合筛选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扶持,这打破了市场交换机制,因此还会对企业造成“资源扰动”,即扰乱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企业对政府的“资源依赖”。部分企业甚至会出现业绩造假或寻租行为的动机,抑制企业创新发展。由于研发补助的“资源积累”与“资源扰动”形成了“能力与动机的交互效应”,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H1: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

(二)创新投入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政府研发补助直接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创新是保持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绿色创新的“双重外部性”具有的高风险与不确定性使得绿色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研发补助除了直接的资金支持与间接的传递积极信号作用外,还具有补充监督效应,获得政府研发补助的企业会受到政府部门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保障研发补助用于创新投入中,切实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H2:创新投入在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到正向中介作用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政府研发补助能向企业外部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间接促进外部投资,从而缓解融资约束。但是,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存在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融资约束会削弱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当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时,基于企业两权分离的影响,管理者会更加倾向选择低风险和低投入的保守项目,对企业创新的意愿会下降,并且有可能将政府的研发补助用于创新项目之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会抑制研发补助的“激励效应”。其次,融资约束会增强研发补助的“抑制效应”,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政府很难监督研发补助在企业的真实用途与效果,并且企业为获得更多政府支持会导致出现寻租行为,扭曲了创新投资的目的,降低了企业创新的意愿,从而增强了研发补助的“挤出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H3:融资约束在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中起到负向中介作用,具有“遮掩效应”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02022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助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主要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万得数据库(Wind),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并通过查阅和手工整理上市公司年报来填补企业缺失数据。本文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ST类公司样本;(2)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3)为削弱异常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相关连续变量进行了1%99%百分位的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解释(表1

1、被解释变量。绿色创新(Gpat):本文借鉴李青原(2020)等的研究,将企业获得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衡量企业绿色创新(Gpat1)的基础,将绿色专利授权数量作为企业绿色创新稳健性检验的变量指标(Gpat2)。

2、解释变量。政府研发补助(Sub):本文参考郭玥(2018)的测量方法,将企业获得的政府补助明细中有关“研发” “创新” “技术开发”等关键词条目整理汇总,从而确定企业研发补助的范畴,并且通过加总得到该企业每年度获得的研发补助数据。

3、机制变量。研发投入(R&D):本文选取研发投入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融资约束(SA):本文采用融资约束指数SA作为机制变量,SA指数越小,表示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

4、控制变量。根据现有文献选取本文控制变量。由描述性统计可知,企业绿色创新(Gpat1)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4.595,均值为1.011,说明不同企业之间的绿色创新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研发补助(Sub)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8.350,均值为0.082,说明各企业获得的研发补助的差异较大。其余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已有研究基本一致。

三、实证分析

(一)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通过Hausman检验决定采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相应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是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回归结果,一、二项回归系数分别为0.659-0.080,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研发补助的增多,企业创新的边际损失逐步大于边际收益,造成边际净收益由正到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就会从“激励”作用转向“挤出”作用,造成“过犹不及”的现象,验证假设1成立。基于最终控制权的子样本分析,根据企业最终控制权划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混合企业进行分样本研究。(表2

由表2可知,在国有、民营企业中,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二次项系数分别为-0.067-0.033,且回归系数均显著,说明在国有、民营企业中研发补助与企业绿色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再次验证假设1成立。在混合企业中,研发补助对绿色创新的一次项回归系数为-1.092,在1%水平下显著,二次项回归系数为0.651且在5%水平下显著,即在混合企业中研发补助与绿色创新呈“U”型关系。

(二)因果中介检验。从研发补助的直接、间接效应出发,引入新的变量创新投入与融资约束,通过因果中介分析模型检验“研发补助-创新投入-企业创新”与“研发补助-融资约束-企业创新”因果链条。参考马君等(2022)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依据极值点将倒“U”型曲线分为拐点左、右两段分析创新投入与融资约束的因果中介效应。

如表3所示,创新投入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绿色创新的ACME分别为0.028-0.005,且均在95%置信区间内不包含零,说明平均因果中介效应成立,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分别为23.7%4.1%,表明创新投入的部分中介效应检验成立。由此说明,企业获得研发补助后通过创新投入提高了企业绿色创新;融资约束在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中起到“遮掩效应”,抑制了企业创新,但研发补助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融资约束的抑制作用,导致总效应为正,即研发补助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验证假设2、假设3成立。(表3

本文采用敏感性分析作为因果中介结果稳健性检验,创新投入在研发补助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当Rho=0.238时,ACME0;超过临界值0.238后,ACME的才会改变符号,即当-1<Rho<0.238时,ACME的符号始终保持为正,表明即使很大程度上偏离序贯可忽略假设,平均因果中介效应的符号仍旧比较稳健。同理可得,融资约束在研发补助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中结果依然稳健。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准结果显示,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当政府研发补助强度分超过4.140时,对应的企业绿色创新的边际净收益就会由正转负,即研发补助影响就会从激励效应转为抑制效应,假设1成立;分组检验结果说明,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并不都是倒“U”型关系,在除国有、民营企业外的混合类型企业中,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呈“U”型关系,说明政府要依据不同企业类型精准施政,切实提高企业创新发展水平。在作用渠道检验中,创新投入、融资约束在研发补助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路径中起到中介作用,假设2、假设3成立,企业发展绿色创新不仅要增大创新投入力度,而且要减少融资约束带来的影响,使政府研发补助发挥更大作用。

综上,企业绿色创新不仅依靠创新投入,而且还受融资约束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受助企业选择过程的公开透明化,建立合理的筛选标准与监管机制,减轻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企业绿色发展。企业方面,应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切实承担起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深刻认识研发补助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将研发补助用于创新、提升创新,拓展融资渠道,争取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尚洪涛,祝丽然.政府环境研发补贴、环境研发投入与企业环境绩效——基于中国新能源企业产权异质性的数据分析[J.软科学,2018.3205.

2]李青原,肖泽华.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创新激励——来自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0.5509.

3]林伟鹏,冯保艺.管理学领域的曲线效应及统计检验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01.

4]邢璐,孙健敏,尹奎,王震.“过犹不及”效应及其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04.

5]何熙琼,尹长萍,毛洪涛.产业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银行信贷的中介作用与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05.

6]郭玥.政府创新补助的信号传递机制与企业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809.

7IMAIKKEELELYAMAMOTOT.Identificationinference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causal mediation effectsJ.Statistical Science2010.2501.

8]马君,郭明杰.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数字认知与创新绩效:技术为刀,我为鱼肉[J/OL.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

9]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3168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