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企业平台化转型
第717期 作者:□文/万承涛 胡永铨 时间:2023/11/16 11:07:56 浏览:302次

[提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崛起,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支柱。从全球制造业企业经营态势来看,借助数字经济浪潮所带来的机遇进行企业平台化转型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以制造业企业西门子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得出企业数字核心能力、平台整合能力、平台拓展能力和开放共享策略是促进制造业企业在数字经济推动下高质量平台化转型的核心因素,对制造业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一定思路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西门子;制造业企业;数字经济;平台化发展;扎根理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90055);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资助重点项目(JYTgs20171103);浙江省教科规划2017年度(重点)研究课题(2017SB090);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重点研究课题(2010/2221817

中图分类号:F276.3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21

引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表明要打造“数字中国”这一理念,体现出国家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作为网络信息时代下增长动力的引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在企业缺乏发展动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出现了经济效益减少、下行压力增大和结构性矛盾尖锐等严重问题。于是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的迭代升级以及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平台化发展成为了企业生存、成长的一种新趋势。以上诸多挑战迫使企业推动平台化发展,借助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延伸企业边界,进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平台型企业的网络价值。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企业西门子为例,基于扎根理论定性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制造业企业平台化转型的相关因素显得颇有意义,以便给那些亟待进行平台化转型的企业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价值。

一、文献综述

(一)数字经济的概念。1995年,唐·塔普斯科特首次提出“数字经济”这一概念,而在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表的《新兴的数字经济》将这一新兴概念带入到大众视野,他们将数字经济定义为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的一种重要体现,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对于数字经济这一概念相关的学者各有其意见,如表1所示。(表1

本文根据表1中各学者对于“数字经济”含义的阐述以及现有的定义总结得出,“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信息作为核心生产因素、依靠信息技术、信息通信、信息传输等基础设施,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变成企业提升功效和优化结构的主要助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与互联网活动。目前,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发展,其借助数字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平台的概念。平台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早期被认为是一个工程概念。在1997年发展出了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等概念。现在认为平台可分为三种类型:产品平台、技术平台和双边平台。在数字经济网络的推动下,平台出现在各行各业。各种平台也引发了学界广泛思考。JanssenEsteve提出对平台的治理是要将不同的资源进行整合,连接不同的客户群体,从而实现一种资源用户共同体,以此减少成本,实现平台中成员群体的共同价值。Alstyne等认为平台是提供基础设施和规则,将生产者和用户连接在一起的产品和服务。刘杰认为平台使“消费者”变“用户”,使“职工”变“伙伴”。由于平台这一名词所包含的内容比其能表达的含义还要多,同时各行各业对于平台及平台化的理解与运用也各有差异、各有不同,因此探索平台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平台化发展综述。平台化多指一种商业模式。在现代平台化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景下,能够对平台中多个个体提供连接服务,在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提升资源共享效能的条件下,使平台中的个体需求得到满足,使平台中所有个体获得盈利,促进实现共同价值与多方共赢。平台化也分布在许多的信息网络技术领域,例如电子游戏行业、网络金融行业、社交传媒行业、电子移动支付行业等领域,通过这一模式形成互助、共赢的平台生态圈,促进跨领域的企业平台化发展。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与发展,众多企业纷纷构建出了平台化发展战略来响应市场与用户的需求,通过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在数字潮流中取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与更高的地位。

对各行各业的企业而言,平台化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大有不同,根据不同特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的特点是企业以自有的资源为基础,构建出了一个激励员工潜力、促进员工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化组织,例如海尔等。第二类的特点则是企业通过提供平台,促进供需双方的资源交换,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未来,企业平台化发展的模式将会日益革新,各行各业的企业在平台化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因地制宜,选择企业适合的发展道路前进,成功实现转型升级。许多学者对平台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从宏观视角探讨企业平台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丁忆垒认为平台化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战略。陈威如、余卓轩认为构建出一个能够实现共同价值的“平台生态圈”是平台化模式的核心要素,关键点在于多方个体实现合作共赢。李海舰、田跃新等认为企业平台化战略是服务化战略,能给予员工自由发展的机会,通过激励制度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并且通过平台来满足用户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王超认为平台是驱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平台化包含合作、共享、开放的思维,运用平台化思维能有效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与竞争力。刘杰认为互联网背景下平台化变革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必要途径。

第二类是通过成功转型升级的企业案例,为那些亟待进行平台化转型的企业提供一些经验与建议。张小宁、赵剑波通过对海尔平台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发现,发展企业平台化战略的核心要素是用户资源,互联网信息的普及与发展是企业积累用户资源的基础,通过优化平台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形成开放共享式的平台进而提升企业能力。蔡宁、王节祥基于浙江传媒的案例研究,认为构建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是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通过用户-网络共享-共生共赢的商业生态圈,使企业发展出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宋立丰、刘莎莎等通过对海尔、小米和韩都衣舍三家企业平台化案例的分析,发现企业平台化的核心驱动力:正确的价值主体、构建共生共赢的价值链以及企业与群体之间的联系构建。

第三类是研究企业平台化发展策略。贾培蕊认为传统企业平台化转型,依托于坚持发展核心自有优势,融会贯通经营人的核心理念,并且投入生态系统运作中,从而使企业全价值链得到有效提升。郭露桑解释了企业平台化战略四个步骤:确定平台化目标、提出和实行平台化发展战略、实现平台化稳定运营以及坚持平台化可持续发展。方超认为企业平台化发展需要构建出合理的平台结构,得到经营管理者的全力支持以及维护网络安全问题等重要因素的共同作用。李天健与苏勇认为企业平台化进程中,将会重构人力资源模式,减轻部门负担,进而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合理性。

结合以上各类研究,揭示了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平台化发展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进而引发学者们从多个视角观察企业平台化发展。然而,许多学者只从宏观层面对企业平台化转型发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未聚焦于某个企业深入探究如何进行平台化发展。本文建立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意在弥补这方面的欠缺。

二、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企业平台化转型发展。由于在搜罗资料时发现目前尚未有趋于成熟的理论用以借鉴,因此选取扎根理论方法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平台化转型发展进行研究。

(二)案例选择。本文基于案例典型性、数据可得性、研究便利性三个角度出发,进而选择西门子作为研究对象。

1、案例典型性:西门子作为平台化转型升级成功的企业典范,其转型升级路径十分明显,具有可复制性,通过对西门子的研究可对其他处于发展瓶颈中的困顿企业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帮助。

2、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的西门子,通过多年来不断地创新发展,成为了国际上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并且近年来西门子不断地进行平台化创新,保障了数据的可得性。

3、研究便利性:作为制造业企业转型的典范以及行业的标杆,西门子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之中,同时作为上市企业,对数据收集和研究的便利性提供了保障。

(三)资料搜集。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型的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之上进行研究。本文采取以下三类方法搜集数据资料:(1)通过西门子的官方网站搜集数据资料;(2)通过CNKI、万方期刊、中国高校财经数据库等收集相关数据资料;(3)与西门子有关的媒体访谈以及新闻报纸等相关材料。为提高数据资料的匹配度与可用性,已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精细化筛选。

三、研究设计

(一)开放性编码过程。开放性编码是指通过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现象分解、深挖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提炼出相关概念与范畴的过程。在此阶段,本文将搜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解,并从中提炼出235个原始概念,随后进一步对提取的原始概念进行比对分析,最后整理得出26个原始范畴,表2为开放性编码的示例。(表2

(二)主轴编码过程。主轴编码的作用是解析联合各范畴之间的因果关系,深挖背后的逻辑线索。本文基于典范模式连接各个范畴,借助分析对象的因果条件与现象来实现。据此,本文最终将26个副范畴分析归纳到数字化转型战略、开放共享策略、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战略与全球化战略这4个主范畴当中,具体如表3所示。(表3

(三)选择性编码。选择性编码是基于概念层面对主范畴进行系统性剖析与融合,并与相关理论对接提炼出核心范畴。因此,本文提炼出的故事线如下:西门子作为制造业自动化标杆企业,与物联网信息技术企业共同开发基于云端的创新型物联网操作系统,有效提升了企业解决生产、管理以及服务方面等问题的效率。构建出应用开发者、渠道合作伙伴、设备制造商与用户等多个群体组成的共享式网络平台,体现出平台开放共享策略;平台通过运营数据,运用API采集对数据提供支持,通过这一模式厂商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采集的效能并且快速挖掘出数据的内在价值,以最少的投入使设备发挥出最高的性能与效用。同时,多个服务供应商在同一个平台架构下运营,信息能够统一上传云端并且快速到达后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开辟了一个现实世界与数字化世界的连接渠道,并且提供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帮助用户实现需求,实现垂直市场增值,体现出数字化转型战略即是平台核心战略。同时,平台复制与战略联盟成立体现了西门子的全球化战略目标,此即平台拓展战略体现。考虑到概念、主范畴和副范畴间的关系,以“平台化发展”作为核心范畴。核心范畴的提取过程如图1所示。(图1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当现有数据经过解析整合已无法再衍生出新的概念范畴时,即类属“饱和”。本文对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多次随机抽样进行三级编码,没有发现新的范畴,说明理论饱和性较好。

四、结论及建议

近年来,从全球制造业企业的动态经营情况来看,借助数字经济浪潮从而进行平台化发展,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定性案例研究方法对西门子进行编码分析,探索数字经济下制造业企业平台化发展的驱动因素与动力源泉。本文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西门子实现平台化发展是企业核心内生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西门子平台化发展过程,以市场与用户为起点,以数字化技术与服务为核心,通过开放共享策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效率,拓展全球化战略,从多个方面实现企业平台化发展战略目标。西门子平台发展的扎根案例研究为后续研究制造业企业平台化问题丰富了理论,同时也为那些亟待进行平台化转型的企业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价值。

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在数字经济下平台化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以数字化能力升级为导向,通过分析企业平台化发展因素来确定平台升级战略;(2)企业生态化平台发展要在加强企业内部实力培养的同时,敏锐掌握外部政策、市场和技术环境的新动向,顺应时代发展;(3)充分开拓数字经济技术,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实现从传统平台到数据平台的融合发展。

本研究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扎根理论是定性案例研究方法,缺少量化研究加以证明;(2)由于企业平台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文从静态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平台化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未能揭示企业平台化发展中的动态机制以及动态升级过程。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雅洁,胡永铨.困顿企业重生中的可持续价值创造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4.

2]杜勇,曹磊,谭畅.平台化如何助力制造企业跨越转型升级的数字鸿沟?——基于宗申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

3]冯蛟,董雪艳,罗文豪,等.平台型企业的协同赋能与价值共创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2219.

4]林琳,杨皎平,徐永利.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平台价值共创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2241.

5]邵云飞,周湘蓉,杨雪程.01:数字化如何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构建?[J.技术经济,202241.

6]陶厚永,施靖娴,张蒙.注意力视角下平台化转型企业的可持续创业实现机制——基于盛隆群体老板制的案例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244.

7]宋明玥.物流企业平台化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

8]刘洪民,高佳伟,陈思静.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制造业企业平台变革与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基于组织边界重构与价值协同的视角[J.科技促进发展,202117.

9]程丽,张骁.“互联网+”驱动传统产业价值链重构的取向与路径[J.江海学刊,202106.

10]戴南,钱诚,赵宣,等.制造业企业平台化战略转型过程分析——基于动态能力视角[J.管理现代化,202040.

11]程虹,王华星,范寒冰.我国传统企业如何通过“平台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基于“良品铺子”的案例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2008.

12]朴庆秀,孙新波,苏钟海,等.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平台化转型过程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

13]蒋鑫.制造业平台化转型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14]舒星.A公司平台化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02880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