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黄海湿地作为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资源,本文从游客视角剖析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助力提升湿地景区环境质量。
关键词:盐城;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3752025Y);盐城市政府社科基金项目(20szfsk143)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2月23日
引言
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世界重点湿地名录、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对保护全球及我国多种濒危物种具有特殊的意义,加大对其环境保护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世界自然遗产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发展最为可行的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因此,加强对盐城黄海湿地自然遗产的环境保护研究,将利于促进其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利于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利于江苏沿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将有更多的游客参观游览,其环境责任行为将对黄海湿地的环境产生更深、更广的影响,因此从游客视角开展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对开发和保护黄海湿地尤为重要,能为盐城黄海湿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一、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特征
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是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主动减少负面环境影响或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为。本研究通过在中华麋鹿园、丹顶鹤度假区、条子泥等盐城黄河湿地典型区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一)性别对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差异不大。不同性别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的t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明性别对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对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影响较小,这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游客整体环境责任行为责任得到了整体提升。
(二)年龄对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说明年龄对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显著,进一步分析得知18岁以下的游客环境责任相对较小,说明他们的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三)文化程度与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成正相关。不同文化程度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说明湿地游客文化程度不同,其环境责任行为存在差异,且文化程度越高,其环境责任行为得分也越高,表明湿地游客文化程度与其环境责任行为正相关。
(四)经济收入与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成倒“U”型关系。不同经济收入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由此可知湿地游客收入状况不同,其环境责任行为存在差异,但进步一步的分析显示,高收入和低收入湿地游客得分低于中等收入湿地游客得分,游客经济收入与其环境责任行为成倒“U”型关系,这说明并不是收入越高游客正向环境责任行为也越高。
(五)年旅游次数与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未形成正相关。不同年旅游次数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说明年旅游次数未对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产生正影响,也说明旅游并未改善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即年旅游次数与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未形成正相关。
二、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
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和黄海湿地游客的调查统计分析可知,影响黄海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因素如下:
(一)游客环境态度。环境态度是游客对其环境行为影响后果的评价,代表游客对大自然或生态的同情和关注的心理活动。环境行为意向和环境责任行为是环境行为的两个方面,环境行为意向是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主观意志体现,而环境责任行为是游客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实际反映。研究表明,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受其环境态度的影响,可见如何改变游客环境态度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游客环境知识。环境知识是游客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情况,游客的环境知识越丰富,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也越深刻,环境态度也越友好,实施正向环境责任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但学术界对环境知识与环境责任行为的关系还未完全统一,有的研究表明两者不存在正相关,即环境知识丰富的游客也不一定有正向的环境责任行为,但多数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盐城黄海湿地游客调查研究显示湿地环境知识丰富的游客其环境责任行为明显高于环境知识不丰富的游客,由此可知,提高游客的环境知识能改善湿地游客的正向环境责任行为。
(三)游客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旅游活动的起点,没旅游动机就不会产生旅游活动,而亲近自然是湿地生态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是游客主要行为之一,受到游客亲近自然动机的内在驱动,特别是湿地生态游客更加注重旅游地的环境质量。多数研究验证了游客亲近自然的旅游动机影响游客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责任行为,也就是说,亲近自然的旅游动机越强烈,其环境责任行为会越强烈。盐城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调查也表明喜欢湿地自然、亲近湿地生态程度越高的游客,表现出越强的正向环境责任行为。
(四)湿地环境质量。环境-行为关系理论表明空间场所环境条件的好坏对个体的心理行为产生刺激作用,当场所环境条件不符合个体的适应水平时会改变其环境行为,如游客在良好的环境场所会减少随意扔垃圾的行为,相反在行环境较差的场所会增加随意扔垃圾的可能性。一般情况,在湿地景区环境质量水平较低时,游客常表现出不友好的负向环境责任行为,而湿地景区环境质量较高的景区会对游客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游客进而表现出友好的正向环境责任行为。盐城黄海湿地游客调查也证实了湿地环境质量高低与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存在正相关性,所以如要提高湿地游客的正向环境责任行为,应强化景区管理,提升景区生态环境质量。
(五)湿地环境政策。游客的行为在多数情况下受到制度、政策、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环境政策是根据相关法规及实践制定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引导性,是管理环境质量的制度性手段。湿地旅游景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空间和组织,其环境政策会对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现有的研究表明环境政策有利于改变或提升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盐城黄海湿地游客的调查也证实这一观点,环境政策越好越严格,游客的正环境责任行为越高,景区环境政策宣传越到位,游客的正环境责任行为越高。
(六)游客地方依恋。地方依恋是个体对某地产生一些积极或消极关系的反映,会使得个体与某地之间形成情感纽带。当游客十分关注旅游环境状况时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涉入,对旅游地的情感依恋也变强,进而表现出积极的环境责任行为。黄海湿地游客同样表现出类似的环境责任行为,湿地游客地方依恋高的游客更加爱护湿地环境。
(七)游客旅游涉入。旅游涉入是指游客参与旅游活动的程度,游客涉入旅游环境的程度会影响其环境行为,即对旅游活动涉入越深的游客其环境责任行为越趋于正向性。相关研究也证实旅游涉入正向影响游客的环境负责任态度和行为。盐城黄海湿地游客调查说明游客旅游涉入越深或更愿意参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表现出越强烈的正向环境责任行为,相反,湿地旅游活动参与度不够,旅游活动比较随意的游客表现出的正向环境责任行为不高。
三、基于游客视角的黄海湿地环境保护措施
黄海湿地环境质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根据前面研究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盐城黄海湿地实际情况,可采取如下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增强湿地游客的亲湿地动机。黄海湿地是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物等于一体的国际湿地旅游地。黄海湿地管理部门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美湿地,让游客感知黄海湿地的美和价值,享受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加游客亲湿地的动机。同时,通过给游客展示黄海湿地受到破坏或不好的图片、资讯等让游客反向认知到自己不文明行为的负面后果,进而提升提升他们亲湿地环境的动机和意识,规范自己的旅游环境行为。
(二)丰富湿地游客的环境保护知识。丰富的环境知识促使游客正环境责任行为发生。一是利用大众媒体、自媒体等多形式开展湿地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二是培训湿地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而规范、带动游客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监督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丰富他们的湿地环保知识,通过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正向环境责任行为意识。
(三)培育湿地游客的地方依恋感。湿地游客地方依恋越高,越表现出负责任的环境行为。因此,黄海湿地可组织湿地体验活动,如湿地观鸟、湿地摄影等,让游客融入湿地环境,增强游客对黄海湿地的依恋度;黄海湿地也可举办游客参与性的活动,如湿地解说、湿地科普、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游客对黄海湿地的情感依恋,增强游客对黄海湿地的地方情感感知,最终表现出正向环境责任行为。
(四)设计利于湿地游客参与的保护项目。游客旅游涉入越深越愿意保护湿地环境,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因此应设计更多的游客参与性保护项目,进而影响游客形成责任环境行为。目前,黄海湿地多是展示湿地遗产相关知识,游客参与性高、能激发游客兴趣、传播湿地保护知识的项目较少,因此黄海湿地管理机构可通过在遗产地内外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完善黄海湿地专业网站或其他网络平台,增加湿地保护游戏板块,让游客参与其中,在参与项目活动中提升湿地保护意识,建立保护湿地生态的责任意识,进而改变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保护黄海湿地环境。
(五)制定湿地游客的环境行为守则。湿地生态健康发展离不开湿地游客正向的行为规范,即让湿地游客知道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哪些行为是准许的,哪些行为是受到约束的。黄海湿地作为太平洋西海岸重要湿地,它既具有游客观赏功能,又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环境保护更显重要,应制定相应的游客环境行为守则,如湿地观鸟、动植物观赏、湿地保护等守则,对湿地环境保护的正向环境行为给予奖励,对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适当惩罚,如在非吸烟区吸烟、乱丢烟头等不文明行为,从而降低游客的负向环境责任行为,保护黄海湿生态环境。
(六)提升湿地景区的环境质量。良好的环境质量是黄海湿地开展旅游的基础,完善的解说系统有利于环境质量保护。虽然黄海湿地景区设置了解说牌、展示牌、旅游咨询服务等解说媒体,但对湿地景区内的动植物、水文、地质等主题的解说还不够完善,游客喜爱的解说形式还不够全,如定点解说、多媒体解说、自媒体解说、网络解说等。因而,黄海湿地可以游客旅游过程为主线,分析游客不同旅游阶段的解说偏好,坚持趣味性、科学性、环保性、精准性设置解说主题和媒体。
通过合理布局环保设施和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湿地环境质量。黄海湿地内可通过合理布局各种环保设备减少甚至防止游客的消极环境行为。如,在游客集中区域多设置垃圾箱,或放置较大容量的垃圾箱,让游客的垃圾有地方可以投放,并多安排环保人员进行及时清理,不要出现环保设施内的垃圾过满或游客乱扔垃圾的情况。在黄海湿地内关键点设置具有亲和力、美观、醒目的环境保护标牌,引导湿地游客的正向环境责任行为,进而提升湿地景区的环境质量。
四、结论
黄海湿地作为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加大对其环境保护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将对黄海湿地的环境产生更深、更广的影响。本研究从游客视角在明确游客责任行为内涵基础上,调查研究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具有如下特征:性别对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差异不大、年龄对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文化程度与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成正相关、经济状况与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成倒“U”型关系、年旅游次数与湿地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未形成正相关;(二)影响因素包括:游客环境态度、游客环境知识、游客旅游动机、湿地环境质量、湿地环境政策、游客地方依恋、游客旅游涉入;(三)要提高黄海湿地游客的责任环境行为及其环境质量可采取如下措施:增强湿地游客的亲湿地动机、丰富湿地游客的环境保护知识、培育湿地游客的地方依恋感、设计有利于湿地游客参与的保护项目、制定湿地游客的环境行为守则、提升湿地景区的环境质量。
本研究基于其他类型旅游地游客责任行为影响因素及黄海湿地游客责任行为展开调查研究,确定黄海湿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丰富旅游地游客环境行为理论。本研究根据黄海湿地游客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从游客视角提出针对盐城黄海湿地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罗治得.盐城滨海湿地遗产特征及申遗可行性研究[J].绿色科技,2016(18).
[2]吕丽辉,王若璇.自然共情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以旅游涉入为中介变量[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02).
[3]张茜,杨东旭,李文明.森林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的驱动因素——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3).
[4]张琼锐,王忠君.基于TPB的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研究——以北京八家郊野公园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03).
[5]张安民,李永文.游憩涉入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地方依附为中介变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01).
[6]余晓婷,吴小根,张玉玲,等.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研究——以台湾为例[J].旅游学刊,2015.30(07).
[7]罗芬,陈朝,李文明.世界自然遗产地游客环境态度与行为调查——以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06).
[8]郭梅秀.湿地公园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4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