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郑州申建自贸港可行性分析
第717期 作者:□文/杨轶雯 时间:2023/11/16 11:28:22 浏览:224次

[提要] 自贸区升格为自贸港,意味着更高的自由度、开放程度和更大的政策优惠度,申请、创建自贸港的过程就是地方提升、建设的过程。郑州申建自贸港会带动其对外开放意识、观念、政策、措施、方案、配套、水平等各方面的提升,这有利于把郑州打造成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作为内陆城市,郑州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对郑州参与全球化经济治理新体系、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推动形成新时代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自贸区;自贸港;制度型开放

基金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郑州申建自贸港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2022-D54);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点资助;郑州西亚斯学院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国际贸易”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214

一、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概述

(一)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内涵

1、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为了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自由发展而设立的一定区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TZ)是指设立在一国或地区的境内关外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目的是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而实施优惠的税收和海关特色监管政策。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TA)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进而促进商品和服务以及人员、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自贸区。

2、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简称自贸港,指设在“境内” “关外”,境外货物、资金、资源可以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域。自贸港内对全部或大部分货物进出可以免征关税,并准许开展货物的自由存储、展览、再包装、再加工等业务活动。

(二)自由贸易区与自由贸易港的联系与区别。自贸区和自贸港建设相辅相成,我国的自贸港建设将会在现有国家级自贸实验区内展开建设,将是自贸实验区探索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将赋予自贸实验区更多改革自主权。自贸区与自贸港存在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1)性质不同。自贸港设置地多为贸易吞吐量大、航线多或者外向型经济发达的港口,一般自由港可建在沿海港口,也可建在内陆地区,但设立的地方必须是与沿海港口相连的部分。而自由贸易区在地区的选取上就具有很大自由性,可建在沿海城市或远离沿海城市的地方。(2)功能不同。自由港在外贸交易上不仅可享受免税待遇,也可在港内进行产品改装、加工或者长期储存,而自由贸易区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功能外,还有招商引资功能,可吸引外资企业入驻,以外资带动内地经济发展。(3)自由度不同。自贸港相对自贸区而言,有更高自由度,有贸易自由,也有雇工自由、人员出入境自由、经营自由以及资金流动自由和投资自由。(4)侧重点不同。自贸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是一个最开放、最自由的港口,除货物流外,资金流、人员流、货币流以及信息流等可以自由流动外,更重要的是法律和监管的全方位变革;而自贸区主要在“可复制” “可推广”,是探索经验进而推广,侧重货物自由流通。

二、郑州申建自贸港的战略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一)郑州申建自贸港的战略意义

1、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郑州位于中部地区、中原腹地,是全国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航空网中心,国际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持续提升,对外贸易和离岸业务发展基础不断强化。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申建自贸港,不仅有利于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将要素集聚、物流网络等区域辐射力有效释放,还有利于在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建立起市场互通、资源共享、产业协作的内陆支撑点,形成陆海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扩大河南高层次对外开放。正在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应抓住机遇,积极申建自由贸易港,让河南的企业甚至是中部六省的企业,通过自由贸易港能够跟外商企业自由交往,从而扩大河南的开放度,让更多河南的工业企业、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更多国外的500强企业和技术到河南落地。通过郑州自贸港申建,可以进一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也可以推动规则、管理、规制和标准制度型开放,从而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深层次改革,以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3、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郑州市作为一个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的“三不”内陆城市,依托“两港两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使得郑州可持续参与全球化经济治理新体系,不断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对郑州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产生重要意义,引领河南省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通过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为全国更高水平的开放做榜样,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典型示范。

4、实现“圆形辐射”。郑州申建自由贸易港,可以实现“圆形辐射”。向北和京津冀,向西和陇海、兰新,向南和珠三角,向东和长三角,都有协同效应。地方建设自由贸易港,对所在地区及区域经济的外向型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示范作用,在提高转口贸易、扩大外汇收入、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带动地方参与国际贸易、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河南自贸区正积极发挥“多港集聚”优势,努力探索建设符合地区发展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内陆型自由贸易港模式。

5、打造开放新高度。通过自贸港建设可以把郑州打造为引领中部崛起、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开放新高地。申建自贸港,有利于郑州依托更多的政策红利将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产业合作的先导区,巩固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态势;也有利于吸引基地航空公司和大型物流集成商落地发展,强化郑州空港、陆港口岸国际货运枢纽地位;有利于对外贸易和离岸业务充分发展,提升离岸贸易、服务贸易、离岸金融、高端制造等产业全球化功能。

(二)郑州申建自贸港可行性分析

1、相关政策支持。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在201974日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明确提出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21423日发布《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打造新时代制度型开放高地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27条重磅举措。《意见》要求,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积极争取设立河南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积极申建“空中丝绸之路”自由贸易港。

2、区位优势明显。河南地处中原,在“一带一路”的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郑州是其重要的节点城市。郑州现有自贸区、国际陆港、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上郑州“米”字形高铁网的建设,中欧班列(郑州)实现每周“八去八回”的常态化运营,郑州的交通区位和物流业优势凸显。

3、软硬件设施完善。河南省依托郑州自贸片区、洛阳片区和开封片区,再加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申建河南自由贸易港,已具备很好的基础条件。创建郑州自由贸易港,打造形成内陆地区高端开放平台,将有力推动空中、陆上、网上丝绸之路的协同建设。此外,郑州机场与新郑综合保税区、经开综合保税区等毗邻,航空、铁路口岸和水果、肉类、邮政等特种进口商品指定口岸云集,郑州国际陆港多式联运集疏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相继投入使用,为申建郑州自由贸易港提供了软硬件支撑。

4、制度基础具备。郑州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工作机制、服务体系、改革创新任务和经验复制等方面不断开展创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一批创新举措和案例,如多式联运体系创新、推进跨境电商监管创新、率先推行原产地证书“信用签证”监管服务模式、进行“保险+期货”金融服务试点等,其中“三十五证合一”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这既是郑州片区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基础,也将成为地区特色。

三、郑州申建自贸港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已步入转型发展新阶段,资金、劳动力的流入和流出发生根本性变化,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要掌握更多的话语主导权,经济贸易规则、政务服务及法律体系也应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自由贸易港的提出将使得中国改革开放更加深入,中国的自由贸易港不是单纯的税收优惠区,而是一个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层面的大战略。对地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自由贸易港建设尤其是内陆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可复制、可全面借鉴的样板和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城市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城市在发展模式、运营机制、政策创新、制度完善等多方面需要大胆尝试与探索,对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创新,乃至城市功能方面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自由贸易港的高度开放性,大量的免税商品、外国资本会进入本地区,包括外籍人员在内的大量人力资源也将流入本地区,对于经济外向度、人力资源和金融国际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的内陆省份来说,就需要既能全面放开、又能有效管控风险,因此在探索合适本地情况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郑州依托“两港两区”申建自贸港的建议

(一)建立合适的自贸港发展模式。纵观全世界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情况,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转口贸易型、工商贸易型、旅游和购物型及综合服务型。郑州市作为一个内陆城市、一个人口大省的省会以及国家中心城市,“米”字型高铁的开通以及航空港的持续发展使郑州地理位置优势越加突出,具有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辐射带动的功能。郑州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依托陆港和空港,不断扩大相关功能,以物流转口为主,逐渐向区域金融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产业生产中心发展,建立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将郑州打造成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协同发展,带动中部崛起的开放高地。

(二)制定自由贸易港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河南省政府站位高远,高度重视,提前规划制订自由贸易港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发展规划要立足长远具有前瞻性。在制定实施细则方面要多维度谋划郑州自由贸易港的目标体系、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产业以及发展路径等。

(三)加快推动法制体系建设。“先立法,后建港”是自贸港建设比较普遍的做法。作为内陆城市的郑州在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劣势,从国家层面进行立法,河南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法规和配套制度,对自由贸易港的主要功能和性质进行明确,对管理体制、税收、外汇投资、货物流通等相关活动做出明确规定和约束,为自贸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四)推进“放管服”改革。河南自贸区在管理体系、金融环境和人才服务等方面有很多欠缺,整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申建自贸港,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应实施更为自由、开放、灵活、高效的贸易政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托“两港两区”,利用政策优势,下放审批权力,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实现区内的人财物的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区内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河南省及郑州市可以出台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1)要“筑巢引凤”,郑州可以和国内外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引入一些高层次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生分部,进行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同时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政策优惠,在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落实人才专员服务制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2)要多种方法留住人才,实施宽松灵活的人才进出政策,从事业上、待遇上以及感情上多方面留住人才。(3)要培养更多国际化人才。政府要积极鼓励自贸区的企业培养员工,通过语言培训,培养员工具有良好的国际化交流沟通能力。(4)完善外籍劳工入境居留管理以及商务人员自由出入境管理制度,给予相关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才签证制度。

(作者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蓝庆新,韩萌,马蕊.从国际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看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J.管理现代化,201902.

2]张希颖,王欢,徐杨莹.海南自贸港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202212.

3]龚缘.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经验借鉴研究[J.现代商业,202111.

4]蒋凤玲,高晓光.河南申建自由贸易港路径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2.

5]方昕.坚持制度集成创新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J.中国外汇,202215.

6]李彬瑞.内陆型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路径与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80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9932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