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探讨
第717期 作者:□文/单 冰 时间:2023/11/16 11:33:35 浏览:244次

[提要]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层,在当今城镇化及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聚宝盆。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为郑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及约束条件,探析优化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路径。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区域金融中心;金融集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131

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不但对河南省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在中部地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更是为郑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对发挥金融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功能、推动建设中原城市群、引领中部崛起以及全面实现中原经济区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郑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区域经济环境的发展有助于区域金融的成长,经济发达、金融机构集聚的地区通常能够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进一步推动离岸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大。郑州市2020GDP总量为12003.04亿元,GDP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的第16位,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居第8位,占河南省GDP总量的21%,郑州2020GDP增长率达到了3.0%,高于全国平均2.3%GDP增长率,同时也高于广州(2.7%)、上海(1.7%)、天津(1.5%)、北京(1.2%)、武汉(-4.7%),排在国家中心城市第4位。

(二)独特的区位优势。郑州地处中原,出行便利,是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腹地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米字形高铁直达全国主要城市。郑州也是我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近年来,郑州“蓝天经济”发展迅猛,新郑国际机场四通八达,航线覆盖到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城市,货邮吞吐量居我国前列。郑州亦是我国重要的通讯和邮政枢纽。而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郑州一直地处重要的节点位置。2017年,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为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助力,郑州以“四条丝路”为标志,在内陆地区形成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三)良好的金融基础。郑州金融基础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郑东新区金融基础设施及配套比较完善,汇集大量金融高端人才落户郑州,而作为郑州地标建筑的国际会展中心,进一步加速了金融资源的汇聚。第二,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效应明显。经三路金融老街和东区龙湖金融中心成为郑州的“双核金融重地”。近年来,随着郑州发展重心的东移,郑东新区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落户,多家省级保险公司、证券期货机构、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纷纷集聚于此。郑州商品交易所占全国期货市场份额逐步增大,棉花、白糖、小麦、甲醇等价格成为国际市场价格的风向标。第三,郑州金融业态逐渐丰富。郑州不仅有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物流金融、航空金融、供应链金融、离岸金融等,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业态为一体的现代综合金融产业体系逐步在郑州形成。郑州航空港和河南自贸区成立,促使郑州离岸金融要素逐步形成。离岸金融在跨境投融资、资本市场和贸易结算等领域逐步发展。新兴金融业态的冲击,倒逼传统金融行业不断创新变革,使金融服务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金融产品成本,为发展区域金融业务提供了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持续的政策支持。郑州自从2012年以来中央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显现,相继获得中原城市群、中国(河南)自贸区、国家中心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数据综试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使郑州成为国家政策叠加优势突出的内陆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航空经济先行试验区,拥有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先试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以及地管理、航线航权、服务外包、口岸通关、财税金融等一系列政策优势和支持,同时还成为郑州实施“东联西进”、融入 “一带一路”等借势发展的战略支点。

二、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

(一)利用外资能力较弱,投资环境亟须优化。从进出口看,2021年郑州货物进口额、货物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居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之首。从投资角度看,2021年郑州城市外商投资企业数、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数、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分别是46个、36个、84个,分别低于武汉199个、37个、204个,差距很大,说明郑州利用外资能力较弱,投资环境亟须优化。

(二)金融供求失衡

1、金融供应与需求总量之间的不平衡。近年来,郑州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带来巨大的资金需求,而目前的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郑州地方法人银行少之又少,中原银行是郑州为数不多的省本级法人金融机构,但其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加之刚成立不久,难以发挥较大作用,大部分网点依然以中、农、建、工等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主,外资银行进入郑州的非常有限。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在当地吸收资金后却往往将大量资金转移出本地投放,与沿海发达地区或周边各省份相比,金融对郑州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

2、金融供求的结构性不平衡。一是金融供求类型不匹配。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种类,但是现有金融体系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新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远远落后于需求,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郑州经济的发展。二是金融供求期限结构不符。随着郑州中心城市的建设,吸引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高科技企业、创新企业纷纷云集郑州。但这类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具有资金需求量多、周期较长、风险偏高的特点,目前中长期资金供给水平难以满足企业对长期资金需求量。此外,郑州市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尽管近年来直接融资份额有所增加,但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融资仍占据主导地位。通过金融中介融资存在程序复杂、效率低下和成本昂贵等问题,而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三)金融生态环境滞后。金融生态通常是指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经济发展总量、信用环境、中介服务、人才环境等方面是衡量一个地区金融生态优劣的主要指标。目前,郑州市征信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一些企业和居民在金融领域屡屡存在债务逃废问题。由于金融产权保护法律缺失,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薄弱,不良贷款率问题以及导致的较低金融资产质量对郑州金融机构的经营造成严重影响。而一些信用中介机构属性不明确,存在信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使一些不法分子混入,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四)金融人才匮乏。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大家对金融人才需求呈现高端化的趋势。郑州金融企业一般性人才并不匮乏,但缺乏精通计算机、互联网、法律法规、外语以及拥有国际银行从业背景和经验的复合型交叉型综合人才。郑州近年虽出台了一些对高端金融人才的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但缺乏针对人才培养、培训等人才成长和发展的通道和空间。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金融人才的扶持和培养包括流动体系的建设。郑州应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而且,郑州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院校,“985”院校更为空白,使得金融业相关的教育资源落后,导致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对金融前沿问题的科研研发能力极其有限。未来的竞争必然是人才的竞争,这势必影响到未来郑州金融业的发展。

三、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优化建议

(一)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郑州作为内陆地区的开放门户,必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对外经济贸易服务等诸多功能,进一步深化和提升郑州“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功能,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港和陆港的建设,发展口岸经济,提升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服务的示范城市。一方面通过“引进来”的办法,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开放的步伐,把更多的海外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吸引过来;另一方面加快“走出去”脚步,鼓励郑州更多的企业“扬帆出海”,开拓海外乃至全球市场,特别是在文化、医疗、教育等相关领域,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全面提升郑州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加快郑州国际文化名城会和会展名城建设,塑造郑州国际化形象。

(二)壮大本地金融机构实力,鼓励金融创新。壮大本土金融机构实力。首先,鼓励培育郑州成立更多的本土金融法人机构。进一步鼓励和推动郑州本土银行譬如郑州银行、中原银行等加大银行跨区域经营,扶持本土券商如中原证券、中原信托等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持组建或并购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将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品牌做强做大。其次,加大建设金融后台服务。金融数据中心、金融信息中心、金融客服中心等服务体系的完善,能更好地支持本地金融机构开展各项业务,应加大投入的力度。再次,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郑州落户和发展,已有分支机构的,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招商引资措施,使其在郑州设立区域总部或产品研发创新中心。最后,鼓励金融创新。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考虑客户差异化的需求,注重个性化的产品开发,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加快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和债券市场产品,积极参与金融发达地区的人民币汇率产品创新,逐步掌握人民币产品的定价权。

(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提高区域竞争力、发展金融业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郑州金融生态环境发展层次较低,可以从信用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发展和完善。第一,在信用环境上,要完善企业以及个人的征信体系建设,营造一个守信、公平、高效的金融外部环境。建立完善信用联网信息系统,使大家资源共享,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第二,应当借鉴学习发达地区的做法,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引导、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招商、金融创新、信贷投放等活动有序进行。第三,从法律环境上,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并严格执行,坚决打击各类金融犯罪和非法金融机构。

(四)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人才资源是可持续发展和行业专业化的根源,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首先,形成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智汇郑州”人才工程要落到实处,进一步开放人才落户政策,将各类高端金融人才吸引到郑州。培养爱才识才敬才的社会氛围,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由于河南省金融部门教育资源不足,通过大学有针对性地培养,改善各种软硬环境,加紧制定紧缺人才的引进计划,将高端金融专业人才及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吸引至郑州。其次,完善留住人才机制。打造有利于各类金融高端人才工作、生活、学习的良好外部环境。最后,提前布局新兴的未来产业,围绕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培育人才,逐步形成更加合理完善的人才结构。

综上,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国家城镇体系的顶层,在当今城镇化及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其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聚宝盆。郑州应提升巩固金融产业优势,把握多重国家战略规划获批的叠加利好,进一步打造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符合实体经济需求的现代区域金融体系,加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以实现全面小康及郑州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丹.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应在哪些方面着力[N.河南日报,2017-02-08009.

2]刘淑萍.国家中心城市视角下郑州增强城市辐射力的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703.

3]程志明.2017 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N.郑州日报,2017-04-17001.

4]胡凡,陆建猷.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推进[J.河南社会科学,2017.2504.

5]李芳芳.郑州市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比较视角[J.统计理论与实践,202208.

6]李青,许燕,矫强力.“丝路经济带”九省市经济金融竞争力评价[J.当代金融研究,201801.

7]耿明斋,李燕燕.中原经济区金融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8]李慧平,覃旺.“一带一路”建设下广西区域金融竞争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1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498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