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道地药材是我国优质中药材的代表,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进步,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道地药材产业。然而,目前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主要聚焦于理论研究,缺乏对其发展的实证分析。本文以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为研究对象,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桂十味”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桂十味;道地药材;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期评估项目(编号:82/03301218008D)。通讯作者:王前强
中图分类号:F127;R28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2月13日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之一。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应用优选出来的,产自特定地区,通过特定生产过程,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质优效佳的药材。广西是我国中药材的天然宝库,在中药材资源和中药材种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要大力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在遴选出“桂十味”道地药材和31味区域特色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名优道地药材品种。基于此,本文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科学分析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深入推进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桂十味”道地药材。根据《自治区中医药局等八部门关于开展广西“桂十味”道地药材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自治区中医药局、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药监局等八部门审定,确定肉桂(含桂枝)、罗汉果、八角、广西莪术(含桂郁金)、龙眼肉(桂圆)、山豆根、鸡血藤、鸡骨草、两面针、广地龙10味中药材为“桂十味”道地药材。
(二)理论概述。新结构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理论,由林毅夫及其合作者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为切入点,研究决定此经济体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决定因素和影响。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从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其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桂十味”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新结构经济学将产业分为五大类:追赶型,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先型,新技术、新产品依靠自主研发,且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产业;转型型,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弯道超车型,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研发周期非常短的新产业;战略型,资本投入非常高,而且周期非常长的产业。基于此,本文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对“桂十味”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分类。
(一)追赶型。比如,莪术。莪术主产于广西、云南、广东等地,栽培或野生于山坡草地及灌木丛中,其中广西莪术又被称为桂莪术,是市场主流品种之一,主要种植于广西中南地区,产量较大。研究表明,莪术在抗癌、抗早孕、抗凝血、抗氧化和保肝等方面有很大作用。目前国内对莪术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医疗领域方面,对莪术种植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广西莪术以人工栽培为主,但生产上存在病害多、连作障碍等难题,急需开展良种选育、脱毒苗繁育及推广无公害规范化生产技术等工作。因此,莪术属于追赶型产业,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与对策,使莪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领先型
1、罗汉果。罗汉果是雌雄异株的葫芦科,罗汉果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为广西道地药材,主要产于广西的临桂、永福、龙胜等地,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的功效。其中,广西罗汉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80%以上,永福县是罗汉果发源地和种植故乡,广西北部地区为罗汉果的道地产地。在政策方面,罗汉果产业被列为桂林市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各罗汉果主产县(区)都建立了完善的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品牌建设方面,2017年,桂林市吉福思罗汉果有限公司的吉福思罗汉果及制品成功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成为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的罗汉果产品,大大提升了罗汉果的知名度。因此,罗汉果属于领先型产业,“桂十味”其他药材产业发展可以借鉴罗汉果的发展模式和相关经验不断提升。对于罗汉果产业来说,也要进一步优化,使其优势发挥到更大,从而带动“桂十味”产业的发展。
2、八角。广西是八角主产区之一,素有“世界八角之乡”的美称。广西八角种植较为广泛,其中种植规模最大、最集中的产区为广西梧州藤县古龙镇,古龙八角种植面积近30万亩。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和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广西八角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先后研发了一大批质量优良八角品种,这些八角品种不管是在质量还是产量上相比之前都有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八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佐料,因此大众的熟知度比较高。截至目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科研育种,培育、选育出200多个优良单株和无性系。丰富的八角品种资源和表现良好的八角品种,为广西八角科研工作开展和生产示范奠定了基础。因此,八角属于领先型产业,应该制定更加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促使八角产业更加领先发展。
(三)转型型
1、肉桂。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肉桂产地,广西肉桂产量占全国60%以上,桂油产量占全国90%以上,广西肉桂按产地可分为西江桂和东兴桂两大类。广西玉林市中药材市场作为全国较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中药材产品在全国各地流通销售,出口贸易逐年增加。但是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国内肉桂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肉桂商品具体产地没有明晰,未具体区分到市级;二是肉桂商品等级划分不够严格;三是同一类型肉桂产品市场价格相差较大;四是肉桂炮制加工无统一标准。在肉桂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规划,使其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转变为产业优势。因此,肉桂属于转型型产业。
2、山豆根。广西为我国山豆根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全区山豆根种植面积约2万亩,种植区域包括河池、百色、南宁、柳州和桂林等地区,其中河池、百色为主要产区,山豆根年产量为2,442.7吨。但近年来山豆根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为的长期无节制采挖,导致流通中药材资源供应数次断档。截至2018年,通过山豆根野生资源调查,初步估计野生资源储量只有300~400吨。此外,由于山豆根生长慢、产量低,严重阻碍了其推广、栽培和生产。由于山豆根属于野生资源,产量较少,并且它的推广度和知名度不高,因此各大种植基地以及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改良种植以及加工技术,使得山豆根的产量、质量不断提升,这样才能促进山豆根产业的发展。因此,山豆根属于转型型产业。
3、广地龙。广西是广地龙的优质产区之一,环境适宜、产量丰富,产品具有个体大(20~30克)、品质优、药效好、繁殖快的特点。广西大部分地区环境都适合广地龙生长,容县、横县、灵山、合浦、梧州、北流等县、市为广地龙的主产地,在广西发展广地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地龙的来源主要依靠捕捉野生资源,但近年来野生广地龙的数量越来越少,资源匮缺,目前仅有广西玉林的陆川、博白以及钦州的灵山、北流等县、市为广地龙主要的人工养殖区域。广地龙的获取不能单纯依靠野生资源,应注重遵循和传承古法炮制,不断研发创新现代技术,制定广地龙炮制的量化指标,加强广地龙培育技术、野生抚育等研究,用科学技术服务广地龙繁育,助力乡村振兴。因此,广地龙属于转型型产业。
4、两面针。两面针在广西主要分布于南宁、钦州、贵港、玉林、梧州、贺州等地。目前广西多地已建立两面针种植基地,两面针的人工栽培取得一定进展。野生两面针资源经过数十年的采收早已供不应求。目前,两面针用药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短缺问题。据2017~2018年市场调查发现,市场上三分之二的药材来自越南进口,市售药材包括了两面针的根(阴枝)和茎(阳枝),市场上对于两面针的年需求高达3,000吨,市场空缺巨大。广西多地已建立两面针种植基地,但栽培年限较长,一般5~6年后才能采挖,规模与供应量均有限。因此,两面针属于转型型产业。针对两面针药材的资源短缺问题,政府应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广西的两面针主产地扩大种植基地的规模,并且聘请两面针种植方面的技术专家指导种植,同时组建专业的种植团队,对提升两面针产量、缩短栽培年限的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提高两面针的产量。
(四)弯道超车型。比如,龙眼肉。广西龙眼主产区为玉林、贵港、防城港、钦州、桂林和南宁等地区。中医将桂圆肉归为滋养强壮药,可治神经衰弱、健忘、不眠、贫血症等,也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醒酒等作用。2003年以前,广西龙眼生产和销量始终在同类产品前列,之后市场由于受到外来廉价龙眼的冲击,本地龙眼销量大不如前,加工量随之也逐年减少,大小型企业大多都难以为继。当下龙眼的销售形式大部分都是以鲜果为主,作为药材销售的市场比较缺乏。因此,龙眼属于弯道超车型产业。其发展需要提升种植加工技术,突出广西特色,从而拓宽龙眼药材的销售市场,促进龙眼药材产业的发展。
(五)战略型
1、鸡骨草。广西鸡骨草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玉林市、钦州市、南宁市、贵港市以及梧州市。目前已开发的鸡骨草中成药制剂有鸡骨草丸、鸡骨草胶囊、舒肝合剂、结石通片、鸡骨草肝炎冲剂、鸡骨草片、肝舒胶囊等。鸡骨草的药用价值较高,产业化前景广阔,但由于鸡骨草产业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目前发展前景趋于平缓。因此,鸡骨草属于战略型产业。对于鸡骨草的种植,应该遵循适树适地的原则,开展林下种植,提升鸡骨草的种植效益。
2、鸡血藤。鸡血藤在广西分布非常广泛,自然资源丰富。鸡血藤是药材市场上的畅销品种,国内主产于广西、云南,国外产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各国。近年来,随着其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跻身于大宗品种行列。玉林药材市场是鸡血藤的外销中转站之一,广西、云南等产地的货源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玉林转销到全国各地。鸡血藤的发展前景较好,但目前的发展趋势比较平缓,缺乏相应的发展规划。因此,鸡血藤属于战略型产业。政府需要制定与鸡血藤发展相关的各方面的政策,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三、问题与建议
“桂十味”道地药材遴选工作始于2019年,后自治区八部门于2021年初联合发文公布“桂十味”道地药材品种。但截至目前,“桂十味”道地药材与四大怀药、四大亳药、“浙八味”等道地药材相比,知名度还比较低,其在国内优势道地药材行业内还未能形成高度共识性,在发展过程中伴随而来的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其一,顶层设计方面,政府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其二,科技方面,产业整体上科技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其三,品牌方面,品牌建设力不足、宣传力欠缺;其四,监管方面,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政府多部门协同监管难度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1)政府应完善顶层设计,增强政策性支持,多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完善道地药材相关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为支撑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桂十味”产品附加值,增强“桂十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3)加大对“桂十味”道地药材的宣传力度,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施“桂十味”品牌工程,促进道地药材品牌化,培育一批能带动种植、连接市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4)加强监督监管,推动“桂十味”道地药材产业全链条综合监管制度建设,落实质量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美英,李先元.对中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行制度的思考[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42(04).
[2]孟祥才,沈莹,杜虹韦.道地药材概念及其使用规范的探讨[J].中草药,2019.50(24).
[3]黄云峰,徐传贵,韦贵元.广西莪术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08).
[4]邓家刚,韦松基.广西道地药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周良才,张碧玉,覃良,等.罗汉果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和利用意见[J].广西植物,1981.01(03).
[6]唐庆,吴国文,谢劲松,等.东兴桂现代林业示范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规划[J].福建林业科技,2020.47(03).
[7]彭招华,吴孟华,谢志坚,杨晓波,赖茂祥.两面针野生资源现状调查[J].今日药学,2018.28(07).
[8]王惠琴,白洁尘,蒋保季,马忠杰,刘丽娟,付希娟,沈家芹,张宏伟,信东,王兴翠.龙眼肉提取液抗自由基及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04).
[9]朱厚名,宗鑫,陈欣宇,吴桐.龙眼肉提取物对酒精戒断诱导的大鼠焦虑样行为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1).
[10]覃杏柳.玉林市鸡骨草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22.5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