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公共/财税
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模式探析
第708期 作者:□文/李沁蕾 李泽妤 时间:2023/7/1 17:33:32 浏览:702次

[提要]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居家老人传统的养老方式迎来新的健康问题,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既保证老人健康,又充实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社区嵌入式文化养老模式的内涵、优势、主要运营模式及现实困境,将其与互联网科技背景相融合,做到智能化管理,从建立大数据信息系统、搭建数字化平台、畅通政府部门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期望能优化老年人生活照护条件,满足其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养老”;社区嵌入式文化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016

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养老”的养老模式逐渐普及与发展。该模式依靠信息技术运用、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服务平台运营三个因素来提高服务质量。“互联网+居家”等智能生活服务方式的兴起,发挥了移动通讯、网络、个人计算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促进了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各类新业态、新方式涌现。但与此同时,精神娱乐、文化交流等就成为了模式中所缺乏的方面。尽管政府现阶段为养老工作投放了大规模经费,但仍面临效益远远不及投入、适应性不佳、不能适应大众养老需要、回报机制不足等各种困难。且现存养老服务模式多少存在着功能“盲区”。如何以安全问题为出发点,既使老年人获得高科技、便利的生活,又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内涵

“互联网+养老”的实质是把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养老业务实现了有机融合,具体而言是指以现代网络平台、信息通讯技术等新科技资源为核心,给实际居住的老人们带来健康便捷、灵活及时、低成本的新生活方式。核心概念是以老年人为中心,通过利用新型的网络技术,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寻找更多有意义的养老服务方案,便于更高效、更充分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要。

所谓“社区嵌入式文化养老”,是在社区基础上引入养老机构有机融合的文化养老模式。重视并适应老年人多元化需要,交流情感、思想;发现老年生活乐趣,丰富老年生活价值,促进老人身心健康。同时,以能力、资产与多元化经营模式植入社会,利用周边养老服务机构资源,在社会中创造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组织,为老人就近生活创造全面、便捷而又有效的养老方式,并维持原有人际社交与生活,让老人们在自己的“舒适圈”中养老。

所以,本文探讨的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的重要意义即,依托现代网络等科学技术的大背景下,为有文化养老需要的老人提供方便、智慧的信息平台,重视与满足其文化生活需要,增加老人养老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达到与现代智能技术和精神文化交流的完美融合,使老人在自己的社区内也可以享受有尊重、有品位、有价值的老年生活,促进我国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的优势

相比单一的养老方式或单纯的互联网养老,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模式更有利于维护长者心理健康、提升晚年生活效率,推动文化养老方式的良性发展。

(一)缓解床位供需矛盾,扩大服务有效供给。传统养老机构成本高且可挖潜建设的空间有限,而本模式能恰到好处地解决核心地区床位供应困难过大、供需不相匹配的问题。首先,“互联网+养老”方式可以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便利的生活。其次,借助社会碎片化资源的发展,逐步改造完善存量组织,因地制宜化解发展困难,促进标准化健康业务开展。且通过社会嵌入式养老机构开展辅具应用、老人异地照料、康复护理、专家上门服务、家庭护理知识教育等业务,为家庭生活提供有力的专业保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的要求。

(二)便捷快速地获得各项养老服务,满足多元需求。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模式满足养老业务向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顺应当今科技时代的发展规律。

从业务层面来看,这种方式打通了“9073”的壁垒,并且提供了“一门式”业务,集成了多种文化养老资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既给老年人提供永久或短时托养的床位,也能让老年人在社区中得到基本生活服务,并把老人照料及看护服务范围扩展到所有老年人中。

从业务内涵来看,符合老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要,回应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诉求,多姿丰富的文娱活动迎合了老人“老有所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需要。

(三)健康有保障,安心有归属。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模式拥有非常明显的情感优势:(1)老年人生活在原来的社会中,不会脱离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大部分老人都能实现在原居安养的梦想;(2)子女方便探视,便于增进沟通和情感,促进了家园功能的维护及对中华家庭文明、孝道等美德的弘扬。

三、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主要运营模式

(一)政府补贴。社区养老体系随时代发展不断变迁,在资金、服务方面由政府积极给予支持,对公立及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以满足老年人文化教育需求;对各医疗卫生机构予以必要的收费减免,包括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医疗卫生咨询服务等项目,让更多机构开展相关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社区养老的壮大,帮助养老体系不断完善,使老人获得更好的照顾。与此同时,政府还特地加大了对互联网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调整养老服务机构结构。

(二)公营私办。政府通过实施宏观调控,扮演着把控大方向的重要角色,但并非事事都是由政府部门所为。由于公办养老院的设备比较陈旧,办公质量也不高,并不能适应社会各种老年生活需要,所以公营私办的经营模式已经势在必行,由政府部门出钱,通过招标的社会机构或服务组织去经办和运营,政府负责管理和监督。如今的社区嵌入式健康生活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对社区管理模式和制度的革新,把居民社会生活服务站、养老服务管理机构、大型老人日间照料场所等整合,设立社会为老综合服务站,主要由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建设投资和设备,以招标形式委托社会机构或公司具体运作,或采取公营私办的方法来开展站点活动和业务。其“私办”的方式使得他们在管理和服务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

(三)智能化养老服务系统构建。智能科技化时代背景下,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而“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功能,使其包含的智能化产品不仅仅是归于家庭或个人所使用,还要逐步扩充到社区中公共空间的便民设施,这些都使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更为便捷、智能,也更加可靠。此外,对老年人来说,简洁明了的智能电子系统功能会更有助于他们更快学会,同时也方便于他人教授。尤其是公共类的智能电子产品,均须以易用性与高效性为出发点,对于功能的定位要具体、便利,其信息的输出要简洁、易懂,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准确而高效地服务于信息输出,建立一个完整的小型产品智慧服务系统。

四、社区“互联网+”嵌入式文化养老现实困境

(一)多样特殊养老需求的提升与相应特殊照料的缺乏。不同年龄、特点的老人应有相应不同的照料看护,当今老人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差异化,若将此一概而论,实行笼统的养老方案,会缺少针对性,导致服务落实效果差,也会使得一些老年人因需求无法满足而造成幸福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不断优化完善,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优质养老服务才是项目初衷。

(二)老年群体认知不足,对智能设备缺乏掌握,精神文化与时代脱轨。当今社会科技成果显著,互联网等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相较于青年,老人们易受自身科技素养不高的制约,存在接受障碍。面对智能科技产品与服务的快速更新迭代,因老年群体平时缺少高科技智能产品使用的机会,且伴随着学习能力的退化,呈现出“不会用、没人教、用不惯、不爱用”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老人交际范围有限。在线上设备使用不畅、线下交流缺乏的共同作用下,自然会造成心理方面出现极大空虚,精神文化方面也难以理解、接受时代新兴的潮流趋势,逐渐成为无奈的“掉队者”。

(三)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政府为鼓励养老服务业,尤其是智能化养老发展,已经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包括水电费优惠、进行机构补助等政策。然而,绝大多数政策都没有落地,更多的是停留在纸质文件上,效果不理想。比如,大多数民营养老机构的水电费仍是商用标准,床位补贴等优惠也难真正落到他们手中。“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对于当今的生活来说是一种崭新的模式,想要发展壮大起来,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鼓励,但政府相关政策是否也会像实体养老机构那样面临落地难的困境仍然未知。而政府落地效果直接影响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

五、发展建议

(一)建立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提供针对性的照顾。针对不同老人的情况,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确保每个老人都可以得到针对性的照顾。利用大数据分析,快速精准地对这些数量庞大的零碎的数据进行抓取、处理和管理,为社区老人构建一个数据库,包括老人的实际姓氏、岁数、身体状况、文化赡养的情况和联系方式等。同时,也应充分考虑数据可靠性、数据安全、信息发布三个方面的问题,促使文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增加灵活性、落地性。

(二)发展新媒体,搭建数字化平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接触智慧商品的途径,增强老年人选择智能商品的意识。一是建立有利于老年人购买的商品资讯网站,针对老年人需求开展文艺活动或健康节目,不让老年人感到寂寞;二是根据中国老年人群对智慧生命教育的要求特征和发展趋势,政府有关部门可广泛组织、发动老年大学、社团、高校、社区等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老年人科学素养培训活动。

(三)利用政府网络平台及时监督并协助社区开展工作,建立反馈渠道。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并派遣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处理与反馈,使老年人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社区老年人可以利用网络途径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和问题,政府部门再对反映问题做出相匹配的协助指导。且该网站可配备相应设施,如家用机器人等,方便政府查看数据,进行相应的完善。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慧聪,郭如良,刘小春.新时代社会保障中的文化养老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1.44005.

2]沈玮楠,张晶晶.智慧养老背景下社区文化养老路径探索——以苏州X社区为调研对象[J.中国市场,2021.7916.

3]刘宴玲.老龄化视域下,文化养老内涵与发展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019.

4]张珂.新时代推进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2003.

5]张丽,严晓萍.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与实现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404.

6]朱浩.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及其实践逻辑[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5.

7]王晨.浅谈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养老发展模式[J.戏剧之家,202016.

8]宋晓宇.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发展现状及建议[J.科学发展,202009.

9]郭晓敏.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合肥市的实践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10]江加贝,李亦文,王祥.基于疫情的互联网+背景下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设计思考[J.设计,202011.

11]张金玲.让“虚拟养老院”发挥更大作用[J.人民论坛,2018.60827.

12]耿永志,王晓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机遇、困境与出路[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04.

13]潘琳.社区嵌入式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安徽乐年长者之家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8.33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96106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