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十四五”以来,弘扬绿色、可持续发展的ESG理念逐渐深入人心,ESG评级机构对社会资本投资方向的指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科技型公司为例,实证研究ESG评级对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不仅为ESG评级提升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提供有效的证明,而且对科技型企业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绩效增长、保障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ESG评级;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26日
“十四五”以来,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弘扬可持续发展的ESG理念悄然兴起。ESG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简称,ESG评价体系是ESG表现最重要的评估工具之一。随着监管政策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渐趋严,ESG评级机构的指标体系愈发完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自21世纪以来,全球的科技型企业在数量和占比上都出现了显著的增长,中国科技型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在大数据时代,科技型企业会越来越多且备受关注,其中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伴随着用电量剧增并产生大量温室气体、信息安全防护等问题的出现,引发社会关注,而这些问题正是ESG评级体系评价的重点内容。这促使我们探索ESG评级与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学者们对ESG展开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ESG表现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关系研究中,Friede(2015)等将2,200篇ESG与财务绩效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约90%的论文结果证明ESG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呈非负相关关系。与国外学者相比,国内学者对于ESG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王贺佳(2021)、任紫娴(2021)等在ESG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中也说明了这一点。赵斯彤(2021)、仝佳(2021)从投资的角度实证研究了ESG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的影响。安国俊、华超等(2022)基于国内不同行业ESG体系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研究,得出金融行业、制造业、能源及大宗商品行业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屈洪旭(2022)、李戴玉(2019)也分别对商业银行、电力企业ESG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显著正相关的结论。
我国现有的研究大多以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因子中的单个因子或双因子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探究,鲜有国内学者综合三个因子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效应,分行业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选取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科技型企业作为样本,以华证ESG评级作为解释变量,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ESG评级对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且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ESG评级对科技型企业的影响在国有性质企业和非国有性质企业中的区别,旨在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内容,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积极承担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强化公司治理,意味着企业向政府、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发送积极信号。例如,以往投资者只能通过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或企业年报去推断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投资判断,信息掌握较为片面。而ESG评级综合考虑了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向市场传递了更为全面的信息,有效缓解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第四次工业革命让生态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革命中,技术创造了财富,同时造成了环境退化,这推动了公众对科技型企业ESG表现关注度的上升。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科技型企业也越来越多,5G、尤其6G的建设可能会成为新的“耗能大户”,在“双碳”背景下,科技型企业良好的ESG评级可以向公众释放积极信号,引导社会投资、激励消费者购买产品,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ESG评级与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根据期望理论,科技型企业ESG评级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更看好,企业就更易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并由此获益。在当前我国现实的产权制度安排下,国有性质的企业兼具国家干预和市场参与者双重身份,公众天然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更高,而与此相对的是,公众及投资者对非国有性质企业并无肩负这些责任的期望,若此时非国有企业积极承担责任,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使之呈现了高水平的ESG评级,往往能够让市场认为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较之国有企业更易获得更高的财务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相较于国有企业,获得良好ESG评级的非国有企业更能对财务绩效起到积极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16~2021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科技型公司为研究对象,借鉴彭红星、毛新述(2017)以及《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确定科技上市公司行业代码。全部样本共涉及三个门类和18个大类(三个门类为制造业(C),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I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M);18个大类包括C25、C26、C27、C28、C31、C32、C34、C35、C36、C37、C38、C39、C40、I63、I64、I65、M73、M75)。并进行以下筛选:首先,剔除可能存在异常值的ST和*ST样本;其次,删除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并对所有连续变量上下1%进行缩尾处理。数据经excel和stata16.0处理,最终得到11,592个样本观测值。数据来源综合wind数据库、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衡量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该指标能够准确体现出企业自有资本获取净收益的能力,是杜邦分析法的核心指标。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多用该指标来代表企业的财务绩效,助力学者们对其展开研究。
2、解释变量。本文选用华证ESG评级数据作为衡量ESG表现的指标。目前中国ESG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华证、中证、商道融绿等ESG评级体系越来越标准和规范。华证ESG评级体系在评价广度、深度上都较为优秀,其自上而下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环境、社会、公司治理)、14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以及超过130个底层数据指标。华证将ESG评级从优到劣进行评级,并相应给予“AAA-C”的九档评级,本文根据华证ESG评级从AAA到C依次赋分为9~1。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固定资产比率、股权集中度、产权性质作为控制变量,同时对企业年份和行业进行控制。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表1)
(三)模型构建。根据研究目的,本文选用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如下模型:
ROEi,t=β0+β1ESGi,t+β2Sizei,t+β3Levi,t+β4Drai,t+β5Groi,t+β6Occi,t+β7Npri,t+β8Indndi,t+β9Year+εi,t (1)
其中,i表示公司;t表示年份;β0表示截距项;β1表示因变量的回归系数,β2~β9表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ε表示残差项。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2给出了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均值为0.069,标准差为0.13,说明样本离散程度较低;ESG评级(ESG)均值为4.13,说明科技企业ESG评级指数总体为中等偏下水平,处于华证评级中B级的水平,标准差为1.124,样本整体离散程度不大。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已有研究基本保持一致。(表2)
(二)回归分析。经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本文对ESG评级与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控制了行业固定效应与年度固定效应,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ESG的系数为0.013,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每提升1%的ESG评级,科技型企业能够提升1.3%的财务绩效,ESG评级与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设1。(表3)
(三)异质性分析。依据我国国情和上述理论分析,ESG评级对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可能受产权性质的影响,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文将研究样本进行分组。表4第(1)列为国有性质企业,第(2)列为非国有性质企业,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ESG系数为0.011,非国有企业ESG系数为0.014,这说明非国有企业良好的ESG评级更能对科技型企业的财务绩效起到促进作用,假设2得以证明。究其原因,国有企业性质特殊,其天然与政府联系密切,资源分配不完全受市场调控,从而削弱了ESG评级对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而非国有企业会更大程度上受市场影响,其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更为显著。(表4)
(四)稳健性检验
1、替换被解释变量。为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选用总资产报酬率(ROA)替换现有被解释变量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后的回归结果与上述结论保持一致,说明本文的回归结果有较好的稳健性。
2、滞后一期检验。针对ESG评级与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滞后一期的自变量ESG对模型重新回归,结果与上述结论保持一致,说明本文研究结论未受到严重的内生性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ESG评级与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获得良好ESG评级更能对财务绩效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科技型企业应积极改善ESG表现,提高ESG评级。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科技型企业整体ESG评分处于中等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较高的ESG评级有利于提升科技型企业的财务绩效,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应积极承担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加强公司治理。第二,考虑到非国有科技型企业良好的ESG评级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非国有性质的企业更应该注重在ESG方面的投资,使高水平的ESG评级转化成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财务绩效。第三,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应正确运用ESG评价指标做出相关决策。参考本文研究结论,ESG评级与科技型企业财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投资者可以依据ESG评级进行投资决策,消费者可以根据ESG评级选择合适的企业购买商品,政府和监管部门应通过制度建设规范ESG评级标准,促进科技型企业实现良好的ESG表现,从而提升财务绩效,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贺佳.ESG评级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企业,2021(09).
[2]任紫娴,顾书畅,杨雨竹,李婧雯.ESG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11).
[3]赵斯彤.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1.
[4]仝佳.ESG表现、融资约束与企业价值分析[J].商讯,2021(29).
[5]安国俊,华超,张飞雄,郭沛源,王骏娴,苟明宇.碳中和目标下ESG体系对资本市场影响研究——基于不同行业的比较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03).
[6]屈洪旭.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22.
[7]李戴玉.基于ESG的电力企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8]张基恒,王晓晴,黄实,杨白.ICT产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J].中国电信业,2021(08).
[9]徐光华,卓瑶瑶,张艺萌,张佳怡.ESG信息披露会提高企业价值吗?[J].财会通讯,202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