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实现特定的业务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物流产业的特征出发,对物流企业文化的含义、特性和功能进行探讨。对我国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现状、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战略
基金项目:淮阴工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编号:Z421A210200)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23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的激烈竞争以及外资的不断涌入,我国的物流企业急需加强内部管理,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实现特定的业务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物流企业文化的含义、特性及其功能
(一)含义。物流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它包含了企业的价值观、理念、符号、服务模式等。物流企业文化是在传统企业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与发展,而物流企业文化的构建则是在继承和吸收传统企业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吸取其他行业的优秀文化,并通过不断地创新来丰富和发展物流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二)特性
1、以双赢为目标。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从流水线到仓储、从订货到发货、从港口到机场的安全检查,在这条冗杂的供应链中,各个部门之间充分、紧密地合作,而供应链正是物流企业合作文化的具体表现。目前,资金和技术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和扩散,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甚至是同行的竞争者,都建立了一种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不再是以前“你死我活”的局面,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来达到双赢。因此,构建“共赢”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广泛、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2、以效率为保障。当前,物流企业的竞争是全面的,但最终都是以效率为基础的,所以效率是物流企业的制胜利器。比如,美国联邦快递企业为了保证高效,做出了“如果延迟60秒,企业就退款”的承诺。戴尔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也是以直接销售为基础,以提升企业的效能为核心。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物流企业也迅速地做出了高效率、高精度的响应。
3、以服务为中心。物流服务是一种以顾客为对象的个性化服务的行为,而在物流服务结束后,顾客将会得到一次消费体验,因而服务品质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可以说,每个物流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都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他们总是把企业的形象展现给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成效有直接关系,而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则是建立在企业文化基础上的。要树立以服务为本的企业文化,从内部到外部,加强对顾客的服务意识,更多地从顾客的角度来思考顾客的需要,提升服务品质,赢得顾客的信任。
4、以学习为导向。为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确保供应链持续有效地运行,企业需要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并不断地进行创新。此外,新的经营思想、高科技的应用,也需要员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因此,物流企业必须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积极学习,不断创新,创造学习和交流的广阔平台。
(三)功能。建立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效能。企业文化会为员工提供对企业历史事件的合理诠释,使员工能够了解和认同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在企业文化中,员工之间的共同价值观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因素。如果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有了认同感,就会认为在企业的付出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同时,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也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企业会逐渐形成极具个性化的企业文化,顾客会根据不同企业的文化特征,将众多企业区分开来,并对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建立信任,产生消费偏好,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建设流于表面。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或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理解上存在误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只要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履行好相关义务即可,未能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二是对企业文化认识过于简单或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足,有些企业的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喊口号阶段,没有具体的举措,企业文化未深入到员工的思想中,也未体现在员工的具体行动中。
(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现代物流企业日益趋向于科技化、现代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各种软件和管理手段的运用,使商品运输从传统的物流模式向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模式转变。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物流企业的反应速度、服务的系统化、过程的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化和网络化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因此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需要相应发生改变。当前,有些物流企业的内部各部门仍然强调单一的、独立的物流基础功能,而忽略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二律背反”在各个物流部门都有,但大多数企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员工人数、仓库面积、营业额、利润等“量”和“绩”上,而在整体的发展计划中,却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构建,甚至连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很模糊,有些企业甚至没有。
(三)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各大物流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从运输、仓储和综合服务等方面都在创新,然而在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方面仍然缺乏动力。在他们看来,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在物流企业中“流行”的一种企业文化。组织员工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企业的文化建设就会自然而然地完成,企业精神也会得到培养,最终形成企业的文化氛围。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尽管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规章制度的构建并非企业文化的全部,绝不能将两者简单等同。此外,还有一些物流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时,也存在着从众心理。物流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企业和经营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勇于创新,为自己的企业量身定做具有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然而,由于体制、传统等诸多原因制约着经营者的独立人格,使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意识,从而产生了“雷同”现象。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实践路径
(一)主要内容。Deal和Kennedy研究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企业环境、典礼和仪式、英雄人物、沟通方式等要素,企业就是通过这些要素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特质。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制度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把服务、合作、效率这些现代物流企业必须具备的文化元素植入企业文化中:
1、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最根本的理念和信仰,是企业的核心,它能使员工在每天的工作中保持一致的努力和行动。不同的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是不同的,比如美国电话电报企业强调“服务普遍化”、麦当劳强调“质量、服务、清洁和价值”、西尔斯百货强调“物美价廉”、联邦快递强调“使命必达”等。物流企业在提出企业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以指导员工的行为。
2、企业环境。在企业生存和竞争中,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企业需要对企业的市场环境和顾客的需求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从企业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企业应对环境的基本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交流,以获得员工的理解和认可。
3、规章制度。制度作为精神文化的基石与载体,在企业的精神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种商业体制的确立,对新的价值观的选择产生了影响,从而形成了新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始终按照“精神文化-体制-新的精神文化”这一运动轨迹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物流企业的规章制度应当与企业所提倡的价值观相一致,而经营者的行为也要与制度相协调,以确保从价值、制度到行为的高度统一。
4、仪式与典礼。礼仪是企业的一种文化动态的体现,企业通过礼仪把企业的理念灌输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仪式来指导他们的行为,企业通过典礼来展示企业的目的和意义,赞扬那些有突出表现的人,以此来赞美、彰显英雄、创造传奇。比如,一些物流企业要求员工穿着统一的服装,每天早晨开早会、健身操、定期评选“明星”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得到员工的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英雄人物。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的体现,是组织实力的体现,是其他员工学习的榜样。有些英雄人物是企业家,有些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有一些是优秀的雇员。拥有强大的文化背景的企业善于欣赏和塑造英雄,他们知道其他的雇员也会尝试模仿或者超过他们,用他们的英雄来激励他们,让他们的企业变得更好。而在不同层面上,物流企业也能做到上述效果,但要记住,选择英雄的标准必须与企业所提倡的价值观相符合,不然就会产生矛盾。
6、沟通方式。企业文化经常通过非正式的机构进行交流,形成一种文化交流网络,企业的价值和英雄行为就是通过这种网络进行传播的,而企业的管理者们也不能忽略网络的影响力,要与本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各种故事、趣闻来传递企业的价值。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整天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只依靠开会和写报告开展工作,而是要多和雇员、顾客交流,让他们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从而消除对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误解。
(二)实践路径
1、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配套工作。企业文化的建立不仅仅是靠口头上的,而是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资金、人员、设备、场地等多方面的投入,如果没有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很难做到。因此,必须在企业高级经理的带领下,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做好相应的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此外,企业文化的建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反馈,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让它在员工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它成为企业的灵魂。
2、科学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做好长远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系统谋划、考虑周全,要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进行。首先要从企业的使命、蓝图和远景出发,确定企业的基本定位,然后再制定一个合理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过程。目的就是要达到预期效果,以行为为导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确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并以之为导向,使之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物流企业既是一个具有出口和附加值的服务业,又是一个具有劳动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者要有远见,要意识到,在这样的变革中,企业要积极地适应和积极地面对,而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亲自参与,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自己,科学地进行长期规划。
3、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水平,加入“本土”特色。企业要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环境。对新的东西、新的观念要进行批判、接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对国外形形色色的企业文化进行科学的吸收和借鉴。同时,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和道教的许多内容都是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在与国外的交流中,加入“本土”特色,物流企业要充分认识本地文化,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理念,保持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理解不同顾客的文化背景,保证不会触及到顾客的文化敏感地带,避免产生潜在的压力与矛盾。企业文化的构建不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物流企业文化的发展要“因地制宜”,要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文化,既能避免文化冲突,又能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变成“有根之木”
“活水”,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
4、提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真正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和职工凝聚力的重大影响,才能真正自觉地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广者。在实践中,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还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累必要的知识,并通过调查和研究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领导整个企业的文化建设。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物流企业的所有人员和服务对象都是“人”,“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企业文化必须由人来创造、实施、丰富和发展”的观点达成了一致,并把它当作衡量企业文化是否优秀的“试金石”。
综上,大物流是新常态下交通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高物流企业质量、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流企业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改变以往的被动式服务方式,提升自身的主动服务能力,加速发展相应的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征,不断地总结、调整和创新,从而使企业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影.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7).
[2]钟映竑,邹婷婷.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8).
[3]姜姝宇,郑洁如.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对服务策略构建影响之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12).
[4]房雪,刘影.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文化建设[J].今日财富,2022(04).
[5]熊明勇.浅议物流企业文化建设[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7.12(10).
[6]许嘉玲.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解决思路探讨[J].物流技术,2009.28(11).
[7]郭伟.儒家传统理念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