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当今互联网迅速发展时代,“共享”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对共享充电宝行业兴起的背景进行描述,采用网络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调查,分析共享充电宝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行业现有的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利润下滑、创新动力不足、难以满足顾客需求和经营模式转变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共享充电宝;机遇与挑战;解决方案;青年群体
中图分类号:F713.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27日
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市场风口与发展机遇
随着手机的续航困难、电量不足等情况频繁出现,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便捷的急救方式来维持个人设备的续航,而共享充电宝的落地则刚好满足了人们对紧急充电的需求,为出行、工作和娱乐等方面带来了便利。自2017年开始,行业内很明显地开始出现各种共享充电宝品牌,截至目前共享充电宝市场存在的三大巨头主要是小电、街电与怪兽。共享充电宝在“三电一兽”的带领下已经逐步覆盖了全国大街小巷。2016年末,共享充电宝进入国内大众视野,到2017年开始有大量资本涌入共享充电宝行业,相关公司累计融资超过30笔,正处风口。到了下半年,市场混战,一些企业逐渐被淘汰,如2017年7月河马充电停止运营、放电科技成立、2017年8月聚美优品收购街电,以及2017年9月PP充电停止运营乐电,各个企业之间的差距开始拉开,资本开始冷静。2018年,行业融资仅为两笔,街电、小电、来电和怪兽充电形成的“三电一兽”的垄断格局,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而后企业开始探索盈利模式,纷纷开始涨价。2019年12月,怪兽充电完成C轮5亿融资的事件再次引发资本关注,美团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据统计,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连年增长。我国的共享充电宝点位由2017年的30万个增长到目前的380万个。由上述数据不难得出,在资本力量的助推下,共享充电宝行业无疑正处风口。
二、基本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以18~29岁适用青年人群为主进行抽样调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调查。实地考察通过所在地的大学校园、公园、商场、地铁站、写字楼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进行随机抽样并且进行问卷发放。总共发放问卷数量661份,实际有效数量为616份。回收后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和对应分析,并对其进行了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卡方检验来确保调查数据的可靠性。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以便真实地了解18~29岁青年人群对共享充电宝的用户反馈和未来期望,同时借此探究这类产品的普及度,以对共享充电宝的长期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共享充电宝迎来发展“春天”
1、社会需求大。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者当中,会携带充电宝的受访者占比为36.44%,不会携带充电宝的受访者占比为36.93%,常常忘记携带充电宝的受访者占比为26.63%。通过准备外出时是否会选择自己携带充电宝的数据来看,可以得出忘记或者因为麻烦不会携带充电宝的人数占比过半,因此许多人会存在手机在外出时电量不足的情况,对共享充电宝的存在社会需求性较强。同时,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者当中,每天的手机充电次数为2~3次的占比为58.93%,小于等于1次的占比为23.86%,3次以上的占比为17.21%。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受访者每天手机充电次数不止一次,当手机充电器以及充电宝没有随身携带的情况下,户外充电就会有很高的需求量。
2、需求市场广阔。根据PEST分析可得,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倡导培育新动能,习近平在关于“十三五”规划的说明中,首次提出“发展共享经济”的指示,共享经济正式列入国家经济的发展规划。官方预测,在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的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共享经济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虽然共享充电宝行业整体不断下滑,加之手机的充电速度不断加快,以及电池容量问题,而共享充电宝的充电速度几乎保持不变,致使用户直观感受到其充电效率低下,但是共享充电宝的市场价值依然巨大,共享经济依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消费方式。同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充电速度得到提升,而相对的共享充电服务行业也应顺应时代,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在被调查受访者当中,日常频繁出现手机电量不足情况的受访者占比为38.8%,有时出现手机电量不足的受访者占比为37.66%,偶尔出现手机电量不足的受访者占比为19.64%,没有出现手机电量不足的受访者占比为3.9%。数据表明,手机电量不足时有发生,那么共享充电宝的存在则能够很好地以备不时之需,可见其市场十分广阔。
3、安全性能较高。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受访者当中,认可共享充电宝支付押金或信用担保后才能享受服务的规定的受访者占比57.76%,对这一规定持中立态度的受访者占比34.08%,不认可这一规定的受访者占比8.16%。数据表明,对于共享充电宝支付押金或信用担保后才能享受服务的规定,多数受访者是持认可态度的,这一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受访者当中,因为支付押金过程繁琐不喜欢的受访者占比为35.56%,担心押金安全性的受访者占比为44.64%,觉得押金价格偏高的受访者占比为14.49%,不会选择使用此类共享充电宝的受访者占比为5.31%。数据表明,比起琐碎的租借过程,受访者更在乎的是产品的安全性。
(二)目前共享充电宝行业面临的困境。通过Python程序设计的网络爬虫应用,以共享充电宝为关键词,进行了互联网现有数据的挖掘。前期通过百度、必应、搜狗、知乎、天涯、微博等网站进行了数据挖掘,共挖掘出12,165条数据,但总体重复率高,信息价值低或关联度低,难以提取有价值信息,因此将这一类信息进行了整体剔除。为了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进行了精细化数据定位,最终确定了如图1所示的数据挖掘来源。(图1)
通过对新闻、报纸、文献的网站与数据库挖掘,共获得有效数据21,957条,经过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寻找其中高频词语来充分反映共享充电宝现状以及市场反响。其中,相关度高的高频词前12位依次为:涨价、监管、消费陷阱、街电、怪兽充电、营收、亏损、成本、慢、快充、裁员、小电,其中“涨价”的频率最高,达到了2,327次出现,是第二名“监管”的5倍以上。数据显示,“涨价”占据主导地位,整体而言从供给端到消费端都有一定的消极呼声,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总体而言,共享充电宝行业目前还存在一系列需要协调的问题。
1、共享充电宝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利润下滑。2019年前,各大知名品牌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租金费用多在1元左右,2019年后平均费用涨至2元,现今更是达到3~4元的价格区间,甚至一些地区已经跨进“5元时代”,免费归还的时限从半个小时压缩到3分钟甚至更短,封顶价格从二三十元左右飙升至近百元。充电宝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的初衷是增加营收,但事与愿违,从企业财报披露的业绩来看,2022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营收14.27亿元,对比上年同期18.19亿元,下滑明显。与此同时,第二季度亏损1.85亿元,一季度亏损0.96亿元,总计亏损约2.8亿元。早期充电宝企业依靠价格战打下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形成如今“三电一兽”垄断局面,前期投入的资金难以回笼,共享充电宝企业进入发展瓶颈期。
2、创新动能不足,消费者需求难以满足。除涨价之外,归还难、充电速度慢、隐私泄露、收费乱象频出等问题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热点,价格上涨而服务体验和产品质量未能跟进。产品密度依据地区发展经济水平有所不均,以致有些地区普及率较低,三四线以下小城市下沉深度不足。充电宝技术水平一直未能得到突破,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共享充电宝的输出功率以5V-1A(5W)和5V-2A(10W)两种规格为主,其充电速度较苹果(20W)和安卓新机(40~50W)相去甚远,不能适应消费者对充电速度的要求。智能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的发展和数据快充技术的增强,都会对共享充电宝造成威胁。资金过多流入线下市场的开拓、人力以及点位抢夺,要想打破发展的技术壁垒,增强创新动能,提高自身产品优势,共享充电宝企业任重而道远。
3、经营模式转变困难,行业陷于泥潭。目前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高昂的进场费抢占点位,形成规模效应,巨头之间拼命上点位抢场,致使商家话语权高到畸形,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据财务数据表明,2019~2020年,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的入股资金都得到了大幅度的上涨。怪兽的进场费从1.06亿元增长到3.8亿元,小电科技的进场费也从1.41亿元增长到3.02亿元,面对日渐高昂的入场费成本,共享充电宝企业想要获利,只能转嫁成本不断提高客户端的费用。营收结构持续单一化,成本转移,价格提高,用户使用意愿附着度下降,许多共享充电宝企业陷入恶性循环的闭环之中。
加之疫情对线下实体经济的影响,直营模式被迫转代理,而代理模式也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在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开展重点代理模式的小电,转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裁员,这一动作让小电的社会风评严重受损,公共信任不足。况且代理商渠道不易开拓,掌握代理商资源优势的玩家才更具有一席之地。进一步说,将风险转嫁给代理商也并非一劳永逸,而对企业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公司对代理商无法严格把控,服务品质难以保障,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事故,对企业品牌带来的将会是毁灭性打击。
四、相关建议
(一)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用户体验。企业在前期的市场混战之中“吃快钱”,依靠价格战打开市场的战略并不是长久之计,要在风口上将利润保留下来,这就需要提高充电宝的质量,改进用户体验,提高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赢得一个好的口碑。例如,品胜专为共享闪充研发,使用全兼容快充技术,最大输出达5V-4.5A(22.5W),30分钟便可充电60%,经测算充电速度可达5V-1A(5W)共享充电宝的 3倍,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
(二)加大创新力度。在现存的共享充电宝市场中,涌现出十分冗杂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它们彼此互相不兼容,这很可能导致在A地租借的共享充电宝而在B地没有相应品牌点位导致无法归还,这极大地增加了归还的难度,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完善租借模式,创建起一个联结互通的便捷归还体系。同时,通过支付宝、微信或其他软件等扫描租借共享充电宝的租赁方式也稍显繁琐,除此之外还有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甚至导致病毒入侵。能否设计安全、迅捷的租借方式也是值得企业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优化企业结构。在市场发展初期,龙头企业都以直营模式为主,只有在无法深入的五六线城市才采用代理模式。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形势变得较为复杂,依靠庞大资产支撑的直营模式,让多数企业越来越难以维计。沙利文和头豹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格局洞察报告》分析称,代理模式的竞争优势逐渐突出:以直营模式为主的充电宝企业在疫情期间因为高成本压力导致营收呈下降趋势,而代理模式在这一时期的现金流和成本控制优势凸显使其成为行业内关注重点,代理模式成为衡量头部玩家的优势之一。如何转变经营模式,推进线上线下渠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公司总部和代理商形成一体化结构,都是企业亟待考虑的方面。
(四)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在现有庞杂的充电宝行业市场中,杜洪洲指出要实施科学的规划,强化政府对押金的监管,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力量,用标准化治理的方式提高共享充电宝质量。乱象不能依靠市场自发调节解决,政府部门应当完善行政立法,治理现阶段出现的各类问题,规避该行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显现的各类风险。依靠相关监管部门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对共享充电宝行业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测以及系统整治,在适度范围内约束企业恶性竞争行为,打造公平互利、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处治相关企业不作为的行径,拓宽、畅通商户的投诉渠道,积极处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作者单位:1.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西北大学文学院;3.西北大学医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星.为何共享单车风口消停了,共享充电宝还在疯狂扩张!?[J].大数据时代,2018(12).
[2]胡纪康.浅析共享移动电源运营模式——以街电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3).
[3]康曦.共享充电宝行业料迎来变局[N].中国证券报,2021-09-11(A04).
[4]邓双琳.共享充电宝走在断电的边缘[J].中国企业家,2022(04).
[5]杜洪洲.从混乱走向秩序——以部门规章规制共享充电宝的运营为重点[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4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