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数字经济为宿迁市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提出新要求,科技企业具有技术性与创新性,在数字化转型中具有先天性优势。通过分析宿迁市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宿迁;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转型困境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字经济驱动江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编号:2021SJA2185);宿迁市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宿迁市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研究”(编号:22SYB-04)
中图分类号:F270-5;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23日
高科技企业具有技术性与创新性,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具有先天性优势,应当顺势做出数字化转型升级。宿迁市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数字化转型中仍存在数字基建不成熟、数据要素市场不完善、复合型人才匮乏、科技企业自身转型动力不足等转型困境,阻碍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一、宿迁市数字化转型领域与现状
宿迁市出台丰富的政策规划,大力扶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宿迁市电商产业、工业互联网领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获得初步成效。
(一)电商产业领跑数字化转型。电商产业是宿迁市数字经济中最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迁市将电商产业纳入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重要产业,陆续出台《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电商产业良好发展。以京东集团为例,京东集团在宿迁设立客服中心后,又先后投资设立了淮海经济区仓储物流中心、京东智慧城和京东物流平行总部等项目,全力打造宿迁市数字经济新高地。
(二)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步成效。宿迁市陆续出台《宿迁市企业互联网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宿迁市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宿迁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根据宿迁市科技局统计,截至2021年8月,宿迁市已建成洋河股份、金牌橱柜、德华纺织等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创成洋河股份、苏讯新材料、北斗星通等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个。
(三)制造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2022年2月,宿迁市出台《宿迁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促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以恒力(宿迁)产业园为例,德顺纺织生产车间通过购置AGV、自动包装线等智能化设备,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车间的生产效率相比以往提高了70多倍。
二、宿迁市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宿迁市科技企业在规模数量、分布范围、金融支持、科研平台等方面均取得进一步发展,科技企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将有力助推宿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企业规模、数量不断增加。根据宿迁市科技局数据,截至2021年8月,宿迁市备案科技综合体20个,入孵科技型企业总数达410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13家。截至2021年11月,宿迁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1,480家,江苏省瞪羚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均实现历史突破。宿迁市科技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增长,数量不断增加。
(二)科技企业产业分布不断扩大。宿迁市科技企业产业分布涉猎较为广泛,包括智能装备制造业、能源设备产业、材料研发产业、农业生产行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等,其中新材料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4%,成为重要产业领域。
(三)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不断加强。宿迁市财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金融支持,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根据2017~2021年宿迁统计年鉴,在研发投入上,2018~2020年宿迁市R&D经费支出分别为47.58亿元、56.16亿元、59.57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为1.66%、1.82%、1.83%,研发投入在不断提高;在财政扶持奖补上,2019~2020年宿迁市财政累计安排相关资金3,240万元,其中2019年1,420万元,2020年1,820万元;在金融产品上,制定《宿迁市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苏科贷)管理办法》,积极推动“苏科贷”
“小微创业贷”等财政金融工具推广,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等金融创新,支持银行机构加大“宿易贷”融资模式下信用贷款投放,满足各类创新型主体融资需求。
(四)科技企业科研平台不断完善。宿迁市与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宿迁学院等高校分别共建了产业研究院,引进建设了西交大宿迁科技产业园,初步形成了集科研、服务、创业孵化为一体的集聚区。根据宿迁市科技局统计,截至2021年8月,宿迁市共建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个、省级科技服务平台8个。科技企业科研平台不断完善,为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与平台支持。
三、宿迁市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
(一)当前宿迁市数字基建不完备。5G基站、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是数字基建的主要内容,目前宿迁市数字基建不完备,不能为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宿迁市数字基建种类与数量较少,目前宿迁市推动了5G基站建设、5G区域覆盖,促进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建立了大数据协会,数字基建局限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方面,对于区块链平台建设与应用、云计算尤其是私有云的建设涉及较少;另一方面宿迁市数字基建间互联互通有待提高,目前宿迁市现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多为企业级,均为企业自用,缺乏赋能行业应用和横向复制能力,平台协同能力弱,高端研发类软件应用普及率低,企业信息共享和集成不足。
(二)数据要素市场不完善。当前,宿迁市数据要素市场不完善。一方面市场化数据资源可获得性较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第三方无法直接开发应用未经合法授权的数据,如电商交易数据、数据中心交易数据等,因此目前宿迁市合法合规可被市场化使用的数据资源并不丰富;另一方面目前宿迁市尚未构建起具有统一标准化体系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对于数据的采集、应用与安全管理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尚未实现数据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开放程度较低,无法为宿迁市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的数据要素支撑。
(三)数字化转型复合型人才不足。当前,宿迁市复合型数字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均远不能满足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用人需求。一方面数字人才数量不足,受宿迁市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水平、人才吸引力弱等因素所限,高端人才不易招引,目前宿迁市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采用外派方式,高端数字人才“招不到、留不住”,制约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另一方面复合型数字人才质量不够,随着宿迁市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科技企业对人才提出更高质量要求,除了数字技术方面的要求外,科技企业还需要人才具备研发创新、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复合型、高质量人才供给较少。
(四)中小型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当前,宿迁市科技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意愿不强、动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首先,中小型科技企业具有科技创新水平高、研发风险大等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同时中小科技企业又面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研发创新瓶颈较多等生存压力,因此部分中小型科技企业为维持平稳的运营与发展,不愿意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小型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其次,即使中小型科技企业有数字化转型意愿,加大在数字化转型上的资金投入,但是部分中小型科技企业缺乏数字化转型指导,缺乏相应配套的转型战略与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没有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中小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影响了宿迁市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四、推动宿迁市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宿迁市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首先,加快核心技术研发进程,充分扩大已有技术覆盖面,积极引进新技术。对于宿迁市已有的5G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继续扩大覆盖面,拓展应用场景,同时对于宿迁市缺乏的区块链平台、私有云等基建设施,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数据确权、确责和交易中的应用,加速数据资产化和货币化;推动网络、计算、存储、服务器的演进与升级,为云计算及私有云建设奠定基础。其次,鼓励宿迁市致景科技、忽米工业互联网等专业服务机构与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制定统一互联互通标准,明确科技企业工业互联网的接口、协议、性能等要求,推动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打破服务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与“数据孤岛”,克服数字鸿沟,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行业应用。
(二)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为宿迁市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市场条件。首先,扩大宿迁市数据要素供给量,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数据供给主体,鼓励科技企业创新数据开发模式,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调动科研院校、数字化转型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数据开发,丰富可获得的市场化数据资源;其次,构建具有统一标准化体系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设定统一的数据采集、应用与安全管理标准,使用数据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方式,加快实现数据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互联互通,提高宿迁市数据要素共享开放程度;最后,重视数据要素安全问题,借助区块链技术在数据确权、数据确责中的应用,加强对数据要素的安全性保护,打造具有良好秩序的数据要素市场环境。
(三)培育引进数字化转型复合型人才。数字化转型人才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人才或业务创新人才,而是数字技术和业务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宿迁市政府而言,一是要加快引进数字化转型复合型人才,贯彻《关于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完善引进人才配套体系,积极招引数字化转型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积极培育本地数字化转型人才,依托京东云小镇、京东大学,推动与宿迁学院、淮海技师学院等强化人才培养合作,鼓励本地高校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Python原理及应用” “区块链原理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培养数字化转型专业人才,推进泽达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体系;三是应积极探索政府、科研院校、科技企业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定向培养模式等,为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对于科技企业而言,需要注重企业自身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内部优秀员工外出培训、进修深造,培养一批既精通本企业业务又熟悉数字化转型的自有人才。
(四)构建数据驱动型科技创新协同平台。建立包含政府、科技企业、科研院校等主体的数据驱动型科技创新协同平台,发挥协同作用,为宿迁市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多方位支持。首先,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数据信息交互体系,对宿迁已有的产业研究院、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建立科技创新跨部门协调机制,在不同科研院所、不同行业、不同科技企业之间设置对接通道,实现科技创新数据信息共享;其次,在数据驱动型科技创新协同平台中建立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帮扶机制与追踪机制,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动力不足、资金不足、组织结构不匹配、转型战略不科学、管理体系不配套等问题,匹配出帮扶科研院校,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实时追踪数字化转型进展与成效,使得中小型科技企业“敢转型”
“能转型”。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俊,刘梦凡,荆晔.高质量发展驱动下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0.04(06).
[2]祝合良,王春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产业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对策[J].财贸经济,2021.42(03).
[3]胡西娟,师博,杨建飞.数字经济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机理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20(11).
[4]申明浩,谭伟杰,杨永聪.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了吗?[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8(03).
[5]吴非,常曦,任晓怡.政府驱动型创新: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财政研究,202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