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问题愈发重视,健康与养老保障服务需求也随之增长。在此背景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应运而生。本文针对健康产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并提出促进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健康产业;现状;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9;R19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19日
健康产业现已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之一,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是拥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为推动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出台了“健康中国行动2021”等一系列宏观政策加以扶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健康产业的相关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下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我国现已形成一个包括医疗、药品、医保、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且相对完善的健康产业体系。近几年,我国健康产业呈现迅速发展态势,在市场中的地位逐步有所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有所提高,特别是医疗保健品这一大类,已经逐步成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新兴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状,人们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对于健康的基本需求开始提高,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开始大力推进,促使人们的保健意识有所增强。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为1,630.8元,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已经达到2,172.2元,近几年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少于城镇居民,但是从2016年到2020年也一直处于增长态势,且2020年已经增长到人均1,417.5元,不难看出,虽然城镇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更多,且其中高收入人群也较多,但是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也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对于健康产业的相关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增长速度会较快。(表1)
(二)存在的问题
1、健康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较短。虽然现在我国的健康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但仍不乏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健康产业所覆盖的内容较为广泛,涉及多个领域,例如医疗卫生服务、药物保健品、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与健康事业相关的领域,目前我国健康产业的相关企业数量一直增多,但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行业竞争能力低、产品研发效果弱、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企业缺乏在产业链中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作,产业链较短。同时,由于健康产业刚刚起步发展,行业本身并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缺乏体制机制的约束,使得健康产业现有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的拓展延伸,相关产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没有得到良好发挥。
2、健康产业技术标准不规范,地域分布不均。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健康产业的相应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来有效管理健康产业中的市场主体和企业经验技术,特别是健康产业中的保健品领域,竞争无序、鱼龙混杂。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在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扶持措施,但相应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无法严格规范健康产业的发展,没有设立一个统一标准加以监督管理。且从我国城乡分布来看,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和医疗保健消费观念上还是存在着差异,所以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一直都围绕着城市或者城市周边地区,因为城市相较于农村拥有交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从地理位置来看,虽然我国已经采取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但是相对于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上广等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是略微缓慢,健康产业的兴起也是从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开始逐步发展的。
3、健康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以及人们对于生活水平和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健康产业将逐步趋向于私人化、个性化的服务。但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缺乏专业性人才,健康产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没有达到专业性的要求。尤其是在现在健康产业需要大力普及推广的时期,对于健康产业进行科普和对群众实行健康教育的人才就显得尤为关键。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健康产业从业人员已有千万余人,但大多是本科以下学历和不具备健康产业相关素养的非专业人群,缺乏正规化和专业性的培训和考核,导致健康产业的从业人员水平较低,从质量上难以满足健康产业长远发展需求。
4、健康产业发展不足,政策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健康产业总体处于发展起步的阶段,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化程度较低,资源配置没有得到最优化发展。例如,在医疗药品制造行业,生产仍集中于产业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发展等先进技术的高品质医疗药品所占份额仍较少。一方面现阶段的健康产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产品都处于低附加值阶段,高质量技术研发占比较少,难以适应人们越来越丰富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健康产业在兴起阶段,尚属于新兴事物,相关政策与法律框架没有建立完备,行业规范不足,使得健康产业的发展相对迟缓。
二、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改善,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的健康产业,以促进未来健康产业的全面协调和长足发展。
(一)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在健康产业中,健康管理是指预防、预测和管控疾病的发生,控制医疗卫生费用合理化,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提高自我健康意识和水平。在健康产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通过健康信息的采集和评估、开设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等方法对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加以改善和提升,更好地促进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
(二)健康保险服务不断完善。随着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各项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出台,在当前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健康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同时健康保险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在社会卫生环境改善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度也有所提升,健康保险就成为较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项目,人们希望通过购买健康保险给自己的健康生活多一份保障加持。为满足和解决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健康保险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是可见的。
(三)健康产业规模扩大,发展环境逐渐优化。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都逐年提升,对于医疗保障的支出也逐年增加,说明人们对于医疗健康的需求也在同比增长,是呈现正增长态势的。但目前健康产业的发展规模还有待提升,与其他产业相比,健康产业占我国GDP的比重相对较少。健康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适应。健康产业的相关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相应地也会不断健全与完善,以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设立合格的标准,有效监督和管控健康产业。在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健康产业积极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健康产业发展建议
健康产业的发展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所以,在大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应该加快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促进健康产业逐渐成为医疗卫生行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加强健康产业行业规范,科学规划产业链布局。为积极筑牢健康产业的发展基础,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正规化,必须要完善健康产业各领域各方面的行业准则,制定相关产业的数据标准,建立相关管理规范条例,加大对医疗卫生、医疗保障等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尽快实现健康产业发展的规范运作、公开透明、积极竞争效应。政府制定相应的行业发展规范和标准,加强引导,更好地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的环境。同时,根据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科学地对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施规划建设,对健康产业链的统筹高度重视,严格遵从规划进行整体布局、招商、服务、产业项目建设,变点状分散为点线面结合,延伸产业链,着力建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实现横向联动、纵向贯通,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加强政府在健康产业发展中的调控职能。对于仍在发展初期的健康产业来说,政府的调控和指导作用是巨大的。对于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健康产业,政府应从以下方面做好管理和调控:首先,应当关注和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健康产业的规划设计,推进政策扶持,进一步规划和指导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现阶段发展的重点和主体偏向;其次,大力完善和健全相适应的政策体制和法律法规,制定若干可以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政府可以放宽健康产业的行业准入门槛,但同时要注意对健康产业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健康产业行业和领域间的良性竞争,对于项目立项、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以扶持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提高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对于健康产业的发展,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是决定产业发展能否成功的一大关键要素。针对健康产业现阶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必须加强对于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大吸收专业化人才的力度,以促进健康产业专业性队伍的建设。对于健康管理、医疗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进行吸收,可以制定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吸引有关人才进入健康产业,促进产业发展走向专业化、正规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定期培训,更好地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的相关能力。
(四)完善多层次的健康产业体系。在大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已经无法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人们对于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开始多元化,所以健康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必然的。健康产业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当下人们的所需,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发展多种健康产业项目,建立兼顾所有制形式,涵盖高、中、低产业层次的健康产业体系。同时,加大投入,健全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城镇和农村的医疗保障服务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对于健康产业的了解意识。
现阶段,人们对于健康保健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各领域的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势头较好。积极有效地开发健康产品,既能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社会保障、提升人民幸福度,还有利于促进民生改善,增强公民健康素质,对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通讯作者:许海东)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戴剑波.中国健康转型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7(03).
[2]何文炯,杨一心.医疗保障治理与健康中国建设[J].公共管理学报,2017(02).
[3]黄清华.健康中国的法治理论[J].中国卫生,2016(10).
[4]胡琳琳,刘远立,李蔚东.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03).
[5]左旭,叶睿,孟开.我国健康产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卫生软科学,2018.32(05).
[6]魏际刚.从战略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J].观点,2012.35(05).
[7]张研,张亮.健康中国背景下医疗保障制度向健康保障制度转型探索[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01).
[8]李滔,王秀峰.健康中国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16(01).
[9]张伯礼.扶持和促进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