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当前,我国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城市化给江苏南通城郊集体经济带来土地等资产减少、管理负担增加以及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受到冲击等不利影响,但也造就区位优势明显、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等有利因素,城郊村应抓住机会,实行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更大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城郊集体经济;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19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壮大集体经济”。在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变化中,如何化解不利影响,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成为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实践课题。江苏省是全国城市化进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截至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在城市化进程中,集体经济尤其是城郊集体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着快速而巨大的变化,只有积极化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冲击,承接城市的经济外溢效应,走上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南通主城区城郊集体经济概况
位于江苏东部沿海的南通是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崇川区是南通的主城区,全区(不含原港闸区)共有6个涉农街道,62个涉农(村)社区。2000年以来,崇川区通过盘活发展资金、整合发展空间、优化发展载体、强化管理手段等措施,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08年时,全区村组集体总资产22.35亿元,净资产15.53亿元。截至2017年底,全区有村级集体资产34.04亿元,占全南通市集体组织的1/5,村级集体收入2.01亿元,位列全市前茅。近年来,全区共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62个,股份量化集体资产26.86亿元。
二、发展城郊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南通城郊集体经济在如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城郊集体经济为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土地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更是其生存的保障。不少农民离土脱农以后,难以迅速寻找到稳定的就业岗位,相当一部分农民需要一段摩擦期来提高就业技能和适应城市生活。南通城郊村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使农转居群众拥有薪金、股金、租金、土地流转金和保障金等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农民到社区集中居住后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稳定来源,为转变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城郊集体经济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利益纽带维系原有社会关系有利于城郊新型社区的安全、稳定和顺利转型。在新型农转居社区,城郊村保留了农民对土地和村居的集体记忆,农民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原有社会资本也因共同利益的交织得以存续,在走进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遭遇偏见和排斥时可以遮风挡雨,得到心灵的庇护和慰藉,有助于缓解进入城市社会和市场经济时受到的冲击和震荡,得到基本的安全和稳定,不至于被边缘化成为飘忽不定的游民。
(三)城郊集体经济有助于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目前,因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而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的双重压力,“人往哪里去”已成为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最大难题之一。城郊村经济通过开拓非正规就业领域,发展对于弱势群体具有优势的就业项目,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崇川区部分城郊村在经济发展中优先考虑如何促进就业增长,通过积极创办社区非正规就业岗位,提供了灵活式样的就业方式,增强其劳动服务和劳务中介功能,发展社区清洁、保卫、家庭服务等社区经济,广受习惯于灵活、自在生活方式的失地农民的青睐。
(四)城郊集体经济促进基层民主自治。长期以来,由于集体经济的产权主体不明晰,产权监督机制难以建立,农民的利益没有保证,基层民主自治也流于形式。通过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量化到人,形成了以资本联合为纽带、市场化运作、风险共担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具有经济企业属性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并通过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社,确立了居民的所有权主体地位,建立了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居民通过行使股东权利,真正参与集体经济的决策和监督。
三、城市化对城郊集体经济的影响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不可避免地给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影响。2020年底,南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44%,与2010年相比提升了14.64个百分点。2014~2020年,全市累计转移农业人口120.06万人。南通市正处于城市发展向城郊快速推进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对城郊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带来的机遇
1、城郊村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空间的扩张、道路的拓宽延展、基础设施的改善,城郊村从原先的城市边缘、交通末梢转变为城市重要节点,交通更加方便快捷,接受城市发展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更加明显,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密集,城郊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这为城郊村的经济发展降低了区位成本,使得城郊村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极之一,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初步条件。
2、获得了发展所急需的资金。南通崇川集体组织为实现产业振兴、有效治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资金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因此,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集体经济对金融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但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难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成为集体组织振兴的主要瓶颈。另外,城郊集体经济组织对金融需求迫切,却常常由于申请条件限制而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影响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居环境的提升。在城市化过程中,城郊村由于大规模的征地拆迁,部分集体拥有的土地、资产转化为货币形态,这为街道社区集中精力置办大型资产、组建一定规模的经济体提供了可能。
3、城乡壁垒被打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城乡发展机制被打破。跨地区、跨城乡的统一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形成,行业准入制度和公平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城郊村劳动力的转移。在户籍制度上,原有的限制措施使得农民进城落户在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还有许多障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阻碍逐渐消失。同时,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4、发展服务业的条件更充分。当前,南通主城区的建成区面积较快增长,崇川城郊村的区位优势凸显,域内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发展快速,就业人员数量规模增加,人口的聚集速度加快,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群体,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服务需求随之增加,促使城郊商业繁荣发展,大型超市、建筑装饰装潢市场等商业服务投资机会增长。城郊集体经济通过单独或共同投资,建设出租房屋、兴办餐饮店等配套服务,使城郊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
(二)产生的冲击
1、土地等资产减少。崇川区作为南通市的主城区,绝大部分涉农街道和社区的农业资源少,分布也较为散乱。部分社区集体经济所持有的中、低端物业比重大,且违章建筑比较多。在城市化进程中,为推进城市建设,很多房屋面临征收,拆迁后集体资产和收入大幅缩水,集体经济的经营基础受到动摇。随着城市管理的大力推进,不少违章建筑逐步被拆除。据统计,崇川区社区房屋经营性资产面积由于拆迁而大幅度缩水,2002年为170.6万平方米,2012年减少到147.2万平方米(除观音山),而目前仅剩下几十万平方米,经济发展基础受到削弱。
2、管理负担加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郊社区承担的各项开支明显上升,道路、环境整治、计划生育、征兵服役、自来水改造、困难户救济等大量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支出逐年增多,加上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支出、工作人员工资报酬、各项管理工作支出等,集体组织还需要承担更多城市社区不必担负的治安、环卫等社区服务与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责,社区负担越来越重,经费开支缺口很大。据统计,南通市崇川区社区管理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达70%左右。经济基础较好、集体收益较高的社区尚可维持,经济相对薄弱的社区则不得不面临“吃老本”的局面。
3、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空间被压缩。长期以来,崇川城郊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走的是以土地为中心的资源依赖型发展道路,集体出租厂房、村民出租楼房,从郊区廉价的土地资源中获取级差地租,自办、联办经营实体非常少,基本没有形成自主自营的经济形态。这种租赁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且租赁经济回报率相对较低,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集体土地的可供应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比较收益,收入增长潜力有限。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城郊与城区的经济深度融合,地根的紧缩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传统模式不可持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土地和人才等优质资源严重短缺,城郊村经济发展陷入资源困境。
四、应对策略
(一)加快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建立新型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加快实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现资产经营企业化、收益分配股红化,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障集体和股东的合法权益。组建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进行规范工商登记,使社区股份合作社(股份公司)具备完全市场主体地位,社区股份合作社可通过投资入股、跨区域联合开发等模式,股东年终按股份分红,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二)及早谋划经济模式转型。城郊集体经济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如城郊交通便利,商品流通快捷;流动人口众多,公众消费量大;信息传递迅速,便于开拓和抢占有利市场。与此同时,也要从资源集聚转到优势集聚,最大限度地依托和通过城市引入国际、国内的非自然资源要素,集中资本、技术、装备、信息、人才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多种生产要素、经济要素、信息要素等资源,营造加快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有利于城郊发展的小气候,提高城郊型经济的知识含量,打造城郊型经济开放、包容、创新的时代品质,实现资源重组,形成城郊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三)提升物业档次。化解对物业租赁单一经济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建立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是城郊集体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方向。但是转型发展之路是渐进的,物业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是其保持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急于求成,短时期内完全抛弃物业经济,集体经济反而会陷入绝境。因此,对物业经济不能马上放弃,而是要继续发挥物业经济成本低、收入稳定的优势,通过改造升级,提高其发展档次。要按照城市标准,明确社区内不同区域的物业功能定位,通过旧村改造、厂房调整翻新,使“路边工厂、村边店”向商业中心和现代厂区转变,改变“城中村”脏乱差的面貌,完善物业的配套功能,提高吸引力。
(四)发展自营实体经济。社区经济要发展服务于当地大企业、员工、居民的实体经济。要主动参与辖区内重要企业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协作,形成当地配套、就地服务的格局,成为企业的生产供应商。可以参与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比如纸箱厂、产品配件等。生活服务方面,可以考虑成为企业员工的生活服务商,提供食堂、宿舍、运动休闲场所、文化娱乐场所、网吧等配套设施。另外,把鼓励自主创业与生产升级转型结合起来,支持创业者来社区创业,和社区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五)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在南通城郊村集体经济未来发展过程中,人才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郊村集体经济要融入城市经济,就必须要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吸引掌握城市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人才加入。要加大干部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掌握现代经济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规律,造就善于经营、勇于创新的经营管理干部队伍,确保村级经济建设的组织基础。通过聘请、引进职业经理人、专业团队的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挥专业优势,统筹规划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有效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沈雅林.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出路[J].上海农村经济,2020(03).
[2]梁栋.南通主城区社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03).
[3]何兵.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1(09).
[4]张一峰,曾刘辉.关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调查和分析[J].理论文萃,201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