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统筹兼顾清洁用能和能源供需平衡,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能源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本文分析庆阳市能源产业发展基本现状,研究能源产业低碳发展的困境,提出助推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加强新能源产业规划引导、优化能源产业配套服务体系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双碳”目标;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2022年度陇东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智库项目(LYZK202207);庆阳市2021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QY2021A-S05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19日
2020年,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短、任务重,加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产业安全保障难度大、能源产品使用效率低、科技创新能力弱等瓶颈制约,使能源领域成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丰富的资源储量使庆阳成为长庆油田的主战场,但高耗能产量比例的增加使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节能压力加大,天然气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必然会增加油气储运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煤炭的碳排放量居化石能源之首,煤炭资源的开发无疑会加大碳排放的管理难度。因此,基于“双碳”背景研究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庆阳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庆阳市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依托鄂尔多斯盆地,庆阳市油煤气资源富集,风力、光伏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能源类企业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7亿元,近5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量为41.4亿元,年均增速为3.9%,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年均高达94%;2021年油田开发和炼化产业上缴税收109.8亿元,税费额近5年累计增长量16.7亿元,年均增速4.26%,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年均超过60%,能源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石油石化产业现状。近年来,庆阳市石油资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已探明的5个油田石油储量达17.97亿吨,5个百万吨以上规模采油厂已建成投产。全市原油产量近5年逐年增长,年均增速为5.4%,但原油加工量并没有明显变化,其占原油总产量的比重2017年为45.8%,2021年则下降到36.5%,年均水平仅为348万吨,油气资源深加工能力有待提高。为实现以石化干气为原料生产轻裂解料和重芳烃,庆阳市引进的永欣石化干气芳构化和氢化石油树脂生产项目已经投产,石化生产环节的废弃物得以有效利用。
(二)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庆阳市以庆城县、宁县为气田主产区实施了油气并举战略,天然气地质储量预测值为2万亿立方米,探明值为318.6亿立方米,可实现产能为10亿立方米。全市近5年的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高达36.8%,2021年产量突破4亿立方米。同时,还配套建成了180公里的天然气输气干线,年输气能力10亿立方米,实现了西气东输管道气与陇东自产天然气共同作业。
(三)煤炭生产转化现状。庆阳市煤矿规划年总产能10,630万吨,目前建成和在建的煤矿总规模2,430万吨,已核准建设的3座燃煤电厂设计装机容量达334万千瓦。随着甜水堡、核桃峪、刘园子、新庄等矿井改扩建工程完工,全市煤炭产量有所增加,但因已核准的几个重大项目缓建,规划的输煤铁路尚未建成,出产的煤炭输送受限,近5年煤炭年均产量仅为4.7万吨。
(四)清洁能源产业现状。庆阳市已建成并网风电项目10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10.58万千瓦,并引进华电、华能、华润、甘肃龙源等企业开发风光资源,已核准在建风光电项目79万千瓦。同时,还建成了年发电8,200万千瓦时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初具规模。
二、庆阳市能源产业低碳发展主要困境
(一)传统能源产业任重道远。我国目前的年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7%,碳排放水平会随着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增长。首先,庆阳市能源产业仍以原料开采和输出为主,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石化产业项目已立项但未投产,不能就地实现原油的炼化加工,也不能为下游产业链提供原料。近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复杂环境影响,加之开采的原油品质不断重质和劣质化,使炼油和化工领域的碳排放强度削减困难重重,亟须寻找适合的能源循环利用途径,才能避免能源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其次,能源行业的碳减排必须进行技术攻关,目前相对成熟的减碳技术主要有碳汇、CCUS等,其中CCUS技术因在难脱碳的工业部门和负排放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得到广泛认可,但我国的CCUS项目仍处于研发和实验阶段,存在技术成本过高、减碳效果有限、监管体系薄弱等发展难题,尚欠成熟的减碳技术严重影响庆阳化石能源产业的碳减排进程。
(二)新能源产业缺乏竞争实力。新能源已成为“双碳”目标下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各经济体共同关注的科技前沿热点,必然成为庆阳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转移方向。新能源是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点,尽管目前甘肃省的风电和光伏装备制造、储能产业、氢能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和竞争优势,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尚未攻克难关,高性能材料、氢动力和生物燃料等前瞻技术应用也明显滞后。庆阳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增长明显,但与燃煤发电的设计装机容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新能源产业依赖于先进技术的研发,庆阳的新能源产业多以加工为主,由于核心技术掌握不足、研发和生产不同步、“卡脖子”技术问题影响,产品附加值和利润水平偏低,影响了企业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三)能源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和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影响能源产业发展。首先,市级层面缺乏有效的规划布局和政策引导,缺乏根据各县区资源特点合理布局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以工业园区为主,高耗能制造企业居多,新能源企业凤毛麟角。其次,实现能源结构转变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目前这部分资金来源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资金为辅助,在民间资本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资金短缺成为推动碳减排工作的制约因素。最后,庆阳受地域、观念等因素影响,高端人才关心的收入、受教育环境等和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人才短缺的人文环境制约了能源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低碳发展。
三、“双碳”目标下庆阳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国内外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经验对庆阳能源产业发展的启示: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推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应提供纲领性规划和指导性意见,为能源产业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二是能源企业要主动作为,结合区域资源和产业实际,解放思想,迎难而上,成为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助推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1、推动油气资源高效利用。油田采油作业分布区域广、布局分散,具备发展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的独特优势。为降低碳排放水平,应推广在原油产地建石化基地,延长油气产业链条;为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应推广“坑口炼厂”模式,将生产的原油就地加工,并采用CCUS技术对捕捉到的二氧化碳直接驱油,实现油气开采环节高效清洁、原油加工环节快捷低碳、油田周边环境绿色环保,形成低碳石油产业链。同时,应充分发挥天然气资源高效清洁的特点,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化工产品的精加工提高产业结构比例。
2、力促煤炭资源清洁利用。为实现“双碳”目标,相关管理部门应统筹煤电发展与保供调峰,严格调控煤电装机规模,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煤炭企业应抢抓低碳发展机遇并争取主动权,将技术攻关集中在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等方面,并加快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同时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推广先进的无污染开采技术,及时更新生产设备,选取优质材料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地下气化是行业认可度较高的煤炭清洁利用途径,可从源头减少煤炭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煤炭企业应大力推广使用。
(二)加强新能源产业规划引导
1、科学引导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庆阳富含大量的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扩大能够有效带动就业需求,增加的就业岗位远大于传统能源改造的失业人数。政府应加强对民众的新能源知识普及,形成政府与企业、民众联合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并以新能源产业壮大带动地方服务业蓬勃发展,通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碳排放水平的有效控制。
2、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首先,应对庆阳的新能源进行全方位评估,厘清新能源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重点,将新能源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并争取更多的地区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专项规划。其次,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明确责任和分工,由发改委牵头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经信部门加强各级各类企业的管理和引导,商务部门负责工业园区规划,财政部门做好财政预算和政府补助,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筹融资政策落地管理,保障新能源产业快速有序推进。
3、持续降低新能源成本。首先,企业应把握庆阳市新能源项目规划布局时机,制定经营战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利用成熟技术,鼓励转化应用新技术成果,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次,企业应加强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研发和掌握新能源生产的源技术、主干技术和旁支技术,健全能源产业技术体系,降低对关键技术、设备的依赖。最后,企业应加大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资金和设备投入,推动前沿技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优化能源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1、健全法律标准,完善政策机制。随着管控力度加强,近年来能源企业伪造、篡改碳排放数据案件屡见不鲜,除了已披露的数据造假案件外,尚存在碳排放数据监测和监管边界模糊、数据统计偏差较大等问题。因此,实现“双碳”目标应充分考虑庆阳实际,制定适合的碳核算体系,出台碳减排标准和政策法规,如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建立能源大数据平台,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可测算的数据参数,科学评估碳成本,开展碳核算,摸清碳水平,推动能源企业调整经营战略,实现碳减排目标。
2、发展绿色金融,缓解企业困境。“双碳”目标要求能源企业以充裕的资金保障低碳技术研究和应用,设备更新和升级也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层出不穷的碳市场造假问题,究其根源是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因此,金融机构亟须提供绿色金融工具助力“双碳”目标。绿色金融的关键是绿色信贷,企业新建的绿色产业、低碳环保等项目,初始投资和流动资金垫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绿色信贷能够及时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已设立了5,000亿元的“双碳”领域专项贷款,各金融机构还应设立“双碳”基金,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开发多种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困境,调动企业低碳运营的积极性。
3、重视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是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庆阳应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研发资源和高等院校的专业优势,加大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研发力度,拓展具有前瞻性和竞争优势的新能源领域,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产业和氢能装备制造等核心技术攻关。应发挥人力资源对前沿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支撑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筑巢引凤”功能,通过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福利,引进并留住高端人才;二是加大本地优秀生源的召回力度,提供岗位吸引学子回乡就业,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1.陇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2.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韧.“双碳”目标下北京市能源转型重点领域及路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21.
[2]李卉婷.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石家庄:河北地质大学,2021.
[3]李娜,杨景胜,陈嘉茹,等.“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12).
[4]李世峰,朱国云.“双碳”愿景下的能源转型路径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21(12).
[5]刘晓龙,崔磊磊,杜祥琬.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1(03).
[6]田雨鑫.地方政府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