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数字经济下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困境及对策
第709期 作者:□文/李琳晓 时间:2023/7/16 9:46:04 浏览:285次

[提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融合数据、智能、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实体企业应运而生,为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开拓了新局面,但当今社会对实体企业转向新实体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都处于萌芽探索阶段。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当下实体企业发展现状,以揭示促进经济发展内在的特点和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做好未来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实体企业;数字经济;新模式;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026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实体企业的融合中也愈发显著。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实体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走上改革创新之路,这不仅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生机,而且也为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然而,虽有很多实体企业尝试改变长期以来原有的模式和结构,但受限于自身等相关因素,使得很多实体企业难以成功转型,一些企业的改善效果也不明显,目前新型实体企业建设发展中仍存在问题。因此,如何加速新型实体企业的发展进程,改变当下企业发展现状,实现实体经济在数实结合下加速增长是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实体企业转型升级困境

(一)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发展较为欠缺。企业要想实现成为新型实体企业进行转型突破,企业就必须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紧密结合,使企业的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整合及优化。虽然企业已认识到相应问题,但供应链协同与管理问题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譬如一些企业依然是单打独斗,没有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创新和协同,效率低下;多元化发展程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成长过程脱节;企业和供应商系统没有衔接等问题出现。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些传统的实体企业转型发展并未成功,我国市场端上游产业链供给出现短缺,下游产业链出现需求不足,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整体供应链效能,进而影响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

(二)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技术发展积极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加快到来,使大多数企业把发展着力点从技术转向数据。在数据化时代浪潮下,大部分实体企业不断地提升相应的核心技术能力,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提升企业能力,不断推动技术外溢,从而全面提升社会创新能力,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但一些企业的创新提升没有跟上,很多企业对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明显不够,重大自主可控核心技术不能突破,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导致我国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企业科技数字化转型之路也任重道远。

(三)数字技术性人才缺乏。新型的实体企业是在实体企业基础上的转型升级,是与新时代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智能化服务为一体。当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追随数字社会潮流,人才发展培养紧跟时代脚步,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前进,企业生存压力骤增,由于缺乏对数字技术的与时俱进,使企业不能实时更新对技术的追求和进步,同时传统企业的垂直领域非常之多,要深入洞悉这些垂直领域的特点,往往要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新型实体企业很难拥有既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又清楚了解每个垂直领域特点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既懂互联网、懂新技术,又拥有行业专业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匮乏的。

(四)欠缺共享数据平台。由于很多企业都是“数据孤岛”,企业自身对数据云共享、数据交流、共享资源、“互联网+”等意识不强,且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导致很多制造业企业无法有效利用数据,企业发展处于较低层次。

二、新型企业发展进程缓慢原因分析

顺应时代浪潮,企业对自身发展和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实体企业的转型发展成为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容之一。而企业发展之间不平衡、产业融合程度差异大、企业转型资金支持缺乏、企业成员意识固化、“以实助实”的执行力和政策引导不足等因素制约其发展。各个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内部性和外部性的特征,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和影响要素,可以通过内外部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内生动力不足

1、新型企业自身转化期缓慢。企业在转型后的发展初期,需要进行相应的资源进行整合,企业管理模式可能需要发生变化,数据平台的搭建与共享,同时资金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以及企业需要高质量的技术核心,数字人才与数字经济相融合,也都使得企业自身在特定一时期内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与转化。而新型实体企业虽有“以实助实”政策的扶持,但就其发展的成果而言,自身转化缓慢,且受各企业自身定位、人员发展等影响,不同企业发展融合各异。外界的扶持虽能解决一时之需,但最终企业自身的发展才是企业持续改善的不竭动力来源。

2、惧怕失败的观念守旧。新型实体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大社会环境的推动,还需要企业自身主体的参与。当来势汹汹的新时代浪潮与传统的实体企业相遇时,这种环境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时,紧跟时代步伐的意识就会被激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害怕技术瓶颈“不会转”和传统企业受到观念影响的业务模式“不能转”,以及效益层面的“不敢转”,即使企业有一定的资金转型支持,也会因惧怕失败而停滞不前,而不是勇敢地放手一搏。同时,因新型实体企业对技术、资金、数据化平台等要求较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人力和资金压力,更加剧了企业的发展困境,使得企业不敢轻举妄动。

(二)外源推力的影响

1、智能数据化体系平台构建不成熟。新型实体企业是依托于数字核心技术,开放服务的智慧供应链系统与智能数据化平台构建起来的。本身我国传统企业的智能数据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共享不充分,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供应链协同差,同时缺乏系统化、国际性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导致很多企业无法利用有效数据。虽然国家对数据平台的建设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其发展要求与速度未能与时代进步相匹配。

2、国家对新型实体企业的支撑机制不充分。新型实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发展,大量的传统实体企业抓住时机进行创新变革。支撑机制不充分将影响发展效果,虽有国家政策扶持相应转型发展企业,但由于其支撑企业发展的相关考虑因素不周全,也使得新型实体企业发展进程缓慢。如,土地和劳动力资本不足等因素都会有影响。

3、监管改革实施一刀切。相对于传统实体企业而言,新型实体企业是在平台经济高速发展下成长起来的,监管政策可能会出现一刀切现象,某些监管已经不适用于新型实体企业的实施,但监管政策与新型实体企业没有重新定义划分。如,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都需解决,政策制定者与市场主体仍然出现摩擦。虽然时至今日,国家围绕个人隐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制度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相匹配。

三、新型实体企业转型升级路径

(一)政府层面

1、推动技术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从政策的视角出发,政府积极推行技术创新带动发展的策略,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型人才吸引与资金整合的扶持力度。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实体企业创新的制度体系,解决实体企业“不敢转” “不能转”和“不会转”的问题。解决企业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各地人民政府也必须根据当前具体的经营情况,给予实体企业必要的技术创新和资本保障,对实体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中的不足做出必要的完善。

完善新型实体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时所必需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部分短板。例如,地方政府部门将指导、鼓励电子商务平台公司开放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服务实体中小企业,使更多的平台公司可以开放自己的大数据、物流和供应商信息,并提供更加有效的社会化的金融服务。又如,政府将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的公平竞争。与此同时,政府要对新型实体企业的监管措施进行相应的匹配改革,从统计、监管等层面建立“新型实体企业”标准与制度体系,以促进其发展。

2、促进示范引领作用与“以实助实”高质量发展。发挥优秀新型实体企业的带头作用,积极促进传统实体企业的转型发展。当前在数字经济与中国传统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实体公司,包括华为、小米、京东、中兴等。上述新型实体企业都是“四新”的代表,其发展经验对中国传统实体经济具有示范引领意义。身为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新型实体企业既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新动力,更是“以实助实”的新助推器。他们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助力更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以实助实”高质量快速发展。

3、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协同发展。为企业发展提出了备选方案,以提高产业链供应商的经营弹性与柔性,并有效应对企业断链的经营风险。通过引导“链主”公司出海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补足企业开发、制造、营销、客户服务等环节的缺陷。实现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创新发展,要通过增强供应链协同能力实现“一体化”,以加强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为发展方向,着力增强供应链韧性与产业链弹性,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资源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组织协调对资源与效益进行合理共享。

(二)社会层面。建立新型实体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之风,大力发展新型实体企业,以带动整个社会风向的转变,使新型实体企业的发展遍地开花,使企业的发展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的状态中。加强对新型实体企业的社会气氛渲染,使传统企业的发展转型处于社会热潮中,推动和引导创造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良好环境,激发和增强新型实体企业的发展活力,为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渡过难关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三)企业层面

1、加速新型实体企业发展速度和模式。企业在转型发展时期,要加快自己的转变速度和模式。努力学习新技术,培养企业核心技术人才,做到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与新型领头企业合作发展中,努力拓展自己的企业发展链条,学习优势企业的发展经验。借助时代趋势发展和政策扶持与大企业深入合作,在取长补短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从内部数字化到科技平台赋能的产业链协作,加速自身发展速度。

新型实体企业的出现可能会改变企业原有的组织模式和运营方式,在做到加快企业转变的发展速度时,也要考虑企业的现有发展模式在经历数字经济技术的发展融合后,企业应当由高耸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式的企业组织,以适应新型实体企业的新模式。

2、攻克核心技术,掌握发展流量。努力把握产业核心技术,并在政府部门帮助下提出创新性发展策略。实体公司间要保持紧密沟通协作,根据高新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环节,形成产业科技攻关联合体,在技术发展中主动革新流程,集成创新资源、减少研发成本费用和时间;实体公司间可以共同成立研发中心,集合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资源,聘请产业专家学者和公司资深科技人员构成研究队伍,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性研究,技术开发成果则由实体公司合作联盟按照各公司的投资额合理分摊。

新型的实体企业必须通过“互联网+”发展模式,以减少中低端生产和无效供应,利用新科技、新模式和新视角革新传统制造、管理和市场营销模式,以推动生产经营的方式转变,掌握新时代的发展流量。

综上,从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新型实体企业是推动数实融合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新浪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已迫在眉睫,转型发展后的新型实体企业未来的何去何从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热点。本文通过对当下时代快速发展的变革潮流下实体企业发展的“今天”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新型实体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发现在实体企业在转向新实体的“明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从政府、社会、企业层面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本研究还存在很多改进之处,本文所采用的主要是文献研究法,缺乏相应的数据理论支撑,今后可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加强数据分析,为我国新型实体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数据化的理论分析。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非,胡慧芷,林慧妍,任晓怡.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3707.

2]陆雨菁.传统企业供应链协同与管理存在诸多弊端 急需通过数字技术构建全新生态圈[N.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质量,2019-08-20.

3]刘明.新型实体企业助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N.国际商报,2021-09-15002.

4]王震.数字经济驱动下传统企业转型问题与对策[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201.

5]崔吕萍.围绕“新型实体企业”,委员学者业界人士都聊了些啥?[N.人民政协报,2022-02-220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72664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