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河源红色饮食资源开发策略
第709期 作者:□文/刘 燕 吴雄昌 时间:2023/7/16 10:12:02 浏览:262次

[提要] 河源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河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实地考察基础上,对河源各地红色旅游饮食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和评估,提出开发“红+绿”旅游路线,开办“红色饮食”博览馆、开发红色旅游预制菜、依托粤菜师傅工程,开创红色菜品等策略。

关键词:红色饮食;饮食资源;红色旅游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客家菜师傅工程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WTSCX25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河源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河源红色美食文化资源整合及开发研究”(项目编号:HYSK22P18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0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许多重大场合都强调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运用红色资源的重要性。红色文化既包含着红色基因又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基因,运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继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需要,更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与手段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红色教育的鼎力支持,祖国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红色“热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涌现,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开展启迪心灵、充满活力的红色活动让红色文化缓慢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有利于促进广大民众政治认同感、社会大众向心力、凝聚力的提高,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河源作为客家古邑,拥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辽阔的河源大地上,红色记忆随处可见,全市现有革命遗址700多个,和平县、龙川县、连平县、紫金县已列入重点老区和苏区。近年来,河源以红色文化的发掘和红色内涵的丰富吸引了党员和游客来到和平县“九连小延安”追寻“延安”,来到东源县阮啸仙旧居回忆“初心使命”,来到紫金县苏区镇牢记“血色记忆”。红色饮食文化对于红色旅游来说至关重要,依托红色旅游地,以“食”为窗,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刻地欣赏河源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和感受地方民风民俗等,全面展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风貌,发扬革命精神和适应现代游客的体验需求。

一、红色饮食在旅游中发挥的作用

吃、住、行、购、娱构成了旅游最基本的内容,“食”则是第一要素。现代旅游之“食”,已不仅仅是饱餐一顿之意,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基础去领略旅游地饮食文化,领略民俗民风。本文研究河源红色美食资源,认为其具有如下功能:(一)丰富红色旅游这一产品的内涵,着重挖掘红色旅游饮食资源,是为了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红色文化物品有形化,能使游客得到全方位感知体验,使红色文化在血液中流动、在骨髓中浸润、在灵魂中生根发芽,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更好地对接国际旅游模式,切实使红色旅游走向国际市场;(三)全面展示红色旅游资源整体风貌,真实再现历史;(四)满足现代游客红色美食需求,使红色旅游长盛不衰。

二、河源红色资源、饮食资源情况统计

河源季节气候分明、光照充沛、物产丰饶。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及实地调研,按照《GB/T18972-2003》中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相关标准、要求,对河源各县域红色饮食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表2、表3。(表1、表2、表3

三、河源红色景区饮食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

(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特征明显。革命旧址承载了革命先辈们的感人事迹,蕴涵着丰厚的精神内涵,它既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演进过程中重要的实物鉴证和红色基因传承、爱国热情激发的重要媒介,又是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生动形象的资料。河源红色革命历史丰富,同时也孕育出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河源是我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是全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地之一、全国农民运动起步最早地之一、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最早创建地之一、全国苏维埃政府成立最早地之一,留有中共东江特委、中共后东特委旧址,也是东江纵队革命、粤赣湘边纵队活动之地,成为广东最早解放区。红色记忆遍布广袤大地,和平县、龙川县、连平县、紫金县被列为重点老区和苏区。

(二)地方饮食丰富,特色鲜明。河源地区菜品以客家菜为主,家养牲口、农家果蔬等为常见原材料,烹调技法多为炖、蒸、煲、煎、焖、炒等,客家饮食具有淳朴、浓厚、软熟等特点。河源客家名菜包括东江盐焗鸡、东江酿豆腐、酿三宝、韭菜炒河虾等。河源酿豆腐,为客家菜之代表作,烹调技艺颇具匠心,菜品特色鲜滑爽口香醇。素有“一家烧,十家飘香”之美名,至今仍为客家节日必备菜式。“河源小吃”包括艾糍、铁勺板、老鼠板、发糕、糕粑、九重皮、煎堆、酥角等。艾糍,一种客家美食,一般在清明节吃,端午节也可以做。端午节艾叶香,美味河源客家传统特色美食艾糍常登上客家人餐桌。除此之外,河源盛产柑橘、鹰嘴蜜桃等水果,生产米粉也已近两百年之久,“霸王花”米排粉是其代表产品之一,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口感爽滑、不易沾牙齿、烹饪不夹生、夹起不易折断,因而广受民众喜爱;河源竹壳茶,原名葫芦茶,又被称为“仙茶”,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悠久历史,制作时用竹壳包装成葫芦状,品尝时其滋味甘甜清香;和平香菇蕈有“益气不饥,治风破血”的作用;河源大红袍板栗被誉为“健康食品”,一般每粒重20多克,外表美观,颜色紫红有光泽,用鸡肉和猪肉红烧而成的佳肴被认为是酒宴之美味。

(三)旅游资源丰富,餐饮分布广。河源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非常符合人们健康出行的需求。“万绿河源” “恐龙故乡” “温泉之都”是河源的三大城市名片,著名景点有巴伐利亚庄园、七寨湖公园、万绿湖风景区、春沐源、东江源温泉、康泉十八、龙川的佗城、和平的林寨和热龙温泉、紫金的御临门温泉等,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品牌企业也越来越多,万绿湖景区及巴伐利亚庄园分别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万绿湖景区、春沐源成功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3A级以上景区增加到11家,星级酒店增加到2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共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国家、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镇、村13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9家。河源生态、自然资源及区位条件上都有着突出的优势,在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发布的第一批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评选名单中,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康禾镇仙坑村顺利上榜,为进一步促进乡村研学旅行开展、丰富乡村文化业态、文化产业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全面带动作用。

如表4所示,河源饮食资源丰富,使旅游者们尽情品尝正宗客家菜、点心,五指毛桃、即食鱼干、番薯干、霸王花米粉、紫金竹壳茶、农家手工腐竹、忠信黑蒜、客家铁勺饼等农产品和特产是游客们炙手可热的特产手信,然而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到,以红色资源为主题的餐厅数量仅有2处,说明红色饮食亟须开发。(表4

四、红色饮食资源旅游开发策略

(一)开发“红+绿”旅游路线,开办“红色饮食”博览馆。河源除了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之外,绿色旅游、客家文化和恐龙文化等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并且这些旅游资源已经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对其进行整合并加以整理和匹配,对于推动河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推动河源红色旅游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仅将纯红色旅游景点串成红色旅游线路,可能使游客觉得略显单调,观赏性、娱乐性不强、吸引力不足。为此,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把革命遗址与重大战役、事件等作为载体,融合成为一条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如,融合后的经典红色旅游路线“紫金苏区——越王山——九和温泉——万绿湖——野趣沟”,整合紫金旗下苏区镇、越王山和九和温泉为一条路线,从而弥补了二者缺陷,提高了旅游娱乐性和教育性。除此之外,已融合的“红+绿”旅游线还有:阮啸仙烈士陵园——阮啸仙故里——苏家围——万绿湖——桂山、龙川革命先烈遗址——霍山——凇沪抗日和籍烈士纪念碑——和平华宇温泉等。经过旅游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对红色旅游资源的考察摸底,可开发整合出更多更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路线。

此外,还可以在红色旅游景区设立“红色饮食”博览馆,陈列河源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食品,如豆腐、红薯、咸菜、萝卜干等,游客通过游览红色饮食发展史,品尝红色美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者们的辛劳以及如今幸福生活的得来不易,倍加珍惜当下和谐社会。

(二)抓住预制菜发展契机,大力发展河源红色旅游预制菜。河源处于广东客家地区中心地带,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交汇处。在冷链物流配送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预制菜的配送范围可以涵盖大湾区市场的全部区域,一些保质期长、不需要冷藏的商品甚至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配送。就消费人群而言,世界客家人数量超过1亿人,口味独特的客家菜拥有大湾区巨大而稳定的消费群;就生态环境而言,河源作为广东最主要的生态屏障与饮用水源地之一,水质一流、林气一流,资源优势加政策红利加持为河源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抓住预制菜开发的契机,开发红色饮食资源,制作出一批具有河源特点的红色预制菜品,比如车田豆腐、东江盐焗鸡、黄村鱼生料鸭、义合粉尘鸭、叶潭腐竹、紫金八刀汤、紫金牛肉丸、紫金擂茶、和平牛头等客家名菜及小吃和河源猪脚粉、糍粑等,既可以让游客在本地吃到,又可以通过简单的包装或者加工后让游客拿回家送给别人当礼物,既能增加这些商品本身的价值,又能拓展河源本地红色旅游产业链,并起到做广告效果,这无疑将提升河源在国内的知名度,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有助于长期、有效地提高旅游收入。

(三)依托粤菜师傅工程,开创红色菜品。“粤菜师傅”作为全省促就业、保民生三大项目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河源市积极建设“粤菜师傅+乡村振兴”体系,以“粤菜师傅”培训基地为基础,为农村客家菜师傅提供培训服务,树立技能致富品牌。“粤菜师傅”项目实施以来,河源共培训粤菜师傅2.8万余人次,取得证书2.3万余人次。“粤菜师傅工程”的实施为河源地区培训和增加了大批能够熟练烹制客家菜品的大厨,厨师们发掘客家特色菜、发掘乡村特色食材、继承和创新客家菜特色菜的能力大大增强。为此,各有关部门和工作单位应鼓励厨师,尤其是红色景区餐饮工作人员,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如红故事、红景区名、红名人等,去发掘客家红色景区背后所隐藏的故事及历史由来,开发编制红色名菜、小吃菜谱,实现每县有红色名食、每景有红色名菜,打造河源红色名店、红色名品,发动属地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红色饮食创新开发,凸显“红色”饮食主题。

总之,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发扬河源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开发深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这些都制约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在旅游的众多资源中,饮食资源发挥的作用通常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此有效开发红色饮食资源既可以丰富河源县区红色旅游资源,又可以提供更多乡镇资源的开发机会,为当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将“红色旅游”转化为“红色经济”。

 

(作者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小霞.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育人功能的路径探索——评《红色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领导科学,202208.

2]吴雄昌.客家菜主题宴席设计的探究——以“客家风情宴”主题宴席为例[J.现代食品,202109.

3]李智.浅析红色饮食文化[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4]杜涛,白凯,黄清燕,王馨.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建构与核心价值[J.旅游学刊,2022.3707.

5]姜铭铎,赵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策略——以长征沿线为例[J.社会科学家,202205.

6]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河源探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8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