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随着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给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但同时也给数字经济治理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本文从中非数字经济合作条件出发,探究发现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存在的诸多挑战,并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非合作;国际经济合作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发展格局下中非农业合作提质升级研究”(项目编号:2023-ZZJH-052)阶段成果;河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SBS14)阶段成果。通讯作者:张博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19日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数字技术在全球快速发展,各国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发布提到的首个三年规划中,“数字创新工程”就是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之一。近年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非合作的新亮点,而数字化转型已排在非盟《2063年议程》首要任务之列。
一、中非数字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自“数字经济”在“十四五”规划中被明确认定将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来,数字经济一词迅速“走红”,成为各种规划文件的关键词。而中非合作正处鼎盛阶段,因此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存在巨大的机遇。对于中非双方来说,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一)中非政府大力支持。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来的非洲全球贸易格局中,中国迅速成为非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立,中非贸易升温,双边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政策协定,推动中非在新格局下的数字贸易领域探索更多的合作机会。(表1)
(二)市场潜力助长数字化水平。从经济结构来看,随着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洲经济发展的需求扩展到了工业发展、农业现代化、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更高层次。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将在数字经济领域尚处于雏形阶段的非洲市场挖掘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两者相互作用下将非洲经济发展数字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随着非洲经济发展的加速,中非贸易额也在逐年增加,并呈现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图1,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非洲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非洲拥有12亿人口和3,020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为世界上第二大面积和人口大洲。非洲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因此总体城市化水平不高。尽管非洲当前整体城市化水平在世界上是较低的,但这也意味着非洲的城市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联合国人居署报告显示,非洲城市化水平近50年增长了25%。特别是近十年来,非洲人口增长和城市化速度在全球更是有目共睹,预计在2050年非洲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城市化进程将推动经济发展,挖掘更多的市场潜力,从而提升非洲本土数字化水平。(表2)
从人口结构来看,人口是地区发展的基石,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非洲大陆15~35岁的人口估计有3.64亿人,拥有全世界最年轻的人口。在人口增长的基础上,近年来非洲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非洲的小学平均入学率在80%以上,过去的几十年里,非洲的小学入学人数增幅多次居于全球首位。非洲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做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有助于非洲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三)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立。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陆自贸区逆风而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非洲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里程碑,对非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有广泛影响。姚桂梅曾提出“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孕育发展已经超越传统自贸区的范畴,涵盖货物贸易外,同时涉及了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等领域,为未来创建非洲大陆关税同盟、非洲共同市场、非洲货币与经济联盟以及最终建立非洲经济共同体铺平道路”。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立标志着非洲国家振兴非洲经济、推动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决心,有利于非洲吸引外来投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也是世界范围内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对于中非合作来说,一方面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立为中非高质量合作提供了更多的预期,中非在要素禀赋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自贸区的政策支持下,中非可以更为便利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另一方面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设为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建设领域等方面都能带来较大便利性。在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益凸显的投资环境下,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方面的压力。
二、中非数字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不同于传统的农业、工业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安全性、技术性、稳定性等发展要求。当前非洲数字经济尚处于萌芽阶段,各个方面都存在短板和不足,因此中非数字经济合作面临着挑战。
(一)非洲营商环境存在问题。国家政局是否稳定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然而,非洲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政变。这些冲突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一些非洲国家更是出现财政上的困难,失去对民众、军队的控制力,加之非洲国家的法制建设普遍不足,多重因素共同诱发了非洲近年来的一次又一次政变。军事政变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外商投资将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
(二)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发展数字经济与金融市场正常运转息息相关,良好的金融市场将与数字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然而,金融市场波动之大、管理难度之高是业界公认的。非洲金融市场发展历史较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其规模和功能都是很有限的,资本不足,流动性不强,大大制约了贸易投资,同时也给金融交易的网络信息监管埋下了隐患。非洲互联网金融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立法并不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不够严厉。近年来,非洲频繁发生互联网金融诈骗,用户隐私泄露、遭遇诈骗、诱导性投资等事件层出不穷,非洲国家也在积极采取整治措施。截至目前,非洲已有超过25个国家通过了数据保护相关法律,但由于非洲国家数众多,各种数据保障标准各不相同,因此这些法律在处理有关数据时难以形成合力,管制力度有限。
(三)数字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在非洲,只有38%的人口能用上电,互联网普及率不到10%,只有1/4的公路网是铺设过的。较差的公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使非洲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成本增加30%~40%,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外来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即使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撒哈拉沙漠以北非洲国家,近年来也频频出现严重的电力短缺状况,大量工厂和外资无奈撤出;在电力设施尚且薄弱的基础上,网络和宽带更是成了奢望,目前在非洲国家,网络覆盖率很低且3G仍是主要的移动通信技术,更有很多国家还在使用2G网络。然而,对于数字贸易而言,互联网是必不可少的。非洲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这加大了交通路线的设计与建设难度,交通设施建设成本高、进程缓,外资进入非洲困难,交通成本大大增加。与此同时,道路建设问题也给物流配送造成了困难,街道系统的不完善以及不熟悉路线的快递员使得消费者通过数字网络购物难度加大、积极性降低。发展数字经济从电力到互联网,从跨境运输到境内物流配送,涉及面极其广阔,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的非洲显然存在不足。
(四)非洲数字领域人才缺口。自1960年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以来,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基础学校和高等院校、与域外国家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非洲教育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巨大进步。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洲原有的教育设施、师资、教育环境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非洲发展数字经济所需要的专业领域人才。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基础教育内容无法与现阶段所需要的数字人才教育有效衔接,受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非洲落后的硬件条件大大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非洲艰苦的工作、学习环境使得为数不多的非洲本土人才外流。发展数字经济需要的是熟练掌握IT技术、美工技术、外语能力、电子商务能力等诸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数字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的是实践能力,而现阶段的非洲甚至是中国在此领域都仍在探索阶段。
三、中非数字经济合作的路径
近年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非洲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探索出一条中非数字经济合作之路。
(一)改善营商投资环境。非洲的地理位置、经济规模、商业环境、政权更迭等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对企业投资影响广而深。对于外来投资,非洲政府应有效引导企业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进行不同领域的投资,争取做到资源效率最大化;鼓励企业与本土人员深入合作,立足非洲本土市场,进一步熟悉当地的风俗、政治、经济等影响投资效益的因素,从而选择最合适的企业组织架构,有效地规避风险;对企业要加强制定保障制度,减小因政权更迭、战争、恐怖袭击等事件给企业造成的困境,保障外来务工人员正常的衣食住行和取得劳务工资的权利,同时更应该保障数字经济人才享受良好的学习、培训、研发环境。
(二)加强数字监管治理。非洲数字经济起步晚、发展快,因此相关法律制度和执法能力严重滞后,企业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网络安全意识、维权意识都不高,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犯罪案件的频繁发生,这就需要非洲国家建立统一的、完善的法律法规。非洲各国政府应该及时建立并长期完善数字经济、互联网商务的监管体制和法律治理框架,填补当前互联网金融、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法律漏洞,针对现有典型案例制定出完备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力度。引导非洲公众树立法律意识,不钻法律漏洞,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出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有效引导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避免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和犯罪问题治理困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治理经验的沟通与对接,加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技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非洲经济在合法的保障下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互利共赢。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字经济来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解决电力供应问题,改善电力基础设施,解决电力短缺、频繁断电的问题,重点发展离网发电、微电网、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除此之外,还要大力推行绿色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本土地理优势,例如风能、热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发展能源。其次,要提高非洲的网络覆盖率,因地制宜选择成本较低、难度较小、速度较快的无线网络技术。搭上“一带一路”的顺风车,与中方合作,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网络的顺畅性、安全性和速度。同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差异,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基站,推动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加快非洲公路的建设,提高公路的普及率以及便捷性,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路线的规划,还要开拓非洲新的交通方式,而不是仅限于公路、火车等传统的交通方式,更要普及飞机、高铁的建设,借助“一带一路”的红利,加强中非合作,推进铁路建设;对于境内境外不同的物流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从而提高物流运输的时效性和专业性。
(四)加快数字人才培养。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专业知识、多个语种等,还需要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网络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和学习能力。一方面受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非洲各国对于数字领域人才的培养缺少经验和借鉴,因此有必要深化与中方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借助“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契机,架起中非人才交换和培训的桥梁,为中非两国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从实践中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更加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优化非洲国内的就业环境,鼓励校企合作、跨境企业合作、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等,通过国家的政策鼓励、人才引进计划留住非洲国内人才的同时,吸引一部分外来人才投身于数字贸易、数字培训等领域。
综上,随着中非合作不断升级,数字经济的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小背景下,一定能取得长足进步。纵使合作过程中会有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只要中非双方携手共进,针对困难各显身手,一定可以将困难各个击破,推动中非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大亮,任航,刘柄麟,蒋生楠,张振克.1996-2015年非洲人口扩张区域类型划分与区域演变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04).
[2]刘晨.非洲国家的政党选举与经济政策:变革的困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03).
[3]杜鹃.“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非洲电子商务合作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21(04).
[4]姚桂梅.非洲大陆自贸区与中非经贸合作:影响与对策[J].当代世界,2021(03).
[5]黄梅波,段秋韵.“数字丝路”背景下的中非电子商务合作[J].西亚非洲,2021(01).
[6]盛斌,张子萌.全球数据价值链:新分工、新创造与新风险[J].国际商务研究,2020.41(06).
[7]乔晓楠,陈云,郗艳萍.数字经济视域下的国际贸易格局与贸易规则新动向[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4).
[8]黄玉沛.中非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