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数字经济下体育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探讨
第709期 作者:□文/叶 梓1 周建亚2 时间:2023/7/16 10:20:23 浏览:260次

[提要] 体育科技产业是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而创新是体育科技产业前进的驱动力。本文基于对数字经济带给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体育科技产业面临的现实发展困境分析,提出改进体育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具体路径,从而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体育科技产业;数字经济;创新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021

习近平关于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极具洞见性的论断,启迪着我国产业的发展方向。体育产业更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新发展。何强(2016)认为体育科技产业并非全新的产业门类,而是在传统体育产业的基础上,借助科技的力量,创新化发展产业内容,并经过升级改造后所产生的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的融合产业。康露和黄海燕(2021)认为体育科技产业是利用新兴科技实现业态融合进而催生出新供给,从而带动体育消费与需求优化的产业。因此,本文将体育科技产业定义为采用新型科技创造出新的体育消费市场和消费生态的,满足当代人体育服务需求的科技型体育产业。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使得体育产业可以利用其中的技术开发更有效服务大众的体育科技产品,进一步激发体育活动热情,从而满足网络时代更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诉求。

传统体育产业依托于体育活动与体育赛事并据此开展商业活动,依靠各种赛事IP以及运动进行场地出租、门票收入以及运动产品的售卖,实现企业的盈利。体育科技产业则拓宽了经营范围,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的介入赋予了体育科技更多的发展潜力。“互联网+体育”已经成为新时代体育科技发展的核心,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宅”文化的盛行促使线上体育活动的繁荣,直播健身成为了一段时间内最具热度的内容。由此可见,体育科技需要向网络领域覆盖,进一步拓宽体育企业经营领域,从而在满足更广大人民需求的同时突破疫情这类黑天鹅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危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所谓数字经济,就是通过网络将信息资源数据化,借助高效传输的信息技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各种经济行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而数字经济凭借其零边际成本和规模经济的特点完美弥补了传统线下经济存在的生产效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弊端,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时间落后于其他产业,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更需要借助数字经济的力量来实现创新发展,打破传统体育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僵局。

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助推创新的新动能,因此在转换经济发展思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充分发挥创新的潜能,利用各种力量实现创新能力的突破。体育科技产业作为后疫情时代的朝阳产业,大量的科技巨头公司涌入使得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互补成为了现实,数字经济成为了体育科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驱动引擎。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企业应协力科技创新,在数字经济的助力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一、数字经济下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数字经济对于新时代体育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由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体育经济同样面临转型的压力。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将原有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原动力。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结合应运而生。

第一,体育科技产业数字化是时代的选择。体育科技源自于竞技体育,是在通过科技辅助手段帮助竞技场上的运动员获得更好成绩的专业化设备,昂贵的成本以及科技含量使得这一阶段的体育科技产品无法下探市场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这一情况的改变出现在2008年我国申奥成功以及智能设备大面积普及之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国人的运动健身意识,智能设备的普及提供了接触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和数字技术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体育科技产业开始采用数字化技术研发新产品。

第二,体育科技产业具有多样性的数字化研发模式。经过探索,结合数字技术的体育科技研发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自研,通过本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体育产品研发,并结合本公司的产品打造体育生态,形成独属于企业自身的数据生态,构建专利壁垒保证技术领先性与独创性。二是借助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进行协同创新。高校等研发机构具有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企业则具有更多的资金以及市场,双方的优势互补使得体育设备在兼具科技性的同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但多元主体的参与使得企业无法形成更具自主产权的产品链,与公司前期产业亦无法形成完美的生态链。三是企业间联合研发。利用不同企业的市场积累和技术形成更加紧密的体育产品研发联盟,可以帮助体育企业拓展产品市场,组成企业间产品生态链,打造产品联盟。无论何种体育科技研发路径,创新能力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命力,才能维持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展开,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当前体育科技产业与数字经济经营模式前景广阔。一是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体育竞赛内容IP,凭借雄厚的资金,这类企业强势购买相关体育热点IP竞赛的内容转播权,利用视频平台大量用户基础获得转播效益,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向观众推送体育赛事内容,获得更多的流量加成。二是开发科技产品引导用户进行体育活动。这类企业通过研发专业性或普适性的体育健身产品,例如现在盛行的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在兼具产品原始功能的同时整合心率监测、运动状态等功能,实现体育与日常活动的深度融合,借助于产品生态内容打造企业的用户粉丝群体,实现体育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三是类似于直播电商的体育直播,依托于直播平台的流量优势,开展运动型直播,提供在线健身指导服务,在疫情时代,这一领域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大量的体育健身博主突破了原有的流量壁垒,获得了直播热度,并转化为经济收益,其幕后的体育经济公司也获得了发展资源。综上可知,当前的体育科技产业发展方向皆依赖于互联网媒介,利用数据技术获得竞争优势,即使科技创新产品同样打造了依赖于产品本身的互联网生态,并依此向用户提供定制化体育服务。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已经与体育科技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并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产业链条,双方互补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

第四,体育科技产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发展存在危机,机遇与危机并存。数字经济融入到体育科技产业的过程中,同样带来了危机。首先,个人信息泄露带给体育科技产业的市场压力。体育科技产品依赖于互联网,并在使用过程中生成大量的用户私人信息,相比较于其他产品,体育科技产品所收集到的用户信息更加私密,故安全工程成为体育科技产业亟须强化的内容。囿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会阻碍物联网产品的发展前景,个人用户出于安全的保护将更多的重视体育产品的隐私保护功能,立足于共享的数字经济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其次,企业创新动力被消磨。数字经济带给企业广阔的线上市场的同时,降低了对同行商业模式模仿的难度。当创新性产品被推出时,简单的模仿就可以迅速获得这一新产品理念。当自家产品无法通过创新获得差异化市场时,模仿将成为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的最终选择,这是数字化不可避免的问题。最后,数字经济带给体育科技产业知识产权难以界定的危机。数字经济所具有的开放、共享的特征使得体育科技产业所具有的知识产权无法有效规避他人对自身产品的模仿,由此产生的法务纠纷亦难以从知识产权角度界定。数字经济给体育科技产业发展蒙上了层层乌云,但随着双方的深入融合,阵痛终将被解决。新时代的企业前景终将归结于数字经济,唯有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行线上产业,才不会被时代抛弃。

二、体育科技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体育科技产业的发展不同于其他企业,其发展脉络需要依靠人体生物科学支持的同时兼具现代化科技的力量,才能保证企业的产品服务真正为大众所接受。但现如今的体育科技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体育健身服务的需求,只有正视自身存在的弊端,才能对症下药,摆脱困境。

第一,尖端技术储备无法满足体育科技数字化升级需求。就当前而言,我国体育科技产品缺乏自主产权,以产品模仿为主,相关的专利技术核心属于西方国家企业。尤其是核心技术层面,由于我国体育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大型精密机械化制造企业未下探体育产品制造,因而无法依托制造业的尖端技术发展体育科技的核心技术。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基础同样无法满足体育科技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虽然我国已经发展出了世界领先的5G技术,但在物联网领域等技术基础储备尚有不足,距离真正大规模运用存在技术和现实层面的困境。故而体育科技发展依赖的互联网平台处于起步阶段,软件生态的构建只能局限于单一产品,无法达到企业宣传的系统化体育产品智能整合。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数字化发展,需要体育科技产业不断努力,否则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推动下的物联网时代市场竞争。

第二,体育科技产业共享发展体系不健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不足。转化产业发展结构,需要借助共享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完善产业链资源的有效利用。体育科技产业缺乏必要的共享发展基础,共享意识不足带来企业群体为获得更多的用户市场而不断竞争,强烈的竞争思维致使整个产业生态严重恶化,有些体育企业为打压潜在的竞争对手不惜牺牲公司利润来挤占产品的市场空间。产业间协同能力不足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体育活动的展开必然带来大量的体育资源需求,但企业间共享信息的缺失使得科技服务能力过于片面化,市场供给与需求差异化严重。带来的后果就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相应体育科技共享平台的引导,大批科技企业涌入到同质产品竞争中,造成资源无意义损耗,违背了我国的“三去一降一补”进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目标。体育产业链条缺少对金融资本、数据资源等高级产业要素的整合,市场化配置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种种不足制约了体育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第三,体育科技产业科研能力不足,缺乏复合型尖端人才。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各类基础性人才得到较为良好的培训,但对于体育科技产业的需求而言,并不能得到满足。首先,体育科技面向的是体育产品市场,消费者是体育爱好者以及健身运动人员。现有的科研人员并不能准确把握这类人群的产品需求,市场调研成果无法与产品研发方向相结合,消费者需求未有效满足。其次,研发人员创新能力不足。体育科技产业的研发能力受限于自身的研发小组,知识时代的来临使得这些脱离学习的工程师难以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打破原有的思维模板,从而造成体育科技产业的产品过于雷同,缺乏创新性。最后,体育科技数字化人才不足,无法推动企业深入发展物联网产品。当前的人才市场,IT技术人员众多,物联网领域人才亦大量存在,但对于体育科技产业而言,需要的是能够整合网络技术、物联网工程和人体生物工程的多重复合研究人员,才能够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出发设计体育用品,直击市场痛点,获得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体育科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依赖产品模仿赢得低端市场。

三、数字经济下体育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科技产业壮大的必由之路,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所以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因此,体育科技产业竞争力的实现需要精准把握数字经济下的创新脉络,进而保证体育企业的生命力。

第一,依托数据时代,发展体育数字科技。在数字通信革命下,体育消费信息被无限累积,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可以预判体育消费发展趋势,从而帮助体育公司及时调整产业方向。而此类战略的实现需要发展数字化体育科技。立足于当前科技公司介入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借助体育科技公司更为专业的体育健身积累,孵化新型互联网体育服务企业,利用数字设备指导用户体育活动,拓宽设备应用场景。

第二,借助产学研打造体育科技创新平台。长久以来,体育企业和高校等科研机构联系并不紧密,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更偏向于学术,缺乏应用层面的实践;对于企业而言,创新实践的机会并不稀缺,阻碍其创新能力的却是高端研究人员。企业和高校可以形成天然的互补关系,企业通过提供资金资源与高校合作,高校可以利用企业资金进行数字化科技创新,实现学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可以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创新热情。

第三,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机会,高校可以将学生乃至研究员派往企业项目组进行实习,通过接触实际研发流程增强社会经验,同时可以将自身所学实际应用帮助企业推进研发进程。而企业可以将自家工程师送往高校学习先进知识,同时开拓视野,培养数字化创新意识,以实现高校实习和企业培训双向培养新型体育科技应用人才。以人才推动体育科技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完善核心科技研发微观途径,助力高质量发展目标。

第四,建立行业数据共享发展平台,协同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数据对于数字化科技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可以依此完善体育行业各流程的沟通渠道完成数字化转型。通过体育科技产业联合共建数据资源库,产业链条中不同企业间可以利用不同环节收集到的消费者数据进行行为决策分析,共同开发智能化产品,优化服务体验,协力完成核心科技创新。

第五,优化多元主体参与能力。体育科技数字化发展需要不同领域的共同参与,保证研发符合市场需求,利用多元主体的本土市场以及技术,进行系统化整合后打造体育科技生态圈,形成线上和线下协同发展的体育服务产业,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

第六,共享技术资源,助力体育科技核心技术发展。核心技术决定着体育科技最终发展层次,而基础技术共享可以利用同行业公司的创新资源以及市场,夯实数字化体育基础设施。在发展核心技术的同时提升消费者的接受度,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整合体育产业的技术资源,以共享推动整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第七,规范行业数字化发展标准,打造数字服务场景。通过设立体育科技标准,可以帮助体育科技健康良性发展,防治自由发展乱象,减少企业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维护良好的业界生态。通过构造数字化服务场景,可以帮助企业收集消费者行为信息,辅助开发智能设备,确保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可以更好地帮助民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综上,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可以赋予其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基础,而随着体育科技产业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方向助力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双方的融合有利于激发深层次的发展潜能。数字经济下体育科技创新方向就是需要结合物联网技术,统筹大数据,发展尖端技术满足数字化升级需求,推动建设共享型产业链,培养复合型人才帮助体育产业的科技化发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共建共享数据平台统筹企业资源,可以有效改善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科技产业的创新能力,优化体育科技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人民的健康生活习惯,服务大众需求,真正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1.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2.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强.我国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的挑战与制度优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05.

2]康露,黄海燕.体育与科技融合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逻辑、机制及路径[J.体育学研究,2021.3505.

3]潘玮,沈克印.数字经济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与实施路径[J.体育学刊,2022.2903.

4]聂长飞.高质量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2.3801.

5]孙晋海,王静.“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OL.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10-17.

6]李子彪,王思惟,高光琪.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冰雪体育产业链的整合模式及对策[J/OL.当代经济管理,2022-10-01.

7]邵桂华,王晨曦.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问题论域、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04.

8]高志同,陈家起.智慧体育发展需求下体育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09.

9]沈克印,林舒婷,董芹芹,牟粼琳,吕万刚.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机制与推进策略[J.体育学研究,2022.36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660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