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快递业发展增速放缓与市场规模扩大并存,盈利质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本文从盈利质量的五维特性和非财务指标数据剖析顺丰速运经营战略及盈利状况。研究发现:顺丰速运盈利质量不佳,主要表现为快递业务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率降低;财务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据此提出精细化管理优质资源,降低成本;完善业务流程管控,提高质量;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加快应收账款周转率;综合采用控制型和财务型风险管理办法等建议。
关键词:盈利质量;五维特性;经营战略;顺丰速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8日
一、文献综述
盈利质量关系是衡量企业营运状况、财务状况的关键。段愿(2018)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轻资产模式运营的H公司进行财务绩效分析,得出盈利能力对其财务绩效水平贡献最大,其次为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王秀丽、张新民(2003)从企业经营利润的形成过程,包括资产运转、业务发展、企业利润质量以及支付能力等角度对盈利质量进行阐释。张志宏、孙青(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质量、盈利质量和公司价值之间都呈正相关。郭飞、吴秋生(2020)从会计盈余角度出发,对战略差异与企业价值间的路径关系展开分析发现,差异化战略更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盈利的稳健性和持续性。山红梅、肖雪媛(2018)对影响快递企业营运效率的因素剖析发现,总资产营运能力、市场化程度、盈利能力的高低对营运整体效率具有正向关系,而运营效率越高,管理成本越低。
二、顺丰速运基本情况及主营业务简介
顺丰是中国第一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产品和服务覆盖时效快递、经济快递、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供应链等物流板块。顺丰采用重资产运营的直营模式,物流运输体系运输完善,科技赋能产业链和运营模式优化结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高端物流服务。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在营业收入规模和净利润增速上有显著优势。截至2021年底,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千亿件,快递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但后疫情时代随着行业发展增速放缓,顺丰迎来了新竞争局面,面临着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改善盈利质量,提升综合物流细分领域竞争力等挑战。
顺丰商业模式的创新为混合创新型。一方面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科技赋能产品创新,巩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公司重视新业务的开展,拓展多元化产品线,扩大海内外市场份额。盈利主要来源是时效、经济、快运三大产品服务模块,据2021年财报显示,这三大模块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80%。其中,经济、快运的产品服务较为稳定,时效板块的盈利贡献持续下降,从2020年营收的58%下降到2021年的46%,这说明“通达系”、京东等物流在该模块上发力挑战顺丰的时效优势。顺丰新业务的整体占比增幅高达10%,而且新业务在各自细分赛道成长为行业领头羊,如快运、冷运和同城。顺丰快运营业收入达到232.5亿元,同比增长25.6%,连续两年行业第一;顺丰冷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蝉联冷链物流榜首;顺丰同城营收增幅59.1%,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同时,顺丰房托、顺丰同城在港上市,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扩展新业务融资渠道,是多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三、顺丰速运盈利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
1、盈利水平。各快递企业上市后,致力于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企业资产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竞争激烈。2016~2021年,顺丰、韵达、申通、圆通等四家企业盈利水平相对接近度的平均值呈现出下降趋势,而顺丰速运在上市后与各企业的盈利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与此同时,随着快递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四家企业深陷价格战泥潭,但在扩张市场份额上的作用收效甚微,并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行业的盈利水平迎来新挑战。2020年,顺丰凭借重资产结构模式释放管理红利和产能资源,毛利率、资产净利率超过了四家企业的行业平均值,保持了相对竞争优势。但在2021年业务量和营收双增的情况下,因受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的增加及政府补贴同比下降65%的影响,顺丰盈利表现不佳,毛利率下滑至12.24%,失去盈利冠军的宝座。具体原因如下:(1)顺丰加大对场地、设备、运力等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投资,投资回报期较长;(2)快递业务量增速放缓,同质化竞争下价格战愈演愈烈,而顺丰定价较低的经济快递产品增速快,拉低利润率;(3)与疫情相关的政府优惠政策和补贴陆续结束,人力与管理成本激增。(表1)
2、盈利的稳定性。顺丰在上市后与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差距逐渐缩小,近年来受管理红利释放影响,盈利稳定性增强。从数据上看,2020年以前顺丰的各利润率指标变异系数平稳。除成本波动因素外,顺丰在上下游关系中的经营竞争地位也影响盈利稳定性。2021年,在债权债务规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从付款管理质量看,预付账款仅29.4亿元,应付账款234.7亿元,顺丰在上游关系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从回款规模和结构当中,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年末合计为307.6亿元,赊销回款减少了137亿元,且应收票据比例很小;预收账款和合同负债合计17亿元。整体上,在下游关系中的竞争优势有所松动。
盈利稳定性也受财务风险影响。顺丰多元差异化的战略布局对资金需求量增大。2021年,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为68%,高于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流动负债的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营运资金的缺口。长期负债比率较低,但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的比率略高于1,长期资产与资本配置恰当。具体来看,顺丰对短期债务融资方式具有高度依赖性。债券融资规模增大,短期借款高达184亿元,同比增幅130%,但流动比率始终在1.2左右。顺丰需要短期融资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循环,无疑加大了企业用资成本和偿债压力。在当前行业增速放缓加剧,利润空间压缩的背景下,顺丰资本结构为适中型,若营运资金压力持续难以缓解,偿债较高的财务风险最终将引发经营风险,进而影响盈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3、盈利收现性。据2021年合并财报显示,顺丰的经营性资产合计为1,300亿元,投资性资产606亿元左右。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约154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约171亿元。从资源配置战略来看,顺丰是经营主导型,但其经营活动获现能力并不如投资活动强劲。(表2)
2018年后,顺丰营业收入的现金净含量低于行业均值的差距拉大,收现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1)顺丰在下沉市场的市场份额较小、顾客黏性下滑;(2)快递业务单票收入下降,成本劣势突出;(3)为维持稳定客户关系与业务规模,放宽收现政策;(4)经营资产的内部结构不协调,利用率不高。但顺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核心利润的2.68倍,再从净利润现金含量及经营利润现金净含量来看,利润的质量较高,盈利收现相关的经营风险不大。
4、盈利结构性。顺丰主要盈利项目是经济、快运和时效三大模块,其中经济、快运的产品服务较稳定,但时效板块从2020年营收的58%下降到2021年的46%。2021年,顺丰新业务板块成绩不俗,业务规模占比提升至38%,增幅高达10%。具体来看,顺丰快运营业收入达到232.5亿元,同比增长25.6%,连续两年行业第一;冷运营业收入78.0亿元,同比增长20.1%,蝉联冷链物流榜首;同城营收50亿元,增幅59.1%,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
顺丰在上市后调整业务结构的成效明显,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迅速提升。上市后第一年,总资产报酬率增长率达到126.8%。2018~2020年盈利水平稳定。2019年致力于供应链及国际物流业务等新业务板块,营业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开始高于行业均值,优势渐显。2021年以前,总资产报酬率在20%左右。2021年,国家层面整合成立了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头部快递公司响应国内物流市场规模扩大、资本市场趋向整合的发展前景,通过对外控制性投资方式完成扩张战略,顺丰也成功收购嘉里物流51.5%的股份。因此,受鄂州花湖机场完工以及收购活动影响,资产规模增大,资产报酬率降至2.44%。此外,人力及运力成本、与主营业务相关税费上升,加之资产利用率较低的影响,其余盈利指标也明显下滑。从数据上看,期间费用率控制在9.5%,但从规模上仍然较大,加之主营业务成本率上升至87.63%,影响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利润率以及销售净利率的波动下降。(表3)
5、盈利持续性。除营业收入增长率稳中有升外,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波动下降。2018年,利润率负增长,原因是顺丰率先在科技赋能供应链板块发力,营业成本增长大;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在冷链、航空和国际物流等新业务板块的营运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快运、时效板块的竞争加剧,单票价格下滑,利润率增速放缓。
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4.6%,营业成本变动率为40.9%,三项期间费用的变动率为32.1%。即成本费用率增幅大于收入变动,成本费用的有效性及综合效益不佳。核心利润为36.4亿元,同比下降46.2亿元,故经营资产的盈利持续性受到挑战。不过,顺丰优化调整后的盈利结构与行业未来发展走向一致,其在供应链和国际物流上的超前布局将持续增强溢价能力。(表4)
(二)非财务指标分析。基于快递企业的经营模式和服务特征,本文选取了市场占有率、物流设施布局、单票毛利及用户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分析对顺丰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影响。
重资产结构加上直营模式是顺丰打造超一流快递品牌的关键要素。总部控制快递网络和核心资源,掌握全流程运营数据。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力度极强,战略自上而下保持统一,公司经营环境稳定。2020年以前,顺丰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6%。2020年后,时效、经济、快运三大产品板块的应收增速减缓的情况下,顺丰将传统直营模式转变为“四网融通”全网管控模式,推进客户分层和产品结构优化的经营举措,通过细分领域差异化和产品多元化的竞争战略,有效应对市场冲击;加之疫情推动电商直播带货火爆发展,快递业务量激增。两方面发挥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提升至9.8%。但是,相较于“三通一达”的高市场占有率,顺丰处于竞争劣势。
顺丰在客户满意度方面依然是有明显优势,蝉联快递服务总体满意度榜首,顾客美誉度高,市场潜力仍然较大,其中顺丰率先响应“快递进村”,有效缩短农村地区快递时效并提升满意度,是持续发展的机会。但快递服务申诉率高而有效申诉率一直较低,今后需要加强快递运输管理,减少丢失短少和毁损,并加强售后服务质量,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2021年,顺丰单票平均收入小幅降低至16.25元/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压缩。原因包括定价低的经济快递、快运业务和综合增量快,投入了大量陆运资源支撑,且燃油价格涨幅较大。二是相关抗疫优惠政策结束,且倡导“就地过年政策”,职工福利和薪酬成本增加。三是“四网融通”建设初期,资源重复投入情况存在。在未来期间,顺丰的空运能力逐步加强。鄂州花湖机场落地投产,为顺丰在国际物流的超前布局动态带来新机遇。这将大规模提升航空货运的业务量,优化时效产品服务品质,并且预期降低20%单位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拉动盈利规模。
四、顺丰速运盈利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一)快递业务成本承压较大。顺丰物流基础建设布局庞大,其自营转运中心、干线运输车辆远超同行业快递公司,运营成本开支压力大。此外,2018年后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三项期间费用规模大,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资源投入大,这对成本管控是新挑战。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顺丰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通达系”平均值。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为弥补下沉市场占有率低的劣势,在上游关系管理中采取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竞争优势地位松动;二是后疫情时代,凭借管理红利和产能资源保持了较高业务规模量,同时其他应收款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低,坏账损失风险升高。
(三)风险应对机制不健全。头部快递企业在综合物流服务的细分领域呈现明显分化的新竞争态势,顺丰坚持在多元业务领域提供完整产品矩阵,若经营策略有误,将可能面临收入增速放缓和市场份额持续下跌风险。此外,顺丰服务网点数量远低于韵达、圆通,服务质量和利润空间受到挑战,而顺丰在网点布局上并未做出完善的风险应对举措。
五、风险应对建议
(一)改善经营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战略层面: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和行业监管政策,做好战略部署;精细化管理优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核心资源投入产出比,释放规模效益。二是经营层面: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实施细分领域产品差异化和多元化布局;稳步推进下沉市场战略,提效率、降成本,提升市场份额;科学规划增加在东中西部的网点数量,推动网点雾化,加强末端服务壁垒。三是可持续竞争方面:科技赋能产业链和运营模式优化相结合,打造物流数字化核心竞争力,支持可持续发展。四是利润质量方面:优化产品结构,追求经营平衡与创造健康稳定核心利润空间。尤其时效业务等明星产品要保证合理增速,降本增效,也要依靠差异化产品定位和持续优化的成本效率来驱动,格外注重期间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二)强化客户信用关系,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第一,构建和谐的商圈环境,做好上下游关系管理,关注回款与收款的结构与质量。经营竞争环节的优势地位与顺丰的营销战略与市场竞争地位密切相关。顺丰首先要适时调整营销战略,提升核心利润率,改善经营业绩,增强商业信用。在与下游客户交易过程中要合理调整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的比例,提高应收票据规模,降低坏账风险,提升盈利质量;在与下游关系管理中,有效利用预收账款,推迟付款时间,缓解营运资金短缺的压力。第二,加强信用机制建设,强化自身接待与融资能力。顺丰需要全面综合研判对客户的信用评级和偿债能力,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资金收回循环降低坏账风险。第三,强化全流程服务质量管控,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提升满意度与品牌溢价,拓展盈利空间。同时,强化“客户满意是目标”的企业文化,完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解决合理诉求,提升顾客的有效黏性和忠诚度。
(三)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健全风险应对机制。首先,顺丰要注重提升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对风险防控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帮助其树立风险意识,不断提升其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顺丰整体的风险预警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的提升。其次,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程序,帮助顺丰可以合理把控经营决策的制定。安排专人专职,确保风险预警的职责落实,做到风险信息的及时、准确和有效;在风险处置过程中,管理层在通过决策前全面地了解与分析信息,明确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决策时与财务部门、市场部门等进行交流探讨,各部门联动制订出合理的规划方案;方案执行时进行监督,以根据情况和要求适时做出调整。最后,顺丰也应合理采用控制型和财务型风险管理办法完善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注重全面且有效的风险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风险管理制度覆盖业务、管理与财务三大业务循环,贯穿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四大活动,进而保障企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1.延安大学;2.山东中医药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段愿.H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财务绩效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2]王秀丽,张新民.企业利润结构地特征与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5(09).
[3]张志宏,孙青.资产质量、盈余质量与公司价值[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31(03).
[4]郭飞,吴秋生.战略差异与企业价值——基于盈余质量的中介效应检验[J].财会月刊,2020(02).
[5]山红梅,肖雪媛.基于DEA和Tobit模型的快递企业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8.31(06).
[6]席凯星.基于熵权TOPSIS法的顺丰速运盈利质量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7]王泽亮.顺丰速运快递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