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生物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关注。本文就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中翰盛泰独特的科技创新模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企业竞争;隐形冠军;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18日
一、导论
中翰盛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2010年成立起,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目前已拥有包括诊断仪器、试剂及生物原材料在内的产品线,建立了快速诊断、液相芯片和生物原材料三个技术平台,制定了独属于自身企业的战略,获得多项创新专利和科技认证,公司的产品也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在中国境内,公司每年保持合作的经销商约为400余家,自有或代理的产品已经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约1,500家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安装或使用;在境外,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欧盟市场。公司产品获评或入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与科研项目,包括获评为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一批第一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
但是,疫情带来的业绩增长具有不可持续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毒株发生了多次变异,如果全球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则对新冠检测产品的需求将会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种计划的逐步推进,疫苗接种人数持续增长,疫苗覆盖比例提高,并且随着全球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的扩大,未来可能将对新冠病毒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或将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对新冠检测试剂产品需求的下降。
现在,随着疫情逐渐趋于稳定,生物行业的需求明显回归较为平和的状态。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新冠产品的需求带来的冲击也成为企业需重视的另一个隐患。在后疫情时代,生物企业能否把握住疫情带来的红利,保持行业竞争力,实现持续盈利,将是下一阶段关注的热点。
二、液相芯片发展历程
液相芯片又称悬浮芯片,最早是1997年美国Luminex公司开发研制的多功能分析平台,其所有反应都在液相中完成,有机地整合荧光编码微球技术、激光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计算机运算法则等多项最新科技成果,在同一平台上即可完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检测等。液相芯片技术在保持高通量检测的同时,将反应体系由液相-固相反应改变为接近生物系统内部环境的拟液相反应体系,有效确保了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反应发生在正确的高级结构之上,大大提高了生物分子反应效率,缩短了检测时间,通过不同染色功能化微球,从而实现了快速对一个样本进行多重检测和分析。因此,液相芯片技术在快速诊断领域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Luminex公司几乎在液相芯片市场占据着垄断地位,由于其独立研发的编码微球技术极具创造性与先进性,起初各个开展液相芯片检测技术的企业并无独自生产该项目技术核心微球的能力,美国Luminex公司成为液相芯片行业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而中翰盛泰一直致力于打破编码微球的垄断局面,从原材料进行研究,采取多方合作,经过相当漫长的时间之后,独立研发出了独属于自己的编码微球,实现了突破式创新,既使中翰盛泰成为了液相芯片赛道上的领导者,也成功打破了液相芯片的垄断局面。根据发展侧重点不同,液相芯片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基础研究与工程化阶段、应用研究与产品化阶段和产业化与技术平台应用拓展三个部分。
(一)基础研究与工程化阶段(2013~2016年)。在基础研究与工程化阶段,企业主要采取的技术创新模式为合作研发。在技术创新程度上,由于企业正处在液相芯片技术的研发阶段,技术尚未成型,需要在技术范式之间进行较大变革,因此企业面临着的是突破式创新。在企业技术能力积累上,企业在经过前期的发展,拥有了完善的系统整合能力与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液相芯片作为企业研究的新领域,实现完全自主研发尚有一定难度,因此中翰盛泰依靠系统整合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与外部组织进行合作研发。在外部知识获取难易程度上,由于液相芯片技术市场规模小,但细分专业化程度强,同时还拥有着其他竞争者,因此市场竞争程度大。由于Luminex公司前期在液相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液相芯片技术已被设置技术保护制度,难以获取相关技术,加大了企业的研发难度。由于液相芯片技术起步较晚,属于前沿技术,尚处于技术生命周期前期,技术难度大并且被技术拥有者封锁,获取难度大。因此,企业在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下选择了与国内先进技术拥有者进行合作研发。开发初期,液相芯片技术主要受海外公司垄断。在快速诊断平台日渐成熟以后,企业谋求以新技术为自身获得更高的竞争力,企业立刻以荧光编码微球为目标,由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提出原理,中翰盛泰与上海交通大学达成校企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团队合作开展NFL项目,成立上海交大-中翰盛泰联合实验室A区,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在纳米技术研究领域的研发优势。实验室致力于研究纳米材料荧光编码微球,并展开生物试剂、检测仪器前期探索。企业正式开展基础研究并进入液相芯片的工程化阶段。
在合作研发技术模式指导下,中翰盛泰以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合作为发展基础,结合内外部优势,共同进行新技术研发,在液相芯片领域取得初步成果,液相芯片技术全貌开始初显。
(二)应用研究与产品化阶段(2016~2018年)。在应用研究与产品化阶段,企业主要采取内部研发和合作研发并重的技术创新模式。在技术创新程度上,经过基础研究的发展,企业已经在在液相芯片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计划在本阶段实现技术的应用与产品化,但要实现这一阶段目标,还需要继续攻克编码微球这一全新技术,因此企业面临的是突破式创新。在企业技术能力积累上,在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企业已经拥有了完善的系统整合能力与先进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本阶段,中翰盛泰围绕着自主创新能力,兼以系统整合能力为辅助,在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进行研发的同时,兼有一部分的外部合作。在外部知识获取难易程度上,由于市场规模小、竞争程度大,并且企业在行业中属于后发企业,技术尚处于生命周期前期,有着其他强势竞争对手,因此企业在外部知识获取较难。因此,企业在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下选择了内部研发为主和合作研发并重的形式作为本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
从2016年起的两年是企业液相芯片技术从理论实践落地到产品上的重要阶段,也是企业液相芯片平台不断成熟的重要阶段。中翰盛泰液相芯片平台主要由核心编码微球、检测装备系统、检测方法与试剂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在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坚后,中翰盛泰在这三个技术上成功实现突破,从而在液相芯片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核心编码微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微球荧光系统):企业的编码微球与美国luminex公司的微球有很大的不同,由企业独立建构的磁性微球更加具体,在研制方式上采取主客体结构,并采用量子点作为荧光元素,具有更加精准的磁性控制。
检测装备系统(高通量,高灵敏度,快速的多指标荧光编码与分析系统):企业目前将荧光编码微球落地的设备为流式点阵发光分析仪
(iMatrix 100)。液相芯片技术作为具有更高通量和更高检测速率的技术,于快诊平台中的一次一管、一管一试上有很大的进步,iMatrix 100与其他设备一样也同样完成信息化(可与医院 LIS 系统连接),其既可以用于免疫诊断,也可以用于分子诊断,同时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从检测、分析到上传检测结果,过程实现自动化;内置数据处理系统可实现自动圈门分析;内置校准信息,仪器自动读取并校准。单孔测试时间短,并且最高可同时处理100项指标。
检测方法与检测试剂:目前企业在液相芯片平台上研制出的自由诊断试剂有六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八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以及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它也具备了液相芯片技术应有的优势——高通量与高检测速度。其中,最高效率的试剂盒能同时检测12种试剂。
通过8年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化、应用研究,中翰盛泰掌握了液相芯片全套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成为全球第2家拥有全套技术的液相芯片企业。自主研发的“iMatrix100流式点阵发光分析仪”打破了美国Luminex公司20多年的垄断。此前,国内企业如果计划开发基于液相芯片技术的检测试剂盒,需要购买美国Luminex公司的编码磁球,成本高,且原材料不可控。中翰盛泰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液相芯片技术上提出了“基于主-客体结构的新型光学编码微球新策略”,解决了“编码微球长期的卡脖子技术”。在经过这个阶段的发展,企业在液相芯片技术上的长期投入获得了回报,液相芯片技术正式应用于快速诊断平台,实现了产品化,开始盈利,实现创收。
(三)产业化与技术平台应用拓展(2018年至今)。在应用研究与产品化阶段,企业主要采取以内部研发为主,辅以合作研发的技术创新模式。在技术创新程度上,企业已经实现了液相芯片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希望能进一步实现液相芯片的开发,并且围绕已经取得的研发成果进行产品和市场渗透,计划在本阶段实现产业化与技术平台扩展,企业面临的是渐进性创新。在企业技术能力积累上,经过不断发展,中翰盛泰已经具备了先进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成立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和液相芯片研究院。在外部知识获取难易程度上,由于已经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因此在本阶段企业在外部知识获取难度较小。因此,企业在希望进一步取得液相芯片技术发展的目标下,在三个主要因素共同作用下,选择了内部研发为主和合作研发并重的形式作为本阶段的技术创新模式。
从2018年起,液相芯片平台正式踏入了产业化与技术平台应用拓展阶段。为提高液相芯片研发平台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拓展平台技术的应用领域,加深产业渗透,实现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于2018年7月成立了中翰盛泰液相芯片研究院。中翰盛泰液相芯片研究院成立,致力于基于液相芯片平台的“技术+产品+服务”的多指标检测全域应用,打造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并开始对编码微球更广阔的的应用空间的探索。中翰生物在液相芯片相关的技术领域、在新的技术路线上历经了长期研发,掌握了以荧光编码微球为代表的底层核心技术。在公司液相芯片技术平台相关产品中,流式点阵发光分析仪(iMatrix 100)于2021年7月取得国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细胞因子检测试剂于2021年12月取得国内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中翰盛泰在国内液相芯片赛道上已经成为了领跑者,自主研发的编码微球成为企业在液相芯片赛道上立足的关键。中翰盛泰液相芯片技术与大部分同行相比已经在很多方面具备了极大的优势,包括效率与成本优势、液相反应、液相芯片的适应性、打破国际垄断、平台型技术等方面。
虽然中翰盛泰的液相芯片技术在不断发展之中,但在国内该技术仍然还处于研发阶段。在国外,液相芯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己有商业化的彩色微球及配套的检测系统销售,如Luminex公司、Bio-Rad公司等设计了可以用于临床检测的实验和试剂盒。实验者不必再做大量投资用于前期研发,使用者既可以接受实验室已有的实验方案,亦可以自行设计分析方案或使用成套试剂盒,应用面非常广泛,其高通量、高精确性的特点符合临床所需的多指标联合检测的思路。中翰盛泰依旧需要持续在适用范围和检测效率上做出努力,在国外市场上,企业仍要面对较大的竞争压力。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世界,在液相芯片领域上尚存在没有攻克的难关,液相芯片的研究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未来。
三、总结
中翰盛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直接外部获取三种方式,不断获取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创新模式。
通过优化内部研发管理,提升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中翰盛泰立足于自主创新,以平台化建设为目标,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构建了快速诊断技术平台、液相芯片技术平台和生物原材料平台,并在各技术平台均掌握了具有优势的核心技术。创新与创造是中翰盛泰技术与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来源与体现,公司在经营中,通过在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与激励方面持续投入,保持与加强公司的创新与创造能力,内部成立了聚焦于技术研发的部门或事业部来攻关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建立一支能力过硬的研发团队。
通过合作研发,与其他企业合作来开展新技术研发,结合不同企业的不同优势。企业从开始建设就注重研发和下一代技术的研究,并秉持使员工引以为豪并获得合作伙伴长期信赖的企业理念。除了依靠自己自主研发之外,企业还积极向其他企业寻求合作。首先,在业务上寻求合作,企业的产品和业务除了自主研发的,还留有一定的代理业务。在国内市场,通过实施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增加地方销售办事点的数量,优化全国市场布局;在国际市场方面,通过与国外贸易商进行合作,全面推进体外诊断产品的海外销售,为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积累经验和客户资源。通过引进国外高端技术、销售及管理人才,发展当地经销商,加快市场开拓速度,降低销售风险。其次,通过购买专利、版权的方式或者向外部学习的手段来直接从外部获取新技术。中翰盛泰学习其他先进企业或特点企业的优势用于自主研发。企业深耕快速诊断行业,积极与加拿大RBM公司、摩根士丹丽,英国Axis-Shield公司等国外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向这些企业学习生物行业最尖端的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是“隐形冠军”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与创新分不开。“隐形冠军”主要生产和销售自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在行业内一般都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对于资源非常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将企业所有的资源和精力聚集到一点上是非常关键的。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非常重视自己产品的品质与质量,不断进行创新,以此来接近客户,并与之构建亲密的关系,最终“隐形冠军”企业将这些因素高度整合起来,以全球为范围,创造无限的增长空间。“隐形冠军”之所以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分一杯羹,与其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分不开的。而中翰盛泰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围绕着技术创新进行建设,以技术创新为基点进行企业布局建设,从而为企业最终成长为“隐形冠军”打下深厚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新月.隐形冠军的中国实践——访赫尔曼·西蒙商学院(中国)常设院长林惠春[J].企业家,2022(08).
[2]杨烨.打造“隐形冠军”长虹集团加快数字化转型[N].中国证券报,2022-08-20.
[3]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可持续发展的先驱[J].管理之道,2022(10).
[4]路沙.科达液压:“隐形冠军”的数字化蝶变[N].中国信息化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