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利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是当前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本文根据阿克苏地区红枣电子商务发展实地调研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发展落后、电子信息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阿克苏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据此,以红枣为例,针对其滞销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阿克苏;红枣;电子商务;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10757057);教育部高校农经教执委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优化研究”(项目编号:NJX22141)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9日
随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数字乡村逐渐进入大众视线,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本文以阿克苏地区的红枣销售为调查对象,基于农户需求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实地调研,为阿克苏地区红枣电子商务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阿克苏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本研究选取阿克苏地区作为调查地点,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9份。依据调查发现,当前阿克苏大部分农村地区建设电商服务点较少,网络基础建设不完善,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而当地大部分农户根本不了解本地区电商服务点的位置及服务内容,更多农户选择传统的线下交易模式。
针对电商培训的调查可知,超过80%的农户参加电商培训的次数不超过2次,只有7%的农户参加过4次以上的电商培训。极少数电商专业人才选择返乡助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指导农户进行学习、操作,农村地区出现“人才难留”的现象;而农户对于农村信息化以及农产品电商的感兴趣程度方面,接近50%的农户对其不感兴趣,而只有大约17%的农户表示非常感兴趣并愿意尝试改变红枣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进行红枣售卖。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户对于电商培训的态度怠慢,表现出“不感兴趣”
“认为没用”的消极态度。
通过对当地红枣品牌的调查可知,大约60%的农户不了解当地红枣品牌,少部分农户表示知道1~2个当地红枣品牌,只有2.4%的农户对当地红枣品牌表示了解。对此,如何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帮助农户了解农产品信息化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对转变农产品售卖方式、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阿克苏地区红枣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指标选取及模型构建。本研究通过外部环境和农户自身情况两个层面来分析阿克苏地区红枣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一般包括社会人口、文化、经济、政治、法律、技术、资源等因素。本文采用政府支持力度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来衡量,政府支持力度主要包括是否举办农产品电商培训,政府部门的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包括村内网络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村内物流体系是否完善两个变量,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很大程度影响该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程度,网络设施是否完善关乎农产品信息接受或发送的及时性,物流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运输配送,关乎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和顾客体验感。
农户自身条件选取农户是否了解红枣品牌和农产品电子商务这两个变量代表农户的认知程度,选取农户是否对农产品电商感兴趣代表农户积极性。
为研究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间的关系和显著程度,本研究应用二元Logistics的相关知识,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假设对该地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影响情况有两种:促进=1,抑制=0。从外部环境条件和农户自身条件两个方面选取7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将农户年龄作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模型:
ln(Pi/1-Pi)=α+β1Xi+β2Ei+β3C+βi
式中,Pi和1-Pi分别表示自变量促进和抑制该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α为常数项;Xi是外部环境条件;Ei是农户自身条件;C为控制变量农户年龄;βi为自变量系数,表示该自变量每变化1个单位对该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或是抑制发生比的自然对数的改变量。各变量设计说明如表1所示。(表1)
(二)结果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估计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除了控制变量农户年龄以外,所有自变量均与因变量成正相关关系。(表2)
在外部环境方面,是否举办农产品电商培训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积极开展农产品电商培训对该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有促进作用,该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就越好;村内网络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村内网络技术设施完善将会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户能够及时在互联网上了解到农产品相关信息,并将自家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发布到全国各地,实现信息的快速流通;物流配送体系是否完善也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将会极大地方便农产品的运输,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农户自身情况方面,在认知程度两个变量中,是否了解农产品电商在10%的统计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农户越了解农产品电子商务,越会促进该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是否了解当地红枣品牌没有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认为要想解决红枣滞销问题,对红枣品牌的了解仍很有必要;对农产品电商是否感兴趣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农户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越感兴趣,该地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就会发展得越好,农户的积极性提高有利于快速学习理解新知识,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从而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
三、阿克苏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低。由于阿克苏地区较为偏远,受经济因素和农民自身条件的制约,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为落后,信号和网速问题成为难点之一。很多较小的村庄位置过于偏远,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农户居住较为分散,消费能力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阿克苏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有关农产品信息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网站覆盖率仍旧很低,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阿克苏地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为落后,农业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基础建设有待提高。
(二)具有专业知识的电子商务人才稀缺。目前,阿克苏地区红枣电子商务发展中缺乏信息化技术人才。在红枣电子商务信息或交易网站的开发、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缺少专业性人才进行指导,大多数具有高学历的信息化人才对解决红枣滞销问题的贡献度较低,缺乏高素质人才成为限制红枣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对于带货主播、短视频创作者等新型“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无法形成全产业链多层次人才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引进人才方面投入不足,加之很多电商人才不愿意驻留农村从事农产品电商行业,大多被吸引到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人才在横向迁移和跨界交流方面受到限制,无法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碰撞,达不到“1+1>2”的效果。
(三)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完善。以红枣为例,阿克苏地区农户对红枣生产质量要求低,红枣专利品牌打造较少。阿克苏地区红枣种类较多,农户或企业对红枣生产品质的标准化细分程度不够,没有统一的标准,制约了标准化的发展;红枣是阿克苏地区的优势农产品,但在深加工上主要以枣片、枣夹核桃为主打产品,对其他产品的开发利用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扶优抑劣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红枣的品牌市场仍处于多牌竞争的状态,无序竞争现象仍然突出,未能打造出有代表性的品牌,严重降低了市场占有率。
(四)物流体系尚未健全。现如今阿克苏农村地区物流点分散,电商服务点较少。红枣生产大部分是小农经济,分布较为分散,若发展红枣电子商务,物流规模小而要服务的对象群众多,缺乏统一规划;此外,红枣销售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冷链物流基础薄弱,难以保证其品质。
(五)红枣电商规模小,难以发展。由于城乡差异较大,阿克苏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是小农经济,电商企业也多为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型企业,缺乏资金、技术支持,规模较小,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难以长久发展。而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基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模式的效益发挥不足,无法高效地将农产品和电商企业结合起来。
四、阿克苏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建议
(一)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阿克苏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更新与改进,加强与三大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建立信号塔,降低网络费用的同时提高网速,为电子商务发展打好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网站,让农户们通过网络快速便捷地了解市场信息,及时做出反应。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谨防电信诈骗,在网络安全方面做到谨慎细致,避免发生网络信息泄露,为阿克苏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红枣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提高要求,制定统一标准,严格规范红枣质量,各农户按照相同标准对不同品质的红枣进行分类,利用机器对其进行分拣分级、加工包装、信息编码,以方便在网络上售卖,以此来促进红枣产品标准化发展。
对于红枣品牌化发展,要打造本地区具有特色的红枣品牌,对红枣进行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同时注重红枣产品的文化底蕴,创造品牌故事;加大商标保护力度,对于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打击,维护知识产权。
(三)培养和引进电商相关人才。要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招聘,有关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可以与南疆高校取得合作,为企业输送相应人才,而人才的招聘可以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内地电商企业的合作,建立对口支援。对于在外从业的电商人才、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实行福利政策,为其提供住房、保险、子女教育福利、技术资金补贴等,鼓励其在红枣电子商务领域就业创业,为农村地区发展留住人才,依靠丰富的学识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引导阿克苏地区红枣电子商务的前进方向,为农村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四)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首先,要做好政策指引,引领快递、第三方物流向农村地区流入,降低农村地区物流成本;其次,要将物流体系的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相联系,及时准确地将物流信息在互联网共享;最后,根据阿克苏地区红枣电子商务销售现状,建立物流中心,将分散的红枣集中起来,发往各地,同时加强网络仓配中心、分拨中心、快递中心的节点建设,促进地区、城乡网络衔接。对于运输、包装、配送方面,鼓励第三方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冷链运输技术,切实解决潮湿、腐坏、虫害等问题,保障红枣的新鲜度。物流体系的完善既方便阿克苏地区与全国各地的商品流通,又加速农村地区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五)加强中小微企业间的合作。加强电商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投资融资和对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形成横向产业链,通过网络技术共享市场信息、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售后服务经验等,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加强农户与合作社、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纵向产业链,根据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各部分之间的合作融入电商,线下生产加工,线上线下相结合售卖,保证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
综上,“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兴起为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新的方式,为阿克苏地区滞销农产品的售卖开辟了一条道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地区更需要具有知识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而与红枣相似的农产品售卖也急需转型,传统线下销售模式与线上新零售模式相结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农产品销路。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雄,张婉珍,樊吉燕.“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20(029).
[2]汪文忠.电子商务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创新模式分析[J].上海农村经济,2020(06).
[3]钟芸.基于政策视角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6).
[4]张世军.“互联网+”背景下信阳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8(02).
[5]应康,陈志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2019.(34).
[6]左勇.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及推进政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1(06).
[7]骆鑫.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省农业品牌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1).
[8]罗应机.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23).
[9]杨朝继.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8(02).
[10]董玉峰,孙倩,邹力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北方经贸,2019(12).
[11]张翠燕,陈慧玲.阿克苏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21(07).
[12]黄芳,姜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