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杭州“五化”改造对农贸市场经营的影响
第710期 作者:□文/赵雪婷 姚书顺 朱晨维 刘 霖 时间:2023/8/1 11:08:51 浏览:226次

[提要] 浙江省“五化”农贸市场改造政策实施以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与关注。本文在深入了解杭州推动农贸市场“五化”改造政策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展开对农贸市场经营商户以及群众的采访、调研,找出“五化”改造对农贸市场经营的影响,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杭州;农贸市场;“五化”改造

中图分类号:F727F724.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510

一、概述

(一)政策背景。浙江省把推进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作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浙江省范围内的9类公共场所提出服务大提升方案,农贸市场与专业市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贸市场是一种为城乡农副产品流通提供生产单位与消费者双方进行商品生产买卖、经营服务活动与交流洽谈的其中一个主要场所,为促进普通城乡居民农副产品盈余交易,调节农副产品市场波动提供交易服务场所。在尽量缩短商品流通上市时间成本的情况下,为城镇居民提供具有一定鲜度保障的农副产品,满足了城镇居民食物多样性需求及物质生活水平的高追求。与当前国内其他主要商业形态相比,农贸市场无疑具有超出其本身更高层面意义的社会公益性价值取向,政府机关主管部门通常认为应将农贸市场的职能定位为推进民生工程、普及“再就业”富民工程、完善配套“三农”问题等相关惠农利民政策体系中的政府公共基础服务平台。农贸市场的形象映射着居民所居住的城市环境质量,为营造更加良好的城市形象,诸多省市开展了对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二)政策概述。2020年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已经启动部署农贸市场整治和专业市场建设的“五化”专项提升行动,从硬件设施、管理服务运营秩序等四个方面着力对辖区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提升,着力加快打造形成一批集“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个特性于一体的新型农贸市场。截至202010月底,全杭州市已有约40家大中型农贸市场已完成整体提升,实现“颜值”与“内涵”的双重提升,为居民和商户营造良好的居住与经营环境。此次行动对五个方面的改造都有着具体的改造要求,希望突破以往对于农贸市场质量提升的障碍,为顾客打造更加便利的基本设施,提供更加规范的市场引导体系,将政务服务“一站式”集成。与此同时,规范经营服务“一件事”办理,让经营商户的问题能够更加有效、更加便利地进行解决。

面对诸多数字化商业业态的竞争,农贸市场也在积极响应社会的智慧化改造进程,通过应用信息集成系统、建设市场数据中心、设立信息公示平台等方式为公众呈现更加详细的食品溯源信息,让居民吃的健康,吃的安心;面对如今居民区环境的整顿提升,部分农贸市场配套提供智能泊车服务等便民利民的智能措施;同时,推进农贸市场“年轻化” “潮流化”以适应时代建立线上交易平台,搭建智能物流服务平台,使农贸市场商品不再局限于发售在摊位之中。农贸市场是一种特殊的“社交场所”,人性化是其重要改造方面,通过提供更加贴心的志愿服务、建立矛盾调解平台以及提供特殊通道、提示等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与此同时,设立经营户之家为经营户提供相关的贴心服务。随着改造的逐步推进,不同的农贸市场也发展出不同的特色,具有创意的空间设计、直播基地建立以及夜经济发展等为农贸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在注重提升农贸市场“外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运营管理机构,强化商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诉维权渠道,对商户实施信用奖惩管理制度,形成更加规范化的农贸市场运营模式。

二、研究设计

调查研究面向浙江省内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对“五化”改造的了解程度、需求,以及“五化”改造对生活、经营等的影响,调查问卷抽样100份,如表1所示。(表1

三、政策实施效果

在“五化”改造政策方针指导下,杭州各区农贸市场纷纷开展改造行动,通过对比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等各区改造与未改造的近20家农贸市场的现状,以及对浙江省抽样百余份调研问卷得以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相对于未改造的农贸市场,改造过的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质量大幅度提升,农贸市场不再有水渍、烂菜堆积的情况,水产区块的污水情况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不仅是市场卫生得到了改善,得益于农副产品源地、进货时间等信息的透明公开,菜品的卫生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在设备设施方面,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在商铺摊位前置备智能电子屏幕,商户经营许可证、菜品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大部分农贸市场入口处设置电子滚动大屏,由后台管理人员每日及时更新,展示源头信息,对菜品的农药残留检验结果进行实时呈现。与此同时,该智能大屏呈现进入人次等相关信息,为疫情管控、人流量协调提供了相关便利。在改造期初,管理领导切实走访相关群众,打造“五化”改造行动下更加为民考量的领导班子,从而规范化、便利化农贸市场的运营工作。贴心的“一站式服务”、母婴室、休息室等更加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购物体验,于农贸市场的购物活动中切实体会到政府为民服务的暖心、贴心。

四、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在此改造下,部分农贸市场由于更加洁净的环境实现了营收增加,但仍有部分农贸市场面临着发展瓶颈,甚至存在部分农贸市场经营业绩倒退的现象。在农贸市场“五化”改造相对全面的改造体系下,由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颜值”,到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深化“内涵”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五化”改造的农贸市场需要在稳定客流的基础上增加客流。2015年以来,因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线下零售模式已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严重滞后的信息化程度造成农贸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各种大型线上自助买菜平台、生鲜超市、净菜超市等均给我国传统大型农贸市场建设的规范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五化”改造中的特色化是打破在众多商业业态中,农贸市场经营发展低迷现状的一大推手,但在调查中显示,近55.06%的群众表示自己居住场所的农贸市场并没有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化改造,创新动力不足,无法吸引更加丰富的客源与线上平台竞争。

(二)“五化”改造的农贸市场需要将改造切实贴合受众需求。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平均寿命的增加,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据目前老龄化现状以及年轻人的消费倾向分析,农贸市场稳定的、主要的客源是中老年人,年轻人是目前的待开发客源,“五化”改造的措施应该首先贴合中老年人的切实需求,继而开发年轻人成为其稳定客源。由于目前的改造措施急于追求智能化,在激励贴合年轻人的需求的同时,却忽略了老年人对于智能设施的学习与应用能力。

(三)“五化”改造理应拒绝面子工程,避免浪费资源。在“五化”改造的农贸市场中,商户摊位前都会置备一个电子显示屏呈现菜品价目等相关信息,但近56.18%的群众认为其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信息只有部分匹配,几乎营业时间全程显示的电子屏幕并不能够呈现农副产品实际的售卖价格,成为了智能化“摆设”,造成了电力、设备等资源的浪费。改造后的农贸市场虽然设有食品检测站,但在抽样调查的16家杭州农贸市场中,20%的食品检测站并未得到妥善处理,处于“不营业”状态,未能使五化改造的具体措施得到切实执行,反而成为了一种需要定期维护却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

(四)“五化”改造不仅需要满足顾客需要,更要关注商户需求。推进实施农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保证城镇居民农副产品供应的重要推手,同时也是城镇居民吃的安心、吃的开心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人口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政府明确表示农贸市场具有“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居民不仅包括前来农贸市场购物的社区居民,也包括在农贸市场售卖农副产品的商户。“五化”改造的成果为社区居民带来洁净如新的购物环境,给予全新的购物体验。一是改造过后的农贸市场商户面临相对未改造前提高的卫生维护费用、智能设备使用费用等诸多额外支出;二是部分市场为实现“五化”改造的良好效果而迁址,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合适导致客流量大大减少,为商户的营收增添了障碍,同时也让原本社区附近的居民购物更加不便。

带来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受益主体考虑不全面,满足了顾客,忽略了商家。农贸市场的改造过程中人性化的改造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农贸市场在改造时,着重于部分智慧化改造,在便捷了客户,满足了客户需求的同时,却忽略了商户的需求,给商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二是“五化”改造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个体系的推行不仅仅要靠政府的执行力,还需要建立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但在改造过程中,多地的农贸市场只是一味奉行“五化”改造的“五化”,并没有深入地进行一些实质性的、因地制宜的改造,改造的措施也都是基于表面,在特色化方面显然存在很大的缺陷。三是项目部门没有做到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一个体系往往要经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才能稳定、健康地运行。“五化”改造是一项涉及群众范围极广的政策,自然也需要民众的声音。项目部门应该保持各项信息的常态化收集、公示和分析,深入民众去调研各方真实体验和意见建议,并针对市场实际情况做出灵活调整。

五、前景分析及相关建议

(一)前景分析。从2021年调研数据显示,33.33%的群众认为年轻人走进农贸市场的频率逐渐上升,92.45%的群众认为手机上增加小程序与农贸市场信息相对接非常必要,仅有1.12%的群众对于当地农贸市场的改造成果表示不满,这充分显示农贸市场的“五化”改造深入民心,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从客观的农贸市场“颜值”与市民、工作人员的主观感受来看,农贸市场五化改造现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崭新的电子设备和监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贸市场购物模式;母婴室、休息室等人性化、便利化场所的增加更是为农贸市场增添了人性关怀的温暖。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生活质量的转变,更多人开始重视生活的体验感,更多的年轻人会走进农贸市场,体会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智慧化的改变为拓展年轻化群体作为受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未来,为使“五化”改造更加适应群众需求,适应时代发展,农贸市场改造需要进一步落实“五化”对群众需求的切实满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群众体验舒心,吃得安心;商户营收增加,负担减少。

(二)相关建议。农贸市场“五化”改造仍旧具有强大的开发价值和改造前景,为使在未来的农贸市场改造升级过程中获得更优异的成果:第一,需要完善便民设施的清洁与维护制度,可以采取一定激励模式,鼓励商户维护好个人摊位卫生,减少农贸市场整体清洁压力,长久维持农贸市场的干净卫生;第二,市场领导部门定期收集商户以及居民相关意见,让“五化”改造中的民意收集台“活”起来,让智慧化设备真正投放居民需要的信息,便利化设备真正便利群众,利用群众喜好的特色化活动增加客流量实现增收;第三,正确使用“减法”,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改造设备”撤用,大量成本投入的电子科技设备不应与农贸市场的发展脱节,也不应该成为商家的累赘,避免资源浪费,减少商户经营成本压力;第四,“五化”改造为的是民生,不可与初心背道而驰,就地改造是首选,项目实施部门要主动倾听商家心声,避免脱离现实谈理想使得“好心办坏事”,从而失去原本稳定的客流量;第五,在健全消费者监测权力和提高人工成本之间做好平衡,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和市场负责人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取舍,以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综上,在202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动中,杭州成功入选2020最具幸福感城市。一个城市的幸福感与城市的居民和政府离不开,浙江政府“五化”农贸市场改造立足民生,贴近生活,从最基础的民生生活消费保障入手,对全省上千家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尽管当前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但工程整体仍是瑕不掩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随着政府项目措施的到位实施和项目的不断改进,相信未来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将会为全国百姓交出一份更令人满意的农贸市场改造答卷,为全国农贸市场的发展做一个更典型的成功示范。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新宇,刘亮,过妅,陈宁静.新型智慧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设计初探[J.建筑与文化,202112.

2]黄诚.传统农贸市场适老化设计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1.

3]钱霞.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建设 着力发挥民生保障作用[J.经济师,201209.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1049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