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第710期 作者:□文/周 亮 时间:2023/8/1 11:14:18 浏览:308次

[提要]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其所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涉及众多领域,供应链金融是其中之一。尽管供应链金融这一概念已经提出多年并且付诸实践,但是在供应链金融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限制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去中心化的优点,对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这些问题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115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于稳定,但是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稳步推进,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必须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如何推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社会民生的稳定。但融资难的困扰始终萦绕着中小企业,该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另辟蹊径。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基于企业合作的金融创新,它的产生为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更好地服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对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地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可以说,许多人都把区块链看作可以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导火索。作为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兴技术,它被人们认为是从互联网技术后最有发展前景的科学技术之一。在信息技术领域,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种共享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十分安全,其储存的信息是不能被造假的,具有完全可追溯性、开放性、透明性以及集体维护的特征。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区块链技术取得了人们极大的信任,并不断地创造可以合作的机制。目前区块链可运用的领域众多,例如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上、数字货币领域以及物流上等。若要发展供应链金融,我们就需要先关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状况,并结合区块链技术对其进行应用研究。

2、研究意义。供应链融资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新型融资方案。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交易双方的债权债务可以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转移,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使交易进程加快。另外,供应链金融可以为银行业降低获取客户的成本,使企业和银行形成双赢的局面,并构建了整个行业的规模经济,使得整个经济环境能够更加蓬勃发展。

然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还存在着不足,贷款审批需要有多种签章,每一步都必须在公司财务专用章审批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审批所带来的耗时问题会影响整体运营的效率。传统的金融框架还没有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解决。利用区块链的技术特点能够为解决供应链金融中出现的问题带来帮助,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金融中,对于解决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诸多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有效地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完善。

二、文献综述

(一)区块链的概念及原理。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了关于比特币的论文,在文中首次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有加密的特点,交易规则和发布机制由相关组织制定。在比特币的流通中,由于区块链技术加密算法的复杂性,使得网络中的安全性得到更好的保障,由于其被篡改的可能性较低而被人们所认识。在后续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研究,当前这一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被广泛地运用到。

Melanie Swann2016)认为有三个阶段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作为可以开发编程的区块链技术为第一阶段;使用基础的区块链技术,加上计算机程序,来自动验证相关技术程序所限制的内容,这种方式是以智能合约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由于人为参与而改变数据的真实性,智能合约已被广泛用于证券、股票、债券等金融合约和其他在交易过程中具有高度数据真实性和透明度的金融领域;第三阶段着重于行业与社会治理之间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程序突出了货币、经济和市场合作的三个维度,并提高了社会效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在各行各业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周立群、李智华(2016)提出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地位不对等,而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商业银行打通障碍,从而促进供应链企业的发展。查萧木(2018)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供应链融资中的案例,并得出结论,区块链技术可以优化微电网的需求以及适应供给侧改革,提高能源平台交易的透明度,促进中小能源供应商的业务发展等。王玥(2018)致力于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将小额信贷的创新模型作为分析框架,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集成解决和技术实施的方案,在三种主要融资方式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实施途径和价值转移方式。

三、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一)区块链技术促进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当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集中在零售分销、商业和制造业等行业中,供应链融资的方式应考虑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等,把这些作为一个整体来共同评估借款公司和上下游企业、供应商及分销商的交易情况。供应链金融中的资金流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生命线,这些企业短期内的现金流量相对较强。这些企业主要从事信贷销售业务,导致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数量众多,影响了中小型公司的资金周转,随着高库存规模,整个资本流动处于高压力状态。

在供应链融资中,公司能否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因素。商业银行是否可以规避风险并准确评估公司资质,也是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从事的供应链业务主要依靠信贷销售,因此中小企业融资的规模可以决定企业的活力。作为供应链融资的重要功能,核心公司可以为其上下游供应链成员提供财务担保和信用审查基础;商业银行必须有效地评估风险,并以提供资金的方式赚取收入。在此模型中,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二)商业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在监控供应链融资等相关风险时,主要关注信用风险、项目执行风险以及运营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权人或者债务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方式,进而造成金融产品的所有者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和经济损失的商业风险,这是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由此,为了精准评估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充分考量影响其融资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来源于母公司以及供应链自身的基本属性,有必要评估所处行业龙头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及其在供应链融资中的所能承受的信用担保能力。而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同融资公司自身的业务策略和核心业务相关的风险,例如倘若上下游公司与母公司各方之间的业务关系较为稳定,并且融资公司涉及法律和社会法规问题,则这种风险是非系统性的,这些可能会是影响偿债水平的潜在因素之一。商业银行对金融公司开展的非系统性风险评估也将为相关核心企业、物流公司和监管机构引入辅助性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因此,商业银行在对融资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应当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商业银行所开展的风险管理往往是针对特定项目的,在分析项目的目标及其实施的可行性时,确定该项目是否处于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风险管控范围内,进而做出是否可以对其提供财务支持的决策。同时,金融机构应当理清风险管理成本与风险管理收入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公司信贷风险处于合理的范围,运营风险较为合理,以及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所有风险均处于相应的机构或部门所能承担的合理范围之内,同时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和分析。倘若项目还涉及市场带来的相关风险,导致这些风险差异的结果是由于不同融资公司的融资模式各有不同,例如融资公司在所处行业中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各分销商的分销能力、公司质押产品的市场交易价格和公司经营中潜在的风险。在融资公司所处的库存质押模式中,为了满足市场风险评估和检测的相应标准,需要商业银行成立一个专门的技术部门来负责核实存货和存货的公允价值,如若质押的货物出现市场公允价值下降的情况,借款人应有义务提供相应的保证金作为价格下跌的补偿策略。

四、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应用中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中小型企业、小型以及微型企业,根据行业的特点和要求,这些公司对资本周转和现金流量的运转有着很高的需求,却最终受限于资产规模有限,因此公司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目前而言,针对我国供应链融资领域的相关信用信息评估难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各家机构间的计量标准差异性极大,彼此之间又缺乏信息交流机制,这些都是当前信用研究领域的瓶颈,所以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

供应链金融的目标群体受众为各种中小型公司,当提供资金和发放信贷时,中心企业随即成为了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同时又和与之相关的上下游公司进行相互协调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有效降低了整个供应链乃至所有环节中所包含的信用单位的风险,由此又进一步为供应链中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整合完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当供应链金融为公司提供资金和发放信贷时,十分有必要掌握在交易过程中识别信息真实性的技能,并检测出可能的欺诈行为。

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查阶段获得信贷主体的业务状态通常是通过信贷审查专员来完成的,信用审查员从企业收集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如果信用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遗漏或调查不足,则可能给贷款后续带来潜在的风险。随着对金融技术领域的探索,金融业的传统商业模式也受到了新技术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中,新的金融科技业务模式通常会降低信贷审查的门槛,并放宽准入评级,以占领更大的市场,这使第三方金融机构的生态系统多样化,但也增加了平台运营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第三方金融机构的风险,减轻信息不对称,有效避免呆账和解决信用审查问题是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如果信用审查机构可以获得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也可以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区块链技术是对传统供应链金融信用信息披露方法的一种超越,它可能会改变供应链金融未来。区块链技术减少了对信用风险信息的一些处理,它不需要银行和第三方花费太多时间交换信息,同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处理信用风险数据的成本,减少了机构的管理费用。区块链构建的信用信息平台,首先可以实现对需要加密的信用信息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通过程序在区块链平台上采集数据,并自动对数据进行查询和计算,记录用户完整的交易过程,还可以保证记录信息的完整性。第二,使用债权人的区块链记录,一旦认证,信用金额、交易信息、违约记录等都将包含在区块链中,并且与所有区块链参与者私下共享。区块链平台能够保证数据的隐私性,不易被篡改。可以利用大数据算法和其他预测模型,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自助交易低成本风险模型。区块链改变了信贷征信系统的结构,建立了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信息平台,使金融机构的信贷审计和贷款业务日常化、系统化。平台应披露真实可靠的信息,并且与相关的机构共同监管。由于交易信息的不可更改特性,通过在区块上加时间戳的方式使区块链可追溯性和信息监控相对容易,交易发生的时间、数量、交易者等细节信息都可以清楚地记录,该区块链根据时间戳的日期对区块进行封装,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信用信息体系结构在区块链平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平台上的身份认证,包括平台上记录的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信息的保密性。传统的身份认证通常要经过多个系统的交叉认证,例如银行在转账支付和第三方应用程序绑定信用卡时,都需要银行进行授权和本人实名信息的交叉认证,这一系列动作的目的是实现相互认证,形成信息共享,集成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信息并且加密参与者的信息。区块链参与者的名称替换为字符串代码,被要求验证信息的一方应在平台内使用私钥来解锁公共信息,以获得身份验证,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

(二)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人工操作,特别是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它涉及到多个信息源,如果信息源较为复杂,则需要人工进行处理和融合,成为有效数据。一方面这取决于金融行业的复杂性,企业间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低,不同部门之间的直接合作效率低;另一方面现有的 IT 系统无法实现数据的真实性验证,这部分工作仍处于手工审核阶段。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主要针对审批流程,还涉及审批程序和员工参与审批的透明度,以防止内部欺诈或员工作弊的情况,审批流程有赖于审批机制的完善度、资质文件的严格审查以及商业银行的多年经验等。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可以通过程序的方式对手工操作的部分进行电子化,需要人工处理的数据可以通过分布式部署访问区块链平台。通过智能合约的有效建立,可以使得人工审核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人工处理数据的时间得以减少。

五、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影响

(一)去中心化提升结算效率。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现代支付系统和网络支付工具平台都没有实现支付方式的改变,当消费者开始支付时,他们采取了类似于复式记账的方法,相同的金额,现金流相反。在跨境支付时,还应当由外汇中介机构参与付款人与收款人之间的结算。然而,在支付系统中有一个权威机构作为清算和结算中心,而银行机构则在央行开立结算账户时,个人和小企业在银行有账户,资金在不同账户之间流动,银行间的记账方式和外汇兑换技术不变。中央银行的集中交易场所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不再特别需要,通过点对点技术,区块链平台可以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直接建立联系,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的存储结构,使得区块链技术消除了第三方组织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分布式存储模式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技术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区块链改变了传统金融支付系统的中心化应用。首先,在评估风险资产时,金融机构往往必须充当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中介,担保品必须在机构内登记和维护,而在区块链平台上,它可以取代信托中介的作用,通过对担保物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改变担保物和资产的交易方式。其次,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自动管理、执行和监控金融交易。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改变了结算流程,比如跨境支付结算、衍生品的交易和债券结算等,智能合约能够有效地实现合约内容和交易透明性的保证。

此外,银行或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在他们之间进行结算时,有必要建立一种机制使得结算系统之间相互连接。传统的交易方式是利用银行作为中介,发起人在自己的开户行开立账户,交易的另一方也需要开立银行账户,在跨境交易时,第三方结算组织参与到该笔跨境交易中。买卖双方的银行账户和第三方清算机构或者境外分支机构共同参与付款,所有组织必须在结算日时进行对账,以会计中的复式记账法的方式结算和生成账单,若参与这一进程的人太多,也会面临清算周期长等问题。在支付结算过程中,区块链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在跨境业务的情况下,双方不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参与而直接进行点对点的交易,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时间和成本。

(二)联盟链提升管理效率。供应链金融是多个产业链的集合。从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角度来看,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交织的网络,无论是在横向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供应商,还是在各个环节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横向整合上下游企业,也创造了一个垂直化的管理方式。纵向管理,一方面可以规范各个领域的流程和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对信息集成、资金的充分利用、物资的运行效率等进行评价。首先,供应链金融是一个由多方参与合作的整体,利用区块链的联盟链技术,可以构建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的联盟体系。现有的企业制度依赖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来进行交易,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不仅要对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进行评估,而且还需要辅助其他机构的信息。区块链技术下,企业可以通过主供应链中的记录来获得横向供应链上的信息,如采购量、库存、销售数据、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信息等,也可以通过关联记录横向供应链上的信息,这些信息联盟链中的成员都可以获得。其次,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创建一个垂直化管理的私有链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流保险中的物流信息可以传递到主链中的所有节点,但保险公司只能从供应商库存组织中获得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天气信息、中转站等情况,当发生理赔需求时,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检索承保保单并从主承保链获取承保数据后赔付给客户。保险公司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从主链中获取相关信息,通过侧链或私有链来建立平台,获取区块链上的信息。智能合约将使保险公司的信息和索赔记录与联盟链的信息保持一致,这将有助于各机构满足商业银行的联合授信。最后,企业可以利用分布式区块链技术来实现防伪可追溯性,企业信用不仅可以通过商业组织来评估,也可通过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口碑传播。在生产过程中,公司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实时记录厂间每个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具体来源,甚至具体到记录公司是从哪个供应商以及哪个批次采购过来的,同样也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记录相应的信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完成后的成品还包括原材料的信息;在销售后如果发生了退货的情况,生产厂商可以清楚地跟踪原材料的基本信息未来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克服跨境壁垒或忽略反补贴措施,使得跨境支付更加高效便利。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CARROLL A B.Linking business ethics to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SAM advanced manag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87.4306.

2]应双双.关联担保对公司价值影响分析[J.会计师,201508.

3]王全在.治理结构、财务特征与上市公司违规关联担保[J.财会通讯,201830.

4]周倩霞.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5]胡继晔,邱碧茹.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前瞻[J.科技智囊,202111.

6]许永鑫,张宇宁.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111.

7]陈继元,路恒,雷雨倩,赵宁,齐谦拓,周欣雨.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应用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纳税,2020.1407.

8]黄秋菊.浅析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规范建议[J.财会学习,20192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57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