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能源安全是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来推动能源的转型与升级,新能源领域成为发展主战场。本文以低碳经济为基础,梳理学者对于“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研究现状,总结当前两大投资热点“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投资热点
基金项目:2022年春学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2SX05011Z)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2日
引言
能源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动力,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能源形势日趋复杂,能源安全愈加成为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且对环境污染度较高的背景下,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内共识。第26届联合国气候代表大会以及“十四五”规划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碳达峰” “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要在指定时间内实现此目标,必须要研发新技术,发展新能源。充裕的资金是新技术研发的基础,促进新能源企业的投资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投资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方向标,以此让资金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因此找到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热点以及如何促进新能源投资是我国能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文献综述
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展开深入研究是建立在对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现有研究进行阐释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本部分在介绍关于中国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的主要成果基础上,简要评述现有研究状况。
(一)低碳经济研究现状。对于低碳经济的定义,各国学者并未达成共识。许峰(2015)在综合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低碳经济的定义之后,将低碳经济大致概括为在政府的领导之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以不影响各国经济发展为根本前提,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体上,国内外学者从低碳经济的多个方面进行研讨,笔者在综述部分着重归纳了学者们在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1、国际研究现状
(1)基于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低碳经济”的官方术语由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在传统经济方式中对化石能源公司的过度依赖,到2020年从根本上将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但是,英国白皮书提出的目标过于理想化,并且对于低碳指标也没有提出明确的界定。国际非盈利组织气候集团《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报告,梳理出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应对气候问题的举措成本皆高昂,揭示出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唯一性和必要性。
(2)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研究。Kamel Bennaceur和Dolf Gielen(2010)以技术展望模型为基点提出,与2005年相比,要在2050年达到碳排放量减少50%的目标,必须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减排技术。尼什大学的Stankovi Jelena J.(2021)等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利用主成分分析和PROMETHEE的综合方法创建了一个综合指数,作为衡量国家一级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国际上签署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各国在《巴黎协定》上达成一致。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在这场严峻的气候战争中,当责无旁贷地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2、国内研究现状
(1)基于低碳经济的理论。任力(2008)指出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
(2)基于发展措施与路径的研究。付加锋、庄贵阳和高庆光(2010)基于UNCSD提出DSR模型,提出基于发展阶段这一基本背景,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达到低碳经济与否。刘强(2022)在综合了我国学者在低碳理论上的研究之后,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同时注重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倡导的低碳生活和消费方式。
(二)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研究现状。新能源产业的投资热点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清洁技术行业、再生能源、藻类能源以及锂电池生产等众多领域。从近几年的投资风向标来看,综合考虑投资成本、投资规模和投资回报比等因素,学者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近几年的投资热点。
1、新能源汽车投资热点。赵杨(2018)认为新能源汽车存在动力电池、核心器件、充电桩、服务运营和无人驾驶等众多技术热点。根据锐观网专业数据资讯平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7万辆和13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和《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10%,2022年新能源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国家补贴会于2022年结束,企业融资成为主力,在石油等能源日渐紧缩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光明。
2、可再生能源投资热点。根据锐观网专业数据资讯平台,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比例超过40%。2022年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5,536亿千瓦时。根据“双碳”目标,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提升至25%。我国将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期。
(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综合上述学者的分析,根据国际研究成果和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的发展趋势,对于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这个课题,笔者认为或许还有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宽和深入研究:(1)了解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的发展困境;(2)针对投资热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路径。
基于这些认识,笔者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有一个相对系统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本文以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来获得资料,以期可以全面、正确地掌握低碳背景下新能源投资热点的相关现状、困境,形成对新能源投资热点的一般印象,为后续的观察和访问做铺垫,并与现实资料做比较,从而了解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的全貌。
(二)定性分析法。本文对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进行“质”方面的分析,具体使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等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的本质,揭示其未来趋势。
三、新能源投资热点发展困境
根据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势与新能源产业投资热点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会成为未来几年的投资热点。因此,笔者将着重分析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在市场长期预期向好下投资并购热度增加。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较好,但仍存在着技术瓶颈与政策限制两大难题,取得颠覆性突破仍需要在中长期实现。
1、技术瓶颈。动力电池技术缺乏,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有着较大的里程焦虑与补能焦虑,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与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储能电池瓶颈显著,新能源汽车发电占比显著,在锂资源成本高且国内储量相对较低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其他储能电池配合协调发展。
2、政策限制。结合欧美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历史发展路径,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政策驱动阶段,这一阶段核心技术仍在探索,消费者认知尚未形成,需要政策供需两端并举推出支持措施;供给驱动阶段,该阶段新能源技术发展迅猛,核心技术纾解用户痛点,产品升级力度和政策共同决定市场走向;供需共振的市场驱动阶段,我国于2022年进入该阶段,此时对政策依赖程度较低,政策上的一些举措已经很难再使新能源产业有一个颠覆性的跨越。
(二)清洁能源。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全世界公认的两种最为清洁的能源,在德勤公司2022年发布的数据报告中,光电和风电所占投资比例较高,但仍存在着能量密度低和输电困难两大难题。
1、能量密度低。太阳能扩张潜力大、使用安静且可分配性强,十分符合“双碳”背景下的环保理念,但大部分太阳能都需要转化成电之后才能供人类使用。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中将光电转化效率提升到接近40%的理论最高值,但是在实际应用领域,目前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化效率平均只在20%左右,其能量密度比起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差了至少两个数量级。风机对地表生态环境的改造要比太阳能电池板小得多,但是其能量密度比太阳能还要再低两个能量密度。
2、输电困难。光电和风电虽然十分环保,但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人类的需求不匹配,需要花大力气解决。以我国青海戈壁滩为例,虽然风光电场规模较大,但是方圆百里都是无人区,从这里发出来的电很难送到用户那里,即便是送到了用户手中,储电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并且光伏发电站的发电功率只是额定功率的十分之一,风力发电机基本上全部处于低风机待机状态,人体几乎感觉不到。
对于输电网的选择也存在着较大障碍,交流电的主要优势是可以构建输配电网络,但本身不适合远距离(上千公里)大容量点对点的电力传输;直流电适合远距离传输,但是高度依赖精准控制,并且抗扰性也没有交流电高。两者各有利弊,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做出谨慎选择。
四、对策建议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繁荣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为新能源投资热点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新能源汽车
1、突破技术限制,把握核心成长。针对动力电池,聚焦关注电动化升级。据太平洋证券于2022年9月发布的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未来1~2年的产业链预计仍集中于电动化方向。因此,企业应当通过提升系统能量密度、系统升级降低度电成本、提升带电量和快充性能,实现性价比与产品力的进一步升级。
针对储能电池,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与高可得性的产品特性,这与储能场景要求高度贴合。同时,对钠离子电池投入研发关注的企业如宁德时代、华阳股份和传艺科技等已经率先受益。在此趋势之下,企业当在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中进行更多的关注与投产,把握核心成长、新技术与后周期投资机会。
2、突破政策壁垒,转向市场驱动。在供需共振的市场驱动阶段,虽然新能源汽车对于政策的依赖程度较低,但是国家政策依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国家当在开发利用模式、构建电力系统、简化管理程序方面提供政策性保障,企业以此为基础,加强产品创新,提高差异化水平,以驱动市场走向。
(二)清洁能源
1、利用制度优势,提高能量密度。提高能量密度的主要方法就是扩大土地面积。中国在这方面具有天生的制度优势,中国国土面积大,且大批土地属于“没人要”的沙漠和荒滩,非常适合用来建造集中式的光伏电站和风电场;中国长达1.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地质条件十分适合安装固定式海上风机,风力发电行业具有一大块潜在土地资源,战略意义重大。
2、利用空间特征,致力高效输电。中国情况十分特殊,可再生资源最好的地方大多位于西部和北部,而用户大多在东部沿海地区,两者距离太远,更适合通过高压直流线路进行点对点的电力传输,在已有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国家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同时线路途中的安保工作和技术维修与保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制度法规,以此保障输电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五、新能源投资热点未来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2019年上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动力电池领域投资热度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及锂电材料;不断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是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的关键,其中锂电材料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在高比能的主线演进方向下,锰系正极、无钴正极材料和硅负极材料等发展新方向得到投资方关注,固态电池和锂金属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发展方向,资本关注度有所提高。
(二)清洁能源相关领域。在“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2060年碳中和”愿景指导下,清洁能源发电投资并购在2020年笔数有所增加,国企为投资并购主力军;清洁能源发展产业链中,下游电站投资交易并购遥遥领先,其中光伏电站和风力电站为投资重点,多能互补电站可通过能源互相补充来提高输出和利用效率,亦受到投资者关注;在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政策指导下,生物质能逐渐成为清洁能源发电投资并购新生力量;光伏行业未来竞争重点在技术之争,异质结电池作为下一代光伏新势力获得资本投注。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朝霞.碳交易对新能源投资的影响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4).
[2]许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3]Ian Draisey.Consultants' corner:The UK
energy white paper and Iraq[J].Refocus,2003.04(02).
[4]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07(04).
[5]Toshihiko Nakata,Diego Silva,Mikhail Rodionov.Application of energy system models for designing a
low-carbon society[J].Progress
in Energy andCombustion Science,2010.
[6]Stankovi Jelena J.,Jankovi-Mili Vesna,Marjanovi Ivana,Janji Jasmina.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PCA and PROMETHEE in spatial assess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dicators[J].Waste Management,2021.
[7]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