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管理/制度
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价
第542期 作者:□文/姜 佳 王园园 张路瑶 时间:2016/8/1 15:36:45 浏览:1245次

[提要] 近年来,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屡屡发生,企业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视角,以20122014年农业类3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组织形式角度,民营及民营相对控股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高于国有及国有相对控股企业;从行业划分角度,畜牧业、渔业、综合类的内部控制风险高于农业和林业。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农业类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63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持续良好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前进意义重大。然而,鉴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农业类上市公司生产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现金交易频繁,安全问题突出,致使其生产经营及财务方面均存在一定风险。20089月,三鹿奶粉因盲目扩张及对危机处理不当最终走向破产;201210月万福生科利用内部审计的漏洞虚增利润2.8亿元,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秩序;201410月,獐子岛公司因疏于内外部风险管理导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全年预计亏损约8亿元。这些曾经作为行业标杆的企业巨头纷纷在危机中折戟,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有效降低重大风险事件造成的巨额损失,成为国内外争相关注的议题。

一、文献回顾

Gamal A.Awad等(2011)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粒子群优化(PSO)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双重目标模型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Kunal K.GangulyKalyan K.Guin2013)通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相关的风险水平,为管理层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及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Issa等(2014)以一家跨国消费品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运用逻辑回归模型来进行内部控制质量风险评估,得出该模型可以作为内部审计的质量评估工具,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刘维成和党俊风(2011)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并运用AHP法对某煤炭集团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进行实证分析,以确定该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杨帆和吕文静(2012)深入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测评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在层次分析法的总体结构之下赋予二元语义模糊评价的数学方法,可以有效测度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刘宇彬和刘建华(2013)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综合的主客观并重的评价方法对影响电力网络内部控制的因素进行了风险评估,以期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的配电网安全性评估体系。翟艳和黄解宇(2014)基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绘制风险地图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风险评估的流程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进行风险评估提出了相应的思路。

对于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国内外学者倾向于对所使用的实证方法进行探索与创新,层次分析法已经成为评价内部控制风险的主流方法。然而,国内外学者多对某一大型企业或某一年数据进行风险评价,却很少针对特定行业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价,农业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生产周期长且产出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利润率较低且盈利存在季节性波动,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双高,对其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成为迫切要求。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基于证监会行业的划分,我国共有37家农业类上市公司,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本文剔除了因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ST景谷与B股上市的中鲁B,最终研究样本为35家,并整理该35家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研究依据。指标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网。

(二)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构建农业类上市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1)从控制环境要素而言,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分离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可以反映企业内部管理环境与组织决策的客观有效程度;是否披露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可以说明企业对于内部员工成长环境建设与企业绩效的重视程度;而企业的发展能力则可以直接反映企业的发展策略是否有效以及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情况;(2)从风险评估要素而言,是否发布年度修正报告与是否五年内未更换会计事务所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企业对于内部风险的识别与应对情况,企业是否准确完整地披露面临的内部控制风险,是否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新的潜在风险都可以通过这两个指标综合反映出来;资产的安全性和企业的营运能力指标则可以具体地揭示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以及企业的资产周转效率,体现企业对于内部风险的分析与把握;(3)从控制活动要素而言,企业年报中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和关联方交易情况的披露可以说明企业对控制活动执行的程度与效果,这是具有普适性的指标,适合任何行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而是否披露种植养殖技术更新情况和是否建立防范自然风险的预警系统则是基于农业企业的行业特性,可以反映出农业类上司公司对产业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对自然灾害风险的防范程度;(4)从信息与沟通要素而言,是否建立并完善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具体直接地反映企业对于内部信息披露与沟通的重视程度;而股东大会召开的次数则可以宏观得反映出企业管理层内部的信息沟通是否及时顺畅;(5)从内部监督而言,监事会的规模越大,内部监督执行的效率效果越好,所以监事会的规模可以说明企业对内部监督机制建设的投入力度;是否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自我评价报告则是从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的自我检查与反馈的角度来验证内部监督的有效程度。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三)构造判断矩阵。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可以实现定性分析的定量化,判断矩阵的元素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如表2所示。(表2

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和1-9标度法表,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共咨询专家20位,包括农业经济学教授6位、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4位、国企财务经理4位、事务所审计专员3位、上市公司财务专员3位,经加权平均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由于本研究所选取指标的单位不同,原始数据的含义差别很大,加权之后综合得分不易观察,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对各评价指标划分等级并赋予分值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在构造判断矩阵的基础上,从给出的每一判断矩阵中求出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每一判断矩阵是否可以被接受。本文中各单层次均符合一致性检验,且各判断矩阵的指标权重值和最大特征值,如表3所示。(表3

由表3可得,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相对于准则层即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得分计算公式为:

FB1=0.091C1+0.116C2+0.330C3+0.463C4

FB2=0.165C5+0.108C6+0.283C7+0.444C8

FB3=0.212C9+0.13C10+0.302C11+0.356C12

FB4=0.8C13+0.2C14

FB5=0.297C15+0.539C16+0.164C17

(三)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总排序权重即要自上而下的将子准则层下的权重进行合成,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所得的权重值,如表4所示。(表4

由表4可得,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FA=0.013C1+0.017C2+0.048C3+0.068C4+0.021C5+0.014C6+0.036C7+0.056C8+0.051C9+0.032C10+0.073C11+0.087C12+0.162C13+0.041C14+0.083C15+0.152C16+0.046C17

(四)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结果分析。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包括国有企业10家,国有相对控股企业12家,民营企业10家,民营相对控股企业3家;按行业类型划分,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包括林业4家,农业14家,畜牧业10家,渔业6家,综合类1家。通过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给予定量得分,分别就不同组织形式和不同行业类型的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如表5、表6所示。(表5、表6

由表5可得,从综合得分来看,相对于国有及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民营及民营相对控股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较高。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得分来看,对于控制环境,不同组织类型的企业处境相当,并无明显差距,对于另外四个要素,国有及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明显好于民营及民营相对控股企业,说明民营及民营相对控股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从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如民营企业登海农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综合得分排名为倒数第一,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与运行监督机制并不完善,对于内部控制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系统也疏于管理,其中控制活动指标得分为0.068,得分最低,说明该企业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管理;此外,一度被称作中国水产业标杆的农业企业獐子岛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综合得分也处于倒数位置,这一结论同样可以合理解释201410月獐子岛因风险防范不力导致巨额财务损失的丑闻。

由表6可得,从综合得分来看,农业类上市公司中林业和农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优于其他行业;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得分来看,林业和农业综合得分排名靠前源于其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要素得分较高。

基于控制环境要素,农业行业上市公司得分最低,其中农业行业中北大荒在20122014年的平均主营业务增长率为负值,并连续两年未披露其内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此外,经营农业的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排名较为分散,说明农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需要集中改善。

基于风险评估要素,农业类上市公司中农业、畜牧业和综合类企业对于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较高,营运能力较强;林业和渔业对风险评估不够重视,渔业企业獐子岛扇贝绝收也印证了这个事实,这一点亟须改善。

基于控制活动要素,林业和农业企业得分较高,排名第一的农业企业新农开发在20122014的年报中均比较完整地披露了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和关联方交易情况,并分析了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内部控制风险,做到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比较全面的分析与把握;相反,畜牧业、渔业和综合类企业在控制活动方面有待加强。

基于信息与沟通要素,畜牧业和渔业表现较差,如渔业企业开创国际,其年报中连续3年并未介绍相关的内部信息披露情况,且股东大会召开次数较少,说明该企业内部信息与沟通不畅,可能存在内部串通舞弊的风险。

基于内部监督要素,林业、农业和畜牧业表现相对较好,渔业及综合类行业表现相对较差,说明渔业及综合类行业对于内部控制机制运行有效与否的监督与反馈不足,对内部控制风险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四、对策建议

通过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进行分析,得出整体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控制环境风险偏高,而对于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来说,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行业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进一步对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提升农业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建议。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要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做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基本组织框架;其次,要注重企业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员工成长环境建设,加强内部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有效执行;最后,农业类上市公司应强化社会责任心,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构建认真负责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农业类企业的运营集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于一体,因此农业类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具有其行业特殊性,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应建立内部控制委员会,及时准确地发现内部控制风险,并结合企业对风险的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效益,确定应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策略。基于一些小规模农业类上市公司精力和财力的限制,更应有针对性地把握和应对内部控制风险,抓住重点并各个击破。

(三)切实执行各项控制活动。目前,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控制活动风险管理不到位,控制活动存在陈旧过时、效率低下等问题,应通过实时监测、员工反映等多种渠道发现控制盲点,改进不完善的措施,增加新的措施,降低控制活动风险;此外,农业类行业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风险的行业,应加大对种植养殖技术的资金投入,并建立完善防范自然风险的预警系统,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保证执行效果。

(四)加强信息与沟通体系建设。控制的基础是信息,农业类上市公司有必要建立畅通的内外部沟通渠道。首先,对于公司的特殊决策等可以采取不定期召开股东大会的形式,对于公司的日常决策等可以采取发布公告、召开小组会议的形式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信息传递,保证信息在公司内部的有效传递与沟通;此外,公司要扩大信息披露范围,提高信息透明度,可通过公司公告等形式加强公司对外的交流与反馈。

(五)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对公司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监事会要保证独立运行,对企业内部各种不当行为进行监督纠正,保证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需保证专业胜任能力,对于内部审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风险应及时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应基于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详尽地披露并分析各项风险,真正做到有效监督。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Gamal A.AwadElrasheed I.SultanNoraziah AhmadNorafida IthnanA.H.Beg.Multi-Objectives Model to Process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AHP-PSOJ.Modern Applied Science2011.3.

2Robert E HoytAndre P.Liebenberg.The Value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J.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11.4.

3Kunal K.GangulyKalyan K.Guin.A fuzzy AHP approach for inbound supply risk assessmentJ.Benchmark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3.1.

4IssaHusseinKoganAlexander.A Predictive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s a Tool for Quality Review of Control Risk Assessment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4.2.

5]刘维成,党俊风.煤炭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研究[J.会计之友,2011.2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7908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