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以老年数字鸿沟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政策测量体系,将老年人网民规模与政策量化值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老年数字鸿沟政策绩效、政策力度和政策目标较好,对弥合老年数字鸿沟起到积极作用;但政策数量水平较低,在未来政策设计中,政府应关注针对老年数字鸿沟相关政策的颁布数量,确保以适当的政策数量、明确的政策目标和规范的政策执行扩大老年人网民规模,弥合老年数字鸿沟。
关键词:老年数字鸿沟;形成原因;政策绩效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通过网络扶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KRM186);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软科学研究项目:“网络扶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R-50)
中图分类号:F49;D66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0月21日
一、文献回顾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不断涌现,产生了新的商业形式和模式。数字技术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社会运行必不可少的“空气”和“水”。随着数字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不断深化,我国不同群体、地区和企业在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即数字鸿沟问题。如何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中弥合数字鸿沟,已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研究我国弥合数字鸿沟政策绩效,对于我国的经济均衡发展及后续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老年数字鸿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和测量指标上。在内容上,杨斌等(2021)通过梳理老年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及主要特征,找到了形成老年数字鸿沟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包含战略、科技、治理格局、社会政策等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途径。黄晨熹(2020)从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与成因进行剖析,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科技等因素,给出了包括推进乐龄科技、实现数字包容的缩小老年数字鸿沟的解决方案。在测量指标上,潘丽(2022)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实证探究了西安市老年人个人因素和智能手机使用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发现西安市老年群体在智能手使用中偏向社会联结。匡亚林(2022)通过提取5个维度的老年群体数字融入障碍画像标签,构建老年人数字融入障碍用户画像模型,为探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参考。
综上所述,现有对老年数字鸿沟相关政策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测量的角度出发,将老年数字鸿沟相关政策转化为政策量化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对于研究老年数字鸿沟政策的实施效果更有意义。
二、数字鸿沟的内涵与形成原因
(一)数字鸿沟的内涵。数字鸿沟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末提出的,研究人员利用数字鸿沟来解释使用和不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之间的区别。目前,数字鸿沟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组织指出,数字鸿沟是指各国、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和社区在全球的数字化进程中,由于在拥有、应用和创新方面的不同,产生了信息鸿沟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风险。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称,数字鸿沟是各国和各国内部因发展和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而产生或扩大的差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咨询人员Dannisi称,数字鸿沟实际上是利用数字技术来创造和增加财富能力的差距。
(二)老年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年轻人。而老年人由于对数字时代的“陌生”,产生了与数字时代巨大的代沟,成为一个在数字时代处于劣势的群体。老年群体在融入数字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挑战,进而产生了老年人在接入和使用互联网过程中的差异。深入剖析老年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可以从信息通信技术接入、使用和意识三个视角出发进行探究。
1、信息通信技术接入视角。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数码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逐渐演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对于信息化“陌生”的老年人来说,在信息化进程中显然是处在不利地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这种劣势必然会被逐渐放大。由于地理位置、家庭经济状况、自身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在信息化社会处在弱势的老年人被落下得更远。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规模达到10.32亿人,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用户比例达到11.5%。但是,一些老年人至今还没有接入到互联网,使得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等智能设备在老年人群体的普及率非常低。信息化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获取与发表信息,成为信息时代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然而,随着老年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逐渐下降,已养成被动接受信息和传统媒体的老年人,很难迅速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数字化技术,在信息通信技术的接入方面存在困难。从信息通信技术接入的角度看,老年数字鸿沟的体现为数字设备的普及率较低。
2、信息通信技术使用视角。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由轻度老龄化向中度老龄化的转变,在数字时代,老年群体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消费群体。目前,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者已由青少年向老年人逐步过渡。然而,当前中国的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无障碍普及程度很低。大多数App的应用程序存在界面复杂、交互繁琐、使用不友好等问题,导致老年人不敢使用、不能使用。很多老年人无法使用互联网,在日常的出行、购物、就医、办事等方面遇到困难,同时也无法享受到智能化服务所带来的便利性。如何架起老年人与信息通信技术使用之间的桥梁,既是我国全面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内在需求,也是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激发老年人消费的必然要求。
3、信息通信技术意识视角。自20世纪90年代起,信息通信技术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然而,进入21世纪初期,因为人们刚开始接触到互联网,再加上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沉溺在网络上,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人们在心理上抵触互联网,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因此,许多人都把网络的弊端当成了网络的一切,以偏概全,忽视了网络带给人们的便利与益处,这也使得许多老年人停止了对互联网的使用,即放弃了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
老年人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时,还会受到周围群体和个人社会经历的共同影响,二者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老年群体对待信息通信技术的看法。与此同时,老年群体的生活习惯也趋于保守,对像信息通信技术这种新事物通常持“旁观”的心态。受其被动接受信息的习惯影响,老年人接受信息通信技术需要其思维意识发生转变,同时这个阶段也需要一定的过程。
三、政策测量
(一)样本来源。以中国国务院、人大、协会、省、市发布的关于老年“数字鸿沟”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指标的可得性,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设定为2016~2021年共6年。为了解2016~2021年期间关于老年“数字鸿沟”的政策,浏览了包括商务部和国务院办公厅等官方门户网站上发布的相关政策。在对有关政策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了62项与老年数字鸿沟有关的政策,并建立了老年数字鸿沟政策数据库。
(二)建立量化标准。参考彭纪生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以下从政策力度、政策绩效和政策目标三个方面对老年数字鸿沟进行了定量的处理。实际上,政策力度是衡量政策和法规执行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列出的关于老年数字鸿沟政策的定量标准将参照彭纪生等学者提出的有关科技创新政策的定量标准,并与其政策发布的部门类型与级别相结合,在5、4、3、2、1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不同老年数字鸿沟政策力度量化值。老年数字鸿沟政策力度量化标准如表1所示。(表1)
政策目标是政府颁布政策以实现的目标。具体量化分数标准见表2。(表2)
(三)量化得分处理。根据政策量化分数计算各政策指标的年度绩效得分,如公式(1)所示:
Ri=■G1j×C3j,i∈[2016,2021] (1)
其中,i代表年份,N代表政府发布的政策数量,j代表政府在第i年发布的第j项政策,G3j代表第j项政策的力度,G1j代表第j个政策目标的量化分数,Ri代表第i年的综合量化分数。
使用公式(1)对2016~2021年我国老年数字鸿沟政策各维度进行评分,计算并汇总各年度政策绩效得分、政策力度得分和政策目标得分,如表3所示。(表3)
四、政策绩效分析
(一)指标选取。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权威性,选用老年人网民人数作为评价政策绩效的指标,得出的结果如表4所示。(表4)
(二)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 24软件,从不同维度和老年人网民规模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表5)
从相关系数上看,政策绩效量化值与老年人网民规模指标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说明老年数字鸿沟政策促进了老年人网民规模。政策数量、力度和目标三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说明相关政策的数量、力度和目标与弥合老年数字鸿沟密不可分,有效增加了老年人使用网络人数。其中,政策数量与老年人网民规模的相关系数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关政策数量对老年人网民规模的影响较弱,降低了政策的整体实施效果。
五、结论及建议
经过对我国老年数字鸿沟政策绩效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体来说相关政策对扩大老年人网民规模、弥合老年数字鸿沟有积极作用。从政策数量、目标和力度三个维度来看,这三个维度对扩大老年人网民规模产生了正向显著影响,为弥合老年数字鸿沟提供了有效的目标和方法。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府应适当增加政策数量水平,保持并注重提高政策质量,明确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在所有维度中,政策数量的绩效最低,表明其对老年人网民规模影响有限,我国针对老年数字鸿沟的政策数量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弥合老年数字鸿沟。因此,在政策制定中,要增加对于解决老年数字鸿沟问题政策的制定,同时也要不断保持并强化政策目标,确保各项政策目标明确,保持政策执行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促使我国老年人网民规模进一步增加,为弥合我国老年数字鸿沟提供决定性力量。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J].中华建设,2020(04).
[2]周桐宇.加快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平衡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21(03).
[3]杨斌,金栋昌.老年数字鸿沟:表现形式、动因探寻及弥合路径[J].中州学刊,2021(12).
[4]黄晨熹.老年数字鸿沟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0(29).
[5]潘丽,贾姣杏.缩小“数字鸿沟”提升“银发族”幸福感——对西安市老年群体智能手机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新闻前哨,2022(04).
[6]匡亚林.老年群体数字融入障碍:影响要素、用户画像及政策回应[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1).
[7]李堉瑜.旅游业政策绩效研究[J].智富时代,2018(04).
[8]张璐.浅析弥合中国国内“数字鸿沟”的策略[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1).
[9]王宇龙,张莉.浅析数字时代老年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采写编,2021(09).
[10]李平.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加速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J].网信军民融合,2021(04).
[11]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