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当前,企业进行碳资产会计处理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研究制定碳资产会计处理准则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以晋控电力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碳资产会计框架分析体系,分析晋控电力碳资产会计处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碳中和;碳资产;晋控电力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3年3月21日
引言
当前,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我国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12月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的减碳事业进入加速阶段。要避免全球进一步变暖,需要世界各国协同努力,有效控制或消除碳排放,欧盟国家作为首创者提出“碳中和”概念,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将碳排放权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成为重中之重;如何权衡减排政策与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地体现企业价值,成为首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发布标准的碳资产会计办法,故大部分企业未能完整有效地对碳会计信息进行确认和披露。因此,本文基于碳中和背景,研究晋控电力碳资产会计现状,分析其碳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为完善碳资产会计处理提供借鉴意义。
一、文献综述
首先,一些研究认为应该把碳资产当作是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这样才更加符合碳资产的本质。对于碳资产的计量来说,也有学者认为不能舍弃公允价值等。如果能够用公允价值进行碳资产的计量和确认,那么会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也更能够满足市场交易的具体要求。
其次,关于碳资产会计记录,研究认为,在进行碳资产的记录时,应该使用“总额法”进行基本的会计核算,并且这样的会计记录方式也更能够满足企业的资产负债观念。齐绍洲和张振源(2019)认为,碳资产如果按照无形资产来确定的话,就需要区别于无形资产。而碳资产与无形资产最大的区别就是,碳资产的摊销必须要满足公允价值变动的要求,并且在摊销的时候必须要能够及时地处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最后,关于碳资产会计披露和报告,研究认为,对碳资产的会计准则其实很缺失,这就导致碳资产的披露传递给使用者的信息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信息传递也有一定的不对称性。国内方面,我国目前披露碳资产信息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但披露的信息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披露的信息较少。
综上所述,当前研究结合实际案例的研究较少。据此,本文分析晋控电力碳资产会计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提出完善建议。
二、晋控电力碳资产会计处理现状及问题
(一)晋控电力碳资产会计处理现状。晋控电力是一家以新能源为主体、清洁高效煤电为基础、智慧能源一体化为方向的绿色能源综合服务企业,碳资产会计方面,该公司通过加强碳排放核查核算管理,具有一定的碳排放管理基础。而且,该公司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改造,不断降低煤耗,推动碳减排工作。公司当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和合理的碳资产处理结构,并且在日常经营中正在积极地参与全国性的碳中和相关的交易。因此,本文根据企业所披露的2019~2021年间的财务报告,分析其碳排放量以及与企业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
1、晋控电力2019~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历年晋控电力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数据显示,由于晋控电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逐年上升,2020年增幅最大。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如表1所示。(表1)
2、晋控电力2019~2021年碳配额核算。本文根据企业所披露的2019~2021年财务报告,分析其碳排放量以及与企业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企业的碳排放量配额计算,充实文章的数据内容。但是,由于企业所在地并不属于试点区域,所以本文中的碳排放量计算等数据都是参照试点地区进行的计算。根据试点地区的计算方案,企业2018年以后的公开年报数据等如表2所示。(表2)
由表2可见,企业在2021年的强度基数是7.21,在本年度能够得到的配额是为16,232.16万吨。
(二)晋控电力碳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碳资产会计确认种类单一。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到自己经常性的经济业务都有什么。但是,该企业实际上还没有明确每一种经济业务或者产品用途的资产确认,在会计核算及确认的时候,完全都是全部归纳进“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个会计科目。这就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到碳资产的价格波动影响比较大,并且还会影响当期利润等,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完全体现企业的碳资产经济业务的实质。
2、企业碳资产缺少完整的会计记录。晋控电力在进行碳资产会计记录时,记录内容比较简单,导致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资产价值和波动时,碳资产的核算仅仅有公允价值变动这一项。但是,实际上,碳资产的业务交易形式十分复杂,并不只是公允价值损益的计算。2015年,晋控电力在进行质押融资业务的时候,在公开披露的年报中并没有对企业的碳资产项目各项信息进行公开披露。同时,根据企业2017~2019年的年报分析得知,企业在这三年间一直都存在碳资产的使用和碳排放,但是在企业公开披露的年报中并没有会计方式的展示。对于部分碳资产的去向,实际上也很难进行资产以及其金额的计量。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难体现出企业的优势。这就是当前企业在碳资产会计记录方面记录方式比较简单产生的弊端。
3、企业碳资产信息披露不完整。晋控电力关于碳资产会计计算方式相对简单,并且在企业的公开披露年报中展示的也并不准确,更没有在公开年报中单独进行列项碳资产的相关信息。同时,企业在各项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碳资产信息并不直观明了,很难让投资者一目了然地观察到企业碳资产的相关信息。并且,在财务报告中,晋控电力仅仅只是对碳排放等技术进行一定的定性描述,并没有对其进行更多的定量分析,这就导致相关数据并不是很完善,难以观察到企业是否存在碳排放量超量等情况。同时,晋控电力的公开披露数据中也并没有将碳排放量各期的配额数、金额等进行公开展示,这也是企业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完善中的一项较大的问题。
三、晋控电力碳资产会计处理完善建议
(一)碳资产会计处理概念框架体系
1、碳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碳资产符合无形资产这种要素的确认所需要具有的全部条件。本文将碳资产的定义确定为,在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下,所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或者是通过另外的方式间接影响到当前的大气污染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的问题。因此,将碳资产的定义确认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配额碳资产,另一部分就是减排碳资产。在这里,第一种配额碳资产其实就是通过政府的分配所获得的碳排放权力,第二部分减排碳排放其实指的是在各项普惠式项目中所获得的碳排放额度。
2、碳排放权的确认与计量。结合既有研究和财政部征求意见稿,本文认为应当将碳排放权作为新型资产进行确认,通过“碳排放权”一级科目加以核算,并根据具体经济业务需要增设明细分类科目。其原因在于:碳排放权是一种权利,是通过政府的选择或者是外购等途径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用于历史成本这种计量方式。因此,对于碳排放权的计量和确认最好能够采用公允价值变动的计量方式。
3、碳排放权的账务处理。企业进行碳排放权处理时,应该严格按照出售日所得到的实际价款,进行借贷记账法的记录。同时,根据账面价值的余额,进行出售配额的记录。企业在出售碳排放配额的时候,也应该按照当日出售所收到的实际价款,进行借贷记账法的记录。
(二)完善建议
1、明确碳资产的会计确认标准。首先,晋控电力可以根据持有目的,将碳资产划分为不同资产。晋控电力持有以自用的碳资产主要有两种来源,即政府免费分配的碳配额和通过签订核证减排合同取得的碳资产。根据国际上现行的几种会计方式,通常将持有自用的碳资产初始确认为存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型。在满足自身排放量的前提下,晋控电力的交易型碳资产用来出售获利,或者获得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收益。它可以与其他金融资产组合进行单独辨认,成为衍生工具。因此,将碳资产划分为不同性质的资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更清晰地了解碳资产的用途,掌握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但是,本文没有引入新的会计科目来核算碳资产,只是在原有会计科目下设二级科目核算碳资产的价值,没有给财务人员增加太大的负担,这利于企业管理者规范管理不同用途的碳资产。其次,晋控电力可以通过“应付账款”反映碳负债。这是因为,晋控电力在政府给定的碳排放权内部进行碳排放量的计算时,应该关注和碳排放量能够相互对应的碳配额。这个时候,如果碳排放量超过应有的配额,就会导致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罚款或受到处罚等,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会流失。
2、完整记录碳资产会计业务。第一,碳排放权的递延。晋控电力可以把剩余碳排放权递延到下一年度,对冲下一年度的碳负债——应付碳排放费用,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碳收入——碳排放权的递延收益”。第二,晋控电力后续申报CCER核证减排项目时,借“碳排放权支出”,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并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进行调整,借记“碳排放权”,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第三,晋控电力持有的CCER按照“长期借款”进行会计处理。
3、完整披露碳资产信息。首先,晋控电力在披露碳资产信息时,应该关注各项碳资产信息所填充进的会计科目,并且在研究的时候,进一步核算各项碳资产以及碳负债的价值。同时,进一步说明在各项会计处理的时候,必须要关注后续的会计计量方式以及会计计量的原则等。其次,晋控电力对附注中的碳资产会计计量方式以及确认、摊销方法等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披露和充分的解释,详细说明碳资产在市场中能够用于投资交易的各项资产价值,并且明确各项期末结存量等。最后,晋控电力在计算各项碳业务的时候,应该单独进行列示,这样才能够更为明确地观察到各项低碳业务以及碳业务的各项指标情况和交易数据。
综上,本文基于碳中和背景探讨晋控电力碳资产相关会计问题,碳资产具备企业资产的一般共性和自身特性,企业可以根据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体系进行会计处理。但是,由于碳资产的特殊性,碳资产会计需要对传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碳资产会计的复杂性使得关于碳资产会计的准则或制度的建立变得十分必要。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商学院;2.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June Sekera,Andreas Lichtenberger.Assessing
Carbon Capture:Public Policy,Science,and Societal Nee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Industrial Carbon
Removal[J].Biophysical
Economics and Sustainability,2020(03).
[2]Katarzyna B.Tokarska,Carl-Friedrich
Schleussner,Joeri Rogelj,Martin
B.Stolpe,H.Damon Matthews,Peter
Pfleiderer,Nathan P.Gillett.Recommended temperature
metrics for carbon budget estimates,model evaluation
and climate policy[J].Nature
Geoscience,2019(12).
[3]黄锦鹏,齐绍洲,姜大霖.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背景下企业碳资产会计模式及应对策略[J].环境保护,2019(16).
[4]齐绍洲,张振源.欧盟碳资产交易、配额分配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J].世界经济研究,2019(09).
[5]王文举,陈真玲.中国省级区域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基于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