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全球一体化趋势让现代企业不得不对其管理思想重新思考,而墨子作为墨家管理学派的创始人,其鲜明的思想主张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发展起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墨家“尚同”思想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并分析企业管理融入“尚同”思想的具体表现,希望对企业管理理念发展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尚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6日
一、墨家“尚同”思想概述
战国时期,著名墨家思想代表人墨子提出“尚同”思想,墨子是手工业阶层的代表,而此阶层人民的特征为“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所以就会产生既同情下层人民悲苦生活,又愤恨其精神涣散的心理,因此墨子只好将救世之道寄托于贤能的君主,希望君主实行统一制度提升百姓精神向度,此之谓:尚同。“尚同”思想作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对于国家以及社会起源问题做出了具体的阐释,也是墨子针对一国之混乱、国内百姓与治理者产生上下层矛盾纠纷之频繁所提出来的相应建议与政策主张。在墨子对于“尚同”思想的表述中,设置国家行政体系与一同天下之义是社会秩序架构的关键理论环节,而实践方式则以发政施教与逐级上同为主,其愿景是希望以此思想来达到社会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目的。
《尚同》上中下三篇对于其思想分别进行论述:《墨子·尚同上》篇所言:“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是故选天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正义标准因人而异,会使百姓生活失去和谐氛围,而只有立贤者为天子,遣三公,形成秩序分明的行政体系,才能为天下众生谋利除奸。《墨子·尚同中》篇指出:“己有善,傍荐之;上有过,规谏之。尚同义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告诫天子要善恶赏罚明确,顺应天志,万民需集思广益,方可形成上同而不下比的政治社会。而《墨子·尚同下》篇有道之: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墨子指出,想要百姓乐于上报善恶,必以亲民,而亲民之道在于信,在于有利先思民。悠悠万事,民利为大,只有真真切切地将讲诚究利落实到百姓之中,才可稳定社会环境,使得国内政令畅通,治理者与社会百姓上下一心,实现国家持续性发展。
二、“尚同”思想与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
(一)“尚同”思想与企业管理具有同一性。墨家“尚同”思想诞生于时局纷乱、政令不一的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政治制度重新建构的可能,墨子提出此思想来消除天下混乱的局面,从而使社会得以大治,其思想之中蕴含着浓厚的底层社会人士与高层级之间所形成的人身管理理念与方法。《尚同中》篇讲:“爱民不疾,民无可使”,也就是说只有使下属保持情感自由性和高度的归属感,愿意在现有的制度之下接受教化与赏罚,最终才能达到政令统一的目的,这与当今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愿景不谋而合。在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下,企业管理的思想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最开始的经验管理阶段:从外部控制员工的行为,到科学管理阶段以规章制度管理员工的行为,最后上升到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逐渐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核心,开始强调培训员工、全方位考核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能力,并且每个企业也拥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员工激励机制,企业重视个人价值的达成,重视建立以人为本的文化,实行人本管理,不断追求企业目标与个人价值相统一的结果。
不仅如此,“尚同”思想中还存在着“尚贤”理念的影子,也就是坚持任人唯贤与唯贤是举的原则。《尚同上》篇中提出:“里长者,里之仁人也”
“乡长者,乡之仁人也”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思想,说明执政者对于有贤之士的崇尚,尚贤是实现尚同思想的支点,是实现政令畅通、和谐统一的社会的必要手段。在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在认可并推广“聚贤” “尊贤”的企业文化,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精英原则,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同一,从而构建出良好的企业文化,这与“尚同”思想中所提出的“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置为三公、设为正长,以此来为天下众生谋利除害的完整的行政体系并无二致。
(二)“尚同”思想影响企业管理的精神内涵。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其主要由五种要素所组成,分别是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奖惩制度、改革创新和学习培训,在企业运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谋划企业未来发展、为企业树立形象发挥着巨大贡献,其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整体价值观与精神高度,是企业精神价值演绎的系统。作为企业管理永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灵魂,企业文化必须始终作为企业员工所认可和遵守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总和,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应由贤能之人所组成的领导层提倡出来,统一全体员工意见,以此形成具有高度认同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最终反过来指导员工日常工作。因此,客观地说,所谓企业文化也就是通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对企业员工思想进行同一,从而使员工在认同企业目标的前提下,激发巨大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因此,企业管理中的培育企业文化思想可以看作是墨子“尚同”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新发展。“尚同”思想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义为政”的理念,即保持团体内纪律严明、政令统一,达到思想和政治上的集中,并使具有相同政治理念的人皈依于自己,消弭非议,形成统一的一套是非善恶以及意见正确与否的标准,以正天下之义。所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国家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社会有了统一的法度,而企业也在指引之下重视对文化的渲染,将集体主义延伸出的“团队精神”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之中,推动着企业发展前行。
三、“尚同”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尚同”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筑牢共同体意识。企业能否长久有效地保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取决于企业领导层能否坚持高度一致性的企业战略谋划,这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如今被大众所熟知的“狼性管理”为例,团队推崇“狼性文化”,就是要求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具有大局意识与斗争意识、保持团结之心,在狼性管理法则中,其一就是整体至上原则,整体至上就是领导者要时刻以保障员工的利益为主,进行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员工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所思、所讲,并建立上下同情的沟通渠道,企业上下一心。这在“尚同”思想中表现为:“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其奉行上下利害共存的原则,换在企业管理层面讲,将企业领导者与普通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两者之间的交流与信任会不断地增加,潜移默化之间就会确立统一的前进方向,彼此也就会形成共同体意识。
2、有利于形成以贤为道的领导集体。“尚同”思想中所提出并且尊崇的领导集体选拔方式是任人唯贤原则,以各级贤能之人协助天子来治理国家,而其抵制并且代替着的是以“血缘宗法制”为代表的“亲亲尊尊”用人原则。古往今来,唯贤是道的用人思想已经根植于人们的脑海之中,从思想产生之日起,经历过察举制以及科举制的制度提出,再到现代企业之中,越来越多的领导者热衷于使用具有辩智和卓越能力的人协助自己进行决策,从而提升决策的可行性与创新性。具有贤能的人组成的领导集体往往在进行管理、决策时,往往也会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同样的,尊贤是建立在已经保障了个人尊严以及基本权利之后认可的,其受益对象还是自身,有这样的理念形成,自然而然最终也能形成思想高度秩序化。
3、有利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如同法理一般,是需要不断进行修改优化的,在企业保证了基础的“道”,即符合企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度,在此之外,制度制定就具有制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领导者可以选择走群众路线,其优势在于规章制度的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正如《尚同下》篇所讲:“助之视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帮助领导者视听的人来源广泛,那么领导者也就可以切合实际地判断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可行,例如员工劳动报酬、奖金分配权、员工考核晋升原则等方面制度的提出都需要一定程度上采纳现有职工的建议或者是同层级同事之间的信息,集思广益并经深思熟虑之后共同保障企业规章制度的完整性。
(二)“尚同”思想对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1、决策会缺乏特殊性。“尚同”思想囊括“贵公”的涵义在其中,其篇中所道:“上之所是,皆是之;上之所非,皆非之”,就是崇尚公义,而将少部分团体中的自我意识进行湮没,这属于集权政治思想。黑格尔也曾经说过,东方哲学的特点在于只承认那唯一自在的本体是真实的,个体若与自在自为的本体对立,则本身既不能有任何价值,也无法获得任何价值。但与本体合二为一时,个体也就停止其为主体,而消逝于无意识之中。中国自先秦以来便有集体主义思想的萌芽,表现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就是企业进行的决策环节,决策是企业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融合的表现,而领导者往往是决策方案的选择者,那么其就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一锤定音”的关键角色,领导者象征着“天子”,放在企业之中,其意志就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企业决策行为的最高权威。然而,在决策过程中,以领导者组成的群体中会出现只为统一此子群体代表意见的决策行为,虽说决策的共识度满足于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但是这种共体决策行为也只是陷于一隅,是用共性去淹没个性,用同一性取消特殊性,以公义代替私义,忽视他类主体的创造性,那么最终也就会出现处于特殊性群体的人产生“人异其义”的困境,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企业未来发展以及员工利益保障而考虑。
2、信息传递具有主观性及低效性。在墨子“尚同”思想中,对于百姓与政长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是这样描述的:里长、乡长、国君皆发政于百姓,以“闻善不善者,必以告其上”逐级上同的方式进行沟通,以此达到规谏过失和建言献策的目的,而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会因当时进行信息交流的情境不同而出现差异,并且在向上级提出意见或是主张时,遭到修改或是理解偏移,最终的信息接受者也会失去信息的真实性。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随之出现管理层级结构冗杂、信息传递分享受限的问题。以链式沟通为例,作为“尚同”思想所衍生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组织沟通方式,其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下级逐级落实上级目标或是上级根据下级所献之策进行规谏,企业运转效率、知识经验传输渠道都是相对闭塞的,长期来看,员工无法正常反馈建议意见、不能及时抒发情感情绪,不利于员工建立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利于内部稳定和凝聚力的提升,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流程。
四、企业管理融入“尚同”思想的表现
(一)企业坚持打造以贤治企的发展理念。“尚贤”思想作为“尚同”思想的现实起点,也是“尚同”思想实施的先决条件。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刚性的,而现如今企业倡导的“尚贤文化”则是贯彻一种内在的柔性德教。刚柔并济,恩威并施,这样的教育是企业价值观统一融入新思想的途径,企业战略谋划也会因此有新道路。企业中领导者以贤能之人为其羽翼,对待绩效达标的贤人予以“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形成按劳分配的财富体系,并将其发展为一套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最后贤能之人热衷于为企业深谋远虑市场的资源,攫取更庞大的人才系统,为企业愿景实现贡献力量,这样上同下效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占据市场优势地位,永葆竞争活力。
(二)企业注重为员工提供双向交流渠道。员工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也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针对对象,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鼓励员工进行“傍荐”和“规谏”,以此彰显出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有利于建设员工参政诉求表达平台,同时也是将员工自身加入到建设企业文化的队伍之中,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视企业为家,产生责任感与认同感。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企业领导者更好地倾听基层员工的实际工作感受,对于员工过失行为进行谴责,为企业制度革新提供参考,进而将企业制度标准规范化,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形成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上同而下不比的基本保障。
(三)企业迈向文化渗透的步伐。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得不关注文化能力在其综合实力中的战略地位。企业文化渗透的意义,从外部看,是强调公司的品牌形象,为员工树立企业在市场上的责任感;从内部看,是保证员工都具有一致的思想意识,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增强任职人员对企业的服从、认同与内化,确保不出现“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的分歧思想,通过对企业文化在认同上的上下同一,生成同理同心的企业支持导向和目标导向,形成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渗透是尚同思想的最佳表现形式,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代表方式,同思想相关,总是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同样具有非常的科学价值。
综上,墨家“尚同”思想对当下推动企业创新管理理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在现有的企业管理思想上有不少层面都可以在“尚同”思想中寻找出其基因和萌芽所在。虽然此思想的部分内容是具备争议的,但其总归还是代表了墨家渴求统一秩序体系,希望建立起兼相爱、交相利的融会贯通的和谐社会的美好憧憬,这与企业管理的愿景以及国家治理层面都是不约而合的,聚天下英才用以辨真伪,建立统一标准,这向来都是一种理想信念经久不衰持续进步发展的血脉灵魂。从学术思想上讲,墨家所提出的尚同说顺应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真理性。在21世纪,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运用墨家“尚同”思想来巩固员工的思想意识,抑制员工对企业产生的偏离行为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只要对此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最终也是不会偏离轨道的。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杰.墨子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27).
[2]王元化.简论尚同思想的一个侧面[J].学术月刊,1987.
[3]刘念,朱嵩,杨立锦.国有企业信息传递系统构建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