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要求高,存在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情况。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大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半封闭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及诉求,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中医教育;调查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项开放课题(编号:YNMD2022ZC32);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立项项目(编号:20190723-FJ-B08);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就业创业专项项目(编号:XJYJ22010)。通讯作者:许珊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20日
随着科技与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在逐渐转变,他们开始思考多元化的就业方式,创业意愿日趋明显,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和政策性扶持,通过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意愿是创业的先导,在创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潮流的背景下,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诉求,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愿,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学生为主体,涵盖本科、研究生不同学历层次学生,通过随机抽样方式确定调研对象;通过半封闭半开放式问卷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及诉求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星定向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5%。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创业实践的意愿以及对大学期间创业教育的诉求与评价四个维度展开。将收集上来的数据录入后,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有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态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56.966%的学生将创业作为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之一,70.899%的学生认为有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愿意尝试创新创业活动,是否有资本支持是学生是否考虑开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女生在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愿意尝试创新创业的占比72.1%,较男生67.9%高,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本科生较研究生表现出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更高。药学专业学生在两个问题的回答上,对创新创业表现出比医学专业学生更高的期待。在家庭收入方面,家庭收入相对一般的同学相较于家庭富裕的同学更愿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表1)
(二)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意愿。有关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意愿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大学在读期间已有初步创业计划的学生占5.467%;表示考虑过尝试在大学期间创业但因各种原因无法付诸实践的学生占14.991%;表示虽尚未考虑在读期间创业,但以后可能会考虑的学生占53.792%;累计74.25%的同学愿意在读期间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毕业后创业意愿的调查中,有初步计划在毕业后进行创业的学生占6.173%;曾考虑过毕业后创业,但因认为存在很多困难可能无法付诸实践而尚未形成计划的学生占23.280%;表示虽至今未考虑过创业,但毕业后有可能会考虑自主创业的学生占43.034%;高达72.487%的学生有毕业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愿望。(表2)
大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同学计划在毕业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表现为在读期间有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计划的占20.458%,在毕业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计划的占29.453%。在读期间没有创业计划但愿意以后实践的同学占53.792%,比毕业后愿意开展实践的同学43.034%高,表现出没有创业计划,但对创业充满热情的同学,更愿意在在读期间开展创业实践。
(三)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诉求与评价。如图1所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诉求高,需要创新创业课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各项常见课程的需求人数占比均超过50%,依次为创新创业思维启发72.134%、科研成果转化65.432%、创业团队管理61.376%.创新创业参赛指导51.379%,另有9名同学期待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课程。仅有18.519%的同学表示不需要创新创业课程。(图1)
如表3所示,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较为认可,最为满意的是创新创业课程,其次是社会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学生是否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具有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经费支持(P<0.05)、创业团队服务(P<0.01)、社会政策宣传(P<0.01)三个层面。(表3)
三、讨论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高涨,精准帮扶提升创业热情。综合调研结果的各项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自主创业持认同的态度,并逐渐成为实现职业理想的路径之一,这反映出当代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已开始发生转变,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选择模式。当可以获得资本资助时,大学生创业热情得到进一步刺激,有更多的同学愿意加入到创业大军中来,目前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资金额度与宣传的原因,未能起到预期刺激效果,因此高校应主动对接社会,为优质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提供资金来源。
研究生群体作为高水平创业项目产出的主力军,其创新能力是评价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但目前其创业意愿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生创业意愿低的原因在于医学生较为繁重的学业压力,临床实习与实验室实验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研究生创新创业活动参与度低,缺乏创新成果转化意识,因此研究生群体更应当引起高校教育者的重视,高校应加强对研究生群体的创业引领,提高研究生创业活动的参与度。
药学专业学生较医学专业学生展现出更强烈的创新创业意愿,这与其学科特点具有关联性,医学类创业项目多以机制研究与治疗模型为主,药学类创业项目以药物开发为主要成果,给学生以应用性更强的印象。中医学作为我国重要的医疗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业内涵,古代医家皆以独立医馆形式存在,加强医学类专业学生基层就业创业引导,对于提升医学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在校期间创业意识,提升毕业期间创业水平。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意愿,不仅仅表现为在毕业后进行创业,有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即产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意愿,此类学生比例也能够达到20.458%,在大学在读期间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均表示有在毕业后进行创业的意愿,这两部分学生群体存在重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在提前,因此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教育的前置具有必要性,学生会为实现毕业后的创业意愿,能够有意识地在大学在读期间进行知识、经验积累。在读期间大学生未考虑创新创业实践,但是以后会考虑的学生占53.793%。明显高于毕业后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以后会考虑的同学。进一步证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时期在于在校期间,在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开展当中,高校应早起步,重视学生在大学在读期间进行创业的意愿培养,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坚定创业信念、积累创业经验,以此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的提高。
(三)学校创业教育水平提升,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多样。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希望在校期间获得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理论及实践培训的积极性高。高达81.481%的学生认为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必要性,同时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中,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最为满意。目前,高校均在本科层次开设有创新创业必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诉求。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从理论课程中获得创新思维启发、科研成果转化等知识,这也是学生创业意识高涨的重要原因。但目前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存在缺失,研究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群体,其诉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势必会影响其创业热情,因此通过多渠道对研究生群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必要性与急迫性。
创新创业课程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同时,通过调研也可以看出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调查显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诉求的专业性强,囊括创业思维与创业实务等多项内容,但目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背景专业性强,以医学专业教师或辅导员为主,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有较大帮助,但针对创新创业实务方面,其专业性与实践性缺失,导致无法满足学生诉求,课程讲授内容易产生空洞感,缺乏吸引力。因此,适当引用校外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满足学生诉求的有效途径。
通过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是否愿意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同学,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尤其体现在创新创业经费支持、创业团队服务、社会政策宣传这三个方面。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广,但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程度低。不同创新创业意愿的同学,其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也不相同。部分同学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自身能力,但没有就业后创业的要求。针对这类同学,应以创新思维引领等教育为主,逐步渗透创业意识。另外,部分同学已具有明确的创新创业实践计划,其更多的需求在于创新创业实务的培训,如专利申请、财务管理等方面。同时,具有创新创业计划的同学对于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需求度更高,除课程教育外,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对此类大学生也具有强烈的需求。高校受限于经费影响,无法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流程经费支持,但通过多途径为此类学生引进校外资源,助力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走向市场,从而为更多同学树立创业榜样,也是提升创业创业教育水平的重要路径。
学生日益增加的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不充分的发展,是目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突出矛盾。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对于促进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具有显著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为此,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可显著解决就业问题,减少社会压力,同时能够增强社会经济活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中医药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良中医药人才的艰巨使命。当前,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此形势下,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也纷纷开始探索创业之路,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其毕业生创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此次调研也已显示,有相当比例的中医药专业学生有创业意愿且存在创业方面的诉求。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中医药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工作,启发大学生正确的创业意愿、引导大学生有效的创业行为。广大中医药院校应在全面了解学生创业意愿及诉求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银.科技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式转变与发展——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7).
[2]欧绍华,朱元英.创业环境、创业榜样对研究生高创业意愿影响的组态效应研究——基于fsQCA的研究方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5).
[3]倪赤丹,苏敏.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证研究——基于对广东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9(02).
[4]徐争艳.财政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1.21(10).
[5]王星月,肖羽,许亮亮,曾雯.获得国家奖学金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分析[J].华西医学,2021.36(12).
[6]王欣然,姚园.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与产出分析——以北京某中医药大学为例[J/OL].中医教育,2022-11-20.
[7]罗娟,刘霞.“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22(11).
[8]王利,许珊.浅谈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探索[J].新中医,2021.53(24).
[9]李树涛,李建,刘韬.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教学实践——以湖南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09).
[10]宗晓华,王立成.高校创业教育能否提高地区创业水平?——内外部创业的双重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05).
[11]张琳.数字经济推动就业结构性变革的实践与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1(03).
[12]袁燕.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2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