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金融/投资
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探讨
第712期 作者:□文/李雨晴 李 昱 时间:2023/9/1 15:35:00 浏览:233次

[提要] 当前,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稳步复苏,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浮现出融资渠道少、获客难等诸多问题,同时还伴随着诸多风险,需引起重视。本文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125

一、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及问题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由萌芽期进入试点期,再到快速增长期,目前已逐步迈入规范发展期。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稳步复苏,从行业整体来看,竞争依然激烈。但尽管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向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仍旧存在问题。

(一)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

1、消费金融公司业务稳步复苏。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比前期,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增速有所下降。然而,到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已经增至30家,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3.5%,与疫情冲击较严重的2020年相比有了较大的恢复。2020年和2021年贷款余额和资产总额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6%22.8%,已接近疫情爆发前的年均增长率。在新政策和新理念的指导下,消费金融公司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着重加强公司治理,强化风险防控,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并为金融服务民生做出了贡献。通过国家政策与消费金融公司的共同作用,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已经稳步复苏。

2、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激烈。当前,随着国家政策倾斜,金融改革贯彻落实,居民消费水平升级,消费金融的发展迎来了诸多机遇,伴随而来的是行业竞争的加剧。从消费金融参与主体来看,参与主体类型增加,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注册的小贷公司。虽然不同类型的消费金融机构承担着不同的消费职能,但各类消费金融参与主体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将科技与创新作为发展路径,不断探索,向多元化发展。例如,传统的商业银行开拓线上消费金融业务,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客户;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小贷公司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总之,各类消费金融公司不断使出浑身解数来谋求发展,反映了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激烈且有不断加剧的势态。

(二)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中国消费金融蓬勃发展,但对比西方消费金融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消费金融业务稳步复苏,但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仍旧不可忽视。

第一,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公司资本较为充足,但从融资渠道来看,融资渠道窄。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股东增资和同业拆借;二是发行金融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的新型融资方式。股东增资,顾名思义是指原有消费金融机构的股东按照原有出资比例追加投资,但资金量较小;同业拆借是目前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其发展成熟、交易灵活,但由于其期限短,一般被用于临时性余缺调剂。发行金融债券和资产证券化是标准化的直接金融工具,但其对发行主体要求较高,目前多数机构尚达不到要求。虽然少数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已向新型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转变,但成立时间较晚且盈利能力不强的小型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则多以前者为主。从融资成本来看,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成本普遍居高不下。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成本受融资利率的影响,融资利率越高,成本越高。据调查显示,有多家消费金融机构的综合融资利率高于5%,仅有少数机构的综合融资利率低于4%

第二,获客难,新增客户流量放缓。消费金融公司的获客渠道主要为第三方引流,同时也包括线下与线上投放。但线下与线上渠道都存在类似问题,投放规模小,且提升不明显,线下与线上渠道的优势没有被完全利用。经调查,多数消费金融机构的线下投放占比少,更有无线下投放渠道的机构。2020年线下渠道投放占全部投放比重在20%以内的有21家机构,另有8家机构无线下投放。同样的,2020年多数消费金融机构线上投放占比少,另有1家无线上自主投放。然而,第三方引流自主投放占全部投放比重在50%以上的有18家机构,机构数量较多。由此可见,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获客渠道少,且比较依赖第三方引流,同时在利率下行的不良影响下,导致获客成本不断攀升,增加了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压力,从而阻碍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获客渠道的局限,且客户主体覆盖不均,导致新增客户流量放缓,这一现状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三,存在各种潜在风险。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机构争先创新谋求发展,其面临的风险便随之逐渐显现,包括市场无序化竞争风险、信用风险和技术性风险等。

首先,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规制,市场无序化竞争逐渐加剧。市场无序化竞争风险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上。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倾斜,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科技应用深等特点。但在制度方面却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这使得该行业的发展杂乱无序。也正是因为各种约束制度的不健全,造成该行业不良竞争频发,阻碍可持续发展脚步。其次,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健全,信用风险是各类消费金融公司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整体行业中,目前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巨头企业,它们所应用的信用体系都不能全面覆盖所有消费群体。前者主要依赖央行的征信系统,后者依靠大数据优势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征信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部分消费群体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也限制了消费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再次,由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起步较晚,其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风险。虽然应用了发达的现代科技,但互联网技术复杂且技术更新迭代快,若有人利用最新技术篡改信息,可能导致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无法准确核实信息,如此便会导致消费金融机构被信贷服务者欺诈,从而引发信贷风险,因此技术性风险应当持续关注。总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存在各种潜在风险,且尚未形成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各种风险问题应当引起同等重视。

综上所述,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蓬勃发展的背后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给消费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无论是融资渠道窄,还是获客渠道少,抑或是潜在风险多,消费金融公司都不可小觑。

二、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消费是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而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对促进消费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推动消费金融发展能够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推动消费金融发展能够加速消费升级。因此,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推动消费金融发展能够扩大消费需求。当前,“扩大内需”一词被中央多次提出,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扩大消费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项利民政策的出台,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正持续增加,消费成为促进经济进步,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在疫情的影响下,最终消费支出拉动国内生产总值有所下降,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不可小觑,且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控制,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而发展消费金融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从现有情况来看,消费金融搭乘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形成互联网消费金融,其具备互联网灵活便捷、应用场景广泛的优势,让更多人体验到了消费金融带来的便利,丰富的消费金融产品能有效地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刺激居民购买欲望。居民通过消费信贷,提高了购买能力,从而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二)推动消费金融发展能够促进消费升级。消费内容的创新和消费品质的提高是消费升级的主要表现。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数量庞大,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消费水平差异巨大,给消费升级带来一定阻碍。但消费金融的发展对消费升级有极大的推动力,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作为新兴领域,年轻人对其的接受度和使用度更高。在消费观念转变、消费需求增加的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消费主力军,但年轻人群经济能力有限,即使有很强的消费欲望,也不得不“悬崖勒马”,而消费金融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努力创新发展,丰富借贷选择,释放了潜在的消费需求,刺激居民消费,进而又能促进消费品的供给,直接推动消费升级。

总之,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消费金融的发展能够激发潜在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因此,积极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三、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提高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消费金融公司要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积极解决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从长远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应当注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高质量发展,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以获取融出方的信任。具体为,坚守信贷业务本质,依法合规经营,建立一套与自身业务规模相匹配的融资策略。消费金融公司应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发展方向,坚持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并准确把握大众的真实需求,以人为本,围绕客户进行产品创新与定制化服务。此外,要提高风险甄别能力,消费金融公司一旦选择了较高风险的客户便提高了风险成本,使经营利润缩减,进而导致融资难度加剧。

(二)明确线上、线下优势,加强存量客户运营,关注下沉市场。首先,要想最大限度利用获客渠道,尽可能获取客户流量,就要明确各种获客渠道的优势,以便结合自身特点加以运用。线下渠道相对更加真实,对客户群的选择更具有针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线上渠道以互联网为载体,使其更加便捷,获客成本低。消费金融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统筹布局个性化的线上线下渠道,并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改进,以在获客渠道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针对获客成本高,新增客户流量放缓的问题,一些消费金融公司选择加大力度进行存量客户运营,这是十分可取的。对存量客户运营,首先要分析用户沉睡原因,提高服务水平,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激发存量用户。此外,由于消费金融行业由增量时代迈向存量时代,首贷客群被覆盖,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将发展方向转向下沉市场,将业务覆盖范围扩大到乡镇、农村,针对这一群体进行消费金融知识宣传。同时,针对外卖员、家政服务人员、快递员等不同行业开展特色主题活动的金融保险科普,激发潜在客户。

(三)消费金融公司和政府齐发力,共同规避风险。加强法律治理和风险防控是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规避消费金融风险不能只靠政府机关或金融公司其中一方,要靠二者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政府层面上,市场无序化竞争主要体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目前我国关于市场公平竞争的执法机关主要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而互联网消费金融以其特殊性与传统市场经济业态有很大区别,因此可以参照国外的执法经验,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市场规制特别设立相应的执法机关。其次,在消费金融机构本身层面,应加强对技术发展的关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要想防止客户利用技术手段伪造个人信息,加强客户资质审查,就要不断对公司进行技术更新。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也可以成立反诈联盟,实现信息共享,以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针对信用风险,也需要公司本身和政府的共同作用,构建多元的征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及配套设施。消费金融公司在提供服务时,应当以信用评价为基础,保障双方权益。政府应根据发展要求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

综上,消费金融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推动力、是加速消费升级的催化剂,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对于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十分有意义。提高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明确线上、线下优势,加强存量客户运营,关注下沉市场,加强法律治理和风险防控都是有必要的。企业还应结合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一套独特的发展体系。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芳.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之路[J.人民论坛,201909.

2]唐文娟,周一凤.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扩大内需的理论逻辑、发展困境与改进路径[J.全国流通经济,202222.

3]王慧敏,法宁,夏艺.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模式与对策[J.金融纵横,202207.

4]赵坤.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市场,202219.

5]黄大智.消费金融行业回顾与展望[J.金融博览(财富),202206.

6]吕彬彬.消费金融公司融资能力建设的痛点与破解路径[J.福建金融,202205.

7]徐佳鑫.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A//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2年第4期)[C.202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482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