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城市区域不断发展过程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分布也在随之不断变化,因此揭示人口与经济的时空格局变化对于区域良好的经济发展与合理的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云南省昆明市为研究对象,依托ArcGIS软件,运用地理集中度、不均衡指数、一致性指数等指标,对昆明市人口、经济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昆明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但各地在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的合理协调上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昆明;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空间自相关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年11月28日
引言
城市的迅速发展虽然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区域建设,但是快速进行的城市建设与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使得城市区域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两者作为区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要素,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
亚当·斯密提出,人口的持续增加是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的象征,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因。国外学者就人口与经济两要素间的协调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构建相关理论体系来描述两者关系,并将理论积极运用于实证研究中。而国内对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既包括对区域人口流动特征、结构的揭示及其管理,同时也关注区域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此类研究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多以空间计量学为主,结合多种软件,采用地理集中度、不均衡指数、一致性指数等指标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研究大多集中在大空间尺度范围,即重视研究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省一级的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虽然揭示了大尺度区域范围内的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现状,但是由于涉及的区域较广、城市较多,对于区域内部各城市存在的差异及产生原因未进行揭示与分析。因此,对昆明市区域内的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了解,能够认识到昆明市的人口与经济之间协调互动关系的发展变化,还能够根据城市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对昆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是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湄合作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截至2021年末,全市下辖7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截至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为846万人,2021年昆明市常住人口850.2万人。2021年昆明市GDP总量达到7,222.5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7%,继续领跑全省,全国排名第32位。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数据来源。研究中使用的昆明市各区县人口数量来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GDP数据来源于《昆明市统计年鉴》(2011~2021年)。人口数据采用六普、七普统计数据中的常住人口数据进行计算。
2、分析方法
(1)地理集中度指数。探究人口数据和经济数据在县域尺度下分布的空间特征,运用不均衡指数研究2010年和2020年各区县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地理集中程度。
RPi=■ (1)
RGi=■
(2)
RPi为某年i县(区)人口地理集中,RGi为某年i县(区)经济地理集中度;Pi为i县(区)人口数量,Gi为i县(区)GDP,Si为i县(区)区域面积。
(2)人口、经济不一致性指数。采用人口、经济不一致指数,探究昆明市各区县人口与经济分布空间一致性。
Ii=■ (3)
(3)空间自相关分析。为深入清晰地反映昆明市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的空间关联性,研究中采用Queen邻接空间权重的方法进一步探究各县区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系数,全局自相关公式为:
I=■ (4)
I值取值范围为[-1,1],I<0时,为负空间自相关性,研究单元离散分布;I>0时,为正相关性,研究单元集聚分布;I=0时,为不相关性,研究单元随机分布。
二、基于地理集中度的昆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根据式(1)和式(2)的计算得到昆明市2010年、2020年的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以上两个年份是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份,以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为人口分析数据,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人口和经济集中度分为六个层级,并据此生成昆明市所辖区县的人口、经济地理集中度空间分布格局图,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
据此,可以更好地分析了解十年内昆明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特征。同时,在这十年间昆明市呈贡县、晋宁县都经历了撤县设区,地方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通过分析结果也能了解调整前后的发展变化。
从2010年、2020年的地理集中度来看,昆明市主城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地理集中度,其中以五华区和盘龙区两个昆明市原本主城区为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较高等级的人口地理集中度扩散到了更多区域,五大主城区与距离主城区较近的安宁市与嵩明县的人口地理集中度表现出显著提升的趋势,这表明城市化区域得到了扩大。呈贡区因撤县设区、昆明市人民政府驻地搬迁及呈贡大学城的建设发展,大量人口在此集聚,提高了地区的人口地理集中度。安宁市则是因为地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大量产业园区设立,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和园区工人,而推动了地区人口集中度的提升。但昆明市北部的四个县区以及南部的三个县区都保持着较低的人口集聚,人口分布呈现出中部人口密度大、南北两端人口密度小的特征。
2010年、2020年昆明市的经济地理集中度空间分布格局中,同样表现出中部主城区较高的经济地理集中度,主城区的经济集聚表现显著。其中,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呈贡区的经济集聚程度在十年间得到了提高,而西山区的经济集聚程度则发生了降低,其余区县的经济地理集中度未发生较大变化。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作为昆明市主城区,长久以来都是昆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三区彼此辐射带动、强强联合,推动了地区经济集聚程度的稳步提升,而呈贡区受市政府搬迁以及各大高校陆续入驻的经济带动影响,地区经济地理集中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昆明市北端的县区仍表现出很低的经济集聚,如禄劝县、寻甸县,这说明昆明市北部县区经济发展长期保持低迷状态,未找到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地区特色。
三、昆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一致性解析
虽然地理集中度能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昆明市所辖区县的人口与经济在空间上的布局状况,但却很难表示出地区人口与经济在空间上是否存在一致性,为深入分析区县一级单元的人口与经济在空间分布上的关联性,运用式(3)对昆明市2010年、2020年的人口、经济不一致性指数进行计算,按照计算得到的指数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一类地区人口聚集低于经济聚集,二类地区人口、经济基本一致,三类地区人口聚集高于经济聚集,如图3所示。(图3)
从2010年和2020年人口经济不一致指数空间分布格局可以看出,昆明市各区县的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空间分布变化较小,各地人口与经济聚集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昆明市主城区及周边邻近的安宁市、富民县人口聚集低于经济聚集,表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向好,发展源动力充足,区域内对于人口发展的容量充足,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对于区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呈贡区因行政级别提高、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使得人口与经济的关联状态由原本的人口、经济聚集基本一致转变为人口聚集低于经济聚集。嵩明县则由原本的人口、经济聚集基本一致状态发展为人口聚集高于经济聚集的状态,表明地区经济发展势头不足,十年内区域经济水平未发生较大的提高。而昆明市北部、东南部与南部县区则始终保持着同样的人口与经济空间关联状态,可以看出城市规划策略对于协调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作用。
四、昆明市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空间自相关分析
以上结果分析,将昆明市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这并不能完全表明地区人口与经济在空间分布上的内在联系。为了揭示昆明市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的空间内在联系及布局变化趋势,运用空间自相关性相关方法进行分析。利用ArcGIS软件中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工具对昆明市各区县人口与经济分布关系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的分析结果报告。昆明市2010年、2020年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指数的全局Moran I指数分别为0.368和0.377(通过Z检验),两个年度的指数值均为正值,说明地区发展中人口与经济两个要素保持正相关性,昆明市各区县呈现聚集分布的态势。由此可以看出,昆明市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均衡协调了各区县的发展状态,使得各地区在有所发展的基础上共同推动昆明市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谐稳步提升,促进区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五、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研究从昆明市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人口经济不一致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关系出发,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昆明市2010~2020年的人口与经济分布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究,得出以下结论:
1、昆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分布格局呈现出由中心向周边逐渐扩散的态势。2010~2020年昆明市人口地理集中度表现出明显的中心主城区向周边区县辐射扩散的现象,区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昆明市北部与南部的区县则保持着较低的人口地理集中度,这些地区人口集聚规模小于中心城区,地区人口分布呈现出中部人口密度大、南北两端人口密度小的特征。
2、昆明市经济地理集中度分布格局同样表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区县辐射扩散的态势。中部主城区的经济集聚在2010~2020年间均表现显著;紧邻主城区的区县经济集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而昆明市北部与南部的区县经济地理集中度始终保持着较低水平,区域内经济地理集中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这实际上与区域经济发展缺乏长久动力紧密相关。昆明市经济地理集中度分布格局呈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
3、在昆明市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空间分布格局中,中部区县人口集聚低于经济集聚,南部区县人口、经济集聚基本保持一致,北部区县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但是结合人口地理集中度空间分布格局与经济地理集中度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各区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基本一致,表明人口与经济两要素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中部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增速大于人口增长速度,或会导致区域内人口动力不足,反之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北部区县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反映出该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4、昆明市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2020年昆明市人口与经济的不一致性与2010年相比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区域内人口与经济聚集协调发展的区县甚至有所减少,但是发生变化区县的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指数的一增一减,使得昆明市基本保持住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态。
(二)相关建议。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对于昆明市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及今后的城市发展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动:
1、明确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协调昆明市人口发展规模,积极改善区县人口结构,对人口集聚较低的区县大力发展教育、特色产业,提供帮扶与引入政策,积极吸引人口聚集到人口动力不足地区,为区域发展注入人口活力,改善区域人口与经济聚集协调发展水平。
2、充分发挥昆明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及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等独特区位条件,把握好“一带一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等发展机遇,对基础条件良好的区县进行深入发展,积极探索部分北部与南部区县的特色发展项目,打造地区经济增长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同时,可通过区域产业的升级、转移、调整等,对区域内人口的流动变化进行合理有序的引导,协调各区县人口规模,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对昆明市内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的区县,要加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通达度,同时要加快地区产业转型发展速度,主动调整区域人口结构,主动协调昆明市的总体人口结构,合理规划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人口与经济聚集协调发展的正向效应,实现区域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婵,吴映梅.云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02).
[2]朱利安·L·西蒙美.人口增长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3]赵波.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及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2.
[4]杨艳俊,张欣玲,柳德江,等.昆明市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36(04).
[5]张逸舒,刘玉亭.驻马店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一致性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08).
[6]闫东升,何甜,陈雯.人口聚集、经济扩散及其不一致状况——来自长江三角洲的经验研究[J].经济地理,2017.37(09).
[7]李国平,罗心然.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01).
[8]李苗苗,宋洁,王雨,等.太原都市区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20.20(03).
[9]蒋子龙,樊杰,陈东.2001-2010年中国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与均衡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05).
[10]王磊,段学军,田方,等.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10).
[11]张轶男,李倩倩,罗运阔,等.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指数(RAQI)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