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穗沪快递业绿色发展对比及借鉴
第712期 作者:□文/李 敏1 胡霞娥2 时间:2023/9/1 15:55:02 浏览:288次

[提要] 基于广州市和上海市的绿色快递发展现状,从发展规模、政策力影响等方面对两个发达城市的绿色快递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基于两个城市的成功经验,从政策力的持续及有效释放、重视创新驱动与数字赋能、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合作与共生发展等方面为下沉市场的快递绿色发展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快递业;绿色发展;对比分析;下沉市场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数字化转型中广州快递业绿色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共生逻辑视角”(项目编号:2020GZGJ221);2019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数字化转型中优质快递服务达成机制研究——竞争逻辑到共生逻辑的转变”(项目编号:2019GWTSCX017

中图分类号:F127F71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111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到1083.0亿件,同比增长29.9%。但快递业在各个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占比分别为78.1%14.6%7.3%,东部地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从城市来看,金华(义乌)、广州、深圳、上海等10个城市占到全国快递业务量的45.04%。与此同时,快递业仍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阶段。行业发展及巨大业务量带来的环境压力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代表的广州和上海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为此付出很多努力,也取得显著成绩。

一、广州市绿色快递发展现状

得益于深厚的商贸底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政策的各种利好,广州的电子商务和快递行业蓬勃发展。2019年,广州成为首个荣获“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的国家中心城市。据统计,20142019年广州快递业务量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20202021年,尽管快递业务量屈居第二(近两年快递业务量最高的是金华(义乌)市),但快递业务量总数仍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广州市快递业务量达到1067831.2万件,同比增长40.21%。与此同时,广州极为重视快递行业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为应对快递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广州市在快递业的绿色发展上已经开展了先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在快递绿色发展方面的政策引导,相继出台多个促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文件。广东省早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推进省邮政业绿色发展专项工作方案》中就将广州作为绿色试点重点地区。方案提出要推动品牌企业落实绿色环保措施,开展绿色包装、绿色通行等试点示范工作。广州作为先行示范城市,要着重推动企业与政府共同探索绿色环保可回收体系,探索建立绿色包装环保长期评估信息化监测手段和评价监控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落实相关政策并组织各层级宣传活动。政府层面,以快递垃圾处理为例,在向市民广泛推广垃圾分类宣传中,呼吁市民注重快递包装的回收利用。企业层面,快递公司充分利用与末端消费者接触的机会,通过不同形式加深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理念的理解和接纳。

除此之外,一线企业的技术攻关也使得广州市快递业绿色发展之路更加顺畅。以包装技术为例,据统计,2020年我国有超过45万家经营范围含“环保”的包装相关企业,广州所在的广东省与环保有关的包装企业数量最多,超过9.5万家,占比近21%。自2017年开始,广州快递业就加大了在大数据、云计算、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高科技手段的投入和使用,仓储物流一体化模式和电子面单的全面推广,既提升了寄送速度和安全指数,也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绿色化发展。

二、上海市绿色快递发展现状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是我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市的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德邦、韵达、申通、圆通、中通等众多优秀民营快递企业的总部集聚于上海。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2021年快递业务量为374137.9万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位,而快递业务收入则是多年稳居全国第一,2021年上海市快递收入为17158198.9万元,比排名第二位的广州高出109.97%

在快递业的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方面,上海的成绩有目共睹。一方面上海市特别注重顶层设计和体系构建,在指标体系、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上下功夫。积极践行国家邮政局关于绿色快递发展的若干政策,基于国家对于快递行业绿色发展“9571”工程,上海市于2019年开始实施“9582”绿色升级工程,2020年实施“9893”绿色升级工程,2021年提出实施“25941”绿色升级工程。除此之外,上海市也颁布了多个针对快递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引导行业的绿色发展。另一方面上海市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也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和推动上。浦东智慧小邮局、上海交大校园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共享快盆等快递高科技、“黑科技”的研发和使用实现了降本增效,同时减少了行业碳排放。此外,上海也通过政府、企业、社区、消费者之间的协同来推动绿色快递的发展。2020年,上海市邮政管理局牵头印发《关于加强电商与快递绿色包装协同治理的实施意见》,意见将快递包装治理工作向上游(主要针对上游电商平台)深化,从建立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强化电商快递企业主体责任、推动绿色生态体系创新这三个维度,共同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有效控制行业塑料污染。在政府的主导+社区推动+企业合作+市民参与的模式下,上海市的快递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全市可循环快递箱(盒)应用33万个、循环使用次数超500万次、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2%、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使用量下降40%的目标。

三、广州市与上海市快递发展及绿色化对比

作为国内一线城市的上海和广州,其快递业的发展都非常迅速,以下将从发展规模、政策力影响等方面对两个城市的快递业发展及其绿色化进行对比。

(一)快递业发展规模之对比。在发展规模上,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可对比上海市和广州市的差异,如表1所示。为更清晰地展示数据发展的变化趋势,做对比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20172021年广州快递业务量上升比例171.76%,显著高于上海的增比19.87%。尽管快递业务量低于广州,但上海的快递收入却显著高于广州。表1中数据显示,折算到单件收入,以2021年为例,上海达到了45.9/件,而广州只有7.7/件,两者相差显著。相对于全国,上海也被称为“快递最赚钱”的城市。究其原因:一是上海是我国快递企业总部聚集最多的城市,有着国内最大的快递产业集群,无加盟商分摊利润;二是上海聚集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因此高端商务件占比大,相比于普通快件,高端商务件有着更高的时效性,因此盈利也相对较高。(表1、图1

(二)推进快递业绿色发展之政策力度对比。2019年出台的《广州市邮政业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方案》特别提到要制定本市快递业绿色包装标准,促进快递包装物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指导在本市开展经营活动的快递企业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包装物回收再利用体系;2020年出台的《广州市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着重强调要在快递这样的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2021年在国家和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基础上出台的《广州市邮政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对快递业的绿色发展做出了具体指引。

2019年,《上海市快递包装物垃圾分类指引》推动常见快递包装物垃圾的分类;2020年,上海颁布《关于加强本市电子商务与快递绿色包装协同治理的实施意见》,强化电商快递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2021年上海市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强调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十四五”上海市邮政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青浦区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快递“两进一出”工程、智能配送设施网络布局等。

可以看到,在政策力度上,两个城市都很重视。包装是快递行业对环境带来压力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两个城市颁布的政策法规中都重点强调了如何减少包装材料使用、增加可降解材料的使用、有效进行包装垃圾分类与回收、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等。

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两个一线城市快递绿色发展的成效都非常可观,超额完成了国家对快递业绿色发展的要求。

四、下沉市场快递行业绿色化发展思考与建议

快递业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快递发展并不均衡。通过以上对上海市和广州市快递业及其绿色发展的对比,可以看到,在快递业的绿色发展和治理上,两个城市都处于全国前列。两者的快递业绿色发展经验将给其他城市尤其是快递行业的下沉市场带来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鉴于此,我们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快递绿色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策力的持续及有效释放。政策对行业发展的作用在于其具备独特的指导性、强制性和鼓励性。一般来说,政策力的持续和有效释放对城市快递行业的绿色发展起到诸多作用:一是明确界定了行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和标准;二是约束并规范了企业和相关参与者的行为;三是鼓励并扶持行业绿色创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在政策的约束下,广州和上海两个城市的快递行业在电子面单使用率、不再二次包装率等具体指标上都达到并超过国家标准,在政策的支持下,上海和广州的快递企业在使用循环快递箱、共享快递盒、减缩环保袋等新型设备上处于我国城市前列。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来说,通过借鉴广州和上海两个城市对国家政策的把握、结合城市发展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将强制性政策和鼓励性政策进行有效结合将更有利于城市绿色快递的发展。

(二)重视创新驱动与数字赋能。根据彭璟玮等对历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邮政快递的高频词梳理发现,2017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快递行业的“科技” “创新” “高质量”笔墨逐渐加重。对于城市快递业的绿色发展来说,除了政策法规的推动作用,行业与企业对新技术的掌握与使用更是一大助力。上海快递行业一站式智能服务、高科技无人车、共享快盆等高科技、“黑科技”技术的使用,广州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技术,诸如无人机、无人车、小巧先进的穿戴式终端设备的使用,均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绿色化发展,进一步为城市的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也极好地体现了快递行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这些高科技设备和绿色科技并不少见。而对于处于快递行业下沉市场的三线城市及广大的农村市场来说,快递绿色化需求还远远未被挖掘。

借鉴一二线城市的发展经验,下沉市场应该充分利用目前政策红利、创新红利、科技智慧红利和数字红利,从以下方面推动快递业的绿色化: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具竞争力的快递企业入驻;二是给予更多政策扶持和奖励,通过企业和行业创新推动下沉市场的技术变革;三是助力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一方面政府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快递行业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共同搭建数据平台,如上海人人可参与的“绿色账户”平台。数据要素使得行业链全局优化成为可能,通过数据要素的培育,可以反映出市场的真实需求以及快递每个环节的运作情况,从而找出低效率的地方以及业务赢利点,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使得下沉市场的快递绿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加顺畅。

(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合作与共生发展。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下沉市场需求持续被激活,一般快递、冷链物流等都迎来了新的增量空间。相对于一线城市,下沉市场现有问题还在于先进设备和理念很难贯彻实施。要解决以上问题,政府、物流行业、快递企业、回收第三方、快递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群体都需要做出努力。

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中,政府是首要的积极主导的一方,从发展规划来说,为了提高电子商务与绿色快递物流的协同发展水平,一是下沉市场政府要学习与引进一二线城市先进的治理经验,通过建立示范区,给予企业更多政策红利,吸引企业入驻,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加强先进试点地区的经验推广。长远来看,由于产业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部分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城市也可考虑通过优秀快递企业的入驻形成产业集聚,逐步打造先进的快递产业集群。二是政企校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快递业的产学研用新模式,推动快递行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落地。三是加强人才的培育,发挥个体在绿色快递发展中的协同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相对于一线城市上海和广州,下沉市场的快递从业人员中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人们往往持固有印象认为快递从业人员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尽管依靠人力终端配送仍是快递业与广大下沉市场用户建立连接的主要方式,但随着5G、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快递业也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重视职业培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是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下沉市场可以逐步向上海学习,完善快递从业人员职称评定体系,在帮助快递员群体进步成长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运营上,一是在学习一二线城市经验基础上,针对下沉市场的特点,如三线城市或农村市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快递网络辐射能力有限、网点运营成本高、快递从业人才支撑不足等,研发使用适合下沉市场的新兴技术和运营模式,推动前沿技术应用落地。如,菜鸟的乡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驱动共享人力资源、提高包裹信息分流处理及实操效率。二是加强宣传与倡议,尤其是快递企业,要充分利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广泛进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并通过各种活动倡议下沉市场各利益相关群体积极参与、协同合作。但是,企业的倡议在一二线城市相对容易实现,而对于下沉市场来说,由于人口分散,宣传的效果有限,再加上消费者的固化思维,因此很多绿色化倡议难以得到有效实行。这就需要企业和行业采用下沉市场消费者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赶集文化围墙书画艺术、广场文娱活动、绿色宣传进集市等,来扩展宣传范围,增加普通大众对绿色快递的认知和接受,培育全民绿色消费观念。

总的来说,在快递产业链上,通过政府和头部企业的努力,在下沉市场建立共生联盟,号召产业链上相关利益群体协同合作,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形成更加高效、绿色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城市和乡村绿色快递的发展。

(作者单位: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广州社会主义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洁华,钟若愚.互联网推动了居民消费升级吗——基于广东省城市消费搜索指数的研究[J.经济学家,202108.

2]宋妙,陈川,郭昕.上海市快递产业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07.

3]陈岳飞,赵鑫,方向.快递业绿色包装的多维困境及其优化路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4603.

4]彭璟玮,刘芳卫,孙倩,王维,周国雯.政府工作报告的邮政快递视角解读[J.中国储运,202107.

5]贺广明,高晓彤,刘家华.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20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516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