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西部地区省际人口迁移及流场分布研究
第712期 作者:□文/罗 瑶 易肖肖 时间:2023/9/1 16:05:13 浏览:678次

[提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四川、重庆和贵州作为西部地区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地,占据着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重要地位。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人口迁出,但新疆、内蒙古、青海和宁夏等地已成为区域内新的迁入地。近20年来,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流场分布基本保持未变,即人口供给分布呈“一极化”态势,人口需求分布呈“多极化”态势,主要表现在人口迁出分布集中化趋势比较明显,聚焦于四川,而人口迁入有一定的集中化趋势,但是集中趋势比较分散,呈现“多级化”特征。

关键词:人口迁移;流场;西部地区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项目:“广西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越南为例”(LYSDXM202100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资助项目:“中国-东盟入境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演化机制研究”(2020QN017);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交通网络运输的中越跨界旅游地合作机制研究”(2021KY075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18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的变化,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省际人口迁移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先后有王桂新(19932003)、刘望保(2012)、盛广耀(2018)、沈诗杰(2020)、温锋华(2022)利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及其变化趋势,发现中国省际迁移的诸多特征如迁移选择性、区域模式、动力机制等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人口迁移与整个改革的市场化取向是一致的,东部沿海仍然是最主要的人口流入地,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大量外迁的趋势依旧。众多学者以全国或以东部地区发达地区为对象,考察人口迁移规律、区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作为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地,其人口迁移规律和模式与东部地区都不尽相同。1988年,方明、孙炳耀、李汉林开启了西部人口迁移研究。易守宽(2000)、范力达(2001)、张善余(2006)、王建顺(2021)分析西部人口流动迁移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从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及分布、移民基本属性特征、在业状况及迁移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西部劳动力迁移也是关注的对象。本文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考察西部地区12个省区人口迁移特征和区域模式,试图获取区域内人口迁移的趋势。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

(一)研究区域。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重庆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土地面积6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部地区人口约36035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7%200520105年间,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总迁移人口约2390万,其中迁出人口为1711万,迁入人口为679万。在迁出地中,四川(498万人)、广西(282万人)和贵州(268万人)排在前三;在迁入地中,四川(105万人)、新疆(84万人)和内蒙人(82万人)排在前三。由于西部地区产业底子薄、用工需求量少,劳动力向中东部地区转移。

(二)研究方法

1、迁移率。本文采用迁移率(CMP)分析西部地区省际人口迁移强度,通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查询19952000年和200520105年内从a地迁移到b地的人口流动总量除以5年开始时a地的总人口数计算得来。本文用人口迁入率(CMiPa)考察从西部地区其他省市区迁入a地的人口迁入强度,用人口迁出率(CMoPa)考察a地迁出到西部地区其他省市区的人口迁出强度,用人口净迁移率(CMnPa)考察在某一时期a地人口净迁入强度,用人口总迁移率(CMmPa)在某一时期a地人口流动(含迁入和迁出)的强度。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CMP=■ (1

CMP=■ (2

CMP=■  (3

CMP=■ (4

式中,Mia地的人口迁入量;Moa地的人口迁出量;Paa地总人口。通过对西部地区每个省份的人口迁入、迁出、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分析可以得到重要的人口迁移来源地和目的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在研究期间省际人口迁移强度的时空变化情况。

2、迁移人口需求力与供给力。本文采用Q分析方法考察区域结构模式。设西部地区有12个地区,如果地区a迁向地区b的人口为Mab,其占地区a迁出人口的比例为SOab,占地区b迁入人口的比例为SIab,则可用SIab表示人口迁出地区a对地区b人口迁入的影响力(供给力),用SOab表示人口迁入地区b对地区a人口迁出的影响力(需求力)。流动人口吸引力和流动人口供给力计算公式分别为:

SOab=■ (5

SIab=■  (6

式中,SOab为ba省人口流入的吸引力;SIab为人口流出省份ab人口流入的供给力;Mab为某一时期从a省流入b的流动人口数,Ma为a省同期流出总人口数,Mb为同期b总流入人口数。

三、人口流动特征

笔者查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长表)中“全国按现住地和五年前常住地分的人口”指标值,乘以10整理出西部地区12个省区人口迁移情况。19952000年西部地区12省份迁移人口为1584万人,20052010年为2390万人,10年间增长了50.89%,人口迁移大规模增长。根据人口总迁移率CMmPa计算结果,除新疆外,10年间其他省份CMmPa值均有增长。19952000年均值为4.33%20052010年为6.34%,表明西部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省际人口迁移总体在增长,少数省区(新疆)在减少。(图1

(一)人口迁入强度。根据公式(3)计算得出19952000年和20052010年的省际人口迁入率。19952000年均值为1.80%20052010年均值为2.38%199520005年间,广西(0.66%)、四川(0.72%)、贵州(0.74%)、甘肃(0.81%)省际人口迁入率小于1%,说明每100人中迁入人口不足1人,吸纳省外人口较弱;西藏(2.70%)、宁夏(2.35%)和新疆(6.19%)省际人口迁入率超过了2%,特别是新疆(6.19%),表示吸纳省外人口较好。相较于19952000年,200520105年间西部大部分省区省际人口迁入率均有增长,超过2%的省区数也从3个增加到6个。云南、新疆人口迁入率出现下滑,人口迁入热度开始降温。笔者测算了省际人口迁入率的变异系数,发现20052010年的变异系数小于19952000年,说明后一阶段人口迁移相对分散。(图2

(二)人口迁出强度。依据公式(4)计算结果,发现西部地区CMoP,如图3所示。从同一时期来看,广西(4.19%)、重庆(3.62%)、四川(5.34%)和贵州(3.50%)省际迁出人口较多。比较不同时期的省际人口迁出,20052010CMoP明显大于19952000年,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各省区迁出人口都在增长,广西、重庆、贵州和甘肃增长最快。在20052010年,西部地区迁出人口达1711.45万人,广西(282万)、四川(498万)和贵州(268万)省际迁出人口都超过了200万。从CMoP均值来看,19952000年每100人中就有2.53个人迁出,20052010年则为3.97个。但在变异系数上,两个阶段的值基本一致,19952000年为0.533820052010年为0.5315,说明西部省际迁出人口总量在增长,但输出地基本不变。(图3

(三)迁移强度。CMnP是衡量省际人口迁移方向的衡量指标,CMnP大于0,表示省外人口向本省迁入;CMnP小于0,表示省内人口向省外迁出;CMnP等于0,表示迁入和迁出处于平衡。从图4可以看出,19952000年云南、西藏、宁夏和新疆的CMnP大于020052010年内蒙古、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CMnP大于0,表示其他省区人口向本省迁入;两个时间段的其他省区CMnP均小于0,说明大量人口向其他省份迁出,且迁出人口总量在增加。(图4

综合对比同一时期的迁出率和迁入率,19952000年省际人口迁移过程中,西部各省主要表现为人口迁出,且迁出率普遍高于迁出率均值;而新疆、云南、西藏和宁夏表现为人口迁入,迁入率均高于迁入率均值。在迁出地中,四川、重庆、广西和贵州是省际人口的主要迁出地;而在迁入地中,新疆、宁夏、云南和西藏是省际人口的主要迁入地。20052010年省际人口迁移过程中,表现为由人口迁出与人口迁入均衡发展,人口迁出仍占据主要地位。其中,在迁出地中,四川、重庆、广西和贵州是省际人口的主要迁出地;在迁入地中,除了新疆、宁夏和西藏以外,新增了内蒙古和青海为省际人口的迁入地。综合来看,近20年来西部省际人口迁移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人口迁出,但区域内人口迁入强度在增加。(图5、图6

四、人口迁移流场分布及变化

分别对SIabSOab设定某一阈值VIVO,如果SIabVI,表示人口迁出地区a对地区b的人口迁入具有影响力;如果SOabVO,表示人口迁入地区b对地区a的人口迁出具有影响力,反之可视为没有影响力或影响力不大。如果SIabSOab大于或等于其设定阈值的地区数分别为NINO,则NINO所含省份可分别视为“地区a对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具有影响力的区域范围(或称影响关系圈)”或“地区b对其他地区人口迁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范围”。将SOSI的阈值分别设定为5%5%,另外设置3个等级表示其影响力的大小。SO值的3个等级为:5%10%10%20%20%及其以上;SI值的3个等级为:5%10%10%20%20%及其以上。分别以NINO为坐标纵轴,用所有迁出地或迁入地为横坐标,根据NINO的大小在相应位置标注出影响力居前的主要迁出地或迁入地,并根据SIabSOab及其设定阈值VIVO的大小将横坐标上符合条件的地区与标注出的这些主要迁出地或迁入地连接起来,即可从整体上考察和把握西部省际人口迁移流场分布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

(一)人口供给分布呈“一极化”态势。根据上述方法和设定,绘制西部省际人口迁移流场分布的区域模式。从图7可以看出,19952000年,作为第一人口迁出大省的四川省不仅迁出人口规模大,而且迁出人口影响的区域也最多,其人口迁出具有影响力(≥5%)的省份多达19个,而且分布在全国各大区,是一个对全国迁入地都具有影响的省际人口迁出影响极。其影响强度在20%以上的省份包括西藏、重庆、贵州、云南、新疆、福建和湖北,由四川迁入西藏、重庆、贵州、云南、新疆、福建和湖北的人口分别占西藏、重庆、贵州、云南、新疆、福建和湖北迁入人口的68.90%69.78%54.33%51.73%44.62% 57.47%28.33%。贵州、陕西和甘肃三省人口迁出具有影响力的省份分别为7个、6个和6个,其中,贵州仅对云南人口迁入的影响力超过10%16.75%);陕西迁出人口影响力超过20%的迁入地仅有宁夏;甘肃迁出人口影响力超过20%的迁入地为宁夏、青海。虽然内蒙古、广西和重庆属于人口迁出大省,但是其迁出人口的影响关系圈不大,分别仅对5个、3个、4个省份具有影响力,但其影响力较强。(图7

相较19952000年,20052010年西部省际人口迁出流场的分布基本保持不变,四川依然是西部第一人口迁出大省,而且迁出人口具有影响力的迁入地也增加到24个省份,由其迁入重庆、西藏、贵州和云南的人口分别占本地迁入人口的70.30%45.75%43.83%62.64%;贵州、甘肃、陕西和内蒙古迁出人口的影响力依旧较强,值得注意的是重庆的影响力也明显增强,NO达到7个,其迁往四川、贵州、云南和湖北的人口分别占本地迁入人口的39.62%22.47%17.26%22.12%。无论是19952000年还是20052010年,西部人口供给分布呈“一极化”态势,而这一极就是四川。(图8

(二)人口需求分布呈“多极化”态势。如图9所示,19952000年西部地区省际人口迁入地集中在内蒙古、四川和新疆3个省区,对人口迁出地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影响力,其中内蒙古不仅人口迁入规模大,其迁入人口的影响区域也最广,它具有影响力(SIab5%)的省份为8个,而且其影响力强,并分布在内蒙古周边省区,是一个影响西部人口迁出的省际人口迁入影响极。其中对山西和黑龙江人口迁出的影响明显,其迁入人口对山西和黑龙江的人口迁出影响最大,占山西和黑龙江人口迁出的62.95%38.07%。四川和新疆的主要人口迁入地都属于具地区性影响的人口迁入地。四川、新疆人口迁入的影响关系圈都为7个省份,其影响区域主要是邻近省区。四川对西藏和新疆人口迁出的影响比较大,SIab值分别为45.16%18.99%,其迁入人口分别占西藏和新疆人口迁出的52.99%35.81%。新疆对甘肃、宁夏人口迁出的影响比较大,其SIab均在30%以上,其迁入人口占甘肃、宁夏迁出人口的57.04%33.16%。(图9

19952000年西部省际人口迁入流场的分布比较,20052010年省际人口迁入流场分布模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人口迁出具有明显影响的四川和新疆已不如10年前突出,相反陕西对人口迁出地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影响强度最大的仍是内蒙古,对7个省份的人口迁出具有影响力,与10年前保持一致,但总体来看仍可视为影响西部的主要人口迁入地。内蒙古吸引人口迁入省份包括宁夏、山西、甘肃、陕西、辽宁、河北和黑龙江,但是SIab值较小,宁夏和山西的SIab分别为18.40%14.61%,其余省区都在10%以下,其迁入人口占宁夏和山西迁出人口的31.07%41.17%。陕西迁入人口对西藏和宁夏迁出人口影响比较大,其SIab值分别为11.81%10.08%,分别占两地迁出人口的22.07%18.89%10年前四川表现为西部人口迁入的一个极,但到20052010年已显弱化,其影响省份的个数从7个降至5个,其SIab值也在下降(西藏SIab值为36.87%,新疆为8.81%),但仍对西藏迁出人口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其吸引了西藏和新疆迁出人口的44.08%32.23%。新疆对省际人口迁出影响力减弱,其吸引人口迁入影响的区域范围从10年前的7个省份降到4个,减少了上海、四川和河南3个省区。综上所述,19952000年西部地区人口需求分布呈现内蒙古、四川和新疆3个极,其对其他省区人口迁出的影响力较强,但到20052010年人口需求分布出现了内蒙古、陕西、四川和新疆等4个极点,且每个极点影响力都在弱化。(图10

五、结论与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出地,近20年来东中西部人口迁出的格局并未改变,由大到小顺序为中部、西部和东部。在人口迁入方面,19952000年间新疆是西部地区主要人口迁入地,但到20052010年新疆人口迁入强度在减弱,内蒙古、青海和宁夏人口迁入强度在增强。对比迁入率和迁出率,西部省份主要表现为人口迁出,即迁出率大于迁出率,但迁入率在增加,新疆、宁夏等少数省份表现为人口迁入。近20年来,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流场分布基本保持未变,即人口供给分布呈“一极化”态势,人口需求分布呈“多极化”态势,其主要表现在人口迁出分布集中化趋势比较明显,聚焦于四川,而人口迁入有一定的集中化趋势,但是集中趋势比较分散,呈现“多级化”特征。

省际人口迁移受地理环境、宜居条件、经济发展、户籍制度和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讨论西部地区省际人口迁移和流场分布,受限于样本数据,未考虑省际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顾朝林,蔡建明,张伟,等.中国大中城市流动人口迁移规律研究[J.地理学报,199903.

2]王桂新.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与距离关系之探讨[J.人口与经济,199302.

3]刘望保,汪丽娜,陈忠暖.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场及其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12.3202.

4]盛广耀.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网络的演化及其解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1.

5]沈诗杰,沈冠辰.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人口学刊,2020.4204.

6]温锋华,古恒宇,许志斌.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网络结构及时空演化[J.经济地理,2022.4206.

7]方明,孙炳耀,李汉林,等.西部发展与流动式人口迁移模式——内蒙古东胜市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198805.

8]易守宽,徐乃瑞.西部大开发中的劳动人口迁移[J.中国劳动,200011.

9]范力达.西部开发中的人口迁移对策研究[J.人口学刊,200101.

10]张善余,彭际作,毛爱华.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形势及其影响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01.

11]王建顺,林李月,朱宇,等.西部民族地区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新疆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3486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