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市场/贸易
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思考
第713期 作者:□文/唐 敏 蔡维扬 时间:2023/9/16 16:36:13 浏览:472次

[提要]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持积极态度。与此同时,地缘安全越来越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关注。推进区域合作和维护地缘安全是当前各国都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因此“中缅经济走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两国合作将更加深入广泛。但中缅两国自合作以来,地缘安全问题导致我国在缅投资遭到地缘风险;而区域合作有助于减少地缘安全的恐吓,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度,特别是皎漂项目的合作,发展前景不言而喻,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加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恐慌心理,使“一带一路”倡议遭遇诸多挑战。对此,提出思考方向,以期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缘视角;“中缅经济走廊”;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2124

引言

随着区域合作的推进,缅甸寻求与外部的合作,于2013年宣布设立皎漂经济特区,包含深水港、工业园区和住宅及基础设施在内的居住区三个项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中“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逐步推进,建设皎漂经济特区的意义更大,就此项目与中国开展合作。

在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相互作用下,探讨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了解中缅经济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找出应对措施。自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沿线国家均表现出积极态度。而地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缅甸,与中国本就是“胞波”情深,近年来更是与中国关系深化,合作频繁。

201711月,中国外交部王毅在内比都与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部长昂山素季共同会见记者时,提出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的构想。该构想连接中国云南,由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再向东西分别延伸到仰光新城、皎漂经济特区。

陆大道、杜德斌指出,国家间经济利益相互间渗透且经济上相互依赖是政治关系的稳定器。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是通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而进行的。经济合作有助于提高区域共同安全意识,增进信任和理解、消除猜忌和敌视心理,利于消除彼此间的误解而发生冲突的潜在因素。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信条是去政治化,但它遭遇全球经济空间的地缘政治的挑战。地缘内的合作主要受到以安全为核心的国家维度以及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市场维度的共同作用。有学者对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互动作用进行了研究。Rozov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贸易、投资等)、地缘文化(交流、文化等)三者间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地缘经济关系的加强有利于发展地缘安全关系;地缘安全有利于地缘经济的发展。所以,区域合作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促进国家间经济的发展。

李晨阳在《中缅关系的脉络和逻辑》中阐述了近几年中缅关系的演变,从关系稳定到因“密松电站”的搁置导致中缅关系出现波动甚至倒退时期,后出现了对“一带一路”热烈响应的昂山素季带领的民盟政府。作者认为中缅关系在近几年虽然出现小幅度波动,但是总体两国仍是相向而行。中国提出的“人字形”经济走廊与中国在缅“罗兴伽人”问题上的协助与支持,为搁置许久的密松电站重启奠定了基础。因此,区域合作对问题的了解和国家合作尤为重要。

张聪、吴思岐从缅甸社会民主化、媒体自由化、民族宗教问题的背景下对中国企业在缅的传播形势进行分析,应改善中国企业在缅形象,不仅要“引导媒体正面报道,转变公共关系思维”,更要“发挥高层影响力”,让中国的在缅企业转变成为“政府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宋清润在《缅甸当前对华认知特点及其走势》一文中谈及缅甸政界对华“虽担忧加大,但比较积极和理智”,而缅方民间对华则是“负面认知明显上升”,而今后的缅甸对华认知走向也将是“正面负面共存”。

外国学者对于缅甸的研究多集中于缅甸的政治改革,如麦克·C·威廉姆斯的《缅甸政治改革道路的困境:基于关键性大选年的政治前景分析》、缅甸学者吴觉温《2016年总结及2017年展望——评民盟执政一周年》、西泽信善的《缅甸型社会主义的破产》、佐尔坦·巴拉尼的《从军人统治到民主:给缅甸的启示》与《缅甸凶险的民主转型之路》。

一、皎漂经济特区发展进程

(一)发展阶段。皎漂经济特区的经济合作是2013910月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及东南亚国家时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一部分。20139月,缅甸政府宣布设立皎漂经济特区,随后进行企业招标。2014118日,时任缅甸总统吴登盛表示,愿与中方携手推进中缅油气管道等项目合作,保护好中国等外国投资者权益。201411月中缅签署《关于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5年底,缅政府宣布中信联合体中标深水港和业园区项目。但由于缅政府不满持有的股份份额,原定20162月开始的项目被搁置。20163月,民盟上台执政,依然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次年4月,中缅双方签署深水港和工业园区项目的开发实施换文。中缅双方在深水港项目所占股比从最初的85%15%调整到70%30%20189月,深水港项目建设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其开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将皎漂经济特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期招标(20132015年)。宣告成立继土瓦和迪落瓦经济特区之后,政府宣告对皎漂经济特区的发展规划正式开启。第二阶段,2014625日,最终确定将特区开发分为3个项目,分别是深水港项目、工业园区项目、包括住宅及其他基础设施在内的居住区项目。第三阶段,招标完成。20149月,皎漂经济特区完成招标。中信联合体两个项目的初步安排如下:皎漂工业园占地1000公顷左右且分三期建设,20162月开始动工。深水港项目包含两个港区,10个泊位,分四期建设,总工期约20年。

(二)缓冲阶段(201620188月)。2016330日,全国民主联盟上台执政。20185月,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经济顾问与澳大利亚学者肖恩特纳尔发表声言反对皎漂建设;长期关注缅甸问题的瑞典籍媒体人林特纳在其文中将该项目与汉班托特港、吉布提港甚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相提并论,称皎漂港项目是“又一个债务陷阱”。20171119日,王毅在内比都会见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长品山素季时提出了“人字形”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即连接中国云南,由构成“人字形”的合作格局。此举也为之后皎漂经济特区的发展建设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快速推进(20189月至今)

1、签署中缅经济走廊谅解备忘录和皎漂深水港框架协议。根据王毅访缅时提出“人字形”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皎漂经济特区的发展进入了快速推进段。20189月,中缅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在两个月之后,作为缅经济走廊重要支撑项目的皎漂经济特区经过数百轮的磋商、谈判;119日,中缅双方对皎漂经深水港项目的开发建设问题达成一致,签署皎漂深水港的框架协议。最终确定了“皎漂深水项目将由中缅双方共同投资的缅方公司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发建设;中缅双方分别占股比为70%30%,缅方股权起初由皎漂管委会持有,在条件成熟时管委会将15%的股权转让给政府指定的实体经营”。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皎漂经济特区的开发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由此皎漂经济特区的工业园区项目与深水港项目中缅双方的股份所占比例都已最终确定。

201812月,中缅双方为更好落实“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的相关项目,缅甸政府宣布成立“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立,表明缅方积极参与中缅经走廊建设,推进相关项目的实施,与中国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

2、中方实地勘察、评估。2019715日,对于皎漂港项目的领导者,中国企业联合体启动法律要求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和初步地质勘察,标志着皎漂经济特区项目已正式进入具体实施的阶段。在2020118日上午,作为2020年的首次出访,习近平与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共同见证了皎漂经济区深水港的项目交换仪式。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代表中信联合体与缅甸商务部副部长吴昂图交换了深水港项目的《股东协议》和《特许协议》文本,标志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转入实质规划建设阶段。2020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相信随着皎漂经济特区项目的逐步推进,中缅关系也将随之深化。

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挑战

2017年中旬以后,因罗兴亚人问题,缅甸与西方国家关系再次跌入谷底。而中国与缅甸之间关系逐步回暖,且缅方对中国投资的态度也日趋理性化。

(一)经济领域的挑战。密松事件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存在,即对缅的国内政治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中缅关系产生影响。密松电站自被搁置以来,围绕密松电站是否重启的问题一直是中缅关系绕不开的话题。进入2018年,西方国家以“债务陷阱论”攻击“一带一路”倡议。缅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存在对“债务陷阱”的担忧。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受“债务陷阱论”影响。以皎漂港项目为例,原定总价值73亿美元成本缩减至13亿美元,进而影响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可能。理念方面,缅甸因受宗教影响,对中国的一些经济发展理念无法产生共鸣,进而致使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出现认知的偏差。

(二)政治领域的挑战。首先,在2020年大选前后,民盟为了保住执政地位,其对华政策和立场或发生转变,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其次,中缅双方战略互信不足,而“民地武”问题是影响中缅互信的重大问题。缅北是“民地武”最集中的区域,频繁的冲突使中缅边境安全受到威胁。地缘的接近,中国政府所采取的维护中缅边境和平的行为被缅甸认为是中国政府支持缅“民地武”用来对抗缅甸政府的方式,这成为当前缅甸对中国产生忌惮的核心因素。再次,缅甸以 “大国平衡”作为其战略选择,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缅甸在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与欧盟之间进行平衡,避免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过分依赖中国。中缅未来发展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应砥砺前行。

(三)安全领域的挑战。首先,缅北地区是“一带一路”向南亚、东南亚推进的关键地区,也是中缅经济走廊的必经之地。已建成的中缅油气管道、澜沧江-湄公河内河航道以及筹建中的泛亚铁路西线、昆明至皎漂的高速公路等大多需部分经过缅北“民地武”组织控制区或游击作战区,而缅北局势稳定是这些合作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其次,伴随罗兴亚人带来的安全问题,罗兴亚人问题使中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皎漂的环境安全受到严峻挑战;若该地区环境安全动荡,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将面临重大困境。

三、思考方向

2020年正值中缅建交70周年,也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再次到访缅甸,两国交换了中缅廊道下的文本即皎漂深水港项目的《股东协议》和《特许协议》,标志皎漂经济特区项目合作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更象征着中缅两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更加坚实。考虑到皎漂经济特区的未来发展,中方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做到各项信息公开透明,让当地民众了解皎漂项目实时进程。为避免再次发生“密松水电站” “莱比塘铜矿”等事件,在后期项目建设过程中,中方应严格按照缅甸当地环境标准进行土地征用与开发,“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开展环境影响评估,依据缅方律法制定环保方案、措施,并严格落实在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同时,相关信息应及时公开,以解除当地居民的疑虑担忧,为项目开展打下群众基础。

(二)加强宣传,让缅甸各界群体切实了解中缅经济走廊项目是对中缅双方互惠互利的项目。中方应与缅政府和媒体、商界、学界等各界合作,逐步改善中国在缅的形象,改变西方恶意制造的偏见意识。为中缅项目的建设塑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更要注重增加民间交流,切实了解当地居民的诉求,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进入缅甸的企业应注重培养当地人才,应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常振明表示:“当港口和工业园区全部投入运营后,将为缅甸当地提供10万个工作岗位;项目全部运营10年后,约90%的管理岗位都由当地人担任”。为此,中缅双方着力推进皎漂经济特区、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四、展望

在中缅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济将会在“一带一路”下稳步推进,中缅友谊得以深化,为中缅命运共同体构建起新的征程。同时,双方通过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减小地缘安全的阻力,通过合作使地缘安全问题朝非安全化转变。因此,不管域外大国使用何种手段,利益共需的条件下,双方得到利益共享,两者增加沟通,共同讨论与交流。与此同时,中在缅应加强宣传,让缅甸各界群体切实了解中缅的合作项目是对中缅双方互惠互利的项目。做到真正的“共商、共建、共享”,造福缅当地民众;双方应彼此增加信任度、多沟通,促使中缅经济走廊走向更高的台阶。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陆大道,杜德斌.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J.地理学报,201306.

2]郭新宇.试论亚太经济合作对地区安全的促进作用[J.当代亚太,199506.

3]罗朗·柯恩-达努奇.世界是不确定的——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M.吴波龙,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卢光盛.地缘政治视野下的西南周边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洪菊花.区域合作与地缘安全协同演进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6]高延芳,司建海,杨晖.充分发挥德宏州在“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中门户枢纽作用研究[J.现代商业,201832.

7]孟姿君.争议中的缅甸皎漂经济特区即将启航[J.世界知识,201820.

8]王楠.皎漂经济特区与土瓦经济特区的比较分析[D.北京:外交学院,2020.

9]宋清润.缅甸民盟执政以来的中缅关系发展[J.亚非研究,201701.

10]宋菁菁,王正绪.政治权力竞争与“中国债务陷阱论”的表现特征和传播机制——以中缅经济走廊为例[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2002.

11]李灿松,胡平平,杨旺舟.缅北局势及其对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J.热带地理,2019.3906.

12]王伟群.中信:皎漂的坚守[J.经济导刊,202101.

13]常振明.皎漂港项目扬帆启航 助力中缅经济走廊和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J.经济导刊,2020Z1.

14]林永,杨宝康.中缅关系70年的经验启示[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202.

15]林敏.“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罗兴亚难民危机解决路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8.

16]洪菊花,骆华松,梁茂林,朱汝霞.“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地缘风险研究[J.人文地理,2018.3301.

17]李晨阳.缅甸密松电站仍难重启的原因[J.世界知识,201904.

18]吴金光,熊顺清.中缅跨界民族与缅北“民地武”问题[A//世界的中国 迁徙与交往70年——第三届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9.

19]王震.制衡中国?——中美日印在缅甸影响力变迁分析(20102018)[J.南亚研究,201902.

20]贺天.“保护的责任”在罗兴亚人问题上的施行与挑战[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506773 位访客